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跌到了每桶0.15美元,最低价甚至只有每桶2美分,甚至低于石油生产成本,石油出现严重泛滥,石油企业们欲哭无泪,而趁此机会,乔霏疯狂地购买着这些石油运往华夏。
钢铁公司的股票从原来的两百多美元下降到二十几美元,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不到,钢铁工业仅以百分之十几的生产能力运转,钢铁价格大跌,市场惨烈得令人无法直视。
乔霏很清楚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中,最需要的首先是石油钢铁,其次是煤矿橡胶和盐,还有大米棉花等农产品。
在产品生产过剩的时候,价格达到了历史最低的水平,这种价格是前所未有的不可思议,但是世界国际贸易却在急剧衰退,美国的大萧条无疑已经影响到了世界各国,贸易量大减,航运业也出现了衰退,许多航运公司的船舶都长期停在港口没有一单生意可接。
这个时候只有之前在繁荣时不停地唱衰美国的乔霏在疯狂地购买囤积着石油钢铁这些战时必需的资源和农产品,每一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物资从美国运往华夏,她毫不吝惜地将自己之前投资攒下的巨款花费在购买物资上。
在这人人自顾不暇,政府焦头烂额的时候,已经没有人会去注意她不同寻常的举动,政府对她的贸易行为高兴还来不及。
除了囤积物资之外,乔霏更看重的是购买破产的工业企业的设备和引诱失业的美国人技术移民至华夏。
美国的科学技术领先华夏太多,华夏一直依赖这些列强淘汰的技术设备生产自己的国货,而对洋人顾问们也是给予了十分优厚的待遇,但是这些洋人们回馈给他们的却不尽人意。
但是如今却不同了,因为之前的工业化大生产,机床制造业和钢铁工业等有关部门雇佣了大批工人,大萧条之后,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大批失业,大量工厂关门。
华尔街冷冷清清的,一向忙碌的格雷在这段时间也采取了消极的策略,变得清闲起来,除了著书立说之外,便帮着乔霏全国乱跑,寻访有先进设备的破产企业和失业的工程师或是技术工人。
这些失业者是大萧条最深切的受害者,他们不仅失了业,还无家可归,只能用木板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一天甚至吃不上一餐饭,普遍营养不良,甚至大量饿死。
虽然他们不喜欢华夏这个落后的地方,但是他们更无法在美国这个地狱里生活,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还有什么权利挑三拣四?乔霏开给他们的条件并不高,但足以在这样大萧条的时候养活他们一家子人,只要有饭吃,去哪里都一样,不少失业者都迫不及待地签约答应了移民要求。
在这样的时期,国际贸易锐减,航运公司几乎只能靠着乔霏提供的工作机会勉强维持,每日忙忙碌碌地将乔霏最需要的东西源源不断地运往华夏。
乔霏拍了封电报给宣昭初,嘱咐他尽快安排这些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上岗工作,最要紧的是找一批华人跟着他们学习操作,务必要将这些技术学透。
因为她明白待这阵大萧条过后,这些美国人十有八九会想着回到美国,或是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待遇,所以她必须在短时间内榨出他们的价值,她唇角微弯,突然自己真有几分趁火打劫的味道。
若不是在国内有宣昭初这个唯乔霏命是从的好帮手,她的计划也不会进行得如此顺利,一个在美,一个在华,分工合作,无比默契。
格雷渐渐明白了乔霏的想法,觉得这个年轻的女孩儿不仅聪明,还有着让人震惊的魄力,现在的经济不景气的确是抄底的最好时机,可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就算石油钢铁再便宜,大企业们也捉襟见肘,根本没有能力再囤积物品,也没有人能看到未来复苏的前景,大家的心里都难免蒙上了绝望,在这个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恐怕只有乔霏一个人。
但是他依然不解,虽说乔家在华夏有许多工厂,但买了这么多设备,请了这么多工人回去,她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怎么卖出去?照理说,华夏应该也受到大萧条的冲击影响。
这一点的确是格雷自己估计错误,华夏还处在半殖民地的阶段,金融发展并不是很健全,自几年前的那一轮股市风波后,已经没有什么普通人会再轻易涉入证券市场了,所以金融发展得十分畸形,还处在雏形阶段,何况华夏还是偏于专制,因此这轮大萧条对华夏几乎是没有太大的影响。
不过谈到生产出来的产品,华夏的确没有什么能力消耗,但乔霏看重的不是眼前利益,而是将来,哪怕这些产品就囤积在那儿她也无所谓,就当是给华工练手。
“格雷,你能不能帮我联系到这两个公司?”乔霏递给格雷一张纸条。
“希德和光速?”格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希德公司已经倒闭了,正要进行拍卖。”
“这样啊,”乔霏唇角微弯,恐怕她是这场危机中唯一一个开心的人了,“我要参加这场拍卖会。”
“好,我让人安排一下。”
“如果要买下希德公司大概需要多少钱?”乔霏心中有一丝细微的紧张,生怕自己的资金不够。
“在这样的时期,这家公司的价格绝对在十万美元以下。”格雷肯定地说。
“十万?”乔霏吃了一惊,这个日后世界上最大的军火集团,竟然只值这个价钱?
