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大殿上的这些同僚,姜传孝却是垂了眼。
朝廷拨出了三十万两,层层盘剥,最后落到陕西河道的却只有十万两,而这十万两里又有一半挪作了他用。
如果真是追究了下来,恐怕这大殿之上有大半的人都脱不了干系。
也难怪大家都会如此诚惶诚恐。
“皇上要彻查此事?”虽然身在内宅,姜婉也是听闻了陕西官场上发生的这件大事,不免就有些担心刚去任上的父亲姜传忠。
“这你倒可以放心。”刚回府的萧睿暄在换了一身杭绸直裰后,坐到了炕上陪着姜婉说起话来,“岳父刚上任,就算之前有什么也与他没什么关系,如果真要算的话,大概就是会摊到一个河道决堤隐瞒不报的渎职罪名。”
“渎职?这还不严重?”姜婉记得前世的时候,江西粮道上一个官员渎职,可是被姜妧砍了头的。
“渎职一事,可大可小,而且他也不是陕西任上的第一责任人,特别是跟这次贪污修堤款,又没有安抚好灾民,导致灾民民变的事情比起来,他这根本不算什么。”说到这,萧睿暄突然一阵冷笑,“这次事情闹这么大,我不信下面没有折子上来,肯定是有人在上面压住了,到时候我们让岳父补一份折子上来,塞到那些被积压的折子里,到时候这渎职的罪名,可就压不到他的身上了。”
“还可以这样操作吗?”姜婉简直是闻所未闻。
“为什么不可以,反正一份折子也是压,十份折子也是压,既然有人收受了贿赂愿意给人做保护伞,何必不让这伞变得更大一些?”萧睿暄也就瞧着姜婉笑道,“好了,这事不用你管了,我自会找人同岳父联系,让他平安渡过这一难关的。”
姜婉听得萧睿暄这么一说,知道他不是个说大话的人,也就将此事丢开不再问。
到了十一月,景宣帝所派出的御史从陕西道上回来,上呈了一道折子阐述了这一个月来的调查发现。
所有人都以为会引来一场大风暴时,不料景宣帝却是留中不发。
就在人心惶惶了一个月后,又有御史给景宣帝上了折子,而这一次的矛头却直指六部官员,以及内阁首辅陈言箴。
这些年他收受贿赂,大敛钱财,为下面的人贪污各种工程款的人充当保护伞,以至于下面的官员才会如此的肆无忌惮。
景宣帝萧睿昭在接到这一份奏折之后,便将陈言箴连夜下了大狱,并且下令查抄陈言箴的家。
然而不查不知道,只不过才当了五年阁老的陈言箴家中竟然抄出了黄金五十万两、白银一百二十万两,京都的房田屋舍一共七十八间、文物珠宝不计其数!
看着那份抄家清单,萧睿昭竟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
“竟然贪了这么多!”姜婉私下里不免就与萧睿暄感叹道,“我记得上一世,他可是全身而退的。”
“因为这一世,景宣帝提前继位,惯于见风使舵的陈阁老估计是想再赌上一把!”萧睿暄也想起了上一世的事,也就笑道,“也正是因为如此,上一世入了内阁的闵冲现在还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猫着呢。”
“人啊,有时候就是不能太贪了,”萧睿暄颇有感慨的说道,“若不是想着继续捞上一把,又哪里会栽了这么大一个跟斗?”
而且,还拔出了萝卜带出了泥。
之前陈阁老经营了近二十年的人脉,通过这一次的事件,几乎全被连根拔了起来。
而姜传忠却因为萧睿暄在其中做了手脚,因祸得福。
他不但免于被责,反倒因为此事而升了一级,调任从三品的陕西盐运史,也算得上是陕西官场上,少数几个全身而退的人。
经过这一轮的大清洗后,大梁朝的各级官员都有所收敛,也比之前变得更为敬业,朝廷之上渐呈了欣欣向荣的气象。
就在大家以为一切都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时,却不想在次年开春时,却连续遇到了西北大旱和江南洪涝,灾民四起,整个朝廷的官员东奔西走疲于应付,之前好不容易攒起来的一点国库竟然又给掏空了。
就连一向勤于政事的萧睿昭都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你说朕这个天子,是不是德不配位?”在处理了政事之余,萧睿昭将萧睿暄召进了宫,交心道,“否则像朕这样兢兢业业的天子,为何治下的子民却还时常遭遇天谴?”
