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相对于朝廷官员来说,还是各家书院的夫子对这个更感兴趣一点。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们已经能够想象到这东西未来会给课堂带来多少惊喜了。
面对大家求知若渴的眼神,楚辞示意大家稍安勿躁,听完课后的交流会上,他自然会和大家说清楚的。
大家无法,只能强自压抑心里的情绪,等着第二堂课。第二堂课是刘博士的四书课,讲的是《孟子》的其中一篇。他在这堂课上展现出的文学功底让人惊叹不已,从一个故事延伸到其他的东西上面,大魏之前不论哪个朝代的相似历史事件他都能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学子们则是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对于问题的见解,双方一来一往,犹如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没有参与辩论的学子们也听得尤其认真,各自都拿出炭条和纸在上面记着重点。
到了这时,台下的那些人才知道,为什么签到之后要给他们发这个了。他们拿惯了毛笔,对这个很不习惯,自然比不上台上的学子笔走龙蛇了。
第三堂课是九章,陆博士上的九章十分严谨,先给出一个例题详加讲解,之后再出几道相同类型的让他们自己去做。最让楚辞佩服的,除了陆博士于九章上的造诣之外,还有他有模有样的粉笔字。毕竟这东西昨天才送过来,想必陆博士搞清楚粉笔的写法之后,后来又偷偷过来练习了,这份毅力不得不让他很是敬佩。
上午三堂课过后,楚辞宣布下午再继续,然后就招呼这里的一百几十号人去饭堂用餐。
除了饭堂原本的员工之外,楚辞还联系了慈济院里的大婶们来帮忙,这才把五百多号人的伙食做出来。
吃的东西是以自助的形式,孩子在国子监里上学的,自然就由孩子带着去打吃的,其他的人则由国子监的夫子们招待。
朱明越他爹拿着个大餐盘兴致勃勃地东夹一点西夹一筷,堆了满满的一盘子东西方才作罢。待朱明越打饭过来后,立刻眼前一黑,几欲昏倒。
“爹!你怎么能打这么多菜!”
“你个不孝子,老子多吃点菜怎么了?”朱大人不以为意。
“我们司业规定了,打多少,吃多少,浪费可耻!剩饭剩菜要扣分,您是我爹,他们肯定得把分记在我头上了!”朱明越表示很委屈,他这一旬都还没扣过分,分明就是下旬得流动红旗有力的竞争者,结果就要因为他爹功亏一篑了!
朱大人讪讪地道:“扣就扣点吧……”
“我们司业以前还骂我们坑爹,我看分明就是你坑儿子!不行,得全部吃光,一定不能扣分!”朱明越哀怨地说道,他拿起碗开始扒饭,同时还不忘帮他爹碗里夹菜过去。
朱大人有些无语,这臭小子头一回帮他老子夹菜,居然是为了不扣分,到底是他们司业有威信,还是他这个老子有威信?
第251章 死无对证
下午的三堂课也很精彩,乐理课教的是抚琴,这课上了好几节了,所以吴学正在讲完最后一节后,便让学子们练习。他下了座位边走边听,遇到弹的不标准的学子便亲自过去指导,等大家都练得差不多时,他便让大家合奏了一曲,一边稍快一边稍慢,二重唱的感觉给人不一样的体验,听着很是不错。
对弈课则教的是如何下棋。从猜子选棋到执黑先行再到轮流落子,他讲得都是围棋入门的东西。学这个东西是要耐心的,所以这位赵学录性子较温吞,他的课堂呈现出的是一种和谐温馨的感觉,温润的嗓音如同春风化雨般将对弈的知识播撒在学子们的心田。
体育课最是新奇不已。楚辞带大家从会场出去,来到了外操场上。只听一声清脆的竹哨声响起来后,原本四散在操场四周的学子立刻动作很快地跑了过去,然后飞快地排好队形。接着便是报数,待孟学录发现人齐了之后,才带领大家一起做热身运动。做好了热身运动之后让他们跑圈。这些基础性的做完了后,然后开始正式上课,练得是立定跳远。这种课程唯有国子监开展了,在这之前,大家从不觉得这也能开一节课,在听了课之后,他们才发觉,这里面确实有一些东西可以学习一下。
这三节课结束后,楚辞又把大家带回会场里坐好。他把今天上了课的几位夫子请到台前,一起向下面的人鞠躬致意之后,方才坐下。
“各位,如刚刚我们的课程中有不当之处的,还请大家不吝赐教。大家可以告诉我,也可以直接告诉那位夫子。”
下面的人憋了一天果然是有问题想问的,有些人怕忘记问什么问题,便记在了纸上。
楚辞微笑看着下方,他们国子监的这几位夫子课都讲得不错,回答问题时也很得体,经此一事,国子监的声望应该又会比以往更高一些了。
就在楚辞走神之际,有人突然站起来,问了楚辞一个问题。
“楚司业,我认为像乐理,对弈和体育什么的都应该取消,科举只考四书五经,这些东西根本就没有用。还有,你根本就不应该让别家书院过来学习,他们那些人不比国子监的学子,若花费心思去学习这些东西,恐怕会使自己的学业退步。”
楚辞在他发言的时候紧盯着他看,然后他发现,自己根本就不认识他,看他身上穿着五品官服,不知是哪个衙门来的。不过看样子,这人应该也是农家子出身的那种,行事目的性较强,在他看来,与其花时间去学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还不如多看几本书来的好。
“这位大人,首先我想说,你这个看法是不对的。”楚辞先说明观点,“学乐使人高雅,学弈使人聪慧,学体使人身子康健。这些都是有益于学子身心的东西,怎么可以说完全没有用呢?据我所知,朝中大臣们分明也是有自己所擅长的东西,似温太傅他老人家,更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每年除夕陛下赐宴行酒令之时,这些都是要用到的。”
