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钟后,钱昊良就开车载着向南离开了长城饭店。
    此刻已是下午二点,早已经过了中午上下班的高峰期,一路上来往的车辆虽然多,但并没有堵车。
    钱昊良车子开得很畅快,向南坐在车里,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车辆,和马路两旁高大的建筑,心情也很是放松。
    看着看着,向南忽然感觉有点不对劲,他回过头来看着钱昊良,问道:“你这是去京城故宫博物院?”
    “对啊,不然去哪儿?”
    钱昊良转头瞥了向南一眼,又很快转了过去,继续看路,嘴里却说道,“要看珍贵的文物,当然还是博物馆最多了,你想去哪儿?”
    向南撇了撇嘴,没有跟他斗嘴。
    他现在算是明白过来了,钱昊良是打算带他去京城故宫博物院的陶瓷展厅里,去看古陶瓷。
    故宫博物院里的古陶瓷,向南还是知道一些的,尤其是在文博界里传闻甚广的“故宫十大珍宝瓷”,更是知之甚深。
    “故宫十大珍宝瓷”,是在故宫馆藏的35万件瓷器中,甄选出来的十件国宝重器,均为清代时期烧制而成。
    其中,康熙时期1件,雍正时期4件,乾隆时期独占5件。
    这十件珍宝瓷器,无论是在瓷种、釉料上,还是工艺、器型上,均代表了华夏千年陶瓷艺术的巅峰水平,其艺术价值更是无法衡量。
    在收藏界有一句流行语,“瓷器要玩清三代”。
    那么,什么才是“清三代”瓷器?
    实际上,这指的就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
    清代是华夏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期间,较好地吸收了前几个朝代领先精深的技艺。
    康熙期间,逐渐将瓷都景市的御窑厂康复完善,使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其特点是,浑厚古拙、紧皮亮釉。
    康熙御窑瓷器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普遍古拙,胎体比较厚重,同样大小的器物,要比清朝其它时期的器物要重些。
    较大型作品采用分段成型整体组合的技法,修胎工艺精细,交接处不留痕迹。
    康熙时期,御窑瓷器形成了严谨精工的宫廷工艺风格,并呈现出精细华美的皇家风范,即具有朝气蓬勃的神采和朴茂华滋的气韵。
    而到了雍正时期,其御窑瓷器无论在仿古还是创新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确立了清代御窑瓷器的制作方向,即独特的皇家格调,纯粹的皇家风范。
    乾隆御窑瓷器,则说秉承康熙、雍正御窑的风范,继续发扬光大,把皇家工艺美术发挥到了极致。
    奇巧的造型,华丽的釉彩,以及丰富而多层次的装饰风格,这种层次感是形成乾隆御窑风格的关键因素。
    不说别的,在艺术品市场上各个朝代的瓷器,成交量最高的还是清代瓷器,而且还屡创高价。
    之前向南还没有开始学习古陶瓷修复技艺,在京城的修复《千里江山图》的那段时间里,他也没有特意去参观过故宫博物院的陶瓷展厅。
    因此,到目前为止,他都还没见到过这“十大珍宝瓷”。
    也不知道这次专程过去,能不能看得到其中的一两件?
    要知道,博物馆里的文物,并不是固定陈列的,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更换一批。
    这其中,除了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和文物爱好者,有机会看到更多的国宝文物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展出的文物,都要送回到文保中心去进行保养维护。
    只有定期对这些文物进行精心地保养,它们的艺术生命才能够更加长久,也能够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它们的优雅与美丽。
    车子行驶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目的地。
    钱昊良停好车之后,并没有前往故宫博物院文保中心,而是带着向南直奔故宫博物院文华殿。
    文华殿,在明代是皇太子的东宫,清代时则是举行经筵的地方。
    如今,文华殿是故宫博物院瓷器馆,专门用来展出瓷器国宝文物,供游客们参观与游览。
    现在虽然不是节假日,但作为首都的京城,从来就不缺少游客,故宫里的游人依旧很多,拿着手机自拍的、开直播的,随处可见。
    向南和钱昊良目标明确,从工作人员通道进入故宫之后,便一路直奔文华殿而去。
    到了门口,钱昊良忽然停住了脚步,忽然回过头问向南:“你猜我要带你看哪件文物?”
    “故宫馆藏了那么多古陶瓷,我哪猜得到?”
    向南一脸无语,随后看到钱昊良一副“你不猜我不让你进”的模样,便只好想了想,试探着说道,“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花鸟纹鱼尾瓶?”
    清康熙·青花花鸟纹鱼尾瓶,是康熙年间唯一一件入选了“故宫十大珍宝瓷”的瓷器,它完美地复现了康熙青花独有“翠毛蓝”,创下历代青花艺术之冠。
    钱昊良摇了摇头,笑道:“不是。”
    “雍正年间的斗彩摘枝花纹梅瓶?”
    这件古瓷器,也是“故宫十大珍宝瓷”之一,它是历史上首件突破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工艺的作品,历史地位极高,釉料配方也是最复杂的。
    “算了,不让你猜了,再猜不着,估计你要发毛。”
    钱昊良又摇了摇头,一脸得意地笑了起来,“我带你去看的这件文物,你肯定听说过,不止你听说过,连很多普通人都知道!”
    向南一脸鄙夷,我听说过的陶瓷文物多了去了,谁知道你说的是哪一件?
