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连弩,还是经过了马钧改良过的诸葛连弩,一直是这大汉军中的秘密武器,同时也是大汉现在财政方面的一个天坑。
若非是刘禅和众多将领的坚持,朝中的那些大臣早就上书请求告停这种东西的不断生产了。
实在是太过耗费钱粮了,不过他的损耗和他的威力,是成正比的。
此时在那将领的一声令下,无数的箭矢立刻朝着曹魏大军飞驰而去,诸葛连弩,一连十矢。
暂且不说这一箭过去就射飞了多少钱帛,就说这威力当真惊人。
宛城作为荆州重地,自然也是有着这种东西的。
而罗宪从一开始就将所有的诸葛连弩收了起来。
诸葛连弩在被马钧改良之后就已经变得不再适合守城了,马钧对他的改变除了更加轻巧实用之外,也更加的适用于野战。
几乎可以说他是专门为了凉州大战准备的。
但是罗宪却是觉得这种东西更加的适用于城池之中的巷战,在狭小的地域中,直接以数百人手持诸葛连弩不断的射出箭矢。
这将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而他在王濬出现的时候,便将诸葛连弩和那西城牢牢的联系在了一起。
这段时间曹魏霹雳车不断的轰击城墙,除了给城墙带来了无数损伤之外,还给宛城送了无数合适的巨石过来。
罗宪全部抱着废物再利用的心态将它们都挪到了城西之处,就在城西的那城墙的疏漏之处直接就地构筑了一道简单的巷道。
然后拆了两旁的房屋,又弄出来无数的拒马鹿角增加防御。
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之后,他便可以坐等城墙塌陷了。
而此时,那一声“放”字被大吼了出来,漫天的箭矢就这么出现在了卫瓘的眼前。
看到这一篇箭雨出现的时候,曹魏镇西军司卫瓘就知道自己没有机会活命了。
他在这一刻突然有些后悔自己没有听从父辈的话,好生在家当一个名士。
卫瓘不是将门之子,他是实打实的大儒之后,名门之后,年纪不大的他却已经是实打实的老将了。
那是因为他从小不好儒家经典,颇喜兵法韬略。
卫瓘所在的卫家从他高祖卫暠时代就已经是大汉有名的儒生博士了,而他的父亲卫觊,更是出任任曹魏尚书一职。
可以说他是真的名门望族出身之人。年纪轻轻的便让家中将他的名声给抬起来了。
性负静有名理,明识清允,就这个评价在整个曹魏都算是上等的了。
不过从小有了这等评价的卫瓘,确实没有按照家人的想法,以侍中之身进入朝堂,然后继续继承他们大儒之家的风范。
他选择了法家,最后转入了军中。
一个儒家门人的后代,却是坚持以法家治国,甚至做的不错不说,还从此进入了军中,执掌军中法度,并且慢慢的成为了统兵将领。
卫瓘的人生也算得上是平淡之中带着传奇了。
可是这个传奇,在这里,就要被终结了。
“噗嗤!”
“噗嗤!”
“噗嗤!”
......
卫瓘已经不知道自己身上插了多少支箭矢了,但是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力气逃跑了。
“撤,撤出去!”
最后时刻的卫瓘,只能用最后的力气嘶吼了起来,他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曹魏士卒或者逃离这里。
但是他的嘶吼在这箭雨面前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既然埋伏已经开始,那么汉军如何能够让这群人囫囵逃走。
“进!”那名将校再次一声大吼,数百名手持诸葛连弩的士卒就这么缓缓的逼了过去,手中的诸葛连弩仍然不断的将箭矢释放出去。
一名又一名的曹军士卒被射杀当场,或者惨叫着不知所措。
而随着汉军的前进,越来越多的曹魏士卒被射杀,剩下的人也乱成一团,前面的人想要拼命的逃出去,而后面的人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还在努力的冲杀过去。
曹魏大军就在这城墙的缺口之处彻底的乱成了一团,然后迎接了属于他们的箭雨生涯。
“射!再射!继续射!”
