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刘婆子出了院门,李桑柔看向小陆子吩咐道:“她说的这些,你们都听到了。你和大头,明天去大石条巷一带打听打听。”
“好。”小陆子愉快答应。
打听这样的八卦,这可是相当有意思的事。
“想让她当掌柜?”大常闷声问了句。
“嗯,她有胆子,活络,走街串巷了几十年,人情精熟,又识字,肯这样出力帮人,至少是个有担当的,再打听打听。”李桑柔笑眯眯,心情十分不错。
她已经看好了铺子,再找好掌柜,这鄂州城的顺风派送铺,就可以开张大吉了。
杀人让人压抑不快,做生意赚钱才是让人快乐的事啊!
隔天一大清早,空空的府衙门口,一个抱着孩子的小妇人怯怯上前,鼓足勇气,擂响了那面告状的大鼓。
文诚赶到府衙时,府衙门口,已经聚了一圈儿又一圈儿看热闹的闲人,一个个伸长脖子,看的专注。
这让文诚十分感慨。
他看前人笔记时,说两军厮杀时也有敢凑上前看热闹的,当时觉得真是臆想,这会儿看,好像不全是虚话嘛。
文诚站在八字墙前,转身看着一圈儿缩头缩脑,害怕却又不舍得不看这场热闹的闲人们,干脆站在八字墙前,接过了周姐儿递上的状纸。
状纸上全是大白话,却十分清楚明白,文诚一目十行看完,看着抱着孩子,跪在他面前的周姐儿,问道:“你这状纸上说,一个半月前,你已经打过一回官司了?”
“是。”周姐儿颤声应是。
“那怎么又递状子上来了?家产分的不公?”文诚声音提得很高,以便闲人们能够听清楚。
“不是,是大爷和二爷,说那是前梁的判书,不算数了。”周姐儿抖着声音道。
“大帅进城之后,奉皇帝圣谕,已经满城诏告:齐律类同梁律,如有不同,必另行公告于众。
依皇帝圣谕,这份状子,已经判过,就不必再告,若有人视判书于无物,你只须往衙门告发就行了,这状子你拿回去。
百城,你带她去写告发书,再带人去查清楚她这告发是不是如实,如有不遵守律法皇命的,按律严办。”
文诚将状纸递还给周姐儿,接着吩咐百城。
百城垂手应了,示意周姐儿,“这位大嫂,请往这边来。”
文诚转身往营里回去。
外面看热闹的闲人,哄然热闹起来,你挨我我挤你,议论纷纷,一团一团的站在衙门外,伸长脖子等着百城和周姐儿出来,等着跟过去接着看热闹。
王家那桩八十老翁生子案,可是这城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事儿之一。
( 明智屋中文 没有弹窗,更新及时 )
第173章 新掌柜
百城自小儿跟在文诚身边侍候,看到文诚站在八字墙前扬着声音审案子,就明白了他家爷对这案子是什么态度,自然也是一样的张扬态度。
就在八字墙后面,从门房找到笔砚纸,周姐儿说,小厮写,再由周姐儿按了手印,当即就写了份告发书。
在八字墙前扬声念了告发书,百城客气的询问一圈儿的闲人,知不知道衙门里的诸押司粮书衙役等等都是谁,家在哪里。
这是闲人们的本行,自然都是知道的。
在一大群闲人热情无比的指点带领之下,百城带着一队亲卫,将府衙的管事小吏,押司书办,衙役仵作等等,一个不少,挨家敲了出来。
北齐大军里应外合,等武怀国知道时齐军攻城时,城门已经攻破了。
武怀国当机立断,带领大军出城迎战,败退出鄂州城,再败退南撤时,只来得及烧了粮草,诸多军械等,都没来得及带走或是损毁,至于府衙什么,那就更顾不上了。
鄂州府尹,以及推官府丞等人,有些原本就是一个人在鄂州,带了家眷的,在北齐大军驻扎到城外那天,就默契无比的送走了家眷浮财,一个人带着几个健仆留在鄂州。
城破之时,武大帅都出城了,他们自然更加干脆利落,跑出了城,在南梁大军之前,渡过了江。
府衙里的押司录事粮书贴司等等小吏,都是鄂州当地人。
除了极少几家早早卖变家产,送走家人,城破那天跑之夭夭。其余绝大部分,要么犹豫不决。要么相当乐观的觉得北齐肯定打不进来。要么横下一条心,死活都不离故土。还有的,心思活络,南梁也罢,北齐也好,在哪儿不是干这份活儿呢……
北齐大军入城之后,各家关门闭户,提着心竖着耳朵听动静,各家院门,都是一敲即开。
百城把府衙所有小吏衙役,甚至杂役,都敲出来带进府衙。
再站到八字墙前,拎着周姐儿的告发书,叫出刑房管事儿,问了确有此案,让管事儿找了判书出来,再吩咐衙役去王家拿了王家兄弟到府衙门口。
刑房管事儿当着王家兄弟的面,先念了周姐儿的告发书,再宣讲了律令,几个衙役扒掉王家兄弟的裤子,露出白花花的屁股,当街打了三十板子,再戴上枷,锁在八字墙前。
