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合起来也就是四个字,”崔瑛看着柴永岱,“自食其力。”他顿了顿,又接着解释道,“使民想自食其力,能自食其力,可自食其力。比如县学,要让县学生们想挣钱养家,不要指着学里那点子廪食,这是想自食其力;让孩子念书,能到外面去帮人算帐,这是给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使其能自食其力;冯、赵家招人用工,我那罐头厂、琉璃坊、杜仲田也要不少人,这些人才可在种田之外有另一条自食其力的路子,才有自食其力的可能。”
“好一个想自食其力,能自食其力,可自食其力,此言不弱管夷吾仓廪礼节之论。”赵匡胤拍案叫绝然后向柴宗训恭身行礼道,“臣为殿下得一管乐之才而贺!”
“赵将军……”崔瑛觉得这夸赞有点让他脸皮发烫,自比管乐或被人比作管乐之才真是挺尴尬的。
“德华还年轻,赵叔莫捧杀了他。”柴宗训含笑打了个圆场,继续追问道,“那之后呢,还要继续弄出新东西么?”
“不必再刻意弄新的东西出来了,下面除了一些疏浚河道,劝学劝农之外,应该不会再弄更多商贩感兴趣的东西了。”
“为什么?没东西可弄了?”
“是市场饱和了。”
“市场饱和?”柴永岱快嘴一接,“我看城门外的市集还能朝外再摆个一里嘛。”
“不是实指市、场,而是六安对人力、物资的需求到位了。六安在籍一万一千多人,除幼童和学童及老弱不堪者外,人人除农忙外都有活做,秋后还需要临时招一批短工。若再弄出新东西来,现在的人手便不够了,人力上涨会使粮食、布帛所有的一切价格上涨,得不偿失。再有新人进来,六安城里也住不下了,六安能种出的粮食也供不了这么多人,再从外地调粮,容易出事。”崔瑛将最简单的宏观经济学的内容用最易懂的方式向两位帝国未来的主人解释,“臣测算过,以六安目前的粮食产量,差不多到城市极限了,非是州治、京畿这几个作坊也就够用了。”
柴宗训与柴荣来之前设想过种种情况,还真没想过有一种是城市本身约束了崔瑛的发挥,他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便与崔瑛约了明天一早到六安四处看一看,顺便说说修补桥梁的事,将崔瑛打发走后,便与叶知秋、赵匡胤商量,该怎么写这封信给柴荣,自己又应该表达什么意见。
而崔瑛可不知道自己可能又要换地方,他正满心盘算着明天怎么和喻皓交流,将物理理论与建筑实际结合到一处去,不知道能不能将这个建筑大师带歪成物理学家。
第56章 建桥
柴宗训与崔瑛约好了,他们第二天早餐过后在城南门下碰面,去看要修的桥和六安乡村的情况。
六安的深秋不是特别寒,但濒临淮水,湿气重,很有些阴冷的感觉。柴宗训他们一伙子昨天晚上睡的是已经烧起地暖的房间,在房间里只穿一件绸衣就行了,然而出门之后他们便被冻得缩头跺脚,只好大清早敲开成衣铺的门,现买了大棉袍裹在身上。
第二天一早,崔瑛穿了一件修身絮棉的锦袍走到南门口的时候,便看到四大一小五个人,一水儿的深蓝麻面厚棉袍,有点像现代那种军大衣的款式,只袖口稍收一点,领子略高一些,坐在一个朝食摊子上,正笑呵呵地朝他招手。
崔瑛见他们这姿态,差点儿没乐出来,叶知秋嘴角抽了一下,使劲地抿一下嘴角,眼睛往下一垂,看左看右看行人,就是不看他们。
“阿瑛快来,阿爹替你们俩也点了。”柴永岱欢快地朝崔瑛唤道。
崔瑛不得不庆幸,他除了刚来的时候到处跑之外,其他时候都是缩在某一个固定的地点,认识他的人实在不多,要不然,县里的百姓还不知道要想什么呢。
“你俩这一身锦袍挺精神,”赵匡胤笑得爽朗,“这大棉袍实在不错,要价也不高,又暖又软又轻,我看少东家可以带些回去,东家想必也会高兴。”他一边说一边双手朝汴梁方向拱一拱。
“排云、德华,来尝尝,这家婆婆的豆花儿可真香甜。”
“来来来,两位郎君,快请坐。”老婆婆端着两碗豆花问道,“小店里有一文一份的咸味儿小菜,有蜀黍熬的饴糖,三文一份,您二位要什么口味?”
