所以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不论做什么,都可以用“身不由己”这四个字作解释。
他不会说自己身不由己,路是他选择的,没有身不由己这一说,他不是喜欢推卸责任的人,更不认为推卸责任可以为他带来什么,或者为他减少某些麻烦,但总归一句,他非常不屑于这样的托辞。
女子之中,明国多的是大家闺秀小家碧玉,远近来说,他不可能没有几个夫人,巩固地位,他也不能例外,什么事不能置身其外,那就必须沾染它,要么不碰,要么轻车熟路,他属于后者,几个夫人的娘家。无一不是朝中权贵,他倒也觉得没什么,但是到了如今,他竟然觉得很累。
若是能过过平常百姓中的婚嫁生活,应当也是十分不错的,村中的男女,从小到大,青梅竹马,成年之后自然而然的成为夫妻,相濡以沫,共度一生。
他没得选择,也无法选择。
平淡所以幸福,他没有这些东西,只有攻击和征服,才能让他的神经有一点点的起伏,又一点点的波动,并且,他需要这种波动。
一个人的情绪太久没有变化,那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他不愿意自己变成那样。
絮笙的出现,无疑是一个亮点。
很奇怪的女子。
是他对她的第一印象。
看起来很不平凡,但却又有着十足的淡然,是一个矛盾体。
听她的谈吐,看她的神态表情,完全是一个世俗之外的人,在这样一个不世俗的寺庙里,倒显得有些不真实了。
很奇怪。
梓君这么想着,伸手端起了桌上的茶杯,拿起来喝了一口,茶香悠然,恍如隔世。
他在大秦待的时间太久了,都有些忘记明国是什么样子的了。
不知道母妃现今如何了,这么久了,看不到他是否想念他,一个人在宫中是否寂寞。
哦,他忘记了,宫中应当还有一个人陪她,他的胞弟,梓清。
母亲对他,一直以来都十二万分的严厉,培养他成为皇位的继承者,对梓清则是从小宠爱到大,小时候,所有的玩具,他不能玩,初春的风筝,竹蜻蜓,冬天的雪人,从来都不是他能够触碰的东西,陪伴他的,之后书本和戒尺,母亲要求他熟读四书五经,书法不能低于他的父皇,任何事,都要记得保护弟弟,对所有人都不能够心软,对所有人都不能够放纵,做任何事都要无比的清醒冷静,不能够犯任何的错误,哪怕是一点点都不可以,他从小孤独,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一起玩,因为最强势的人不需要朋友。
母亲把他驱逐到绝境,要求他以孤决的姿态站起来。
听人说,母亲以前是远近闻名的贤淑女子,笑起来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进宫之后哦她却像变了个人一样,不言不语,连神色都没有以前那么自在了。
他想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母亲才会变成这样,只要他努力,好好表现,母亲一定会重新开心起来,像对梓清那样对他。
那时的他多单纯啊,这样无知的想法,他竟然就真的这么努力。
母妃一声冷笑,一句不知好歹,轻易把他的幻想击破。
什么时候,他不再抱有任何期望了?