照律,打三十板子,还得再枷上三天。
枷好王家兄弟,百城吩咐刑房管事儿带着众衙役,自己跟在后面看着,一群人冲到王家两兄弟家里,将周姐儿该分得的宅子田产财物归还给周姐儿。
至于被叫到府衙门口,却和这事儿全无关系的粮书等其它人,站到府衙之后,就无人理会了。
他们这一群人,一直跟着百城肯定不合适,百城也不让他们跟着,转身回去,他们可不敢。
刚开始,聚一堆,跟衙门外的闲人一样,看着找判书打板子,倒还好,接着百城等人,刑房管事儿,以及众衙役去了王家,就都一去不回了。
一直站到天都快黑了,一群人面面相觑。
天黑下来,衙门外看闲事的闲人们早散了,八字墙内外,除了被重枷枷着的王家兄弟,就是他们这一群人了。
“咱们?”粮书袖着手,看向从前最得府尹信任的曹押司,一圈儿的人,也都看向曹押司。
“这是借着这事儿,把咱们都叫出来,让咱们看着办。”曹押司这几天就没怎么合过眼,神情疲倦,眼圈儿发黑,“这差使还当不当,大家伙都看着办吧,要是当,明儿起就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那曹押司您呢?”一个年轻书办看着曹押司,问了句。
“我再想想,我年纪大了,我那个大儿子,一家子都在杭城。
咱们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只能各家做各家的打算,各人想各人的事儿。”曹押司说着,长叹了口气,背着手,垂着头走了。
其余诸人,呆了片刻,一个个垂着头往外走。
曹押司说的极是,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只能各家做各家的打算。
……………………
隔天傍晚,李桑柔刚回到院里,刘婆子就到了。
刘婆子身后跟着周姐儿,周姐儿怀里,抱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小男孩趴在周姐儿肩头,已经睡着了。
李桑柔从刘婆子看向周姐儿,微笑问道:“去递过状子了?”
“大当家救命大恩。”
刘婆子在前,周姐儿紧跟着,抱着孩子跪下去磕头。
“不敢当,”李桑柔伸手拉起刘婆子,“我就是让你去告状而已,别的可什么都没做。”
“来了个姓文的先生,说是先前判过了,那就照先前判的,还说这是皇命。”周姐儿站在刘婆子后面,喜气中带着怯意。
“嗯,北齐也罢,南梁也好,律法都是一样的律法,道理也是一样的道理。
你过来,坐这里,我有话跟你说。”李桑柔笑着示意周姐儿。
周姐儿怯怯的看了眼刘婆子,抱着孩子,坐到了李桑柔指给她的小马扎上。
“你也坐。”李桑柔示意刘婆子。
“王家老太爷年过八十,还要抬你进门,你分得的家产,是他该补偿给你的,不管有没有这个孩子,也不管这个孩子是谁的孩子,你都该有这一份儿财产,这是你该得的,和孩子无关。”
李桑柔看着周姐儿,一字一句,说得很慢。
“你还年轻,王老太爷耽误了你几年而已,你不用把一辈子搭进去,以后,想嫁就嫁,只是,要看好了,不要所托非人。”
周姐儿大瞪双眼,愕然看着李桑柔。
“不要怪你的母亲,她不想生下你,要怪就怪你父亲。至于你的孩子,好好疼他爱他,好好把他养大。”李桑柔看了眼睡着了的小婴孩。
“是。”周姐儿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只觉得委屈无比,想大哭一场。
“我有话跟你说,让她先回去?”李桑柔看向刘婆子。
刘婆子看向周姐儿。
“我在街口等你。”周姐儿站起来,低着头往外走。
“行,让他们给你蒸碗鸡蛋,你带着孩子,不能饿着。”刘婆子交待了句。
周姐儿应了,抱着孩子先出去了。
“听说过顺风速递吗?”李桑柔看着刘婆子问道。
刘婆子神情茫然,片刻,摇了摇头。
“知道邮驿吗?”李桑柔接着问了句。
刘婆子急忙点头。
邮驿她当然是知道的。
“北齐的邮驿,不光朝廷有,民间也有。我就是做邮驿生意的,商号叫顺风,我这个大当家,就是顺风速递的大当家。”李桑柔接着道。
刘婆子连连点头,虽然她还没能反应过来。
“顺风速递在每座府城外都设有递铺,城内,以及各县城里,各设一家派送铺。”李桑柔看着明显十分茫然的刘婆子,接着道:“鄂州城内的派送铺,铺子我已经看好了,还缺个掌柜,我觉得你挺合适,你觉得呢?”