“这家公司不过是一家飞行器公司而已,你已经有了博音公司,何必再买下这么一家小公司?”格雷不解,他对乔霏的思维方式起了极大的兴趣,她总是有一些异于常人的举动,可事实又证明了她最后的正确,他越来越想知道她究竟是怎么想的。
如今的博音公司不仅生产飞机,还垄断了民用航邮,加上短途载人客运飞机,短短几年时间已经从那家摇摇欲坠的小公司发展成如今的大集团,虽然大萧条对博音公司也有影响,但绝对构不成太大的威胁,格雷不得不承认乔霏投资的眼光实在精准,故而对她的分析方法也十分好奇。
“我以为分析一个公司有没有投资潜力,除了数字这样的理性分析之外,还有很大的感性因素,比如说人,一个公司的领导者如果品德高贵,我相信就算他们遇到困境,最终也能顺利度过。我不是专业人士,也说不出太多的理论,投资完全是靠直觉和对领导者的欣赏。”乔霏坦然说,许多人做事只靠直觉就能成功,这一点根本毫不奇怪,所以她将一切的未卜先知都用直觉来解释。
“你说的有道理,一个公司的前程都取决于领导者,只有优秀的领导者才可能成功,我的分析也应该加上这个变量。”格雷豁然开朗。
“这家光速公司如今的情况怎么样?”
“如果你前两年要投资这家公司,我会举双手赞成,但是因为如今的大萧条,失业率太高,很多人吃都吃不饱了,更没有闲钱买电器了,所以这家生产电冰箱的公司估计也撑不了太久。”格雷中肯地分析着。
“那太好了,大萧条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的。”乔霏笑了笑。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前提是这家公司能够撑得到大萧条结束,而且生产电冰箱的公司也不止他们一家,想要有所突破和发展很难。”格雷发现乔霏的投资真的是毫无章法可循,一家电冰箱公司将来会有多前景可言?
