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儿在宫里面跟着李时珍学了差不多五年的医术,她只在宫里面帮康妃娘娘看看头疼脑热的小病,并不知道自己的医术到什么境地的,来到民间才知道,她跟李时珍学的这套医术是相当不凡的,民间的大夫压根没法学到这样的医理。
婉儿轻声对刘赐说道:“我有分寸的,你放心吧,给那些女儿看得都是些女孩家的小病痛。”
说罢,婉儿去了。
刘赐怔怔地看着婉儿那婀娜的背影,又看了看这一厅子得了婉儿医治的人,觉着趁着这空当行行善事也是好的。
他也没做他想了,顾自捧着馒头咬起来。
郑老爷走过来,坐到刘赐身旁,笑道:“小公子,好福分啊。”
刘赐专注地嚼着馒头,郑老爷这一说话,他差点给馒头噎住了,忙说道:“见过……见过老……老太爷……”
郑老爷捋着白花花的胡须,笑道:“还没请教公子的年岁?”
刘赐想了想,觉着还是别显得自己年岁太小了,就扯了个谎说道:“十五。”
郑老爷叹道:“后生可畏啊,你这个小娘子生得这般好模样,还知书识礼,还精通医术,真是天人一般的人物。”
这些农户虽然富裕,但是大都文化水准不高,像郑老爷这种中过秀才的就是这乡里面的学问的佼佼者了,那些女孩们大多识不得几个字,像婉儿这种能读书写字,还会医术的女孩,在他们看来简直难以想象。
刘赐想要做出不动声色的模样,但仍是禁不住得意地笑起来,他从小在青楼中见惯了天底下各色的女子,见过不少拔尖的人物,他打心眼里觉着婉儿是万里挑一都挑不到的佳人,能娶到婉儿当媳妇他真心觉着是个天大的福分。
郑老爷又问道:“还未请教公子,是在京城高就?”
刘赐和婉儿一直没透露他们的来历,只说他们在京城有亲人,探了亲之后返回江南,郑老爷觉着这两人的来历必是不同寻常,说不准是京城里大贵人的亲戚,以为刘赐是那种祖上有封官荫爵的身份,说不准在京城担了个什么闲差。
刘赐忙说道:“我是个白身,这番是想回家乡考科举呢。”
郑老爷“哦”了一声,他觉着刘赐娶了婉儿这么个媳妇,想必不是个寻常的人,就说道:“我早猜着公子是个读书人,不知公子考过童试了吗?”
刘赐说道:“考过了。”
郑老爷问道:“中了吗?”
刘赐理所当然地答道:“中了啊。”
郑老爷读了半辈子书,也就是考过了童试,才当了这个秀才,他不知道刘赐是个童试夺魁的天才人物。
郑老爷说道:“我们郑家这片地方,虽说人丁颇为兴旺,日子过的也还行,但奈何文教一直不那么昌盛,不瞒公子说,这方圆十里地,称得上读书人的,也就我老朽这一个,我们素来羡慕江南年年出状元,如若公子不嫌弃,不妨在我们这儿多歇息几日,等身体好些了,教我们的孩儿们读些书,也让孩儿们见识见识江南士子的风采。”
刘赐犹豫了,他赶着和婉儿回去江南成亲呢,但他又觉着自己身体没好,这老太爷又这般盛情款待,不答应倒有些说不过去了,他就想下江南路途还长,不然就在这里养好身子,等养足了精力再上路,免得中途又出些什么变故,他就答应了。
郑老爷当即吩咐了下人,给刘赐和婉儿的房间里添置东西,刘赐还在养病,每餐务必安排好饭食。
刘赐身体确实还是有些不舒服,吃了早饭又回到那房屋里歇息了。
婉儿回到房屋来陪刘赐吃了中午饭,然后又给刘赐煎了药,喂着刘赐喝了药,又去给那些女孩们看病。