“至于你说我让其他书院过来学习,你又说错了。我邀请京城各家书院来此的目的是为了互相交流,而非是让他们全盘接受我们国子监的教学方式。正所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大家在互相交流的同时互相提高,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再则,我认为,非国子监学子其实更应该开设这些课程。国子监学子即使没有这里开设的课程,回到家后也会有专门的先生进行教学,可是其他人呢?错失了这个机会,他们根本就接触不到这些东西,更不会有人如书院的夫子一般,含辛茹苦地教育他们。而且,楚某的意思也并非是什么时候都开设这些课程的。”
“今天你们看到的来展示的这些班级,基本上都是低年级的学子,像明年要参加乡试的那几个班级,除了体育课强身健体之外,其余的课程都已经没有再开展了。”
“低年级?”有人提出疑问。
“是的,低年级。昔日王中丞提出快慢班制度,以图学子积极进取之心。但年龄上的差异,使学子们的接受能力也会有差异。所以我在国子监设置了低中高三个年级,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开设不同的课程……”
会场此时俨然变成了楚辞一个人的演讲专场,下面的家长们和别家书院的山长夫子们都听得很是入神,因为在此之前,他们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京城的教育界因为楚辞的介入而不知不觉地往另一个方向奔去,这种抛却旧观念,一力创新的精神却引得某些人越发忌惮。
……
“左相,如今那楚辞的声势越来越大,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将这京城搅和的鸡犬不宁!他弄出来的那些东西,大家都在慢慢接受,假以时日他加入革新一派,只恐往后再无人听我们说话了呀!”说话之人乃是内阁大学士胡述,他一脸焦急之态,因为他早上出门之时又听见外头在传那楚辞的事了。
“茂公,你未免太心急了一些,上次左相大人不是说了吗?他区区一六品小官何足挂齿?咱们还是看右相那边,上次他们提出的均田法在陕州省北河府试验了一次,结果惹了当地乡绅士子的众怒,差点就引起动乱,圣上为此十分不悦,很是斥责了他们几句,还将北河府知府董岩贬为同知,真是大快人心。”都察院使顾明和笑着说道。
“不然。”左相说道,他睁开半眯的眼睛,眼中精光一闪而过。
“左相的意思是,我们要继续对付那楚辞?”顾明和问道。
“此子不可小觑,他原本在国子监里小打小闹也就罢了。但自从他承办了文化公园,举行了祭孔大典,又率众取得了文会的胜利之后,此人在皇上眼里,就由一个逗趣玩笑的,变成了值得信赖的臣子。又有温冰老儿在旁撺掇皇上,让这楚辞兼任上书房讲师一职,其目的不过就是想让他扶持大殿下罢了。若真让他做成了,往后的事可就不好说了。”胡述很是赞同对付楚辞的这个想法。
“他做不成的。先不说大殿下对此事十分抗拒,单说二殿下和李贵妃就不会坐视不管。还有那信勇公府,他们一心扶持二殿下,岂会任由皇上将如此好的助力平白无故划到大殿下一派?”顾明和摇摇头,表示皇上的心愿是达不成的。
“世间之事总是出人意料的多,遂人心意的少。那楚辞最近确实风头大盛,偏他一言一行都是向着革新派的,皇上也越发看重他,这点我们不得不防。但是此人目前还动不得,前几日他们做的那事已经让皇上有所警惕了,若我们再生事端,恐皇上会细查,还是小心为上。”左相说道。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御史台的人现在听见楚辞就顾左右而言他,恐无人弹劾。”通政使司叶正权问道。
“弹劾他乃是下策,这楚辞能言善辩,皇上此时又对他十分信任,一旦弹劾不成便会惹祸上身。为今之计,还是将他远调京城,只要皇上看不见他,他就是有万般手段,也别想再翻身回京。”
“可是,皇上会同意吗?”叶正权觉得这件事很难做到。
“这事,不成也得成。”左相露出一个老谋深算的笑容,他之前接到了一个消息,就等着明天上朝了。
……
这小林子是第二天被找到的,他躲在浣衣局中,头上的伤用布随便包了包就是,被御林军找到后,他没有挣扎求饶,只是苦笑了一声,便由着他们带走了。
御林军统领刘毅将小林子和那天看守的四个侍卫一起关了起来,这几天他们轮番提人审问,大刑小刑依次上,这些人才终于开口了。
“皇上,这是小林子和那四人的口供,他们一口咬定,受的是大殿下指使,无论臣怎么使手段,他们都不肯再说半句。”刘毅将口供呈上。
天和帝翻开了一下,眉头立刻就皱了起来。
口供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说是大殿下与楚辞素有嫌隙,所以在楚辞进宫之时遣人诱骗他入后宫,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败坏楚辞的名声,最好能让皇上在盛怒之下处死楚辞。御林军那边被调走,说是奉的皇后娘娘的口谕,当时过来宣旨的亦是那个小林子,因为他身上有宣仪殿的腰牌,所以他们也没有分辨真伪,只以为是皇后娘娘的血亲要入宫。
看来问题全都出在小林子身上!天和帝一边气虞稷识人不清,做点坏事竟托付到这别有用心的人身上,一边又气那些处心积虑嫁祸老大的人!
