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宫正殿,嬴政居中而坐,众臣分列两旁。这是一次很平常的大朝会,众臣依次奏事,说的无非就是国计民生之类的事情,而有关于大秦南征的事情每次都是放在最后的,因为南征是大事,千头万绪十分庞杂,若是把这事放在头里其他政务就没法说了。
魏缭:“陛下,南征大计已定,各项准已经完成八成,将士以及随军眷属、民夫已经有一半就位。粮草物资已经半数囤积在兰陵,会稽郡、长河郡、九江郡,臣等拟在明年春南征南越百越。陛下,臣昨日报请陛下圣裁的南征主帅及将军名册陛下可有批复?”
嬴政:“朕已经看完也做了批复,拿去吧。”
魏缭:“喏。”
黄崆将嬴政批过的名册递给魏缭,魏缭打开一看不由一愣。
“陛下,这,这不对呀。”
白宣起身接过名册一看也愣住了,南征将帅名单是之前白宣和嬴政商量好的,主帅是白宣,军司马蒙武,将军有、蒙恬、王离、李信、韩信、章邯、白震、屠睢、任嚣和赵佗。应该说这是一个老中青相结合,堪称豪华的指挥机构。
关于南征百越,大秦君臣百姓从上到下都觉得类似百越那些蛮荒之地在大秦雄师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击。其实白宣心中也有这个看法,因为此时的大秦和真正的历史上的大秦不太一样。
首先是大秦统一六国的时间提前了五年,而且由于白宣的正确指挥和精心策划,秦军在灭六国的战争中损失比真正的历史上大幅度下降。这直接导致了秦军在一统天下之后依旧保持着八十余万人的精锐部队。
这些部队都是极富战斗经验的部队,若是再把预备部队和地方守备部队都算上的话,大秦的军队总数超过了一百五十万人。不客气的说,此时的秦军是整个地球上最具有战斗力也是人数最多的军队。
大秦根本无需动用后备部队,只从八十万百战精锐中抽调五十万出来南征那是绰绰有余的。
所谓战略上藐视敌军,战术上重视敌人,这句话白宣深以为然。此次南征秦军的作战地域、环境改变了,针对的敌人也改变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白宣之所以等到这个时候就是为了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加周到一些,他要尽量减少将士们无谓的损伤。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白宣抽调全军最精锐的十万将士组成了一支南征先遣部队,这支部队就驻扎在兰陵,已经展开适应训练将近两年,这支部队的斥候最远已经到达南粤和西瓯(广东、广西)。当然,这种训练极其艰苦,也伴随着死亡,到现在十万人的部队还剩八万左右。
约有两万勇士命丧百越的崇山峻林之中,但这些牺牲是有价值的,剩余这八万余将士将会成为南征百越各部队的先锋,有了这些经验丰富的将士带领,秦军主力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可以说,为了打好这场在大秦人看来毫无胜负悬念的战争,白宣把能想的都想到了,能做的都做到了。他付出的心血笔策划灭六国不遑多让,所以白宣习惯的性的把自己的名字列在名册首位。
蒙武是一员老将,作战指挥风格老练沉稳又有大局观念,有他做军司马白宣觉得很踏实。蒙恬、王离、李信就不用说了,都是善战敢战之辈,至于韩信白宣是不需要带上的,因为这小子的脑子好使,想出的计策虽然狠毒了些但是很有用所以必须带着。
做父母的没有不为儿女着想的,白震也成家了,是该建功立业了否则那好意思继承白宣的武安君还有雍候的爵位呢。至于章邯,白宣是有心锤炼他,因为白宣发现章邯可以算是智勇双全的一名将领,好好培养一下不次于韩信。
屠睢、任嚣和赵佗这三人也都是大秦将门世家出身,在灭六国之战中战绩可圈可点,但和白宣、王翦和蒙武的辉煌战绩相比就不算什么了。这一次白宣点了这三人的名字,完全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本来这份名册上报给嬴政其实就是履行以下该有的程序,没想到现在的名册上白宣、蒙武、蒙恬、王离、李信、章邯、白震的名字都没了,只剩下韩信、屠睢、任嚣和赵佗,而主帅的名字换成了屠睢。
白宣:“陛下,这是怎么回事?”
嬴政:“大兄,朕这里还有一份名册。”
黄崆赶紧接过名册送到白宣手中,白宣打开之后念到:“北伐匈奴将帅名册?北伐匈奴!陛下,此乃军国大事,开不得半点玩笑啊!黄崆、冯去疾,匈奴可有异常?”