“好,但我还是想见见他们的负责人。”
乔霏都快按捺不住自己的跃跃欲试的,这场大萧条对美国而言是灾难,对她来说简直是天大的馅饼啊。
有谁会想到将来世界上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巨大军火集团,如今竟沦落到只值几万美元的地步,说什么她都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格雷不置可否地耸耸肩,“我会让人安排。”
乔霏在大萧条期间还能如此挥金如土,不知道让多少人艳羡眼红,大部分美国人的生活是灰色甚至黑色的,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城市里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他们露宿街头甚至只能在身上盖报纸,就不少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都因为破产而被迫走上街头当小贩讨生活。
中下层的民众更是苦不堪言,学生辍学,穷人饿死,许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杀,社会治安日益恶化,到处都是盗窃抢劫。
乔霏骨子里也不过是个冷酷的政治家,在这样的时机里大捞好处都来不及了,哪里还会去顾及这些外国人的生活是否安逸,她自己国家里还有那么多苦苦挣扎的同胞,除了写论文之外,她也实在找不出太多的同情心去关注那些美国中下层民众的生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钢铁公司的股票从原来的两百多美元下降到二十几美元,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不到,钢铁工业仅以百分之十几的生产能力运转,钢铁价格大跌,市场惨烈得令人无法直视。
乔霏很清楚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中,最需要的首先是石油钢铁,其次是煤矿橡胶和盐,还有大米棉花等农产品。
在产品生产过剩的时候,价格达到了历史最低的水平,这种价格是前所未有的不可思议,但是世界国际贸易却在急剧衰退,美国的大萧条无疑已经影响到了世界各国,贸易量大减,航运业也出现了衰退,许多航运公司的船舶都长期停在港口没有一单生意可接。
这个时候只有之前在繁荣时不停地唱衰美国的乔霏在疯狂地购买囤积着石油钢铁这些战时必需的资源和农产品,每一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物资从美国运往华夏,她毫不吝惜地将自己之前投资攒下的巨款花费在购买物资上。
在这人人自顾不暇,政府焦头烂额的时候,已经没有人会去注意她不同寻常的举动,政府对她的贸易行为高兴还来不及。
除了囤积物资之外,乔霏更看重的是购买破产的工业企业的设备和引诱失业的美国人技术移民至华夏。
美国的科学技术领先华夏太多,华夏一直依赖这些列强淘汰的技术设备生产自己的国货,而对洋人顾问们也是给予了十分优厚的待遇,但是这些洋人们回馈给他们的却不尽人意。
但是如今却不同了,因为之前的工业化大生产,机床制造业和钢铁工业等有关部门雇佣了大批工人,大萧条之后,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大批失业,大量工厂关门。
华尔街冷冷清清的,一向忙碌的格雷在这段时间也采取了消极的策略,变得清闲起来,除了著书立说之外,便帮着乔霏全国乱跑,寻访有先进设备的破产企业和失业的工程师或是技术工人。
这些失业者是大萧条最深切的受害者,他们不仅失了业,还无家可归,只能用木板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一天甚至吃不上一餐饭,普遍营养不良,甚至大量饿死。
虽然他们不喜欢华夏这个落后的地方,但是他们更无法在美国这个地狱里生活,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还有什么权利挑三拣四?乔霏开给他们的条件并不高,但足以在这样大萧条的时候养活他们一家子人,只要有饭吃,去哪里都一样,不少失业者都迫不及待地签约答应了移民要求。
在这样的时期,国际贸易锐减,航运公司几乎只能靠着乔霏提供的工作机会勉强维持,每日忙忙碌碌地将乔霏最需要的东西源源不断地运往华夏。
乔霏拍了封电报给宣昭初,嘱咐他尽快安排这些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上岗工作,最要紧的是找一批华人跟着他们学习操作,务必要将这些技术学透。
因为她明白待这阵大萧条过后,这些美国人十有八九会想着回到美国,或是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待遇,所以她必须在短时间内榨出他们的价值,她唇角微弯,突然自己真有几分趁火打劫的味道。
若不是在国内有宣昭初这个唯乔霏命是从的好帮手,她的计划也不会进行得如此顺利,一个在美,一个在华,分工合作,无比默契。
格雷渐渐明白了乔霏的想法,觉得这个年轻的女孩儿不仅聪明,还有着让人震惊的魄力,现在的经济不景气的确是抄底的最好时机,可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就算石油钢铁再便宜,大企业们也捉襟见肘,根本没有能力再囤积物品,也没有人能看到未来复苏的前景,大家的心里都难免蒙上了绝望,在这个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恐怕只有乔霏一个人。
但是他依然不解,虽说乔家在华夏有许多工厂,但买了这么多设备,请了这么多工人回去,她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怎么卖出去?照理说,华夏应该也受到大萧条的冲击影响。
这一点的确是格雷自己估计错误,华夏还处在半殖民地的阶段,金融发展并不是很健全,自几年前的那一轮股市风波后,已经没有什么普通人会再轻易涉入证券市场了,所以金融发展得十分畸形,还处在雏形阶段,何况华夏还是偏于专制,因此这轮大萧条对华夏几乎是没有太大的影响。
不过谈到生产出来的产品,华夏的确没有什么能力消耗,但乔霏看重的不是眼前利益,而是将来,哪怕这些产品就囤积在那儿她也无所谓,就当是给华工练手。
“格雷,你能不能帮我联系到这两个公司?”乔霏递给格雷一张纸条。
“希德和光速?”格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希德公司已经倒闭了,正要进行拍卖。”
“这样啊,”乔霏唇角微弯,恐怕她是这场危机中唯一一个开心的人了,“我要参加这场拍卖会。”
“好,我让人安排一下。”
“如果要买下希德公司大概需要多少钱?”乔霏心中有一丝细微的紧张,生怕自己的资金不够。
“在这样的时期,这家公司的价格绝对在十万美元以下。”格雷肯定地说。
“十万?”乔霏吃了一惊,这个日后世界上最大的军火集团,竟然只值这个价钱?