萧睿暄看着眼前这位上一世并不长寿的天子,却也只能模棱两可地宽慰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大体也是如此吧……”
萧睿昭也就神情怪异的看着萧睿暄,心里却也开始琢磨起萧睿暄说的这两句话。
他其实并有太大的雄心壮志,只是想在他的治下,让大梁朝的子民们安居乐业而已。
因此,自他登基后,萧睿昭从不敢松懈,生怕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让那些子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得知那些官员贪污挪用公款,尸位素餐之时,他才会勃然大怒的动用了雷霆万钧之力,将那些人都打入了大牢。
时至今日,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可这一场接一场的“天谴”,却又让他不得不自我怀疑了起来。
而在与萧睿暄聊过一阵了之后,却又让萧睿昭的心里舒坦了不少。
因为西北和江南都不同程度的遭了灾,继任首辅之位的尹帜也就上书了朝廷,建议赋税减半,以便让民众休养生息,并且推出了“减俸制”,也就是减少官员的俸禄来节省朝廷的开支。
尹阁老的这份奏折甚合景宣帝萧睿昭的心意,而且为了减少朝廷的开支,萧睿昭更是下令取消了将在次年举办的选妃大典,而且将宫中众人的用度减半。
皇帝都为此做出了表率,那些被减俸的官员,也就不得不随大流的上书附议尹阁老的新政。
就在萧睿昭正在为“君民一心”而沾沾自喜时,却不知道这满朝的文武的心中早已有了微词。
#####第二更,萧睿昭的这个皇帝,坐得不怎么顺心啊~
朝廷拨出了三十万两,层层盘剥,最后落到陕西河道的却只有十万两,而这十万两里又有一半挪作了他用。
如果真是追究了下来,恐怕这大殿之上有大半的人都脱不了干系。
也难怪大家都会如此诚惶诚恐。
“皇上要彻查此事?”虽然身在内宅,姜婉也是听闻了陕西官场上发生的这件大事,不免就有些担心刚去任上的父亲姜传忠。
“这你倒可以放心。”刚回府的萧睿暄在换了一身杭绸直裰后,坐到了炕上陪着姜婉说起话来,“岳父刚上任,就算之前有什么也与他没什么关系,如果真要算的话,大概就是会摊到一个河道决堤隐瞒不报的渎职罪名。”
“渎职?这还不严重?”姜婉记得前世的时候,江西粮道上一个官员渎职,可是被姜妧砍了头的。
“渎职一事,可大可小,而且他也不是陕西任上的第一责任人,特别是跟这次贪污修堤款,又没有安抚好灾民,导致灾民民变的事情比起来,他这根本不算什么。”说到这,萧睿暄突然一阵冷笑,“这次事情闹这么大,我不信下面没有折子上来,肯定是有人在上面压住了,到时候我们让岳父补一份折子上来,塞到那些被积压的折子里,到时候这渎职的罪名,可就压不到他的身上了。”
“还可以这样操作吗?”姜婉简直是闻所未闻。
“为什么不可以,反正一份折子也是压,十份折子也是压,既然有人收受了贿赂愿意给人做保护伞,何必不让这伞变得更大一些?”萧睿暄也就瞧着姜婉笑道,“好了,这事不用你管了,我自会找人同岳父联系,让他平安渡过这一难关的。”
姜婉听得萧睿暄这么一说,知道他不是个说大话的人,也就将此事丢开不再问。
到了十一月,景宣帝所派出的御史从陕西道上回来,上呈了一道折子阐述了这一个月来的调查发现。
所有人都以为会引来一场大风暴时,不料景宣帝却是留中不发。
就在人心惶惶了一个月后,又有御史给景宣帝上了折子,而这一次的矛头却直指六部官员,以及内阁首辅陈言箴。
这些年他收受贿赂,大敛钱财,为下面的人贪污各种工程款的人充当保护伞,以至于下面的官员才会如此的肆无忌惮。
景宣帝萧睿昭在接到这一份奏折之后,便将陈言箴连夜下了大狱,并且下令查抄陈言箴的家。
然而不查不知道,只不过才当了五年阁老的陈言箴家中竟然抄出了黄金五十万两、白银一百二十万两,京都的房田屋舍一共七十八间、文物珠宝不计其数!
