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方怒道:“竟然有这种事?”
李存根点头道:“大明当年威震海外,藩属国众多,大家都高看华人一眼。但自从大明从南洋退出后,一直没有宣威海外,而且私自出海还被视为罪民,所以华人的日子便越来越难过。我们海外游子是没有根的,没有大明为我们撑腰,别人又如何会在乎呢。华人勤劳,而受到的盘剥也更重。”
张千方道:“难怪皇上要我们出海时说,我们就是海外华人的后台,原来这些民族人如此可恶。你放心,今时不同往日,我们远洋舰队便是你们的保护者,华人在北大年应该享受最低的税负,我会给北大年人说的。”
李存根道:“张将军,其实我们也不需要最低,只要公平,大家一样的税负也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华人最低,反而会让其他人有意见的,这样会使得华人受到歧视。”
张千方想了想赞道:“不错,你的想法很正确,那就把华人和北大年人的税负定为一样吧。”
李存根称谢退出后,张千方又将英国人叫了进来。英国人先说了一通,舌人说道:“我们希望大明的将军在进攻北大年时,不要损害了我们东印度公司的利益,我们愿意配合贵方的行动。”
张千方道:“北大年本来是大明的藩属国,我们不会进攻它,我们只是收回我们的宗主权。你们国家的商人只要按规矩经商,按规定交税,我们是不会损害你们的利益的。”
英国人听舌人说后又说了一通:“非常感谢大明将军的承诺,我们东印度公司希望能够与大明成为好朋友。”
张千方点了点头,便叫进了最后一个荷兰人。荷兰人一进来便大叫大嚷,张千方也不理他。等他说完后,舌人说道:“我们荷兰人在世界各地的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你们不能进攻北大年,因为北大年有荷兰人的利益。”
张千方道:“来人,赶出去,荷兰人不准在北大年开办商铺。”
卫兵出来,将荷兰人架起便往外面走去,那个荷兰人一边挣扎一边叫道:“我们荷兰的舰队会教训你们,让你们再也不也和荷兰人作对。”
张千方笑道:“我们和荷兰人早就打过交道了,输的好象是荷兰人,你有礼我便以礼待之,你无礼我就要比你更无礼。圣人所言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便是这个道理呀。”
他的副官笑道:“如果不是现在先要对付当地人,我们早就把荷兰人的地方占过来了,这些荷兰人真是不知死活。”
张千方道:“知会巴达维亚的荷兰人,就说因为在北大年的荷兰人无礼,所以不允许荷兰人在北大年经商。如果他们想要战,那就先把他们打趴下也是一样的。”
荷兰人并没有反抗,巴达维亚的荷兰总督派使者带了礼物给张千方道歉,并提出可否撤换得罪了大明将军的商人,而允许其它荷兰商人在北大年经商。
张千方收下了礼物,然后对使者说道:“回复你们的总督,既然说了不准荷兰人在北大年经商,那就不可能更改,其它地方可以,北大年绝对不行,只要我在北大年发现一个荷兰人,那就直接杀掉。”
使者心里骂着这个残暴的将军,却没有办法,只好回去报信。总督听了后说道:“撤出北大年的所有荷兰人,由当地的代理人在北大年帮助我们经商。现在明军势大,我会向国内汇报,等待国内的决定。”
张千方带着舰队直接驶入北大年,北大年人非常热情地欢迎明军的到来,象是欢迎救星一样。张千方有些不解,便问李存根道:“似乎他们很喜欢明军,没有道理呀,我们可是来行使宗藩权的。”
李存根笑道:“张将军,这很正常,北大年人最恨暹罗人,暹罗人贪得无厌,只要能够摆脱暹罗人,北大年人投靠谁都会愿意。”
张千方笑道:“我们大明不会疯狂地盘剥藩国,就象新州,刚从倭国到大明时,也有些倭人很害怕明人。后来发现我们明人比他们的大名们要讲道理得多,税负也轻得多,现在新州人都很以自己是大明人而自豪呢。皇上本来还担心他们会反叛,结果这么多年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一次叛乱,反而附近的倭国倒是有许多人逃来新州,甚至还有倭人逃到大农州,只为了吃到一口饱饭,过一些不再被残酷压迫的日子。”
李存根道:“北大年以及向北去的各个小国,也是苦于暹罗的压迫,只要大人舰队驶去,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大明的藩属。”
张千方笑道:“不怕和你说,那就是我们的任务,整个半岛,都要在大明的管辖之下,包括这一个大海湾,皇上已经把名字都起好了,便叫做大汉湾。”
北大年国王将张千方迎接进入城内,恭敬地将图表和名册奉上道:“北大年希望能够内附大明,请将军恩准。”
张千方将他扶了起来道:“大王,您的要求我们会上奏皇帝陛下,只有陛下才能作主。陛下放心,有我大明军队在,暹罗人是不可能侵略北大年的。”
北大年国王道:“小王当然知道暹罗不敢对抗大明,但大明军队如果走了,小王担心他们又来呀。”
张千方道:“那不如国王划一块地方来,明军在此处建立一个基地,专门驻扎一支军队,用以保护北大年免受暹罗人的侵犯。”
北大年国王大喜道:“如果真的如此,那就太好了。北大年愿意供给所需费用。”
张千方道:“这件事我可以作主,不过事后还要上奏给朝廷,皇上一直关心各地的大明侨民,如果我们以保护侨民为由,皇帝陛下一定会允许的。”
北大年国王便派出使者前住京城,带上土地图表及人口名册,还加上国王印玺,让北大年人华人帮忙写了一封情真意实的降表。而张千方也写上在北大年请建军事基地的奏章,一并由使者带入京城。