“这家公司不过是一家飞行器公司而已,你已经有了博音公司,何必再买下这么一家小公司?”格雷不解,他对乔霏的思维方式起了极大的兴趣,她总是有一些异于常人的举动,可事实又证明了她最后的正确,他越来越想知道她究竟是怎么想的。
如今的博音公司不仅生产飞机,还垄断了民用航邮,加上短途载人客运飞机,短短几年时间已经从那家摇摇欲坠的小公司发展成如今的大集团,虽然大萧条对博音公司也有影响,但绝对构不成太大的威胁,格雷不得不承认乔霏投资的眼光实在精准,故而对她的分析方法也十分好奇。
“我以为分析一个公司有没有投资潜力,除了数字这样的理性分析之外,还有很大的感性因素,比如说人,一个公司的领导者如果品德高贵,我相信就算他们遇到困境,最终也能顺利度过。我不是专业人士,也说不出太多的理论,投资完全是靠直觉和对领导者的欣赏。”乔霏坦然说,许多人做事只靠直觉就能成功,这一点根本毫不奇怪,所以她将一切的未卜先知都用直觉来解释。
“你说的有道理,一个公司的前程都取决于领导者,只有优秀的领导者才可能成功,我的分析也应该加上这个变量。”格雷豁然开朗。
“这家光速公司如今的情况怎么样?”
“如果你前两年要投资这家公司,我会举双手赞成,但是因为如今的大萧条,失业率太高,很多人吃都吃不饱了,更没有闲钱买电器了,所以这家生产电冰箱的公司估计也撑不了太久。”格雷中肯地分析着。
“那太好了,大萧条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的。”乔霏笑了笑。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前提是这家公司能够撑得到大萧条结束,而且生产电冰箱的公司也不止他们一家,想要有所突破和发展很难。”格雷发现乔霏的投资真的是毫无章法可循,一家电冰箱公司将来会有多前景可言?
“好,但我还是想见见他们的负责人。”
乔霏都快按捺不住自己的跃跃欲试的,这场大萧条对美国而言是灾难,对她来说简直是天大的馅饼啊。
有谁会想到将来世界上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巨大军火集团,如今竟沦落到只值几万美元的地步,说什么她都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格雷不置可否地耸耸肩,“我会让人安排。”
乔霏在大萧条期间还能如此挥金如土,不知道让多少人艳羡眼红,大部分美国人的生活是灰色甚至黑色的,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城市里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他们露宿街头甚至只能在身上盖报纸,就不少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都因为破产而被迫走上街头当小贩讨生活。
中下层的民众更是苦不堪言,学生辍学,穷人饿死,许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杀,社会治安日益恶化,到处都是盗窃抢劫。
乔霏骨子里也不过是个冷酷的政治家,在这样的时机里大捞好处都来不及了,哪里还会去顾及这些外国人的生活是否安逸,她自己国家里还有那么多苦苦挣扎的同胞,除了写论文之外,她也实在找不出太多的同情心去关注那些美国中下层民众的生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