看来这个大家族里面的女孩们都喜欢婉儿喜欢得不得了,她们也像那郑老爷一样,觉得婉儿是个“天人”一般的人物,一得空了就全来围着婉儿转。
婉儿从未自由地施展过医术,她本是很喜欢学医的,她在宫中只能给康妃娘娘看病,此番在这民间她真正可以像个大夫一样行医了,她趁着刘赐养病,她也乐得趁此机会好好演练一下自己的医术。
等到入夜了,婉儿才回来,刘赐在屋子里闷得发慌了,就借了笔墨就着张居正手书的那本《诗经》抄写,婉儿回来时,他已经抄了半部《诗经》了。
婉儿有点疲惫,但情绪很好,她发现自己学的医术是很有用处的,她第一次真正像个医生一样行医。
婉儿和刘赐聊了几句,就洗刷睡了,她想着明天天亮就要起来了,她已经约好了女孩们进山林采草药去。
这一个晚上,他们照常背靠着背睡了,中间依然放着一碗水,刘赐依然不敢动弹,生怕碰翻了那碗水,但他也已经习惯这样的睡觉法子,他觉着靠着婉儿时,心中很多杂七杂八的念想消失了,他感受着婉儿那温软的后背肌肤,他觉得睡得很安稳。
婉儿也没再那么抗拒和刘赐一起睡,她知道刘赐是真心把她当自己的媳妇的,不会冒犯她,她也就安安稳稳地睡了。
第二天一早醒来,婉儿就跟着这个家族的女孩们去采草药了,刘赐醒来之后,照常吃了早餐,然后觉着还是有点流鼻涕咳嗽,就回到房屋里睡着养病。
之后几天,婉儿继续忙着给这个家族的族人看病,她的名声逐渐传开了,周围的农户都纷纷来找上门来请她诊治,婉儿乐得实践医术,顺带着做些善事,也就一直忙活着。
刘赐则渐渐地褪去病症,身子痊愈了,他每天闷在房间里,也闷坏了,待到身子好利索了,就向那郑老爷主动提出教这族里的孩子们读书写字。
他觉着自己大概还要再休养几天,毕竟他病症初愈,不好马上就奔波上路,于是他也像婉儿一样忙活开了,在庭院里支了一个架子,弄了一些桌椅,弄成个学堂的模样,每天一早就召集孩子们读书。
婉儿轻声对刘赐说道:“我有分寸的,你放心吧,给那些女儿看得都是些女孩家的小病痛。”
说罢,婉儿去了。
刘赐怔怔地看着婉儿那婀娜的背影,又看了看这一厅子得了婉儿医治的人,觉着趁着这空当行行善事也是好的。
他也没做他想了,顾自捧着馒头咬起来。
郑老爷走过来,坐到刘赐身旁,笑道:“小公子,好福分啊。”
刘赐专注地嚼着馒头,郑老爷这一说话,他差点给馒头噎住了,忙说道:“见过……见过老……老太爷……”
郑老爷捋着白花花的胡须,笑道:“还没请教公子的年岁?”
刘赐想了想,觉着还是别显得自己年岁太小了,就扯了个谎说道:“十五。”
郑老爷叹道:“后生可畏啊,你这个小娘子生得这般好模样,还知书识礼,还精通医术,真是天人一般的人物。”
这些农户虽然富裕,但是大都文化水准不高,像郑老爷这种中过秀才的就是这乡里面的学问的佼佼者了,那些女孩们大多识不得几个字,像婉儿这种能读书写字,还会医术的女孩,在他们看来简直难以想象。
刘赐想要做出不动声色的模样,但仍是禁不住得意地笑起来,他从小在青楼中见惯了天底下各色的女子,见过不少拔尖的人物,他打心眼里觉着婉儿是万里挑一都挑不到的佳人,能娶到婉儿当媳妇他真心觉着是个天大的福分。
郑老爷又问道:“还未请教公子,是在京城高就?”