“啊?”刘婆子更懞了。
“你回去想想。大常,把聂掌柜写的那本册子拿一本给她。”李桑柔扬声吩咐了句,看着刘婆子笑道:“这是聂大掌柜定的分成规矩,你拿回去,仔细看看,各家派送铺都有哪些活儿,能挣多少钱,都在里面了。
要是愿意,你明天过来,我让大常细细讲给你听,要是不想接,明儿也来一趟,这本小册子是要还回来的。
明天早点过来,晚了我就出门了。”
刘婆子懞头懞脑,连声应了,接过大常递给她的册子,胡乱说了几句,懞头懞脑的告辞出去。
出了院门,刘婆子呆了一会儿,才往街口茶坊里,叫出周姐儿,一起往回走。
刘婆子一只手紧紧捏着那本小册子,懞懞怔怔,周姐儿抱着孩子,满腔的酸苦委屈,一阵接一阵的翻腾。
一路走回大石条巷,进了院门,两人竟都是不知不觉,甚至没想到她们这一路上,竟然一句话都没说。
“石头睡着了?把他放下吧,这尿垫子湿的。”
进了屋,刘婆子从周姐儿怀里接过小石头,说着话儿,从床头拿了块干尿垫,给小石头换上。
“你没事儿吧?”刘婆子看着泪眼汪汪的周姐儿。
“好。”小陆子愉快答应。
打听这样的八卦,这可是相当有意思的事。
“想让她当掌柜?”大常闷声问了句。
“嗯,她有胆子,活络,走街串巷了几十年,人情精熟,又识字,肯这样出力帮人,至少是个有担当的,再打听打听。”李桑柔笑眯眯,心情十分不错。
她已经看好了铺子,再找好掌柜,这鄂州城的顺风派送铺,就可以开张大吉了。
杀人让人压抑不快,做生意赚钱才是让人快乐的事啊!
隔天一大清早,空空的府衙门口,一个抱着孩子的小妇人怯怯上前,鼓足勇气,擂响了那面告状的大鼓。
文诚赶到府衙时,府衙门口,已经聚了一圈儿又一圈儿看热闹的闲人,一个个伸长脖子,看的专注。
这让文诚十分感慨。
他看前人笔记时,说两军厮杀时也有敢凑上前看热闹的,当时觉得真是臆想,这会儿看,好像不全是虚话嘛。
文诚站在八字墙前,转身看着一圈儿缩头缩脑,害怕却又不舍得不看这场热闹的闲人们,干脆站在八字墙前,接过了周姐儿递上的状纸。
状纸上全是大白话,却十分清楚明白,文诚一目十行看完,看着抱着孩子,跪在他面前的周姐儿,问道:“你这状纸上说,一个半月前,你已经打过一回官司了?”