    钱昊良看到向南一脸不信的模样,便笑道:“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向南一愣,下意识地问道:“你说什么?”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俗称的‘瓷母’。”
    钱昊良又说了一遍,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你不会真没听说过吧?这都在电视上火爆了,已经成了文物‘网红’!”
    “‘瓷母’我当然知道。”
    向南点了点头,笑道,“不就是网上口口相传的那件‘土丑审美大花瓶’嘛。”
    既然当初决定要学习古陶瓷修复技艺,一些重要的瓷器文物,向南当然不会放过,即使没有看过真品,也都会通过资料去了解它的各种信息。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于清代乾隆年间烧制,其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标志着华夏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享有“瓷母”的美誉。
    从烧造工艺上看,青花与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等均属高温釉、彩,需先焙烧,而粉彩、珐琅彩、金彩及松石绿釉等均属低温釉彩,需后焙烧。
    如此复杂的工艺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种釉、彩性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
    这件“瓷母”,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其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2014年10月份,在米国波士顿斯纳金举行的“亚洲艺术专拍”专场拍卖会上,出现了第二件“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最终以1.51亿元成功拍卖。
    有专家认为,米国拍卖会上出现的这件“瓷母”,与故宫“瓷母”应该是一对,不论颜色还是布局,相似度高达99%。
    这件经过国家电视台的宣传,成为了文物“网红”的“瓷母”,还闹出了一个真假“李逵”事件来。
    许多公众号上使用的“瓷母”图片并非京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真品照片,而是一件有着不少差别的“李鬼”瓷瓶,以至于“瓷母”被人称作为是“农家乐审美”。
    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如果地下有知,两百多年后,他精心设计的一件集合了17种釉、彩,前无古人、后不一定有来者的大瓷瓶会被一个仿品代替,成为人们口中的“土丑审美大花瓶”的话,也不知道会不会气得活过来?
    “哈哈哈!”
    钱昊良听了向南的话后,忍不住大笑起来,向南一向严肃有余,风趣不足,没想到偶尔来这么一句,竟然会这么有意思,他笑道,
    “连你都知道了,估计这个帽子,乾隆他老人家是摘不下来了。咱们也别在门口站着了,进去看一看吧。”
    “好。”
    向南点了点头,他也没见过真品“瓷母”,如今既然提到了它,那肯定是要进去看一看的。
    这一件集合了多达17种釉彩的瓷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它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烧制而成的?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烧制这样一件大瓷瓶?
    这当中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真是——
    好奇啊!
    第191章 你对我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2008年,为了迎接京城奥运会的召开,京城故宫博物院将文华殿改设为陶瓷馆,展出博物院珍藏的上至公元前5000多年、下至宣统三年(1911年)的各类陶瓷精品。
    陶瓷馆共展出400多件精品陶瓷器物,按时代发展顺序进行排列展示,供游客和陶瓷爱好者鉴赏研究。
    整个展馆分为三个展厅,一号厅展品主要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到清代广彩瓷器。
    其中代表瓷器为:唐代青釉八棱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唐三彩等。
    二号和三号厅展品为明清代宫廷瓷器,代表瓷器为:雍正粉彩蟠桃纹天球瓶、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等。
    带着满腹的疑问,向南抬起了脚步,紧紧地跟在钱昊良的身后,也进入了文华殿。
    两个人目标都很明确,因此也并没有在其它区域停留,直接就来到陶瓷馆三号展厅——明清宫廷瓷器。
    在一处展区内,还没有靠近,向南远远地就看到了那尊连带底座,差不多有半人高的“瓷母”——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看照片和看实物,是两种全然不同的感受。
    在照片上看,“瓷母”浑身上下花花绿绿,就如同一个身穿花衣的村姑一样,又俗又土,和雍正瓷器所推崇的庄重、素雅完全不沾边。
    也难怪网友们看到比“瓷母”还要土的现代仿制品的照片以后,会笑话它是“土丑审美大花瓶”。
    而在现场看到“瓷母”真面目时,它虽然还是色彩鲜艳,图案也十分热闹,但还远远谈不上“丑陋”二字——最多就是显得有些花哨罢了。
    至于审美,那就见仁见智了。
    向南并不关注这些,他最想知道的,那17种高、低温釉彩,究竟是如何烧制在同一只瓷瓶上的呢?
    “瓷母”成为文物网红之后,在网络上就有不少人发出质疑声,认为“瓷母”是分开烧造,之后拼接而成的。
    又有人说,“瓷母”的17种釉彩之中,其中有一些是仿造上去的。
    比如说,仿哥釉开片,就是人工画上去之后,再入窑烧制的。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如今,“瓷母”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就在面前,他又怎么能忍得住?
    向南深吸了一口气,沉寂了许久的“时光回溯之眼”悄然开启。
    ……
    清雍正六年(1728年),时年四十有七的内务府员外郎唐英,被朝廷派驻景市御赐窑厂监督,做督陶官年希尧的助手。
    唐英十六岁进入故宫养心殿做杂役,渐渐地学得能书善画,在成为内务员外郎以后,他除了巡视、督查待办处各匠人的工作情况以外,还兼着为皇帝画瓷器的样稿,雍正曾称赞其“画得款式甚好”。

章节目录


我为国家修文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十三闲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三闲客并收藏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