“照常。”叶知秋看起来相当的熟门熟路,从荷包里抓了三文钱往钱匣子里一丢,等那老婆婆打了半勺稠稠的饴糖倒进雪白的豆花上,他便接过来,用自己的勺子一搅,让金色的糖浆慢慢渗到雪白的豆花里,才心满意足地慢慢舀了吃,这架式一看就是常客。
“我吃咸菜的就好。”崔瑛笑了笑说道。
“哎,给您。”那老婆婆从菜缸里挑了一大块咸菜端给崔瑛,“小公子这是头一回来六安吧,要我说咱六安的豆花还是饴糖的最地道,小店的饴糖还是城门口那糖画刘帮着熬的那。”一清早城门还没开,来往的人也不多,老婆婆好像起了谈兴,“据听说啊,这糖画刘的饴糖还是咱们小县尊地里的蜀黍熬的,味儿比麦芽甜,小郎君吃啦,准保像咱们县尊一个聪明。咱家今年开春就求求小神农,看能不能领几两种子回来种种看,到时候这饴糖就能和咸菜一个价了,小郎君到时候可要多吃点。”
全桌人都眼神复杂地看了崔瑛一眼,崔瑛只得当没看到,低头将豆花扒进嘴里,一声也不吭。
等一桌人喝完了热豆花,城门也正好开了,一群就在城墙根儿搭了几间水泥棚的汉子吵嚷着很快分成了组,这是服役的百姓要上工了。
“德华,你在这六安可真是无处不在。”穿着一身厚棉衣,完全不见风姿的柴宗训笑着打趣崔瑛。
“百姓见识少,有点稀罕事儿便传得到处都是。”崔瑛尴尬一笑,连忙转移话题道,“这条道儿就是六安渠的规划点了,”他领着一行人站得离分工的衙役远远的一座小坡上,指着坡脚的龙骨水车道,“将淮水引到渠里,由粗而细分传至各处,整个工期大约再有三四天就能完工了。”
“孤王听说,你要修一万尺的水渠?有这么快?”
“殿下,这个工作量真不大。”崔瑛轻声给他算了一笔帐,“此次修渠征壮丁八百人,大约是可抽丁员四成,其中一百五十人负责烧制水泥,由陈柱子盯着就行,一百五十人负责浇铸和运输,五百人分散在全县各处修理水渠。一万尺也就是一人二十尺而已,宽渠少挖几尺,窄渠多挖几尺,二三丈罢了,划算下来,一人一天上午铺一块,下午铺一块也尽够了。”
说话间,今天各人的活计应该是分配好了,丁壮分了十队,每队的领头人身边跟了一个明显是蒙童打扮的小孩子。
“走,看看去。”柴宗训好奇心起,便起意要跟着丁壮去看看怎么修渠的。
“那咱们往这边走吧。”所有的工程规划都是崔瑛自己安排的,每天做多少活计他心里有数,便指了一个方向道,“这边看完修渠就正好能去看桥,然后晚上去竹山村我的宅子里,正经吃顿野味。”
柴宗训点头,一行人便跟着那队人向前走,前面柴宗训、叶知秋两人不知交流些什么东西,赵匡胤和几个侍卫围着柴永岱周围,崔瑛越走越慢,然后开始跟喻皓搭话。
“喻都监,您是怎么确实要用多大的料子才能撑起屋里的大梁的?”