“把那小林子提上来,朕要亲自审问他。”
“是!”刘毅出去一会儿后,回来时脸色十分难看,直接又跪在了地上。
“怎么?”天和帝心里咯噔一下,直觉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回…回禀圣上,那…那小林子畏罪自杀了!”
“混账!”天和帝猛地一拍桌子,“你们是怎么看管犯人的,竟能让他畏罪自杀?”
“启禀圣上,臣派了两人看守人犯,还给人犯上了枷锁,他之前也并无寻死之意,结果刚才臣去提人上殿,待侍卫给他解了枷锁后,他就趁人不备一头撞在了墙上,死了。”刘毅很是无奈,但事情已经发生了,他也没有办法。
天和帝很愤怒,因为这个小林子明摆着就是要把所有罪状推在虞稷身上。他是虞稷身边人,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一手操控的,要让人相信并非是虞稷下的命令这实在有点难。这会他又畏罪自杀,死无对证之下,直接坐实了虞稷妄图以险恶手段陷害朝廷命官的事。
“刘毅办事不力,本应严惩不怠,念你往日功绩,暂且饶你一次,罚俸三月以示警醒。另两名侍卫看守不力,致使犯人死无对证,杖责三十,以儆效尤!”
此事既然已经发生,再去追究他人也无济于事,所以天和帝权衡利弊之下,没有严惩他们。
刘毅感激不已,磕头谢恩,等他即将退出大殿之时,里面又传来天和帝的声音。
“约束好你的手下,此事勿要外传。”
刘毅惊讶之下抬头一瞥,发现龙椅上的天和帝此时看上去竟像老了几岁一样,周身萦绕着一股苍凉之意。他道了一声遵命之后,便匆匆退了出去。
第252章 天安人和
天和帝是想将这件事抹平的,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还有人专门拿着铲子等着挖墙。
下午时分,弹劾大皇子的奏折像雪花似地飘进了御书房里,看着那一封封奏折上批判的字眼,天和帝恨不得把桌上的东西全都烧了。
他分明知道整件事都是别人栽赃嫁祸于老大,却因为这小林子的死而中断了线索,让老大不得不背上这个不白之冤。
小林子被抓当日,他的生平就已经呈到天和帝的书案上了。此人是从双湖省那边来的,因家境贫穷,他六岁入宫,自净身后就被分到了先皇后宫中司洒扫一职,十四岁时,因先皇后殡天,宫内所有人员便打散分到了各个府中。这小林子,就分来了敬王府。
他原本是外院跑腿递东西的,因为蛐蛐养的好,入了虞稷的眼,被收到了他手下。两年之后,先帝驾崩,二皇子登基,他也就从善如流地跟着进宫了。
他既不好赌,也不贪财,这么多年下来从没做过错事被记录在案,从履历上来看,是个清白的人。所以皇后在考核过后让他继续留在了老大身边,只是没想到啊,留来留去,倒留了个大祸害,他不动则已,一动就差点陷老大于万劫不复之地。
天和帝现在只庆幸,当时幸亏楚辞机警,没有中他们的圈套,不然的话,事情会闹得更大。
设想一下,楚辞入了后宫,幕后之人必乘胜追击欲置他于死地。为求自保,楚辞必然为自己辩驳,定会于大庭广众之下画出小林子的画像。然后小林子被人认出是大皇子手下,必是要被抓拿审问的,到时候他一口咬定是受大皇子指使,甚至还有可能来个血溅金銮殿,到时候虞稷百口莫辩。依着虞稷的脾气,被逼到绝路上时,他不仅不会服软认错,反而会说出一些大逆不道的话,众目睽睽之下,天和帝即使想护着他也护不了!