不怪白宣着急,南征百越将帅名册上没有的那些人名现在全都在北伐匈奴的将帅名册上。这本来就是南辕北辙的两件事情,虽说大秦现在军力鼎盛,将士信心和勇气爆棚,但是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两场大规模的战役,这种做法在历史上已经多次被证明是兵家大忌。别的不说,这后勤供给就是一个巨大大的难题。
百越在南,匈奴在北,如果两边同时开战大秦的后勤供给无论是供应北伐部队还是南征部队距离都差不多有几万里之遥。北方还好些,毕竟都是草原,而南方就不同了,那还没开发过的地理自然环境只能用原始来形容。路是没有的,想过去得靠人踩出来。南方炎热潮湿,大秦将士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水土不服以及潮湿闷热的气候带来的困扰,至于其他的那得等到将士们身临其境之后才能遇到并解决。前期的侦查虽然细致但也不会面面俱到,顾不到的至少在十之五六的样子。最主要的是,百越距离大秦中心地带实在是太遥远了,南征将士中单身的好说,可以就地取材找个当地美女成家,可那些成家的怎么办。这都是最实际的问题,不解决这些军心不稳,即使收了那片土地没人镇守没人开发也没用。
黄崆和冯去疾被白宣问得愣住了,冯去疾抢先答道:“匈奴单于冒顿正在和东胡王捉鹿对战,双方目前处于对峙阶段,一切都按照君侯预料的进展并无意外呀。”
黄崆抢先回答:“君侯,冷锋北地部也没有传来匈奴有变故的消息。只是,只是他快不行了。”
嬴政:“谁?谁快不行了?朕怎么不知道。”
白宣:“陛下,这件事容臣私下里向陛下禀告。现在臣请问陛下,为何要北伐匈奴?”
嬴政:“匈奴当灭,不灭大秦危矣!”
众臣面面相觑,要知道一直以来都是大秦压着匈奴打,匈奴在大秦人眼里也就比百越强点有限而已,啥时候这匈奴成了令陛下如此忌惮的存在了,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啊,众臣禁不住议论纷纷。
白宣:“陛下,如今大秦的物力财力人力全部向南征倾斜,若此时调整战略方向必将导致国内不稳。臣以为是否可以等南征有了初步结果之后再考虑北伐匈奴的事情。”
嬴政:“南征势在必行,因为朕觉得不收回百越之地这天下就算不得真正的大一统,南征势在必行。匈奴屡次犯我疆界,视我大秦为他们的牧场粮仓,之前为了防备匈奴侵袭朕才不得已派李信蒙恬率二十万大军伐楚,也才有了第一次伐楚失利。这口气朕忍了很久了,这次趁着匈奴和东胡之间打得难解难分之机,朕决意灭匈奴!”
嬴政说的斩钉截铁,这个态度让众臣明白,这件事没得商量。众臣都看向白宣,白宣自然知道众臣的意思,但是他更知道嬴政的脾气。如今的嬴政已经不是从前邯郸丛台上的小政了,他已经是华夏第一位皇帝,而且是自夏商周至今实力最强大,疆域最辽阔的大秦帝国的掌控者。嬴政和他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嬴稷很像,都喜欢大权独揽,现在白宣除了在军事上有自己的主见之外,其他政务方面都是比较遵循嬴政的意见,即使嬴政会经常问大兄有何异议之类的话,但白宣知道那其实是客气。
在外人看来嬴政对白宣言听计从,但实际上的情况究竟如何也只有嬴政和白宣自己才清楚。
白宣:“陛下,时辰不早了,不如先散朝明天再商议吧。”
嬴政:“大兄所言极是,散朝。”
黄崆:“散朝。”
嬴政起身就走,白宣紧随其后,众臣看着这对君臣一起离开后这才纷纷散去。
王绾拉住李斯问到:“廷尉可知陛下为何要北伐匈奴?”
李斯:“相国,李斯真的不知道哇。要不我去找公子高打听一下?”
公子高和李斯长女李卿早已定亲,只是俩人年岁还没到还不能成亲。这门亲事还是当年敏代求来的,如今李斯想后悔都不行,因为嬴政不让。尽管嬴政因为敏代的关系不太喜欢公子高和将闾这两个孩子,但公子高毕竟也被段玲珑抚养过,嬴政是看在段玲珑的面子上才不肯毁了这门亲事。好歹赢高也是当今陛下的骨肉,虽说将来没啥大前途,但混个封君有块封地过逍遥日子还是可以的,所以李斯也只能咬牙认了这门亲。
王绾:“公子高知道什么?你还不如去问问那位赵府令。李斯,你是相国之才,老夫这个位子早晚是你的。打仗你比不了白宣,但若论治国白宣就不如你了,你要想清楚什么人能亲近什么人要敬而远之,莫要将来后悔。”
李斯:“多谢相国忠告,李斯明白了。”
王绾:“真明白才好。”
王绾颤巍巍的走了,李斯看着王绾的背影无奈的自言自语到:“相国,李斯是真的不知道哇。”
魏缭:“陛下,南征大计已定,各项准已经完成八成,将士以及随军眷属、民夫已经有一半就位。粮草物资已经半数囤积在兰陵,会稽郡、长河郡、九江郡,臣等拟在明年春南征南越百越。陛下,臣昨日报请陛下圣裁的南征主帅及将军名册陛下可有批复?”