已经来到了城墙边缘的将领,看着那乱成一团的曹魏士卒不由的露出来了一声冷笑,然后大吼一声。让麾下士卒继续不断的射出手中箭矢。
等着箭雨停下的时候,那西城的塌陷之处已经被曹军的尸体彻底的堵得死死的。
而这奇袭西城的主将卫瓘也步入了荀悝等人的后尘。
而这个时候,那宛城守将罗宪才刚刚将曹魏霹雳车焚毁,准备进入那宛城之中。
夜色降临之后,曹魏大军也都各自回到营寨之中好生修整。
而王濬也看到了这面前的三具尸体。
卫瓘的尸体是哪位宛城守将罗宪给他送回来的,同时罗宪还给王濬写了一封信帛。
信帛王濬只看了一眼,然后就直接扔到了火盆之中,而他的目光全部都放在了他面前的三具尸体上。
韩洪之死,在他王濬看来当真是死不足惜。
至于如何与韩家交代.....他们先想想怎么和王濬交代,就将这么一个玩意安排进了大军之中。
荀悝的死亡让他十分的难受,但是这副难受并不是因为荀悝乃是什么罕见的人才,而是因为荀悝和司马家的关系,让王濬有些为难。
真正让他伤心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他麾下将校,被他委以重任的将军卫瓘。
当他看到卫瓘尸体的时候他半晌没有缓过劲儿来,如今到了他的身上,他也感受到了那种浓浓的绝望。
哀嚎的声音慢慢从曹军大营之中出现,随着他们回来的不仅仅是这三具尸体,还有那一名名凄凄惨惨的曹魏士卒。
他们身上的伤势让他们痛苦不已,当有第一个人忍耐不住发出惨叫和哀嚎的时候,顿时引动了半个大营伤兵的惨叫之声。
前面的王濬此时听着大营之中的惨叫,在看着身边那凄凄惨惨的众多将校,不由的深吸了一口气。
“尔等这是干什么,我等又未曾失败!”
王濬的声音出现在了众人的耳中,同时还有王濬的那充足的信心。
“虽然我等遭遇这小小的挫折,但是我等又未曾失败,如今我大军仍在,士卒仍在,只不过有三位将军在这宛城马革裹尸罢了。
只不过我等的霹雳车被那宛城的守将给焚毁了罢了。
但这又如何,这又能够如何,我大军仍然远远多于宛城之地,难不成就就靠着我等,还打不下一个宛城?”
王濬的话语慢慢的调动着士卒们的士气,同时也在告诉士卒们,就算是没有了霹雳车,他们仍然是横行天下罕有敌手的曹魏大军。
“明日,打造冲车云梯,打造井阑抛车,既然他宛城的小贼想要耍阴谋诡计,那么我等就用实打实的硬实力,将他们彻底的击垮!”
王濬此时已经有些明白过来了,这一连串的变故绝对是那罗宪的手笔,至于王濬这般的确定是罗宪在虚张声势,其实也很容易。
若是他罗宪当真有援兵的话,他完全可以诱敌深入或者再多些兵马,然后一举将他们彻底的摧毁。
而不是仅仅如此。
第二日开始,王濬放弃了一切的计划,放弃了一切的算计谋划。
在他的命令之下,无数曹魏士卒开始了上山发木,开始建造一架又一架的云梯,还有那一座座的井阑。
为了应对那宛城的城墙,这一次王濬下令建造的井阑都是专门做了加固。
原本的井阑乃是墨家发明的一种攻城之器,却是井阑说白了是移动箭楼,弓弩手登上井阑就可以攻击城墙上敌军,减少对方居高临下的那种优势。
它们想要移动唯有依靠下面的几个滑轮来移动,速度那是相当的缓慢,同时缺点也非常明显。
就如同罗宪之前的行为一样,一把火之后,这玩意和这玩意里面的人就都没了。
但是王濬这一次却是做了改动,他直接将井阑加高,不再是与宛城的城墙齐平,而是直接比宛城的城头都高出来数丈之多。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井阑无需太过靠前,攻城不易的最大原因就是对方有城墙之力,但是只要他们的井阑足够高大之后,便可以同样的居高临下对城墙上面的守军进行压制。
之后再进行攻城也要容易好多。
用了十余天的时间打造出来了三十余座高大的井阑,以及数百家的云梯乃至冲车之后,这一场大战便可以继续开始了。
罗宪看着那缓缓移动的井阑,还有它下面的那些随行的曹魏士卒,就知道王濬想要打什么主意了。
这家伙这是要靠硬实力硬拼的。
井阑压制城墙,然后兵马守护井阑,逼着他罗宪出城决战。
但是罗宪却是不打算如他们所愿,若是出城无论如何,恐怕也很难与曹魏对手,毕竟就算汉军足够骁勇。
但是人数的差距仍然还在这里摆着,与其出城,不如守城。
你有弓弩手,我也有刀盾兵。
“刀盾手,上前!”