现在事情虽然没有朝最坏的一步发展,但风言风语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现如今折子就已经满天飞了,想必明天朝堂之上,会更加热闹。
天和帝靠在椅背上,双眼无神地望向远方。
也许老大有一句话说对了,当个皇子,还不如当王府世子来得自在。其实,当皇帝,又何尝不是呢?
……
他自小身子孱弱,一天都离不开汤药。对于大位,他其实是没有动过心的。特别是他前面还有一位文治武功都很出色的大哥虞纯,所以他给自己的定位一直都是做一位贤王。
可是他那位大哥却在加冠前夕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风寒毙命,叫人不得不叹息扼腕。所幸那时他父皇身子骨还康健,悲痛过后,便频繁出入后宫,下一年,宫里连续诞下了三皇子,大皇女和二皇女。
可惜的是,三皇子天生肺疾,情况竟然比他还严重许多,服侍他的奶娘,每日都要服药,以求让奶水中也充满药性。
天和帝对这个弟弟其实是抱着很大的期望的,他自知身子不好,便希望能有一个身体康健的弟弟,到时候他用心辅佐,共同支撑起整个大魏,可惜啊!
嘉佑帝同样也很失望,他开始求医问道,一心想要生出个足够健康的继承人出来,但是,竟连皇女都没再出生几个了。嘉佑帝一心认为是自己不够心诚,特意罢朝,前往京城外郊的玉灵观内焚香沐浴,斋戒十日,诚心祈求。
也不知是不是诚心感动了上天,那年冬天,一名宫妃怀孕了,而后更是于嘉佑三十年产下了四皇子,他生得玉雪可爱,最重要的是足够健康,皇宫上下都很开心。嘉佑帝抱着四子,激动地热泪盈眶,当场为四皇子赐名为续,意为皇朝的延续。
天命之年喜得麟儿,嘉佑帝一心认为是神仙显灵,在四皇子出生后便到玉灵观内还愿。观主告诉嘉佑帝,四皇子出生的时辰大好,乃是真龙天子之命,但大魏上下这一日出生的孩童众多,恐怕分薄了他的龙气。
嘉佑帝治国虽平庸,但总体来说他还算好,所以也没有像古时那些暴君一样,将这个时辰出生的孩子全部处死。只是颁下圣旨,说是四皇子命格贵重,不允许和他同日出生的孩子庆祝生辰,以免惊动天地,分薄气运。其中,就包括了敬王府柳侧妃刚刚诞下的三子虞稔,他本应借着和小叔叔同日出生得嘉佑帝青眼,却因道人的一句话,让他成为即将分薄龙气的罪人。为了制造“巧合”而服下催生药的柳侧妃,不久之后也抑郁而终。
待四皇子五岁时,嘉佑帝找来温太傅等大儒为他开蒙,就等着将他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帝王。他也不负众望,十岁时,就已经能独当一面了,无论是在治国经略还是为人处世上,都显露了过人的才智。
嘉佑帝爱他如珠似宝,他殿中侍候的人手,永远比侍候嘉佑帝自己的还要多。如此盛宠,自然会引来别人的不忿。嘉佑朝王皇后身世显赫,却因为皇长子虞纯的早逝终日闭门不出。皇四子生母慈妃原本也不是什么聪明人,她自认生下了未来的皇帝,就连嘉佑帝都敬她三分,再加之有人煽风点火,她为人便猖狂起来,行事更是奢靡无度,半点也不把宫规放在眼里。
王皇后见她行事越发不像样子,便和嘉佑帝进言,说是膝下空虚,想要将四皇子过继到自己名下,让他成为名正言顺的嫡子。
嘉佑帝自然求之不得,一口便答应下来,然后很快就让钦天监选好了日子,举行典礼将皇四子上了玉牒,成为大魏朝第二个嫡子。
慈妃眼看着板上钉钉的太后之位被抢,整个人都疯了,她于某日请安过后,拔出簪子刺伤皇后,终于被关进了冷宫之中,遇赦不赦。
嘉佑帝虽不想这样对待四皇子生母,但安抚皇后和她背后的势力显然更为重要。皇后遇刺之后,终日惊惧不已,致使颈间伤口久久不能愈合,于嘉佑三十九年冬,撒手人寰。
皇后之死是为国丧,民间以日代年,需为皇后守孝三日,身为皇后玉牒上唯一活着的嫡子虞续,却需要守孝三月。每日需晨起奉香烧纸,而后跪哭母灵两个时辰,方才能离开灵堂,而且守孝之时饮食要素淡且少。
皇四子从小受大儒们熏陶,是一个至纯至孝之人,他对皇后娘娘深感愧疚,因为他明白若不是他的母妃犯上,皇后不可能死。所以每日尽了孝道之后,还手写祭文十篇于灵前焚烧。
不过月余,虞续原本圆润可爱的小脸便已瘦的不成样子。嘉佑帝有心让他不要再继续,却被他以各种理由拒绝。嘉佑帝也看出皇后娘家原本责怪的态度有些松懈,便也默许由他这样做了。
面对大家求知若渴的眼神,楚辞示意大家稍安勿躁,听完课后的交流会上,他自然会和大家说清楚的。
大家无法,只能强自压抑心里的情绪,等着第二堂课。第二堂课是刘博士的四书课,讲的是《孟子》的其中一篇。他在这堂课上展现出的文学功底让人惊叹不已,从一个故事延伸到其他的东西上面,大魏之前不论哪个朝代的相似历史事件他都能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学子们则是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对于问题的见解,双方一来一往,犹如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没有参与辩论的学子们也听得尤其认真,各自都拿出炭条和纸在上面记着重点。