嬴政:“朕已经看完也做了批复,拿去吧。”
魏缭:“喏。”
黄崆将嬴政批过的名册递给魏缭,魏缭打开一看不由一愣。
“陛下,这,这不对呀。”
白宣起身接过名册一看也愣住了,南征将帅名单是之前白宣和嬴政商量好的,主帅是白宣,军司马蒙武,将军有、蒙恬、王离、李信、韩信、章邯、白震、屠睢、任嚣和赵佗。应该说这是一个老中青相结合,堪称豪华的指挥机构。
关于南征百越,大秦君臣百姓从上到下都觉得类似百越那些蛮荒之地在大秦雄师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击。其实白宣心中也有这个看法,因为此时的大秦和真正的历史上的大秦不太一样。
首先是大秦统一六国的时间提前了五年,而且由于白宣的正确指挥和精心策划,秦军在灭六国的战争中损失比真正的历史上大幅度下降。这直接导致了秦军在一统天下之后依旧保持着八十余万人的精锐部队。
这些部队都是极富战斗经验的部队,若是再把预备部队和地方守备部队都算上的话,大秦的军队总数超过了一百五十万人。不客气的说,此时的秦军是整个地球上最具有战斗力也是人数最多的军队。
大秦根本无需动用后备部队,只从八十万百战精锐中抽调五十万出来南征那是绰绰有余的。
所谓战略上藐视敌军,战术上重视敌人,这句话白宣深以为然。此次南征秦军的作战地域、环境改变了,针对的敌人也改变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白宣之所以等到这个时候就是为了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加周到一些,他要尽量减少将士们无谓的损伤。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白宣抽调全军最精锐的十万将士组成了一支南征先遣部队,这支部队就驻扎在兰陵,已经展开适应训练将近两年,这支部队的斥候最远已经到达南粤和西瓯(广东、广西)。当然,这种训练极其艰苦,也伴随着死亡,到现在十万人的部队还剩八万左右。
约有两万勇士命丧百越的崇山峻林之中,但这些牺牲是有价值的,剩余这八万余将士将会成为南征百越各部队的先锋,有了这些经验丰富的将士带领,秦军主力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可以说,为了打好这场在大秦人看来毫无胜负悬念的战争,白宣把能想的都想到了,能做的都做到了。他付出的心血笔策划灭六国不遑多让,所以白宣习惯的性的把自己的名字列在名册首位。
蒙武是一员老将,作战指挥风格老练沉稳又有大局观念,有他做军司马白宣觉得很踏实。蒙恬、王离、李信就不用说了,都是善战敢战之辈,至于韩信白宣是不需要带上的,因为这小子的脑子好使,想出的计策虽然狠毒了些但是很有用所以必须带着。
做父母的没有不为儿女着想的,白震也成家了,是该建功立业了否则那好意思继承白宣的武安君还有雍候的爵位呢。至于章邯,白宣是有心锤炼他,因为白宣发现章邯可以算是智勇双全的一名将领,好好培养一下不次于韩信。
屠睢、任嚣和赵佗这三人也都是大秦将门世家出身,在灭六国之战中战绩可圈可点,但和白宣、王翦和蒙武的辉煌战绩相比就不算什么了。这一次白宣点了这三人的名字,完全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本来这份名册上报给嬴政其实就是履行以下该有的程序,没想到现在的名册上白宣、蒙武、蒙恬、王离、李信、章邯、白震的名字都没了,只剩下韩信、屠睢、任嚣和赵佗,而主帅的名字换成了屠睢。
白宣:“陛下,这是怎么回事?”
嬴政:“大兄,朕这里还有一份名册。”
黄崆赶紧接过名册送到白宣手中,白宣打开之后念到:“北伐匈奴将帅名册?北伐匈奴!陛下,此乃军国大事,开不得半点玩笑啊!黄崆、冯去疾,匈奴可有异常?”