刘赐和婉儿一直没透露他们的来历,只说他们在京城有亲人,探了亲之后返回江南,郑老爷觉着这两人的来历必是不同寻常,说不准是京城里大贵人的亲戚,以为刘赐是那种祖上有封官荫爵的身份,说不准在京城担了个什么闲差。
刘赐忙说道:“我是个白身,这番是想回家乡考科举呢。”
郑老爷“哦”了一声,他觉着刘赐娶了婉儿这么个媳妇,想必不是个寻常的人,就说道:“我早猜着公子是个读书人,不知公子考过童试了吗?”
刘赐说道:“考过了。”
郑老爷问道:“中了吗?”
刘赐理所当然地答道:“中了啊。”
郑老爷读了半辈子书,也就是考过了童试,才当了这个秀才,他不知道刘赐是个童试夺魁的天才人物。
郑老爷说道:“我们郑家这片地方,虽说人丁颇为兴旺,日子过的也还行,但奈何文教一直不那么昌盛,不瞒公子说,这方圆十里地,称得上读书人的,也就我老朽这一个,我们素来羡慕江南年年出状元,如若公子不嫌弃,不妨在我们这儿多歇息几日,等身体好些了,教我们的孩儿们读些书,也让孩儿们见识见识江南士子的风采。”
刘赐犹豫了,他赶着和婉儿回去江南成亲呢,但他又觉着自己身体没好,这老太爷又这般盛情款待,不答应倒有些说不过去了,他就想下江南路途还长,不然就在这里养好身子,等养足了精力再上路,免得中途又出些什么变故,他就答应了。
郑老爷当即吩咐了下人,给刘赐和婉儿的房间里添置东西,刘赐还在养病,每餐务必安排好饭食。
刘赐身体确实还是有些不舒服,吃了早饭又回到那房屋里歇息了。
婉儿回到房屋来陪刘赐吃了中午饭,然后又给刘赐煎了药,喂着刘赐喝了药,又去给那些女孩们看病。
看来这个大家族里面的女孩们都喜欢婉儿喜欢得不得了,她们也像那郑老爷一样,觉得婉儿是个“天人”一般的人物,一得空了就全来围着婉儿转。
婉儿从未自由地施展过医术,她本是很喜欢学医的,她在宫中只能给康妃娘娘看病,此番在这民间她真正可以像个大夫一样行医了,她趁着刘赐养病,她也乐得趁此机会好好演练一下自己的医术。
等到入夜了,婉儿才回来,刘赐在屋子里闷得发慌了,就借了笔墨就着张居正手书的那本《诗经》抄写,婉儿回来时,他已经抄了半部《诗经》了。
婉儿有点疲惫,但情绪很好,她发现自己学的医术是很有用处的,她第一次真正像个医生一样行医。
婉儿和刘赐聊了几句,就洗刷睡了,她想着明天天亮就要起来了,她已经约好了女孩们进山林采草药去。
这一个晚上,他们照常背靠着背睡了,中间依然放着一碗水,刘赐依然不敢动弹,生怕碰翻了那碗水,但他也已经习惯这样的睡觉法子,他觉着靠着婉儿时,心中很多杂七杂八的念想消失了,他感受着婉儿那温软的后背肌肤,他觉得睡得很安稳。
婉儿也没再那么抗拒和刘赐一起睡,她知道刘赐是真心把她当自己的媳妇的,不会冒犯她,她也就安安稳稳地睡了。
第二天一早醒来,婉儿就跟着这个家族的女孩们去采草药了,刘赐醒来之后,照常吃了早餐,然后觉着还是有点流鼻涕咳嗽,就回到房屋里睡着养病。
之后几天,婉儿继续忙着给这个家族的族人看病,她的名声逐渐传开了,周围的农户都纷纷来找上门来请她诊治,婉儿乐得实践医术,顺带着做些善事,也就一直忙活着。
刘赐则渐渐地褪去病症,身子痊愈了,他每天闷在房间里,也闷坏了,待到身子好利索了,就向那郑老爷主动提出教这族里的孩子们读书写字。
他觉着自己大概还要再休养几天,毕竟他病症初愈,不好马上就奔波上路,于是他也像婉儿一样忙活开了,在庭院里支了一个架子,弄了一些桌椅,弄成个学堂的模样,每天一早就召集孩子们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