到了这时,台下的那些人才知道,为什么签到之后要给他们发这个了。他们拿惯了毛笔,对这个很不习惯,自然比不上台上的学子笔走龙蛇了。
第三堂课是九章,陆博士上的九章十分严谨,先给出一个例题详加讲解,之后再出几道相同类型的让他们自己去做。最让楚辞佩服的,除了陆博士于九章上的造诣之外,还有他有模有样的粉笔字。毕竟这东西昨天才送过来,想必陆博士搞清楚粉笔的写法之后,后来又偷偷过来练习了,这份毅力不得不让他很是敬佩。
上午三堂课过后,楚辞宣布下午再继续,然后就招呼这里的一百几十号人去饭堂用餐。
除了饭堂原本的员工之外,楚辞还联系了慈济院里的大婶们来帮忙,这才把五百多号人的伙食做出来。
吃的东西是以自助的形式,孩子在国子监里上学的,自然就由孩子带着去打吃的,其他的人则由国子监的夫子们招待。
朱明越他爹拿着个大餐盘兴致勃勃地东夹一点西夹一筷,堆了满满的一盘子东西方才作罢。待朱明越打饭过来后,立刻眼前一黑,几欲昏倒。
“爹!你怎么能打这么多菜!”
“你个不孝子,老子多吃点菜怎么了?”朱大人不以为意。
“我们司业规定了,打多少,吃多少,浪费可耻!剩饭剩菜要扣分,您是我爹,他们肯定得把分记在我头上了!”朱明越表示很委屈,他这一旬都还没扣过分,分明就是下旬得流动红旗有力的竞争者,结果就要因为他爹功亏一篑了!
朱大人讪讪地道:“扣就扣点吧……”
“我们司业以前还骂我们坑爹,我看分明就是你坑儿子!不行,得全部吃光,一定不能扣分!”朱明越哀怨地说道,他拿起碗开始扒饭,同时还不忘帮他爹碗里夹菜过去。
朱大人有些无语,这臭小子头一回帮他老子夹菜,居然是为了不扣分,到底是他们司业有威信,还是他这个老子有威信?
第251章 死无对证
下午的三堂课也很精彩,乐理课教的是抚琴,这课上了好几节了,所以吴学正在讲完最后一节后,便让学子们练习。他下了座位边走边听,遇到弹的不标准的学子便亲自过去指导,等大家都练得差不多时,他便让大家合奏了一曲,一边稍快一边稍慢,二重唱的感觉给人不一样的体验,听着很是不错。
对弈课则教的是如何下棋。从猜子选棋到执黑先行再到轮流落子,他讲得都是围棋入门的东西。学这个东西是要耐心的,所以这位赵学录性子较温吞,他的课堂呈现出的是一种和谐温馨的感觉,温润的嗓音如同春风化雨般将对弈的知识播撒在学子们的心田。
体育课最是新奇不已。楚辞带大家从会场出去,来到了外操场上。只听一声清脆的竹哨声响起来后,原本四散在操场四周的学子立刻动作很快地跑了过去,然后飞快地排好队形。接着便是报数,待孟学录发现人齐了之后,才带领大家一起做热身运动。做好了热身运动之后让他们跑圈。这些基础性的做完了后,然后开始正式上课,练得是立定跳远。这种课程唯有国子监开展了,在这之前,大家从不觉得这也能开一节课,在听了课之后,他们才发觉,这里面确实有一些东西可以学习一下。
这三节课结束后,楚辞又把大家带回会场里坐好。他把今天上了课的几位夫子请到台前,一起向下面的人鞠躬致意之后,方才坐下。
“各位,如刚刚我们的课程中有不当之处的,还请大家不吝赐教。大家可以告诉我,也可以直接告诉那位夫子。”
下面的人憋了一天果然是有问题想问的,有些人怕忘记问什么问题,便记在了纸上。
楚辞微笑看着下方,他们国子监的这几位夫子课都讲得不错,回答问题时也很得体,经此一事,国子监的声望应该又会比以往更高一些了。
就在楚辞走神之际,有人突然站起来,问了楚辞一个问题。
“楚司业,我认为像乐理,对弈和体育什么的都应该取消,科举只考四书五经,这些东西根本就没有用。还有,你根本就不应该让别家书院过来学习,他们那些人不比国子监的学子,若花费心思去学习这些东西,恐怕会使自己的学业退步。”
楚辞在他发言的时候紧盯着他看,然后他发现,自己根本就不认识他,看他身上穿着五品官服,不知是哪个衙门来的。不过看样子,这人应该也是农家子出身的那种,行事目的性较强,在他看来,与其花时间去学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还不如多看几本书来的好。
“这位大人,首先我想说,你这个看法是不对的。”楚辞先说明观点,“学乐使人高雅,学弈使人聪慧,学体使人身子康健。这些都是有益于学子身心的东西,怎么可以说完全没有用呢?据我所知,朝中大臣们分明也是有自己所擅长的东西,似温太傅他老人家,更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每年除夕陛下赐宴行酒令之时,这些都是要用到的。”