也许是那句“不知好歹”,也许是对梓清的一再偏爱,也许是他累了,不想再执意的去做某些事讨她欢心了。
就这样吧,曾经多少次他对自己说,失去了母亲,他还有很多的事情可以慰藉,他还有江山,还有滔天的权势,还有天下人都不敢反抗的威严。
很好,这样就非常好。
梓君现在还记得梓清出生的那天。
寒冬腊月,暴雪纷飞,漫天的大雪弥漫,他穿着极单薄的衣服,坐在大殿外的石阶上,抬头是广袤的天空,地面上的青石板一眼望不到尽头,皇宫大概就是这么大吧,无边无际,尽头又是另一间宫殿,住着另一个被禁锢的人,母妃是,他是,即将出生的弟弟也是。
天知道其实他多么想弟弟不要出生,这样的话,就不用在这无边无际的牢笼里苟且一辈子,不用为了讨谁的欢心而费力去做什么事。
其实他犯错了,他作了一首词,他自认为很完美,却因为用了一个父皇很不喜欢的字,在殿前被痛骂一顿,母妃更是恼怒,却因为身怀六甲,对他网开一面。
其实他更害怕,母妃本就对他疏远,他怕弟弟出生之后,比他优秀比他更会讨母妃的欢心,母妃就会离他更远。
大雪还在下着,他轻轻呵出一口气,在空气中形成一层小小的雾。
“殿下,殿下……”
远处传来急促的呼唤,他没有理会。
“殿下您怎么在这儿啊?快随奴才回去,这大雪,您又穿的单薄,冻坏了可怎么是好……”
公公二话没说,赶紧捂住梓君冰凉的手放在自己手心里捂住。
“你说,这皇宫大院,是不是永远都这么冷清?”
“殿下,在外面可不能胡说,快快随奴才回去,您身子本来就弱,万万不能委屈了自己。”
说着,公公拉起了小梓君的手,带着他离开了大殿。
小梓君朦胧中回头看了一眼,大雪依旧纷飞,丝毫没有变小的迹象。
转眼间,匆匆数年就这么过去了。
梓清已经出落成了大孩子,从小受母妃疼爱让他变得有些自负有些单纯,和他从来也都不是一心,从来都不会以对兄长的态度对待他,自然,他也并不觉得自己能够和这个弟弟生活的多么和谐,天生的,他们就注定不会和谐。
有一天晚上他做梦,梦见母妃去世了,死前拉着他的手,告诫他照顾好梓清,不惜全力保护好他,不久之后他登上了皇位,却并没有如母妃生前所说,照顾好梓清,他把他流放到了边塞,梓清更是在半途失足跌落悬崖摔死,尸骨难寻。
从那之后,母妃就夜夜来到他的塌前,猩红的眼睛,问他,为什么没有照顾好梓清,为什么害死他。
他不会说自己身不由己,路是他选择的,没有身不由己这一说,他不是喜欢推卸责任的人,更不认为推卸责任可以为他带来什么,或者为他减少某些麻烦,但总归一句,他非常不屑于这样的托辞。
女子之中,明国多的是大家闺秀小家碧玉,远近来说,他不可能没有几个夫人,巩固地位,他也不能例外,什么事不能置身其外,那就必须沾染它,要么不碰,要么轻车熟路,他属于后者,几个夫人的娘家。无一不是朝中权贵,他倒也觉得没什么,但是到了如今,他竟然觉得很累。
若是能过过平常百姓中的婚嫁生活,应当也是十分不错的,村中的男女,从小到大,青梅竹马,成年之后自然而然的成为夫妻,相濡以沫,共度一生。
他没得选择,也无法选择。
平淡所以幸福,他没有这些东西,只有攻击和征服,才能让他的神经有一点点的起伏,又一点点的波动,并且,他需要这种波动。
一个人的情绪太久没有变化,那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他不愿意自己变成那样。
絮笙的出现,无疑是一个亮点。
很奇怪的女子。
是他对她的第一印象。
看起来很不平凡,但却又有着十足的淡然,是一个矛盾体。
听她的谈吐,看她的神态表情,完全是一个世俗之外的人,在这样一个不世俗的寺庙里,倒显得有些不真实了。
很奇怪。
梓君这么想着,伸手端起了桌上的茶杯,拿起来喝了一口,茶香悠然,恍如隔世。
他在大秦待的时间太久了,都有些忘记明国是什么样子的了。
不知道母妃现今如何了,这么久了,看不到他是否想念他,一个人在宫中是否寂寞。
哦,他忘记了,宫中应当还有一个人陪她,他的胞弟,梓清。
母亲对他,一直以来都十二万分的严厉,培养他成为皇位的继承者,对梓清则是从小宠爱到大,小时候,所有的玩具,他不能玩,初春的风筝,竹蜻蜓,冬天的雪人,从来都不是他能够触碰的东西,陪伴他的,之后书本和戒尺,母亲要求他熟读四书五经,书法不能低于他的父皇,任何事,都要记得保护弟弟,对所有人都不能够心软,对所有人都不能够放纵,做任何事都要无比的清醒冷静,不能够犯任何的错误,哪怕是一点点都不可以,他从小孤独,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一起玩,因为最强势的人不需要朋友。
母亲把他驱逐到绝境,要求他以孤决的姿态站起来。
听人说,母亲以前是远近闻名的贤淑女子,笑起来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进宫之后哦她却像变了个人一样,不言不语,连神色都没有以前那么自在了。
他想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母亲才会变成这样,只要他努力,好好表现,母亲一定会重新开心起来,像对梓清那样对他。
那时的他多单纯啊,这样无知的想法,他竟然就真的这么努力。
母妃一声冷笑,一句不知好歹,轻易把他的幻想击破。
什么时候,他不再抱有任何期望了?