“是。”周姐儿颤声应是。
“那怎么又递状子上来了?家产分的不公?”文诚声音提得很高,以便闲人们能够听清楚。
“不是,是大爷和二爷,说那是前梁的判书,不算数了。”周姐儿抖着声音道。
“大帅进城之后,奉皇帝圣谕,已经满城诏告:齐律类同梁律,如有不同,必另行公告于众。
依皇帝圣谕,这份状子,已经判过,就不必再告,若有人视判书于无物,你只须往衙门告发就行了,这状子你拿回去。
百城,你带她去写告发书,再带人去查清楚她这告发是不是如实,如有不遵守律法皇命的,按律严办。”
文诚将状纸递还给周姐儿,接着吩咐百城。
百城垂手应了,示意周姐儿,“这位大嫂,请往这边来。”
文诚转身往营里回去。
外面看热闹的闲人,哄然热闹起来,你挨我我挤你,议论纷纷,一团一团的站在衙门外,伸长脖子等着百城和周姐儿出来,等着跟过去接着看热闹。
王家那桩八十老翁生子案,可是这城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事儿之一。
( 明智屋中文 没有弹窗,更新及时 )
第173章 新掌柜
百城自小儿跟在文诚身边侍候,看到文诚站在八字墙前扬着声音审案子,就明白了他家爷对这案子是什么态度,自然也是一样的张扬态度。
就在八字墙后面,从门房找到笔砚纸,周姐儿说,小厮写,再由周姐儿按了手印,当即就写了份告发书。
在八字墙前扬声念了告发书,百城客气的询问一圈儿的闲人,知不知道衙门里的诸押司粮书衙役等等都是谁,家在哪里。
这是闲人们的本行,自然都是知道的。
在一大群闲人热情无比的指点带领之下,百城带着一队亲卫,将府衙的管事小吏,押司书办,衙役仵作等等,一个不少,挨家敲了出来。
北齐大军里应外合,等武怀国知道时齐军攻城时,城门已经攻破了。
武怀国当机立断,带领大军出城迎战,败退出鄂州城,再败退南撤时,只来得及烧了粮草,诸多军械等,都没来得及带走或是损毁,至于府衙什么,那就更顾不上了。
鄂州府尹,以及推官府丞等人,有些原本就是一个人在鄂州,带了家眷的,在北齐大军驻扎到城外那天,就默契无比的送走了家眷浮财,一个人带着几个健仆留在鄂州。
城破之时,武大帅都出城了,他们自然更加干脆利落,跑出了城,在南梁大军之前,渡过了江。
府衙里的押司录事粮书贴司等等小吏,都是鄂州当地人。
除了极少几家早早卖变家产,送走家人,城破那天跑之夭夭。其余绝大部分,要么犹豫不决。要么相当乐观的觉得北齐肯定打不进来。要么横下一条心,死活都不离故土。还有的,心思活络,南梁也罢,北齐也好,在哪儿不是干这份活儿呢……
北齐大军入城之后,各家关门闭户,提着心竖着耳朵听动静,各家院门,都是一敲即开。
百城把府衙所有小吏衙役,甚至杂役,都敲出来带进府衙。
再站到八字墙前,拎着周姐儿的告发书,叫出刑房管事儿,问了确有此案,让管事儿找了判书出来,再吩咐衙役去王家拿了王家兄弟到府衙门口。
刑房管事儿当着王家兄弟的面,先念了周姐儿的告发书,再宣讲了律令,几个衙役扒掉王家兄弟的裤子,露出白花花的屁股,当街打了三十板子,再戴上枷,锁在八字墙前。
照律,打三十板子,还得再枷上三天。
枷好王家兄弟,百城吩咐刑房管事儿带着众衙役,自己跟在后面看着,一群人冲到王家两兄弟家里,将周姐儿该分得的宅子田产财物归还给周姐儿。
至于被叫到府衙门口,却和这事儿全无关系的粮书等其它人,站到府衙之后,就无人理会了。
他们这一群人,一直跟着百城肯定不合适,百城也不让他们跟着,转身回去,他们可不敢。
刚开始,聚一堆,跟衙门外的闲人一样,看着找判书打板子,倒还好,接着百城等人,刑房管事儿,以及众衙役去了王家,就都一去不回了。
一直站到天都快黑了,一群人面面相觑。
天黑下来,衙门外看闲事的闲人们早散了,八字墙内外,除了被重枷枷着的王家兄弟,就是他们这一群人了。
“咱们?”粮书袖着手,看向从前最得府尹信任的曹押司,一圈儿的人,也都看向曹押司。
“这是借着这事儿,把咱们都叫出来,让咱们看着办。”曹押司这几天就没怎么合过眼,神情疲倦,眼圈儿发黑,“这差使还当不当,大家伙都看着办吧,要是当,明儿起就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那曹押司您呢?”一个年轻书办看着曹押司,问了句。
“我再想想,我年纪大了,我那个大儿子,一家子都在杭城。
咱们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只能各家做各家的打算,各人想各人的事儿。”曹押司说着,长叹了口气,背着手,垂着头走了。
其余诸人,呆了片刻,一个个垂着头往外走。
曹押司说的极是,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只能各家做各家的打算。
……………………
隔天傍晚,李桑柔刚回到院里,刘婆子就到了。
刘婆子身后跟着周姐儿,周姐儿怀里,抱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小男孩趴在周姐儿肩头,已经睡着了。
李桑柔从刘婆子看向周姐儿,微笑问道:“去递过状子了?”