“至于你说我让其他书院过来学习,你又说错了。我邀请京城各家书院来此的目的是为了互相交流,而非是让他们全盘接受我们国子监的教学方式。正所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大家在互相交流的同时互相提高,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再则,我认为,非国子监学子其实更应该开设这些课程。国子监学子即使没有这里开设的课程,回到家后也会有专门的先生进行教学,可是其他人呢?错失了这个机会,他们根本就接触不到这些东西,更不会有人如书院的夫子一般,含辛茹苦地教育他们。而且,楚某的意思也并非是什么时候都开设这些课程的。”
“今天你们看到的来展示的这些班级,基本上都是低年级的学子,像明年要参加乡试的那几个班级,除了体育课强身健体之外,其余的课程都已经没有再开展了。”
“低年级?”有人提出疑问。
“是的,低年级。昔日王中丞提出快慢班制度,以图学子积极进取之心。但年龄上的差异,使学子们的接受能力也会有差异。所以我在国子监设置了低中高三个年级,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开设不同的课程……”
会场此时俨然变成了楚辞一个人的演讲专场,下面的家长们和别家书院的山长夫子们都听得很是入神,因为在此之前,他们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京城的教育界因为楚辞的介入而不知不觉地往另一个方向奔去,这种抛却旧观念,一力创新的精神却引得某些人越发忌惮。
……
“左相,如今那楚辞的声势越来越大,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将这京城搅和的鸡犬不宁!他弄出来的那些东西,大家都在慢慢接受,假以时日他加入革新一派,只恐往后再无人听我们说话了呀!”说话之人乃是内阁大学士胡述,他一脸焦急之态,因为他早上出门之时又听见外头在传那楚辞的事了。
“茂公,你未免太心急了一些,上次左相大人不是说了吗?他区区一六品小官何足挂齿?咱们还是看右相那边,上次他们提出的均田法在陕州省北河府试验了一次,结果惹了当地乡绅士子的众怒,差点就引起动乱,圣上为此十分不悦,很是斥责了他们几句,还将北河府知府董岩贬为同知,真是大快人心。”都察院使顾明和笑着说道。
“不然。”左相说道,他睁开半眯的眼睛,眼中精光一闪而过。
“左相的意思是,我们要继续对付那楚辞?”顾明和问道。
“此子不可小觑,他原本在国子监里小打小闹也就罢了。但自从他承办了文化公园,举行了祭孔大典,又率众取得了文会的胜利之后,此人在皇上眼里,就由一个逗趣玩笑的,变成了值得信赖的臣子。又有温冰老儿在旁撺掇皇上,让这楚辞兼任上书房讲师一职,其目的不过就是想让他扶持大殿下罢了。若真让他做成了,往后的事可就不好说了。”胡述很是赞同对付楚辞的这个想法。
“他做不成的。先不说大殿下对此事十分抗拒,单说二殿下和李贵妃就不会坐视不管。还有那信勇公府,他们一心扶持二殿下,岂会任由皇上将如此好的助力平白无故划到大殿下一派?”顾明和摇摇头,表示皇上的心愿是达不成的。
“世间之事总是出人意料的多,遂人心意的少。那楚辞最近确实风头大盛,偏他一言一行都是向着革新派的,皇上也越发看重他,这点我们不得不防。但是此人目前还动不得,前几日他们做的那事已经让皇上有所警惕了,若我们再生事端,恐皇上会细查,还是小心为上。”左相说道。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御史台的人现在听见楚辞就顾左右而言他,恐无人弹劾。”通政使司叶正权问道。
“弹劾他乃是下策,这楚辞能言善辩,皇上此时又对他十分信任,一旦弹劾不成便会惹祸上身。为今之计,还是将他远调京城,只要皇上看不见他,他就是有万般手段,也别想再翻身回京。”
“可是,皇上会同意吗?”叶正权觉得这件事很难做到。
“这事,不成也得成。”左相露出一个老谋深算的笑容,他之前接到了一个消息,就等着明天上朝了。
……
这小林子是第二天被找到的,他躲在浣衣局中,头上的伤用布随便包了包就是,被御林军找到后,他没有挣扎求饶,只是苦笑了一声,便由着他们带走了。
御林军统领刘毅将小林子和那天看守的四个侍卫一起关了起来,这几天他们轮番提人审问,大刑小刑依次上,这些人才终于开口了。
“皇上,这是小林子和那四人的口供,他们一口咬定,受的是大殿下指使,无论臣怎么使手段,他们都不肯再说半句。”刘毅将口供呈上。
天和帝翻开了一下,眉头立刻就皱了起来。
口供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说是大殿下与楚辞素有嫌隙,所以在楚辞进宫之时遣人诱骗他入后宫,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败坏楚辞的名声,最好能让皇上在盛怒之下处死楚辞。御林军那边被调走,说是奉的皇后娘娘的口谕,当时过来宣旨的亦是那个小林子,因为他身上有宣仪殿的腰牌,所以他们也没有分辨真伪,只以为是皇后娘娘的血亲要入宫。
看来问题全都出在小林子身上!天和帝一边气虞稷识人不清,做点坏事竟托付到这别有用心的人身上,一边又气那些处心积虑嫁祸老大的人!