李存根点头道:“大明当年威震海外,藩属国众多,大家都高看华人一眼。但自从大明从南洋退出后,一直没有宣威海外,而且私自出海还被视为罪民,所以华人的日子便越来越难过。我们海外游子是没有根的,没有大明为我们撑腰,别人又如何会在乎呢。华人勤劳,而受到的盘剥也更重。”
张千方道:“难怪皇上要我们出海时说,我们就是海外华人的后台,原来这些民族人如此可恶。你放心,今时不同往日,我们远洋舰队便是你们的保护者,华人在北大年应该享受最低的税负,我会给北大年人说的。”
李存根道:“张将军,其实我们也不需要最低,只要公平,大家一样的税负也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华人最低,反而会让其他人有意见的,这样会使得华人受到歧视。”
张千方想了想赞道:“不错,你的想法很正确,那就把华人和北大年人的税负定为一样吧。”
李存根称谢退出后,张千方又将英国人叫了进来。英国人先说了一通,舌人说道:“我们希望大明的将军在进攻北大年时,不要损害了我们东印度公司的利益,我们愿意配合贵方的行动。”
张千方道:“北大年本来是大明的藩属国,我们不会进攻它,我们只是收回我们的宗主权。你们国家的商人只要按规矩经商,按规定交税,我们是不会损害你们的利益的。”
英国人听舌人说后又说了一通:“非常感谢大明将军的承诺,我们东印度公司希望能够与大明成为好朋友。”
张千方点了点头,便叫进了最后一个荷兰人。荷兰人一进来便大叫大嚷,张千方也不理他。等他说完后,舌人说道:“我们荷兰人在世界各地的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你们不能进攻北大年,因为北大年有荷兰人的利益。”
张千方道:“来人,赶出去,荷兰人不准在北大年开办商铺。”
卫兵出来,将荷兰人架起便往外面走去,那个荷兰人一边挣扎一边叫道:“我们荷兰的舰队会教训你们,让你们再也不也和荷兰人作对。”
张千方笑道:“我们和荷兰人早就打过交道了,输的好象是荷兰人,你有礼我便以礼待之,你无礼我就要比你更无礼。圣人所言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便是这个道理呀。”
他的副官笑道:“如果不是现在先要对付当地人,我们早就把荷兰人的地方占过来了,这些荷兰人真是不知死活。”
张千方道:“知会巴达维亚的荷兰人,就说因为在北大年的荷兰人无礼,所以不允许荷兰人在北大年经商。如果他们想要战,那就先把他们打趴下也是一样的。”
荷兰人并没有反抗,巴达维亚的荷兰总督派使者带了礼物给张千方道歉,并提出可否撤换得罪了大明将军的商人,而允许其它荷兰商人在北大年经商。
张千方收下了礼物,然后对使者说道:“回复你们的总督,既然说了不准荷兰人在北大年经商,那就不可能更改,其它地方可以,北大年绝对不行,只要我在北大年发现一个荷兰人,那就直接杀掉。”
使者心里骂着这个残暴的将军,却没有办法,只好回去报信。总督听了后说道:“撤出北大年的所有荷兰人,由当地的代理人在北大年帮助我们经商。现在明军势大,我会向国内汇报,等待国内的决定。”
张千方带着舰队直接驶入北大年,北大年人非常热情地欢迎明军的到来,象是欢迎救星一样。张千方有些不解,便问李存根道:“似乎他们很喜欢明军,没有道理呀,我们可是来行使宗藩权的。”
李存根笑道:“张将军,这很正常,北大年人最恨暹罗人,暹罗人贪得无厌,只要能够摆脱暹罗人,北大年人投靠谁都会愿意。”
张千方笑道:“我们大明不会疯狂地盘剥藩国,就象新州,刚从倭国到大明时,也有些倭人很害怕明人。后来发现我们明人比他们的大名们要讲道理得多,税负也轻得多,现在新州人都很以自己是大明人而自豪呢。皇上本来还担心他们会反叛,结果这么多年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一次叛乱,反而附近的倭国倒是有许多人逃来新州,甚至还有倭人逃到大农州,只为了吃到一口饱饭,过一些不再被残酷压迫的日子。”
李存根道:“北大年以及向北去的各个小国,也是苦于暹罗的压迫,只要大人舰队驶去,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大明的藩属。”
张千方笑道:“不怕和你说,那就是我们的任务,整个半岛,都要在大明的管辖之下,包括这一个大海湾,皇上已经把名字都起好了,便叫做大汉湾。”
北大年国王将张千方迎接进入城内,恭敬地将图表和名册奉上道:“北大年希望能够内附大明,请将军恩准。”
张千方将他扶了起来道:“大王,您的要求我们会上奏皇帝陛下,只有陛下才能作主。陛下放心,有我大明军队在,暹罗人是不可能侵略北大年的。”
北大年国王道:“小王当然知道暹罗不敢对抗大明,但大明军队如果走了,小王担心他们又来呀。”
张千方道:“那不如国王划一块地方来,明军在此处建立一个基地,专门驻扎一支军队,用以保护北大年免受暹罗人的侵犯。”
北大年国王大喜道:“如果真的如此,那就太好了。北大年愿意供给所需费用。”
张千方道:“这件事我可以作主,不过事后还要上奏给朝廷,皇上一直关心各地的大明侨民,如果我们以保护侨民为由,皇帝陛下一定会允许的。”
北大年国王便派出使者前住京城,带上土地图表及人口名册,还加上国王印玺,让北大年人华人帮忙写了一封情真意实的降表。而张千方也写上在北大年请建军事基地的奏章,一并由使者带入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