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他所言,其实像他这样的人很多,有些人是跟他有类似的经历,还有一些单纯就是为了好处,又或是本身就是大晋人,后来流落海外成了海盗,被人收买到大晋替人引路。
这也是这一次倭寇为何能大面积袭击大晋沿海一带的原因之一。
王龙在倭人里,也是属于地位很低的那种,他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这一次倭国有很多将军都派了人来大晋,似乎和大晋的某位大人有什么交易。
而他们这一行人,其实也不是流窜过来的,而是帮田川大人探路。
至于这位田川大人是谁,王龙也说不上来,只知道是倭国某位将军的手下,来大晋是有大目的。
所以他们这一行人为了隐藏行踪,一路过来也不是见人就杀,见物就抢。
当初会夜袭那个小村子,是为了找个落脚地,谁知被当地村民发现了。至于后面去镇上抢掠,其实是这群人里总有人抱怨没吃没喝也没女人,小狼君为了安抚他们,他们才出去了一次。
却没想到会被人顺着找到藏身之地。
还有走的那个石田,是回去报信的,等石田回来时,应该就是后续的人马进入定波了。
.
民兵团抓了几个活倭寇,活的!
这个消息转瞬间就传遍整个定波县。
为了安抚民众,也是为了让所有人积极抗倭,钱县令和薄春山商量了一下,决定把这群倭寇拉出去游街示众。
到了当日,整个县里说是人山人海都不为过。
几个倭寇戴着沉重的木枷,十几个衙役民兵走在前后两侧。
这木枷极为沉重,一个竟有几十斤重,枷在脖子上,哪怕是身体还算强壮的倭寇,走起路来也是摇摇欲坠,只是不一会就精疲力尽,只能拖着脚走。
他们倒是不想走,可衙役和民兵们手里都拿着鞭子,若是走慢点,一鞭子都下去了。
无数的烂菜叶、臭鸡蛋朝倭寇们打去,有些没带什么能扔的东西,就冲上去吐痰吐唾沫,还有人从家里拎来夜壶,对着倭寇们们就浇了过去。
这些行举非但没让人鄙夷,反而围观的百姓都拍手叫好。
因为他们都听说了,这伙倭寇不是人,不光进了一个镇子杀伤了好些人,还占了一个村,把那个村的女人都祸害了,还杀了不少人。
“畜生!”
“都该死!”
“听县衙说,这里头还有个‘汉奸’,生为大晋人,竟然给倭寇当狗腿子害大晋人,这种人最该死,活剐了他都不解恨!”
“我看谁敢当‘汉奸’,让我知道谁要是跑去当汉奸,老子掘了他祖宗十八代祖坟,还要把他龟儿子捏死!”
……
街才游了一半,这几个倭寇已经不行了,也就只剩了半口气。
可停下来并没有让他们解脱,反而是噩梦,无数人冲上去对他们拳打脚踢。打完了,衙役过来疏散人群,拖着继续走。
如此往来几次,已经有人断气了,但游街还在继续。
街角处,齐永宁远远看着那游行的队伍,俊眉微蹙。
今天是三月初三,他梦里定波城破的日子,可如今城却没破,反而是一伙倭寇被抓到,百姓的狂欢,倭寇的噩梦。
是谁改变了这一切?
是那个叫薄春山的男人?
如果城没破,薄春山还会死?如此一来,他的打算……
“永宁,走吧?”
是齐彦。
今天城里这么大的阵势,他们自然也出来看热闹了。
父子二人回到家。
齐彦面现犹豫为难之色:“永宁不走不行?这里毕竟待了这么多年,齐家的祖祖辈辈都在明州在定波,如今要是去那北方,我……”
“爹,必须要走。”
顿了下,他又道:“齐家和多个北方官员都有牵扯,若只是这样也就罢,法不责众,谁也没想到朝廷会闹成这样。偏偏主枝为我说亲,之前和李家有过往来,李大人又是我座师,如今他已越过淮水投靠肃王。
“肃王在北方起事,淮水以北的大量城池早已沦陷,朝廷却因倭寇之事,腹背受敌,分身不暇。听说朝廷已经决定聚集兵力攻打颍州了,到那时候想走也走不了,不管之后是打是和,齐家也就罢,我与李家牵扯如此深,恐怕是为难。”
“而且主枝那边,也觉得我们迁往北方为宜。”
如今这局势,谁也不知道日后会怎样,肃王善战,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若是有一日肃王打过来了又该怎么办?
