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列御寇这尊大神,饶是王诩这等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人物,也不免有心虚的时候。
可是人来了,还是自己邀请过来的,总不能视而不见吧?
从城楼上下来,安排人出城门几百米的样子,再远,恐怕到时候列御寇的车队就要进城了。再着说了,他邀请列御寇也是存着私心的,对方讲学的水平也是极高,王诩为了让弟子们拓宽眼界,也算是豁出去了。
但是他说什么也不敢将家财全部豁出去的魄力不是?
站在车队面前,王诩心头百般滋味,口干舌燥的招呼道:“列兄远道而来,小弟怠慢了。”
庞涓有点恍惚,他发现自己的老师似乎天不怕地不怕,对谁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就算对方的身份是国君也不能激起老头的心绪。可是,他终于看到了自己的老师也有放下一身傲慢的那一刻,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眼珠子滴溜乱转起来。
“贤弟,上车,快走。”
列御寇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客人该有的样子,反而催促王诩上车赶路。王诩稀里糊涂的上了车,一脑门子的官司,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好在列御寇开口解释了起来:“上军就在老夫后面,好家伙,这帮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一个劲的跑,差点就被追上了。”
列御寇心有余悸的样子,仿佛不似作伪。可王诩纳闷了,他显然还有点转不过弯来,似乎以为列御寇是危言耸听。一来军队行军速度,不管是哪国的军队,都如同温吞水一般的闲适。倒不是说军队不堪造就,故意拖延行军速度。
而是大军行进过程之中,辎重,人员,还有兵种之间需要协调,很难提高速度。
魏国的武卒为什么能够急行军?
因为没有辎重的拖累。
魏国武卒的行军最多可以持续三天,也就是说,每一个士兵都会携带所有的武器和盔甲,然后携带三天的军粮。行军速度可以达到军队能够达到的极限速度,一日行军四舍,甚至更多。但是这种说法却不太现实,一舍就是三十里。当然,也有一种说法,魏国武卒能够半日行军一百里。
可边子白近距离观察国魏国的武卒,也看过他们的训练,得出一个结论,魏人吹牛逼了。先秦时期的里作为长度单位,是按照步长来决定的,三百步为一里,一步其实是后世的两步的距离,左右腿都要迈一下,一里绝对超过五百米。一百里就是五十公里了,就算是训练有素的马拉松运动员,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背着超过五十斤的装备,也不可能在三个时辰的时间内跑完。更不要说长距离奔袭了,这已经超越了人的极限。不仅仅如此,魏国武卒还需要在抵达战场之后,有立刻投入战斗的体力,这就更难了。
很有可能的一种猜想就是,魏人通过夸大自己军队的实力来吓唬对手。但是效果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战场跑再快,也无法掩盖在军阵的杀伤力。毕竟,卫国这等弱国,单单就行军速度的来说的话,其实也不算太慢。
正因为看到这一点,边子白才对上军的行军速度非常看重。想要测试上军行军速度的极限。而且机会只有一次,这才有了上军这次从帝丘出发之后的急行军。距离不长,但考虑到卫军只是在本国境内作战,三日的行军距离已经可以大部分满足卫国军队的作战需要。
边子白果断要求上军,在没有辎重粮草的拖累的情况下,加上也没有战斗要求,彻底释放士卒的体力,测试上军的极限移动能力。这看似不重要,但边子白却依然在军帐之中排除众议,一意孤行,显然有他的特殊目的。
可即便上军行军大大提高,王诩也不相信边子白能做到这一点,不过列御寇的面子他还是要给,于是带着列御寇等人穿城而过,没有在这千年帝都挺溜片刻,就朝着城外的云梦山而去。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朝歌城外隐约能够看到一个个黑点,不久之后,如同长蛇一般的行军队列出现在了官道之上。
很快数千战马在大地上奔腾的震动让留在朝歌城内的居民大为惊恐,不少人根本就没有去求证城外的军队是哪里的军队,就认准了一定是赵军打过来了。这些年,朝歌没少被赵军祸害过。虽然没有攻破朝歌城门,但是赵军的骑兵经常在朝歌城外扫荡一番,也让人受不了。可以说,在大河以北的卫人的神经,都被赵人绷的紧紧地,动不动就有逃难的准备。