“跟着师父做的久了,自然就熟悉了,没有什么好法子。”喻皓有些拘紧,他的弟子在身后更是连呼吸都放轻了。
崔瑛开始笑着与喻皓显摆他仅有的一点初高中力学基础,讲力的分解之类的东西,只知晓一点点勾股定理的喻皓两眼像点燃的蚊香——知道是好东西,听得两眼放光,然而因为听不懂,所以蚊香眼里冒出的是痴光。
崔瑛停了嘴,抱歉地看了喻皓一眼,“这个,大师不必放在心上。”
“县尊能将不传之秘授于皓,皓感激不尽,可惜皓资质愚钝,一时想不明白,还请给皓一点时间。”喻皓神色更恭敬了,如果说之前对崔瑛行礼还有些勉强的话,这时他便有些师礼侍之的味道了。
崔瑛毫不怀疑喻皓能将自己那点粗浅的力学知识弄明白,毕竟这可是历史上难得有明文记载的有能耐的木匠了,而且是一位以善于思考而闻名的人。
走在前面的柴宗训、叶知秋在崔瑛和喻皓讲力学的时候就收了声,仔细听他的话,“千里传音他会不会不好说,跟在喻皓后头几天,让他独立建桥架屋肯定没问题。”
“可恨他与喻皓讲这些,却不与你我透露半句。”
“他便是说,你听得懂?”叶知秋哼了一声,“那个什么千里传音,他给我解释过,什么真动假动,什么声波传播速度还是术度?反正我有听没懂。”
“这真能实现?”
“能啊,拿纸糊两个喇叭口,底部用丝线一扣,只要丝线绷直,低声传话没问题。他还给我出了一个主意,能听到某些特定房间里的说话声,我一样也没听懂。”
说着话,便到了工地,那个蒙童把盘在腰上的麻绳解开,从一个定标开始拉线,然后开始摆弄规、矩,不一会儿便在绳上刻出了一条痕迹,然后一边用石块标出地界来,一边仰头和旁边的大人说话。
壮丁们一个个站到两块石头中央的位置,拿起铁锨就开始干活了。这一段是窄渠,一个成年人一跨步就能过去的宽度,只挖到成人的小腿深,然后运送预制板了的人到了,几人搭手将板子一块块拼好,有没有挖平的再补一补,一切有条不紊,没有衙役监工,没有精疲力竭食不果腹,半日的工程量提前了快半个时辰便完成了。
“这些预制板,好像一样大?”喻皓接到柴宗训的暗示,犹豫着问道。
“嗯,板子我定了三种规格,宽渠板得用板车拉,窄渠就这种,还有一种转弯用的,三种深度一样,长度一样,就是宽度不一样,这样做的多,每一个就更便宜,也能多存些在各村,若哪一处坏了,将它起出来换上就好了,省事。”
“这……不知木料加工上能不能用?”喻皓眼睛一亮,“陛下近日想重修金明池旁的园子,需要不要小部件。”
“好一个想自食其力,能自食其力,可自食其力,此言不弱管夷吾仓廪礼节之论。”赵匡胤拍案叫绝然后向柴宗训恭身行礼道,“臣为殿下得一管乐之才而贺!”
“赵将军……”崔瑛觉得这夸赞有点让他脸皮发烫,自比管乐或被人比作管乐之才真是挺尴尬的。
“德华还年轻,赵叔莫捧杀了他。”柴宗训含笑打了个圆场,继续追问道,“那之后呢,还要继续弄出新东西么?”
“不必再刻意弄新的东西出来了,下面除了一些疏浚河道,劝学劝农之外,应该不会再弄更多商贩感兴趣的东西了。”
“为什么?没东西可弄了?”