所以明州齐家权衡之下,正好齐永宁又和李显耀有这么一层关系,不如就让他去北方投靠李显耀,投靠肃王。
是时不管是南晋赢也好,还是北晋赢也罢,都能替齐家保留一份香火传承。
齐永宁没说的是,其实李显耀在临走之前也派人联系过他,让他可以考虑前往北晋。
李显耀的意思非常明显,肃王成立了北晋,如今百废待兴,要建立起一个朝廷,必然需要栋梁需要人才,齐永宁去北晋的前途绝对比留在南晋大。
且对方言语之间也透露出,若是他愿意前往北晋,会把孙女嫁给他。如此一来,等于是将两人捆绑在一起,李显耀在北晋站得位置越高,越不会亏待齐永宁。
齐彦现在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不过为了儿子好,走就走吧。其实这阵子齐家已经在暗准备离开事宜了,只是到底故土难离,让齐彦有所犹豫。
“那我们什么时候走?”
齐永宁想了想,道:“再等几日,我还有一件事没办,等办完就走。”
第101章
齐彦叹了口气, 匆匆离开忙去了。
平安从外面走进来,禀道:“少爷,顾姨娘请你过去用饭。”
齐永宁眉心微蹙。
不过也没说别的, 站起来朝后罩房行去。
……
后罩房
顾玉芳将齐永宁迎进去后, 又转身来到门外。
“快去催催厨房, 耽误了少爷用饭, 仔细你们的皮!”
翠萍忙唯唯诺诺应声去了。
临进门时,顾玉芳撇了安静的东屋一眼,笑着走了进去,进去后也没忘时不时发出阵阵娇笑声。
听见西屋那边传来的动静, 董春娥面无表情,却捏紧了手里的瓷瓶。
她娘说的话在她耳边盘旋着——
“她再是嚣张又如何,生不出孩子, 一切白搭。这东西你用好了, 先绝了她的后路再说,至于以后, 还不是你想怎么收拾她, 就怎么收拾?”
.
就在全城热闹的同时, 其实薄春山并不在城中。
他本就困扰其他镇上的事不好办,当日在流水镇上的所见所闻, 给了他一些想法。
如今时间不等人,自然早办好为宜。
所以今天这样的日子,他反而没在城里, 而是带着人快马奔赴各个镇。
去了后,把当地能管事的几家都召集齐了, 直接了当跟他们说养民兵要花销的银子, 可以找镇民们摊派。
每家不能多摊, 不能强行摊派。除过这些,他们只需要保证一点,必须守卫好镇子,不管他们是想什么办法,用什么法子,必须保证这点。
哪怕到时候,真力有不逮,官府也不是不近人情,但倭寇若闯进镇子,要死人就先从支起民兵摊子的人以及拿钱不干活的民兵死起。
毕竟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如果能办到,就由他出面做主把组建民兵的事交给对方,必须保证整个镇的民兵都是一条心,而不是各自为政。
不得不说,当薄春山这一番话出来,所有人都十分吃惊。
吃惊完后就是动心,确实薄典史所提的条件很苛刻,可这件事若是做下来,无疑利益也是最大的。
如果能得到官府支持来组建民兵,不光可以得到一大笔银子(找镇民摊派),同时还可以握有这支民兵队的指挥权。哪怕日后倭寇走了,民兵队解散了,可光这些日子攒下来的威势,就足够这辈子受用无穷了。
当然,前提是能办到官府的条件,敢去应承这件事。
“不要抱着侥幸心,觉得可以先应下,以后再敷衍官府。不怕实话跟你们说,老子没当这个官之前,就是个混蛋,官府拿律法治不了你们,老子能治得了你们,不信可以试试看看。”
薄春山这一番又是利诱,又是威逼,前脚耍官威,后脚匪气十足。
他大马金刀地坐在首位,身体前倾,左臂手肘放在膝上,那架势那气势,真乃现世的活恶霸头子!