好在朝歌城外就有山,距离也不远,就几十里。
如果山里躲着还觉得不安全的话,就该去魏国了。好在朝歌距离魏国边境也不远,七八十里的样子,跑两天说什么也该到了。
所以,在听到动静的第一时刻,朝歌的百姓不是去询问到来军队的身份,而是一个个都很有默契的打点好了行装,收拾家里的财物,掩埋粮食,然后一个个出门投奔城西的城门。
先前抵达朝歌的军队是秦军。公子虔接到的命令是在城外五里扎营,不准入城。
对于这条军令,公子虔没有多少抵触。客军一般都是这样,在外征战的时候,基本上都不允许入城。因为大量军队涌入,会给城邑带来无法预料的混乱和压力。地方官员也好,军方高层也罢,都无法承受民变带来的后果。
紧追其后的就是上军主力了。相比之下,上军主力要比骑兵行军艰难的多,但好在两军相距并不算远,晚了一个多时辰,走在前面的上军士卒都已经能够看到朝歌城那宽广的城墙。距离太远,还无法体会到城墙高大的雄壮。只是经历了这三天的急行军之后,士卒难掩抵达目的地之前的喜悦之情。不少士卒欢呼起来……
听到动静的边子白脸色煞白,从车厢里钻出来,扶着车辕眺望,心头的千斤重担终于放下了:“终于到了。”
朝歌,这座流传着很多传奇故事的城邑,一度让边子白也有些失神。这是纣王最后的殒命之地,也是一个千年王朝覆灭的国都。如今的朝歌不复当年的繁华,也不知道城内是如何景象?略微有些失神的边子白驻足良久,才扭头问从后军赶来的苟变,后者脸上洋溢着惊喜道:“将主,我们做到了,朝歌,朝歌马上就要到了。”
边子白却不值一哂道:“士卒都知道我军没有携带军粮上路,想要吃饭就必须赶到朝歌。吃饱了美美睡一觉,还是饿着肚子在路边苟且一晚,是个人都会做出最有利的选择。要是路上军粮管够,你再看看这些人有没有这等毅力走到朝歌城外?”
但是边子白还是提醒了苟变一句:“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看到城墙了,但目测至少有十多里的距离,告诉将帅们不要携带。”
苟变虽然不太在意,但是最后的一段行军路程确实是最为艰难的。
苟变算是军队的老人了。对于卫军的秉性颇为了解,这些都是老爷兵,曾经可是打不得,骂不得,如今却能够急行军三天,军队还不见散乱的情况下,抵达了目的地。这对苟变来说,简直就是奇迹。就算最后上军的军容称不上整齐,但是做到这一步,已经是破天荒的奇迹了。
入城之后,边子白携带上军帅帐的官吏住进了城守府。
拒绝了城守的晚宴之后,草草用过了晚饭之后就相继去休息了。
边子白惨一点,他是将主,还没有办法休息,在整理了上军的行军记录之后,开始琢磨该如何训练的问题。
不知不觉之间,他在书案上附身睡着了。
睡梦之中,边子白恍惚之间似乎听到有人似乎在喊:抓刺客!
可是人来了,还是自己邀请过来的,总不能视而不见吧?
从城楼上下来,安排人出城门几百米的样子,再远,恐怕到时候列御寇的车队就要进城了。再着说了,他邀请列御寇也是存着私心的,对方讲学的水平也是极高,王诩为了让弟子们拓宽眼界,也算是豁出去了。
但是他说什么也不敢将家财全部豁出去的魄力不是?
站在车队面前,王诩心头百般滋味,口干舌燥的招呼道:“列兄远道而来,小弟怠慢了。”
庞涓有点恍惚,他发现自己的老师似乎天不怕地不怕,对谁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就算对方的身份是国君也不能激起老头的心绪。可是,他终于看到了自己的老师也有放下一身傲慢的那一刻,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眼珠子滴溜乱转起来。
“贤弟,上车,快走。”
列御寇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客人该有的样子,反而催促王诩上车赶路。王诩稀里糊涂的上了车,一脑门子的官司,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好在列御寇开口解释了起来:“上军就在老夫后面,好家伙,这帮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一个劲的跑,差点就被追上了。”
列御寇心有余悸的样子,仿佛不似作伪。可王诩纳闷了,他显然还有点转不过弯来,似乎以为列御寇是危言耸听。一来军队行军速度,不管是哪国的军队,都如同温吞水一般的闲适。倒不是说军队不堪造就,故意拖延行军速度。
而是大军行进过程之中,辎重,人员,还有兵种之间需要协调,很难提高速度。
魏国的武卒为什么能够急行军?