罗宪的一声大吼,宣布着第二次的宛城大战拉开了序幕。
若非是刘禅和众多将领的坚持,朝中的那些大臣早就上书请求告停这种东西的不断生产了。
实在是太过耗费钱粮了,不过他的损耗和他的威力,是成正比的。
此时在那将领的一声令下,无数的箭矢立刻朝着曹魏大军飞驰而去,诸葛连弩,一连十矢。
暂且不说这一箭过去就射飞了多少钱帛,就说这威力当真惊人。
宛城作为荆州重地,自然也是有着这种东西的。
而罗宪从一开始就将所有的诸葛连弩收了起来。
诸葛连弩在被马钧改良之后就已经变得不再适合守城了,马钧对他的改变除了更加轻巧实用之外,也更加的适用于野战。
几乎可以说他是专门为了凉州大战准备的。
但是罗宪却是觉得这种东西更加的适用于城池之中的巷战,在狭小的地域中,直接以数百人手持诸葛连弩不断的射出箭矢。
这将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而他在王濬出现的时候,便将诸葛连弩和那西城牢牢的联系在了一起。
这段时间曹魏霹雳车不断的轰击城墙,除了给城墙带来了无数损伤之外,还给宛城送了无数合适的巨石过来。
罗宪全部抱着废物再利用的心态将它们都挪到了城西之处,就在城西的那城墙的疏漏之处直接就地构筑了一道简单的巷道。
然后拆了两旁的房屋,又弄出来无数的拒马鹿角增加防御。
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之后,他便可以坐等城墙塌陷了。
而此时,那一声“放”字被大吼了出来,漫天的箭矢就这么出现在了卫瓘的眼前。
看到这一篇箭雨出现的时候,曹魏镇西军司卫瓘就知道自己没有机会活命了。
他在这一刻突然有些后悔自己没有听从父辈的话,好生在家当一个名士。
卫瓘不是将门之子,他是实打实的大儒之后,名门之后,年纪不大的他却已经是实打实的老将了。
那是因为他从小不好儒家经典,颇喜兵法韬略。
卫瓘所在的卫家从他高祖卫暠时代就已经是大汉有名的儒生博士了,而他的父亲卫觊,更是出任任曹魏尚书一职。
可以说他是真的名门望族出身之人。年纪轻轻的便让家中将他的名声给抬起来了。
性负静有名理,明识清允,就这个评价在整个曹魏都算是上等的了。
不过从小有了这等评价的卫瓘,确实没有按照家人的想法,以侍中之身进入朝堂,然后继续继承他们大儒之家的风范。
他选择了法家,最后转入了军中。
一个儒家门人的后代,却是坚持以法家治国,甚至做的不错不说,还从此进入了军中,执掌军中法度,并且慢慢的成为了统兵将领。
卫瓘的人生也算得上是平淡之中带着传奇了。
可是这个传奇,在这里,就要被终结了。
“噗嗤!”
“噗嗤!”
“噗嗤!”
......
卫瓘已经不知道自己身上插了多少支箭矢了,但是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力气逃跑了。
“撤,撤出去!”
最后时刻的卫瓘,只能用最后的力气嘶吼了起来,他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曹魏士卒或者逃离这里。
但是他的嘶吼在这箭雨面前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既然埋伏已经开始,那么汉军如何能够让这群人囫囵逃走。
“进!”那名将校再次一声大吼,数百名手持诸葛连弩的士卒就这么缓缓的逼了过去,手中的诸葛连弩仍然不断的将箭矢释放出去。
一名又一名的曹军士卒被射杀当场,或者惨叫着不知所措。
而随着汉军的前进,越来越多的曹魏士卒被射杀,剩下的人也乱成一团,前面的人想要拼命的逃出去,而后面的人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还在努力的冲杀过去。
曹魏大军就在这城墙的缺口之处彻底的乱成了一团,然后迎接了属于他们的箭雨生涯。
“射!再射!继续射!”