“把那小林子提上来,朕要亲自审问他。”
“是!”刘毅出去一会儿后,回来时脸色十分难看,直接又跪在了地上。
“怎么?”天和帝心里咯噔一下,直觉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回…回禀圣上,那…那小林子畏罪自杀了!”
“混账!”天和帝猛地一拍桌子,“你们是怎么看管犯人的,竟能让他畏罪自杀?”
“启禀圣上,臣派了两人看守人犯,还给人犯上了枷锁,他之前也并无寻死之意,结果刚才臣去提人上殿,待侍卫给他解了枷锁后,他就趁人不备一头撞在了墙上,死了。”刘毅很是无奈,但事情已经发生了,他也没有办法。
天和帝很愤怒,因为这个小林子明摆着就是要把所有罪状推在虞稷身上。他是虞稷身边人,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一手操控的,要让人相信并非是虞稷下的命令这实在有点难。这会他又畏罪自杀,死无对证之下,直接坐实了虞稷妄图以险恶手段陷害朝廷命官的事。
“刘毅办事不力,本应严惩不怠,念你往日功绩,暂且饶你一次,罚俸三月以示警醒。另两名侍卫看守不力,致使犯人死无对证,杖责三十,以儆效尤!”
此事既然已经发生,再去追究他人也无济于事,所以天和帝权衡利弊之下,没有严惩他们。
刘毅感激不已,磕头谢恩,等他即将退出大殿之时,里面又传来天和帝的声音。
“约束好你的手下,此事勿要外传。”
刘毅惊讶之下抬头一瞥,发现龙椅上的天和帝此时看上去竟像老了几岁一样,周身萦绕着一股苍凉之意。他道了一声遵命之后,便匆匆退了出去。
第252章 天安人和
天和帝是想将这件事抹平的,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还有人专门拿着铲子等着挖墙。
下午时分,弹劾大皇子的奏折像雪花似地飘进了御书房里,看着那一封封奏折上批判的字眼,天和帝恨不得把桌上的东西全都烧了。
他分明知道整件事都是别人栽赃嫁祸于老大,却因为这小林子的死而中断了线索,让老大不得不背上这个不白之冤。
小林子被抓当日,他的生平就已经呈到天和帝的书案上了。此人是从双湖省那边来的,因家境贫穷,他六岁入宫,自净身后就被分到了先皇后宫中司洒扫一职,十四岁时,因先皇后殡天,宫内所有人员便打散分到了各个府中。这小林子,就分来了敬王府。
他原本是外院跑腿递东西的,因为蛐蛐养的好,入了虞稷的眼,被收到了他手下。两年之后,先帝驾崩,二皇子登基,他也就从善如流地跟着进宫了。
他既不好赌,也不贪财,这么多年下来从没做过错事被记录在案,从履历上来看,是个清白的人。所以皇后在考核过后让他继续留在了老大身边,只是没想到啊,留来留去,倒留了个大祸害,他不动则已,一动就差点陷老大于万劫不复之地。
天和帝现在只庆幸,当时幸亏楚辞机警,没有中他们的圈套,不然的话,事情会闹得更大。
设想一下,楚辞入了后宫,幕后之人必乘胜追击欲置他于死地。为求自保,楚辞必然为自己辩驳,定会于大庭广众之下画出小林子的画像。然后小林子被人认出是大皇子手下,必是要被抓拿审问的,到时候他一口咬定是受大皇子指使,甚至还有可能来个血溅金銮殿,到时候虞稷百口莫辩。依着虞稷的脾气,被逼到绝路上时,他不仅不会服软认错,反而会说出一些大逆不道的话,众目睽睽之下,天和帝即使想护着他也护不了!