“是市场饱和了。”
“市场饱和?”柴永岱快嘴一接,“我看城门外的市集还能朝外再摆个一里嘛。”
“不是实指市、场,而是六安对人力、物资的需求到位了。六安在籍一万一千多人,除幼童和学童及老弱不堪者外,人人除农忙外都有活做,秋后还需要临时招一批短工。若再弄出新东西来,现在的人手便不够了,人力上涨会使粮食、布帛所有的一切价格上涨,得不偿失。再有新人进来,六安城里也住不下了,六安能种出的粮食也供不了这么多人,再从外地调粮,容易出事。”崔瑛将最简单的宏观经济学的内容用最易懂的方式向两位帝国未来的主人解释,“臣测算过,以六安目前的粮食产量,差不多到城市极限了,非是州治、京畿这几个作坊也就够用了。”
柴宗训与柴荣来之前设想过种种情况,还真没想过有一种是城市本身约束了崔瑛的发挥,他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便与崔瑛约了明天一早到六安四处看一看,顺便说说修补桥梁的事,将崔瑛打发走后,便与叶知秋、赵匡胤商量,该怎么写这封信给柴荣,自己又应该表达什么意见。
而崔瑛可不知道自己可能又要换地方,他正满心盘算着明天怎么和喻皓交流,将物理理论与建筑实际结合到一处去,不知道能不能将这个建筑大师带歪成物理学家。
第56章 建桥
柴宗训与崔瑛约好了,他们第二天早餐过后在城南门下碰面,去看要修的桥和六安乡村的情况。
六安的深秋不是特别寒,但濒临淮水,湿气重,很有些阴冷的感觉。柴宗训他们一伙子昨天晚上睡的是已经烧起地暖的房间,在房间里只穿一件绸衣就行了,然而出门之后他们便被冻得缩头跺脚,只好大清早敲开成衣铺的门,现买了大棉袍裹在身上。
第二天一早,崔瑛穿了一件修身絮棉的锦袍走到南门口的时候,便看到四大一小五个人,一水儿的深蓝麻面厚棉袍,有点像现代那种军大衣的款式,只袖口稍收一点,领子略高一些,坐在一个朝食摊子上,正笑呵呵地朝他招手。
崔瑛见他们这姿态,差点儿没乐出来,叶知秋嘴角抽了一下,使劲地抿一下嘴角,眼睛往下一垂,看左看右看行人,就是不看他们。
“阿瑛快来,阿爹替你们俩也点了。”柴永岱欢快地朝崔瑛唤道。
崔瑛不得不庆幸,他除了刚来的时候到处跑之外,其他时候都是缩在某一个固定的地点,认识他的人实在不多,要不然,县里的百姓还不知道要想什么呢。
“你俩这一身锦袍挺精神,”赵匡胤笑得爽朗,“这大棉袍实在不错,要价也不高,又暖又软又轻,我看少东家可以带些回去,东家想必也会高兴。”他一边说一边双手朝汴梁方向拱一拱。
“排云、德华,来尝尝,这家婆婆的豆花儿可真香甜。”
“来来来,两位郎君,快请坐。”老婆婆端着两碗豆花问道,“小店里有一文一份的咸味儿小菜,有蜀黍熬的饴糖,三文一份,您二位要什么口味?”
“照常。”叶知秋看起来相当的熟门熟路,从荷包里抓了三文钱往钱匣子里一丢,等那老婆婆打了半勺稠稠的饴糖倒进雪白的豆花上,他便接过来,用自己的勺子一搅,让金色的糖浆慢慢渗到雪白的豆花里,才心满意足地慢慢舀了吃,这架式一看就是常客。
“我吃咸菜的就好。”崔瑛笑了笑说道。
“哎,给您。”那老婆婆从菜缸里挑了一大块咸菜端给崔瑛,“小公子这是头一回来六安吧,要我说咱六安的豆花还是饴糖的最地道,小店的饴糖还是城门口那糖画刘帮着熬的那。”一清早城门还没开,来往的人也不多,老婆婆好像起了谈兴,“据听说啊,这糖画刘的饴糖还是咱们小县尊地里的蜀黍熬的,味儿比麦芽甜,小郎君吃啦,准保像咱们县尊一个聪明。咱家今年开春就求求小神农,看能不能领几两种子回来种种看,到时候这饴糖就能和咸菜一个价了,小郎君到时候可要多吃点。”
全桌人都眼神复杂地看了崔瑛一眼,崔瑛只得当没看到,低头将豆花扒进嘴里,一声也不吭。
等一桌人喝完了热豆花,城门也正好开了,一群就在城墙根儿搭了几间水泥棚的汉子吵嚷着很快分成了组,这是服役的百姓要上工了。
“德华,你在这六安可真是无处不在。”穿着一身厚棉衣,完全不见风姿的柴宗训笑着打趣崔瑛。
“百姓见识少,有点稀罕事儿便传得到处都是。”崔瑛尴尬一笑,连忙转移话题道,“这条道儿就是六安渠的规划点了,”他领着一行人站得离分工的衙役远远的一座小坡上,指着坡脚的龙骨水车道,“将淮水引到渠里,由粗而细分传至各处,整个工期大约再有三四天就能完工了。”
“孤王听说,你要修一万尺的水渠?有这么快?”