不怪白宣着急,南征百越将帅名册上没有的那些人名现在全都在北伐匈奴的将帅名册上。这本来就是南辕北辙的两件事情,虽说大秦现在军力鼎盛,将士信心和勇气爆棚,但是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两场大规模的战役,这种做法在历史上已经多次被证明是兵家大忌。别的不说,这后勤供给就是一个巨大大的难题。
百越在南,匈奴在北,如果两边同时开战大秦的后勤供给无论是供应北伐部队还是南征部队距离都差不多有几万里之遥。北方还好些,毕竟都是草原,而南方就不同了,那还没开发过的地理自然环境只能用原始来形容。路是没有的,想过去得靠人踩出来。南方炎热潮湿,大秦将士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水土不服以及潮湿闷热的气候带来的困扰,至于其他的那得等到将士们身临其境之后才能遇到并解决。前期的侦查虽然细致但也不会面面俱到,顾不到的至少在十之五六的样子。最主要的是,百越距离大秦中心地带实在是太遥远了,南征将士中单身的好说,可以就地取材找个当地美女成家,可那些成家的怎么办。这都是最实际的问题,不解决这些军心不稳,即使收了那片土地没人镇守没人开发也没用。
黄崆和冯去疾被白宣问得愣住了,冯去疾抢先答道:“匈奴单于冒顿正在和东胡王捉鹿对战,双方目前处于对峙阶段,一切都按照君侯预料的进展并无意外呀。”
黄崆抢先回答:“君侯,冷锋北地部也没有传来匈奴有变故的消息。只是,只是他快不行了。”
嬴政:“谁?谁快不行了?朕怎么不知道。”
白宣:“陛下,这件事容臣私下里向陛下禀告。现在臣请问陛下,为何要北伐匈奴?”
嬴政:“匈奴当灭,不灭大秦危矣!”
众臣面面相觑,要知道一直以来都是大秦压着匈奴打,匈奴在大秦人眼里也就比百越强点有限而已,啥时候这匈奴成了令陛下如此忌惮的存在了,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啊,众臣禁不住议论纷纷。
白宣:“陛下,如今大秦的物力财力人力全部向南征倾斜,若此时调整战略方向必将导致国内不稳。臣以为是否可以等南征有了初步结果之后再考虑北伐匈奴的事情。”
嬴政:“南征势在必行,因为朕觉得不收回百越之地这天下就算不得真正的大一统,南征势在必行。匈奴屡次犯我疆界,视我大秦为他们的牧场粮仓,之前为了防备匈奴侵袭朕才不得已派李信蒙恬率二十万大军伐楚,也才有了第一次伐楚失利。这口气朕忍了很久了,这次趁着匈奴和东胡之间打得难解难分之机,朕决意灭匈奴!”
嬴政说的斩钉截铁,这个态度让众臣明白,这件事没得商量。众臣都看向白宣,白宣自然知道众臣的意思,但是他更知道嬴政的脾气。如今的嬴政已经不是从前邯郸丛台上的小政了,他已经是华夏第一位皇帝,而且是自夏商周至今实力最强大,疆域最辽阔的大秦帝国的掌控者。嬴政和他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嬴稷很像,都喜欢大权独揽,现在白宣除了在军事上有自己的主见之外,其他政务方面都是比较遵循嬴政的意见,即使嬴政会经常问大兄有何异议之类的话,但白宣知道那其实是客气。
在外人看来嬴政对白宣言听计从,但实际上的情况究竟如何也只有嬴政和白宣自己才清楚。
白宣:“陛下,时辰不早了,不如先散朝明天再商议吧。”
嬴政:“大兄所言极是,散朝。”
黄崆:“散朝。”
嬴政起身就走,白宣紧随其后,众臣看着这对君臣一起离开后这才纷纷散去。
王绾拉住李斯问到:“廷尉可知陛下为何要北伐匈奴?”
李斯:“相国,李斯真的不知道哇。要不我去找公子高打听一下?”
公子高和李斯长女李卿早已定亲,只是俩人年岁还没到还不能成亲。这门亲事还是当年敏代求来的,如今李斯想后悔都不行,因为嬴政不让。尽管嬴政因为敏代的关系不太喜欢公子高和将闾这两个孩子,但公子高毕竟也被段玲珑抚养过,嬴政是看在段玲珑的面子上才不肯毁了这门亲事。好歹赢高也是当今陛下的骨肉,虽说将来没啥大前途,但混个封君有块封地过逍遥日子还是可以的,所以李斯也只能咬牙认了这门亲。
王绾:“公子高知道什么?你还不如去问问那位赵府令。李斯,你是相国之才,老夫这个位子早晚是你的。打仗你比不了白宣,但若论治国白宣就不如你了,你要想清楚什么人能亲近什么人要敬而远之,莫要将来后悔。”
李斯:“多谢相国忠告,李斯明白了。”
王绾:“真明白才好。”
王绾颤巍巍的走了,李斯看着王绾的背影无奈的自言自语到:“相国,李斯是真的不知道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