因为没有辎重的拖累。
魏国武卒的行军最多可以持续三天,也就是说,每一个士兵都会携带所有的武器和盔甲,然后携带三天的军粮。行军速度可以达到军队能够达到的极限速度,一日行军四舍,甚至更多。但是这种说法却不太现实,一舍就是三十里。当然,也有一种说法,魏国武卒能够半日行军一百里。
可边子白近距离观察国魏国的武卒,也看过他们的训练,得出一个结论,魏人吹牛逼了。先秦时期的里作为长度单位,是按照步长来决定的,三百步为一里,一步其实是后世的两步的距离,左右腿都要迈一下,一里绝对超过五百米。一百里就是五十公里了,就算是训练有素的马拉松运动员,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背着超过五十斤的装备,也不可能在三个时辰的时间内跑完。更不要说长距离奔袭了,这已经超越了人的极限。不仅仅如此,魏国武卒还需要在抵达战场之后,有立刻投入战斗的体力,这就更难了。
很有可能的一种猜想就是,魏人通过夸大自己军队的实力来吓唬对手。但是效果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战场跑再快,也无法掩盖在军阵的杀伤力。毕竟,卫国这等弱国,单单就行军速度的来说的话,其实也不算太慢。
正因为看到这一点,边子白才对上军的行军速度非常看重。想要测试上军行军速度的极限。而且机会只有一次,这才有了上军这次从帝丘出发之后的急行军。距离不长,但考虑到卫军只是在本国境内作战,三日的行军距离已经可以大部分满足卫国军队的作战需要。
边子白果断要求上军,在没有辎重粮草的拖累的情况下,加上也没有战斗要求,彻底释放士卒的体力,测试上军的极限移动能力。这看似不重要,但边子白却依然在军帐之中排除众议,一意孤行,显然有他的特殊目的。
可即便上军行军大大提高,王诩也不相信边子白能做到这一点,不过列御寇的面子他还是要给,于是带着列御寇等人穿城而过,没有在这千年帝都挺溜片刻,就朝着城外的云梦山而去。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朝歌城外隐约能够看到一个个黑点,不久之后,如同长蛇一般的行军队列出现在了官道之上。
很快数千战马在大地上奔腾的震动让留在朝歌城内的居民大为惊恐,不少人根本就没有去求证城外的军队是哪里的军队,就认准了一定是赵军打过来了。这些年,朝歌没少被赵军祸害过。虽然没有攻破朝歌城门,但是赵军的骑兵经常在朝歌城外扫荡一番,也让人受不了。可以说,在大河以北的卫人的神经,都被赵人绷的紧紧地,动不动就有逃难的准备。
好在朝歌城外就有山,距离也不远,就几十里。
如果山里躲着还觉得不安全的话,就该去魏国了。好在朝歌距离魏国边境也不远,七八十里的样子,跑两天说什么也该到了。
所以,在听到动静的第一时刻,朝歌的百姓不是去询问到来军队的身份,而是一个个都很有默契的打点好了行装,收拾家里的财物,掩埋粮食,然后一个个出门投奔城西的城门。
先前抵达朝歌的军队是秦军。公子虔接到的命令是在城外五里扎营,不准入城。
对于这条军令,公子虔没有多少抵触。客军一般都是这样,在外征战的时候,基本上都不允许入城。因为大量军队涌入,会给城邑带来无法预料的混乱和压力。地方官员也好,军方高层也罢,都无法承受民变带来的后果。
紧追其后的就是上军主力了。相比之下,上军主力要比骑兵行军艰难的多,但好在两军相距并不算远,晚了一个多时辰,走在前面的上军士卒都已经能够看到朝歌城那宽广的城墙。距离太远,还无法体会到城墙高大的雄壮。只是经历了这三天的急行军之后,士卒难掩抵达目的地之前的喜悦之情。不少士卒欢呼起来……
听到动静的边子白脸色煞白,从车厢里钻出来,扶着车辕眺望,心头的千斤重担终于放下了:“终于到了。”
朝歌,这座流传着很多传奇故事的城邑,一度让边子白也有些失神。这是纣王最后的殒命之地,也是一个千年王朝覆灭的国都。如今的朝歌不复当年的繁华,也不知道城内是如何景象?略微有些失神的边子白驻足良久,才扭头问从后军赶来的苟变,后者脸上洋溢着惊喜道:“将主,我们做到了,朝歌,朝歌马上就要到了。”
边子白却不值一哂道:“士卒都知道我军没有携带军粮上路,想要吃饭就必须赶到朝歌。吃饱了美美睡一觉,还是饿着肚子在路边苟且一晚,是个人都会做出最有利的选择。要是路上军粮管够,你再看看这些人有没有这等毅力走到朝歌城外?”
但是边子白还是提醒了苟变一句:“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看到城墙了,但目测至少有十多里的距离,告诉将帅们不要携带。”
苟变虽然不太在意,但是最后的一段行军路程确实是最为艰难的。
苟变算是军队的老人了。对于卫军的秉性颇为了解,这些都是老爷兵,曾经可是打不得,骂不得,如今却能够急行军三天,军队还不见散乱的情况下,抵达了目的地。这对苟变来说,简直就是奇迹。就算最后上军的军容称不上整齐,但是做到这一步,已经是破天荒的奇迹了。
入城之后,边子白携带上军帅帐的官吏住进了城守府。
拒绝了城守的晚宴之后,草草用过了晚饭之后就相继去休息了。
边子白惨一点,他是将主,还没有办法休息,在整理了上军的行军记录之后,开始琢磨该如何训练的问题。
不知不觉之间,他在书案上附身睡着了。
睡梦之中,边子白恍惚之间似乎听到有人似乎在喊:抓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