也许是那句“不知好歹”,也许是对梓清的一再偏爱,也许是他累了,不想再执意的去做某些事讨她欢心了。
就这样吧,曾经多少次他对自己说,失去了母亲,他还有很多的事情可以慰藉,他还有江山,还有滔天的权势,还有天下人都不敢反抗的威严。
很好,这样就非常好。
梓君现在还记得梓清出生的那天。
寒冬腊月,暴雪纷飞,漫天的大雪弥漫,他穿着极单薄的衣服,坐在大殿外的石阶上,抬头是广袤的天空,地面上的青石板一眼望不到尽头,皇宫大概就是这么大吧,无边无际,尽头又是另一间宫殿,住着另一个被禁锢的人,母妃是,他是,即将出生的弟弟也是。
天知道其实他多么想弟弟不要出生,这样的话,就不用在这无边无际的牢笼里苟且一辈子,不用为了讨谁的欢心而费力去做什么事。
其实他犯错了,他作了一首词,他自认为很完美,却因为用了一个父皇很不喜欢的字,在殿前被痛骂一顿,母妃更是恼怒,却因为身怀六甲,对他网开一面。
其实他更害怕,母妃本就对他疏远,他怕弟弟出生之后,比他优秀比他更会讨母妃的欢心,母妃就会离他更远。
大雪还在下着,他轻轻呵出一口气,在空气中形成一层小小的雾。
“殿下,殿下……”
远处传来急促的呼唤,他没有理会。
“殿下您怎么在这儿啊?快随奴才回去,这大雪,您又穿的单薄,冻坏了可怎么是好……”
公公二话没说,赶紧捂住梓君冰凉的手放在自己手心里捂住。
“你说,这皇宫大院,是不是永远都这么冷清?”
“殿下,在外面可不能胡说,快快随奴才回去,您身子本来就弱,万万不能委屈了自己。”
说着,公公拉起了小梓君的手,带着他离开了大殿。
小梓君朦胧中回头看了一眼,大雪依旧纷飞,丝毫没有变小的迹象。
转眼间,匆匆数年就这么过去了。
梓清已经出落成了大孩子,从小受母妃疼爱让他变得有些自负有些单纯,和他从来也都不是一心,从来都不会以对兄长的态度对待他,自然,他也并不觉得自己能够和这个弟弟生活的多么和谐,天生的,他们就注定不会和谐。
有一天晚上他做梦,梦见母妃去世了,死前拉着他的手,告诫他照顾好梓清,不惜全力保护好他,不久之后他登上了皇位,却并没有如母妃生前所说,照顾好梓清,他把他流放到了边塞,梓清更是在半途失足跌落悬崖摔死,尸骨难寻。
从那之后,母妃就夜夜来到他的塌前,猩红的眼睛,问他,为什么没有照顾好梓清,为什么害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