其实能在镇上当得起地头蛇的人,怎可能对这个最近风头正盛的民兵团长兼新任典史不熟悉?
哪怕没见过人,也把这人的来历摸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无他,说不定哪一日会打上‘交道’。
要知道典史在民间可有个浑称叫四爷,因其在县衙排行为四(前面分别是县令、县丞、主簿),故有此称。
而这个‘爷’字,不光是个尊称,也是说明百姓们除过县太爷,最怕的就是这位爷。怎么没听说县丞主簿,被人叫二爷三爷?
至于为何会怕,这还要细说。
典史掌管整个县里的治安巡逻、缉捕稽查、囚狱刑名等事,自古以来但凡能跟这些牵扯上就没什么好事,是升斗小民能抓得,地痞恶霸见了也胆寒。
有道是八字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阎王好见小鬼难搪,典史就是小鬼里头的恶霸头子。
因其没有品级,自然受朝廷管制少,又因其不是吏部铨选,很多都是在当地选用,而县官到任后为了能掌控地方,多数都会选用那些所谓‘地头蛇’来坐这个位置。
都是地头蛇了,能是什么简单人物?
那自然是爷,要供着的爷!
有这么一首十字令,将典史在地方上的威势以及其作威作福,描写得是活灵活现:一命之荣称得,两片竹板拖得;三十俸银领得,四乡地保传得;五十嘴巴打得,六角文书发得;七品堂堂考得,八字衙门开得;九品补服借得,十分高兴不得。(出自《归田琐记》梁章钜)
这首十字令其实是在嘲讽那些为官不贤的典史,因其位置重要,若真是为官不贤,那真是为祸一方民土。若是暂不论是不是当典史的都不是好人,至少这首十字令将典史在地方上‘上能通天,下能通地’的本事描写得是淋漓尽致。
所以一个地方上的地头蛇,他可能不认识县官,不认识县丞主簿,但绝不可能不认识地头蛇的爷——典史。
这也是这一次倭寇为何能大面积袭击大晋沿海一带的原因之一。
王龙在倭人里,也是属于地位很低的那种,他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这一次倭国有很多将军都派了人来大晋,似乎和大晋的某位大人有什么交易。
而他们这一行人,其实也不是流窜过来的,而是帮田川大人探路。
至于这位田川大人是谁,王龙也说不上来,只知道是倭国某位将军的手下,来大晋是有大目的。
所以他们这一行人为了隐藏行踪,一路过来也不是见人就杀,见物就抢。
当初会夜袭那个小村子,是为了找个落脚地,谁知被当地村民发现了。至于后面去镇上抢掠,其实是这群人里总有人抱怨没吃没喝也没女人,小狼君为了安抚他们,他们才出去了一次。
却没想到会被人顺着找到藏身之地。
还有走的那个石田,是回去报信的,等石田回来时,应该就是后续的人马进入定波了。
.
民兵团抓了几个活倭寇,活的!
这个消息转瞬间就传遍整个定波县。
为了安抚民众,也是为了让所有人积极抗倭,钱县令和薄春山商量了一下,决定把这群倭寇拉出去游街示众。
到了当日,整个县里说是人山人海都不为过。
几个倭寇戴着沉重的木枷,十几个衙役民兵走在前后两侧。
这木枷极为沉重,一个竟有几十斤重,枷在脖子上,哪怕是身体还算强壮的倭寇,走起路来也是摇摇欲坠,只是不一会就精疲力尽,只能拖着脚走。
他们倒是不想走,可衙役和民兵们手里都拿着鞭子,若是走慢点,一鞭子都下去了。
无数的烂菜叶、臭鸡蛋朝倭寇们打去,有些没带什么能扔的东西,就冲上去吐痰吐唾沫,还有人从家里拎来夜壶,对着倭寇们们就浇了过去。
这些行举非但没让人鄙夷,反而围观的百姓都拍手叫好。
因为他们都听说了,这伙倭寇不是人,不光进了一个镇子杀伤了好些人,还占了一个村,把那个村的女人都祸害了,还杀了不少人。
“畜生!”