看着那份抄家清单,萧睿昭竟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
“竟然贪了这么多!”姜婉私下里不免就与萧睿暄感叹道,“我记得上一世,他可是全身而退的。”
“因为这一世,景宣帝提前继位,惯于见风使舵的陈阁老估计是想再赌上一把!”萧睿暄也想起了上一世的事,也就笑道,“也正是因为如此,上一世入了内阁的闵冲现在还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猫着呢。”
“人啊,有时候就是不能太贪了,”萧睿暄颇有感慨的说道,“若不是想着继续捞上一把,又哪里会栽了这么大一个跟斗?”
而且,还拔出了萝卜带出了泥。
之前陈阁老经营了近二十年的人脉,通过这一次的事件,几乎全被连根拔了起来。
而姜传忠却因为萧睿暄在其中做了手脚,因祸得福。
他不但免于被责,反倒因为此事而升了一级,调任从三品的陕西盐运史,也算得上是陕西官场上,少数几个全身而退的人。
经过这一轮的大清洗后,大梁朝的各级官员都有所收敛,也比之前变得更为敬业,朝廷之上渐呈了欣欣向荣的气象。
就在大家以为一切都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时,却不想在次年开春时,却连续遇到了西北大旱和江南洪涝,灾民四起,整个朝廷的官员东奔西走疲于应付,之前好不容易攒起来的一点国库竟然又给掏空了。
就连一向勤于政事的萧睿昭都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你说朕这个天子,是不是德不配位?”在处理了政事之余,萧睿昭将萧睿暄召进了宫,交心道,“否则像朕这样兢兢业业的天子,为何治下的子民却还时常遭遇天谴?”
萧睿暄看着眼前这位上一世并不长寿的天子,却也只能模棱两可地宽慰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大体也是如此吧……”
萧睿昭也就神情怪异的看着萧睿暄,心里却也开始琢磨起萧睿暄说的这两句话。
他其实并有太大的雄心壮志,只是想在他的治下,让大梁朝的子民们安居乐业而已。
因此,自他登基后,萧睿昭从不敢松懈,生怕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让那些子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得知那些官员贪污挪用公款,尸位素餐之时,他才会勃然大怒的动用了雷霆万钧之力,将那些人都打入了大牢。
时至今日,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可这一场接一场的“天谴”,却又让他不得不自我怀疑了起来。
而在与萧睿暄聊过一阵了之后,却又让萧睿昭的心里舒坦了不少。
因为西北和江南都不同程度的遭了灾,继任首辅之位的尹帜也就上书了朝廷,建议赋税减半,以便让民众休养生息,并且推出了“减俸制”,也就是减少官员的俸禄来节省朝廷的开支。
尹阁老的这份奏折甚合景宣帝萧睿昭的心意,而且为了减少朝廷的开支,萧睿昭更是下令取消了将在次年举办的选妃大典,而且将宫中众人的用度减半。
皇帝都为此做出了表率,那些被减俸的官员,也就不得不随大流的上书附议尹阁老的新政。
就在萧睿昭正在为“君民一心”而沾沾自喜时,却不知道这满朝的文武的心中早已有了微词。
#####第二更,萧睿昭的这个皇帝,坐得不怎么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