已经来到了城墙边缘的将领,看着那乱成一团的曹魏士卒不由的露出来了一声冷笑,然后大吼一声。让麾下士卒继续不断的射出手中箭矢。
等着箭雨停下的时候,那西城的塌陷之处已经被曹军的尸体彻底的堵得死死的。
而这奇袭西城的主将卫瓘也步入了荀悝等人的后尘。
而这个时候,那宛城守将罗宪才刚刚将曹魏霹雳车焚毁,准备进入那宛城之中。
夜色降临之后,曹魏大军也都各自回到营寨之中好生修整。
而王濬也看到了这面前的三具尸体。
卫瓘的尸体是哪位宛城守将罗宪给他送回来的,同时罗宪还给王濬写了一封信帛。
信帛王濬只看了一眼,然后就直接扔到了火盆之中,而他的目光全部都放在了他面前的三具尸体上。
韩洪之死,在他王濬看来当真是死不足惜。
至于如何与韩家交代.....他们先想想怎么和王濬交代,就将这么一个玩意安排进了大军之中。
荀悝的死亡让他十分的难受,但是这副难受并不是因为荀悝乃是什么罕见的人才,而是因为荀悝和司马家的关系,让王濬有些为难。
真正让他伤心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他麾下将校,被他委以重任的将军卫瓘。
当他看到卫瓘尸体的时候他半晌没有缓过劲儿来,如今到了他的身上,他也感受到了那种浓浓的绝望。
哀嚎的声音慢慢从曹军大营之中出现,随着他们回来的不仅仅是这三具尸体,还有那一名名凄凄惨惨的曹魏士卒。
他们身上的伤势让他们痛苦不已,当有第一个人忍耐不住发出惨叫和哀嚎的时候,顿时引动了半个大营伤兵的惨叫之声。
前面的王濬此时听着大营之中的惨叫,在看着身边那凄凄惨惨的众多将校,不由的深吸了一口气。
“尔等这是干什么,我等又未曾失败!”
王濬的声音出现在了众人的耳中,同时还有王濬的那充足的信心。
“虽然我等遭遇这小小的挫折,但是我等又未曾失败,如今我大军仍在,士卒仍在,只不过有三位将军在这宛城马革裹尸罢了。
只不过我等的霹雳车被那宛城的守将给焚毁了罢了。
但这又如何,这又能够如何,我大军仍然远远多于宛城之地,难不成就就靠着我等,还打不下一个宛城?”
王濬的话语慢慢的调动着士卒们的士气,同时也在告诉士卒们,就算是没有了霹雳车,他们仍然是横行天下罕有敌手的曹魏大军。
“明日,打造冲车云梯,打造井阑抛车,既然他宛城的小贼想要耍阴谋诡计,那么我等就用实打实的硬实力,将他们彻底的击垮!”
王濬此时已经有些明白过来了,这一连串的变故绝对是那罗宪的手笔,至于王濬这般的确定是罗宪在虚张声势,其实也很容易。
若是他罗宪当真有援兵的话,他完全可以诱敌深入或者再多些兵马,然后一举将他们彻底的摧毁。
而不是仅仅如此。
第二日开始,王濬放弃了一切的计划,放弃了一切的算计谋划。
在他的命令之下,无数曹魏士卒开始了上山发木,开始建造一架又一架的云梯,还有那一座座的井阑。
为了应对那宛城的城墙,这一次王濬下令建造的井阑都是专门做了加固。
原本的井阑乃是墨家发明的一种攻城之器,却是井阑说白了是移动箭楼,弓弩手登上井阑就可以攻击城墙上敌军,减少对方居高临下的那种优势。
它们想要移动唯有依靠下面的几个滑轮来移动,速度那是相当的缓慢,同时缺点也非常明显。
就如同罗宪之前的行为一样,一把火之后,这玩意和这玩意里面的人就都没了。
但是王濬这一次却是做了改动,他直接将井阑加高,不再是与宛城的城墙齐平,而是直接比宛城的城头都高出来数丈之多。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井阑无需太过靠前,攻城不易的最大原因就是对方有城墙之力,但是只要他们的井阑足够高大之后,便可以同样的居高临下对城墙上面的守军进行压制。
之后再进行攻城也要容易好多。
用了十余天的时间打造出来了三十余座高大的井阑,以及数百家的云梯乃至冲车之后,这一场大战便可以继续开始了。
罗宪看着那缓缓移动的井阑,还有它下面的那些随行的曹魏士卒,就知道王濬想要打什么主意了。
这家伙这是要靠硬实力硬拼的。
井阑压制城墙,然后兵马守护井阑,逼着他罗宪出城决战。
但是罗宪却是不打算如他们所愿,若是出城无论如何,恐怕也很难与曹魏对手,毕竟就算汉军足够骁勇。
但是人数的差距仍然还在这里摆着,与其出城,不如守城。
你有弓弩手,我也有刀盾兵。
“刀盾手,上前!”
罗宪的一声大吼,宣布着第二次的宛城大战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