“都该死!”
“听县衙说,这里头还有个‘汉奸’,生为大晋人,竟然给倭寇当狗腿子害大晋人,这种人最该死,活剐了他都不解恨!”
“我看谁敢当‘汉奸’,让我知道谁要是跑去当汉奸,老子掘了他祖宗十八代祖坟,还要把他龟儿子捏死!”
……
街才游了一半,这几个倭寇已经不行了,也就只剩了半口气。
可停下来并没有让他们解脱,反而是噩梦,无数人冲上去对他们拳打脚踢。打完了,衙役过来疏散人群,拖着继续走。
如此往来几次,已经有人断气了,但游街还在继续。
街角处,齐永宁远远看着那游行的队伍,俊眉微蹙。
今天是三月初三,他梦里定波城破的日子,可如今城却没破,反而是一伙倭寇被抓到,百姓的狂欢,倭寇的噩梦。
是谁改变了这一切?
是那个叫薄春山的男人?
如果城没破,薄春山还会死?如此一来,他的打算……
“永宁,走吧?”
是齐彦。
今天城里这么大的阵势,他们自然也出来看热闹了。
父子二人回到家。
齐彦面现犹豫为难之色:“永宁不走不行?这里毕竟待了这么多年,齐家的祖祖辈辈都在明州在定波,如今要是去那北方,我……”
“爹,必须要走。”
顿了下,他又道:“齐家和多个北方官员都有牵扯,若只是这样也就罢,法不责众,谁也没想到朝廷会闹成这样。偏偏主枝为我说亲,之前和李家有过往来,李大人又是我座师,如今他已越过淮水投靠肃王。
“肃王在北方起事,淮水以北的大量城池早已沦陷,朝廷却因倭寇之事,腹背受敌,分身不暇。听说朝廷已经决定聚集兵力攻打颍州了,到那时候想走也走不了,不管之后是打是和,齐家也就罢,我与李家牵扯如此深,恐怕是为难。”
“而且主枝那边,也觉得我们迁往北方为宜。”
如今这局势,谁也不知道日后会怎样,肃王善战,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若是有一日肃王打过来了又该怎么办?
所以明州齐家权衡之下,正好齐永宁又和李显耀有这么一层关系,不如就让他去北方投靠李显耀,投靠肃王。
是时不管是南晋赢也好,还是北晋赢也罢,都能替齐家保留一份香火传承。
齐永宁没说的是,其实李显耀在临走之前也派人联系过他,让他可以考虑前往北晋。
李显耀的意思非常明显,肃王成立了北晋,如今百废待兴,要建立起一个朝廷,必然需要栋梁需要人才,齐永宁去北晋的前途绝对比留在南晋大。
且对方言语之间也透露出,若是他愿意前往北晋,会把孙女嫁给他。如此一来,等于是将两人捆绑在一起,李显耀在北晋站得位置越高,越不会亏待齐永宁。
齐彦现在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不过为了儿子好,走就走吧。其实这阵子齐家已经在暗准备离开事宜了,只是到底故土难离,让齐彦有所犹豫。
“那我们什么时候走?”
齐永宁想了想,道:“再等几日,我还有一件事没办,等办完就走。”
第101章
齐彦叹了口气, 匆匆离开忙去了。
平安从外面走进来,禀道:“少爷,顾姨娘请你过去用饭。”
齐永宁眉心微蹙。
不过也没说别的, 站起来朝后罩房行去。
……
后罩房
顾玉芳将齐永宁迎进去后, 又转身来到门外。
“快去催催厨房, 耽误了少爷用饭, 仔细你们的皮!”
翠萍忙唯唯诺诺应声去了。
临进门时,顾玉芳撇了安静的东屋一眼,笑着走了进去,进去后也没忘时不时发出阵阵娇笑声。
听见西屋那边传来的动静, 董春娥面无表情,却捏紧了手里的瓷瓶。
她娘说的话在她耳边盘旋着——
“她再是嚣张又如何,生不出孩子, 一切白搭。这东西你用好了, 先绝了她的后路再说,至于以后, 还不是你想怎么收拾她, 就怎么收拾?”