“大当家救命大恩。”
刘婆子在前,周姐儿紧跟着,抱着孩子跪下去磕头。
“不敢当,”李桑柔伸手拉起刘婆子,“我就是让你去告状而已,别的可什么都没做。”
“来了个姓文的先生,说是先前判过了,那就照先前判的,还说这是皇命。”周姐儿站在刘婆子后面,喜气中带着怯意。
“嗯,北齐也罢,南梁也好,律法都是一样的律法,道理也是一样的道理。
你过来,坐这里,我有话跟你说。”李桑柔笑着示意周姐儿。
周姐儿怯怯的看了眼刘婆子,抱着孩子,坐到了李桑柔指给她的小马扎上。
“你也坐。”李桑柔示意刘婆子。
“王家老太爷年过八十,还要抬你进门,你分得的家产,是他该补偿给你的,不管有没有这个孩子,也不管这个孩子是谁的孩子,你都该有这一份儿财产,这是你该得的,和孩子无关。”
李桑柔看着周姐儿,一字一句,说得很慢。
“你还年轻,王老太爷耽误了你几年而已,你不用把一辈子搭进去,以后,想嫁就嫁,只是,要看好了,不要所托非人。”
周姐儿大瞪双眼,愕然看着李桑柔。
“不要怪你的母亲,她不想生下你,要怪就怪你父亲。至于你的孩子,好好疼他爱他,好好把他养大。”李桑柔看了眼睡着了的小婴孩。
“是。”周姐儿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只觉得委屈无比,想大哭一场。
“我有话跟你说,让她先回去?”李桑柔看向刘婆子。
刘婆子看向周姐儿。
“我在街口等你。”周姐儿站起来,低着头往外走。
“行,让他们给你蒸碗鸡蛋,你带着孩子,不能饿着。”刘婆子交待了句。
周姐儿应了,抱着孩子先出去了。
“听说过顺风速递吗?”李桑柔看着刘婆子问道。
刘婆子神情茫然,片刻,摇了摇头。
“知道邮驿吗?”李桑柔接着问了句。
刘婆子急忙点头。
邮驿她当然是知道的。
“北齐的邮驿,不光朝廷有,民间也有。我就是做邮驿生意的,商号叫顺风,我这个大当家,就是顺风速递的大当家。”李桑柔接着道。
刘婆子连连点头,虽然她还没能反应过来。
“顺风速递在每座府城外都设有递铺,城内,以及各县城里,各设一家派送铺。”李桑柔看着明显十分茫然的刘婆子,接着道:“鄂州城内的派送铺,铺子我已经看好了,还缺个掌柜,我觉得你挺合适,你觉得呢?”
“啊?”刘婆子更懞了。
“你回去想想。大常,把聂掌柜写的那本册子拿一本给她。”李桑柔扬声吩咐了句,看着刘婆子笑道:“这是聂大掌柜定的分成规矩,你拿回去,仔细看看,各家派送铺都有哪些活儿,能挣多少钱,都在里面了。
要是愿意,你明天过来,我让大常细细讲给你听,要是不想接,明儿也来一趟,这本小册子是要还回来的。
明天早点过来,晚了我就出门了。”
刘婆子懞头懞脑,连声应了,接过大常递给她的册子,胡乱说了几句,懞头懞脑的告辞出去。
出了院门,刘婆子呆了一会儿,才往街口茶坊里,叫出周姐儿,一起往回走。
刘婆子一只手紧紧捏着那本小册子,懞懞怔怔,周姐儿抱着孩子,满腔的酸苦委屈,一阵接一阵的翻腾。
一路走回大石条巷,进了院门,两人竟都是不知不觉,甚至没想到她们这一路上,竟然一句话都没说。
“石头睡着了?把他放下吧,这尿垫子湿的。”
进了屋,刘婆子从周姐儿怀里接过小石头,说着话儿,从床头拿了块干尿垫,给小石头换上。
“你没事儿吧?”刘婆子看着泪眼汪汪的周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