现在事情虽然没有朝最坏的一步发展,但风言风语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现如今折子就已经满天飞了,想必明天朝堂之上,会更加热闹。
天和帝靠在椅背上,双眼无神地望向远方。
也许老大有一句话说对了,当个皇子,还不如当王府世子来得自在。其实,当皇帝,又何尝不是呢?
……
他自小身子孱弱,一天都离不开汤药。对于大位,他其实是没有动过心的。特别是他前面还有一位文治武功都很出色的大哥虞纯,所以他给自己的定位一直都是做一位贤王。
可是他那位大哥却在加冠前夕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风寒毙命,叫人不得不叹息扼腕。所幸那时他父皇身子骨还康健,悲痛过后,便频繁出入后宫,下一年,宫里连续诞下了三皇子,大皇女和二皇女。
可惜的是,三皇子天生肺疾,情况竟然比他还严重许多,服侍他的奶娘,每日都要服药,以求让奶水中也充满药性。
天和帝对这个弟弟其实是抱着很大的期望的,他自知身子不好,便希望能有一个身体康健的弟弟,到时候他用心辅佐,共同支撑起整个大魏,可惜啊!
嘉佑帝同样也很失望,他开始求医问道,一心想要生出个足够健康的继承人出来,但是,竟连皇女都没再出生几个了。嘉佑帝一心认为是自己不够心诚,特意罢朝,前往京城外郊的玉灵观内焚香沐浴,斋戒十日,诚心祈求。
也不知是不是诚心感动了上天,那年冬天,一名宫妃怀孕了,而后更是于嘉佑三十年产下了四皇子,他生得玉雪可爱,最重要的是足够健康,皇宫上下都很开心。嘉佑帝抱着四子,激动地热泪盈眶,当场为四皇子赐名为续,意为皇朝的延续。
天命之年喜得麟儿,嘉佑帝一心认为是神仙显灵,在四皇子出生后便到玉灵观内还愿。观主告诉嘉佑帝,四皇子出生的时辰大好,乃是真龙天子之命,但大魏上下这一日出生的孩童众多,恐怕分薄了他的龙气。
嘉佑帝治国虽平庸,但总体来说他还算好,所以也没有像古时那些暴君一样,将这个时辰出生的孩子全部处死。只是颁下圣旨,说是四皇子命格贵重,不允许和他同日出生的孩子庆祝生辰,以免惊动天地,分薄气运。其中,就包括了敬王府柳侧妃刚刚诞下的三子虞稔,他本应借着和小叔叔同日出生得嘉佑帝青眼,却因道人的一句话,让他成为即将分薄龙气的罪人。为了制造“巧合”而服下催生药的柳侧妃,不久之后也抑郁而终。
待四皇子五岁时,嘉佑帝找来温太傅等大儒为他开蒙,就等着将他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帝王。他也不负众望,十岁时,就已经能独当一面了,无论是在治国经略还是为人处世上,都显露了过人的才智。
嘉佑帝爱他如珠似宝,他殿中侍候的人手,永远比侍候嘉佑帝自己的还要多。如此盛宠,自然会引来别人的不忿。嘉佑朝王皇后身世显赫,却因为皇长子虞纯的早逝终日闭门不出。皇四子生母慈妃原本也不是什么聪明人,她自认生下了未来的皇帝,就连嘉佑帝都敬她三分,再加之有人煽风点火,她为人便猖狂起来,行事更是奢靡无度,半点也不把宫规放在眼里。
王皇后见她行事越发不像样子,便和嘉佑帝进言,说是膝下空虚,想要将四皇子过继到自己名下,让他成为名正言顺的嫡子。
嘉佑帝自然求之不得,一口便答应下来,然后很快就让钦天监选好了日子,举行典礼将皇四子上了玉牒,成为大魏朝第二个嫡子。
慈妃眼看着板上钉钉的太后之位被抢,整个人都疯了,她于某日请安过后,拔出簪子刺伤皇后,终于被关进了冷宫之中,遇赦不赦。
嘉佑帝虽不想这样对待四皇子生母,但安抚皇后和她背后的势力显然更为重要。皇后遇刺之后,终日惊惧不已,致使颈间伤口久久不能愈合,于嘉佑三十九年冬,撒手人寰。
皇后之死是为国丧,民间以日代年,需为皇后守孝三日,身为皇后玉牒上唯一活着的嫡子虞续,却需要守孝三月。每日需晨起奉香烧纸,而后跪哭母灵两个时辰,方才能离开灵堂,而且守孝之时饮食要素淡且少。
皇四子从小受大儒们熏陶,是一个至纯至孝之人,他对皇后娘娘深感愧疚,因为他明白若不是他的母妃犯上,皇后不可能死。所以每日尽了孝道之后,还手写祭文十篇于灵前焚烧。
不过月余,虞续原本圆润可爱的小脸便已瘦的不成样子。嘉佑帝有心让他不要再继续,却被他以各种理由拒绝。嘉佑帝也看出皇后娘家原本责怪的态度有些松懈,便也默许由他这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