“殿下,这个工作量真不大。”崔瑛轻声给他算了一笔帐,“此次修渠征壮丁八百人,大约是可抽丁员四成,其中一百五十人负责烧制水泥,由陈柱子盯着就行,一百五十人负责浇铸和运输,五百人分散在全县各处修理水渠。一万尺也就是一人二十尺而已,宽渠少挖几尺,窄渠多挖几尺,二三丈罢了,划算下来,一人一天上午铺一块,下午铺一块也尽够了。”
说话间,今天各人的活计应该是分配好了,丁壮分了十队,每队的领头人身边跟了一个明显是蒙童打扮的小孩子。
“走,看看去。”柴宗训好奇心起,便起意要跟着丁壮去看看怎么修渠的。
“那咱们往这边走吧。”所有的工程规划都是崔瑛自己安排的,每天做多少活计他心里有数,便指了一个方向道,“这边看完修渠就正好能去看桥,然后晚上去竹山村我的宅子里,正经吃顿野味。”
柴宗训点头,一行人便跟着那队人向前走,前面柴宗训、叶知秋两人不知交流些什么东西,赵匡胤和几个侍卫围着柴永岱周围,崔瑛越走越慢,然后开始跟喻皓搭话。
“喻都监,您是怎么确实要用多大的料子才能撑起屋里的大梁的?”
“跟着师父做的久了,自然就熟悉了,没有什么好法子。”喻皓有些拘紧,他的弟子在身后更是连呼吸都放轻了。
崔瑛开始笑着与喻皓显摆他仅有的一点初高中力学基础,讲力的分解之类的东西,只知晓一点点勾股定理的喻皓两眼像点燃的蚊香——知道是好东西,听得两眼放光,然而因为听不懂,所以蚊香眼里冒出的是痴光。
崔瑛停了嘴,抱歉地看了喻皓一眼,“这个,大师不必放在心上。”
“县尊能将不传之秘授于皓,皓感激不尽,可惜皓资质愚钝,一时想不明白,还请给皓一点时间。”喻皓神色更恭敬了,如果说之前对崔瑛行礼还有些勉强的话,这时他便有些师礼侍之的味道了。
崔瑛毫不怀疑喻皓能将自己那点粗浅的力学知识弄明白,毕竟这可是历史上难得有明文记载的有能耐的木匠了,而且是一位以善于思考而闻名的人。
走在前面的柴宗训、叶知秋在崔瑛和喻皓讲力学的时候就收了声,仔细听他的话,“千里传音他会不会不好说,跟在喻皓后头几天,让他独立建桥架屋肯定没问题。”
“可恨他与喻皓讲这些,却不与你我透露半句。”
“他便是说,你听得懂?”叶知秋哼了一声,“那个什么千里传音,他给我解释过,什么真动假动,什么声波传播速度还是术度?反正我有听没懂。”
“这真能实现?”
“能啊,拿纸糊两个喇叭口,底部用丝线一扣,只要丝线绷直,低声传话没问题。他还给我出了一个主意,能听到某些特定房间里的说话声,我一样也没听懂。”
说着话,便到了工地,那个蒙童把盘在腰上的麻绳解开,从一个定标开始拉线,然后开始摆弄规、矩,不一会儿便在绳上刻出了一条痕迹,然后一边用石块标出地界来,一边仰头和旁边的大人说话。
壮丁们一个个站到两块石头中央的位置,拿起铁锨就开始干活了。这一段是窄渠,一个成年人一跨步就能过去的宽度,只挖到成人的小腿深,然后运送预制板了的人到了,几人搭手将板子一块块拼好,有没有挖平的再补一补,一切有条不紊,没有衙役监工,没有精疲力竭食不果腹,半日的工程量提前了快半个时辰便完成了。
“这些预制板,好像一样大?”喻皓接到柴宗训的暗示,犹豫着问道。
“嗯,板子我定了三种规格,宽渠板得用板车拉,窄渠就这种,还有一种转弯用的,三种深度一样,长度一样,就是宽度不一样,这样做的多,每一个就更便宜,也能多存些在各村,若哪一处坏了,将它起出来换上就好了,省事。”
“这……不知木料加工上能不能用?”喻皓眼睛一亮,“陛下近日想重修金明池旁的园子,需要不要小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