.
就在全城热闹的同时, 其实薄春山并不在城中。
他本就困扰其他镇上的事不好办,当日在流水镇上的所见所闻, 给了他一些想法。
如今时间不等人,自然早办好为宜。
所以今天这样的日子,他反而没在城里, 而是带着人快马奔赴各个镇。
去了后,把当地能管事的几家都召集齐了, 直接了当跟他们说养民兵要花销的银子, 可以找镇民们摊派。
每家不能多摊, 不能强行摊派。除过这些,他们只需要保证一点,必须守卫好镇子,不管他们是想什么办法,用什么法子,必须保证这点。
哪怕到时候,真力有不逮,官府也不是不近人情,但倭寇若闯进镇子,要死人就先从支起民兵摊子的人以及拿钱不干活的民兵死起。
毕竟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如果能办到,就由他出面做主把组建民兵的事交给对方,必须保证整个镇的民兵都是一条心,而不是各自为政。
不得不说,当薄春山这一番话出来,所有人都十分吃惊。
吃惊完后就是动心,确实薄典史所提的条件很苛刻,可这件事若是做下来,无疑利益也是最大的。
如果能得到官府支持来组建民兵,不光可以得到一大笔银子(找镇民摊派),同时还可以握有这支民兵队的指挥权。哪怕日后倭寇走了,民兵队解散了,可光这些日子攒下来的威势,就足够这辈子受用无穷了。
当然,前提是能办到官府的条件,敢去应承这件事。
“不要抱着侥幸心,觉得可以先应下,以后再敷衍官府。不怕实话跟你们说,老子没当这个官之前,就是个混蛋,官府拿律法治不了你们,老子能治得了你们,不信可以试试看看。”
薄春山这一番又是利诱,又是威逼,前脚耍官威,后脚匪气十足。
他大马金刀地坐在首位,身体前倾,左臂手肘放在膝上,那架势那气势,真乃现世的活恶霸头子!
其实能在镇上当得起地头蛇的人,怎可能对这个最近风头正盛的民兵团长兼新任典史不熟悉?
哪怕没见过人,也把这人的来历摸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无他,说不定哪一日会打上‘交道’。
要知道典史在民间可有个浑称叫四爷,因其在县衙排行为四(前面分别是县令、县丞、主簿),故有此称。
而这个‘爷’字,不光是个尊称,也是说明百姓们除过县太爷,最怕的就是这位爷。怎么没听说县丞主簿,被人叫二爷三爷?
至于为何会怕,这还要细说。
典史掌管整个县里的治安巡逻、缉捕稽查、囚狱刑名等事,自古以来但凡能跟这些牵扯上就没什么好事,是升斗小民能抓得,地痞恶霸见了也胆寒。
有道是八字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阎王好见小鬼难搪,典史就是小鬼里头的恶霸头子。
因其没有品级,自然受朝廷管制少,又因其不是吏部铨选,很多都是在当地选用,而县官到任后为了能掌控地方,多数都会选用那些所谓‘地头蛇’来坐这个位置。
都是地头蛇了,能是什么简单人物?
那自然是爷,要供着的爷!
有这么一首十字令,将典史在地方上的威势以及其作威作福,描写得是活灵活现:一命之荣称得,两片竹板拖得;三十俸银领得,四乡地保传得;五十嘴巴打得,六角文书发得;七品堂堂考得,八字衙门开得;九品补服借得,十分高兴不得。(出自《归田琐记》梁章钜)
这首十字令其实是在嘲讽那些为官不贤的典史,因其位置重要,若真是为官不贤,那真是为祸一方民土。若是暂不论是不是当典史的都不是好人,至少这首十字令将典史在地方上‘上能通天,下能通地’的本事描写得是淋漓尽致。
所以一个地方上的地头蛇,他可能不认识县官,不认识县丞主簿,但绝不可能不认识地头蛇的爷——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