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哥,你读书多久了?”
    “快一个月了。”
    “学了什么?”
    “写名字。”李全迟疑的说道,好像老师就让他学如何写名字来着。随后肯定道:“我很用功的。”
    李云觉得挺有喜感,李全会写名字了?这对于李全来说是一件大事,但是对于大宋的教育事业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大事,傻子被教化了,这不重要?
    “全哥,那么你现在会写名字了吗?”
    李全有点信心不足道:“会写一半。”
    好家伙,这一个月……老师竟然没吐血?李全倒是无所谓,可这给李全开蒙的蒙师是怎么过来的?可能给李全授课的老师都快自闭了吧?
    李全却茫然不知的问李逵:“二哥,会不会写名字重要吗?”
    面对族兄茫然的目光,李逵很想告诉他:不重要,这世上不会写名字,照样活的好好的人大有人在,何必为这种小事而苦恼?
    可李云不这么想,他觉得要是李全这时候放弃,岂不是白学了?在边上教唆道:“全哥,你不该放弃,要是放弃了,岂不是白吃了一个月的苦功?”
    “别糊弄人,一边呆着去。”
    李逵不耐烦的呵斥李云,随即想到,李全这样的人,生活在家族之中,终老是没有问题的。如今的百丈村李家已经不是当年家家户户没有余粮的山里村民了,给口吃的,自然问题不大。再说了,李全也不是完全没用。
    李全的武力在百丈村是傲视族人的存在,也就是李逵能压得住他。
    但李逵注定要离家的,那么李全在庄子里的作用肯定要比在外大的多。而且,离家,对李全来说完全是举步维艰的困局。至于说会不会写名字重不重要?
    李逵很想告诉李全不重要,即便会写名字又如何?最多也就是会画个押而已,画圈圈和写名字有区别吗?反正别的字他还是不认识。
    可正如李云所说的,学了一半放弃,太可惜了。
    想到此处,李逵对李全点头道:“重要,很重要。”
    李全担心道:“是不是我只要会写名字了,就算是学成了?”
    骗傻子,肯定是不道德的行为。尤其李全对李逵如此信任,但是他却不得不骗他,真要是让李全这样的去学《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蒙学课本,恐怕对李全是灾难,对老师也是灾难。与其都难受,还不如让李全安心的好:“会写名字,自然是识字了,算学成了。”
    “好,我去学。”李全下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决定,认真的样子颇为心酸。
    吃饭前,胖春又来了。
    她带着一只做好的肥羊,让仆人们帮着抬进来。随后跪在张氏面前,泣不成声的恳请张氏去家里住。
    张氏也不是铁石心肠的人,宽慰了两句之后,对胖春道:“保重好自己,保重好孩子,这才是一辈子的指望。至于老身……”张氏慈祥的看向了李逵,缓缓道:“我儿在这里,老身哪儿也不去。”
    张氏所说的‘我儿’自然是李逵,甚至不会是大郎李达,自然也不会是李全。
    尤其是李全,别人不知道,难道许春丽也不知道吗?
    李全是百丈村李氏的孤儿,父母都不在了,在李逵家才吃上了饱饭。本来,李全这个儿子张氏就没当真,仅是为了家里热闹,加上李全也没处去,才认了儿子。说起来,这个儿子不能当真。
    许春丽无奈,想要拉着李全走。
    可李全却嚷嚷着:“快开饭了,走了就吃不上了。”
    气地胖春只能哭哭啼啼的离开。
    “其实李全媳妇人不坏,就是太好强了些。原先住在沂水县的庄子里,都是族人,也没有人笑话李全。可是来了京城就不一样了,李全是个当家的,他要是撑不起门户来,这家人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许是李全媳妇面对此难,才要强了一些。”
    “在要强,也不能逼着人做做不到的事啊!”李云在边上声援李全。
    李全听着,感动的直点头。却说什么也不肯放在手中的饭碗。
    吃饭的时候,张氏一个劲的给阮小二夹菜,李家本来就不是什么大户人家,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这让阮小二心里头暖洋洋的,有种将李家当成自己家的心思。
    入夜,阮小二磨磨蹭蹭的给李逵端来洗脚水,蹲在一旁踌躇着不知该如何开口。
    李逵都洗完了脚,瞥了一眼阮小二道:“把水倒了,我这里不用侍寝。”
    侍寝?
    阮小二疯了才会给李逵侍寝。再说了,就算是阮小二愿意,李逵也不乐意。李逵是故意拿话激阮小二,他看出了阮小二心里有话,却只能憋着,就多了个心思故意激一激他。
    阮小二受这么一激,心里也不慌了,站起来正视李逵问:“少爷,我俩个兄弟如今还小,还无法做事,不知道五老爷将我家兄弟吩咐什么活计?如今小人深受公子大恩,却担心家中幼弟不堪使用。想着和幼弟换个差事。”
    担心李逵生气,阮小二急忙道:“我家二弟比某激灵,要是跟在少爷身边,做书童也合适。某虽然年纪小一点,但力气不小,就算是学手艺种地,也不会比旁人差。”说完,阮小二静静的看着李逵,等待李逵的回答。
    阮小二真的是这么想的。两个幼弟年纪小,别看李逵凶了一些,但对身边人也不算差。就是刚见面时候的那个下马威有点让他受不了,但他琢磨着,李逵总不至于和不到十岁的孩子玩以势压人的把戏吧?
    “干活?”
    就阮小二家的两个兄弟,阮小五和小七,一个八岁,另一个更小,能做什么事?这样的幼童之所以买来,主要是为了家族的人才培养。究其原因就是百丈村李氏的底蕴实在太差,家族子弟的人数都很少,就算是把沂水李氏都算进来,也不算是个大家族。
    不得已,只能用死契购买年幼的童子回家族培养。
    平日里也会安排锻炼打熬身体,目的就是为了李氏的将来做准备。不管是做庄子的护卫头领亲信,还是将来商行的管事,都能派上用。
    这些权衡阮小二不知道,主要是跟在李林身边太短了。再说了,李林对这样的培养很有意见,但这是三叔公的决定,他也无可奈何。
    李逵道:“幼童的安排,按族里新立下的规矩,看情况而定。多半是先读书,两三年后再做决定。三年后读书不成,但至少蒙学已经完成了,不是练武就准备历练。”
    “读书?”
    阮小二吃惊的盯着李逵,他想到了两个弟弟悲惨的童工生涯,与家中的恶狗争夺食物。却从来没有想过弟弟运气爆棚,还能读上书。这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啊!
    他觉得自己一定是听错了。
    李逵自顾自道:“你两个幼弟年纪太小,也不识字,家里的生意学不过来,种地的话,还没有犁高呢,就先发往学堂认字,养几年再说。李氏买这么多幼童,想的是培养一些将来能做事的管事之类的家生子,至少对家族有认同感,不会起歹心。再说了,读书不见得能当官,但总比不识字的好些。”
    阮小二激动的鼻子都红了,轻声问:“那有先生吗?”
    “笑话。”李逵笑道:“没有先生,这么读书?李氏族里担任蒙学的是原先的私塾先生颜夫子。沂水县里的幼童不少都是他启蒙的,据他说是临沂颜氏族人。说起来可是大有来头,孔门七十二贤,颜回是孔夫子最为喜欢的弟子,他就是颜回的后人。”
    李逵倒不是给颜夫子脸上贴金,主要是颜夫子还真的是颜氏族人。只不过是旁枝而已。他突然想起来:“对了,李云也是受蒙于颜夫子,水平还成,《百家姓》、《千字文》总能教完,《论语》也成,不用担心水平太差,学了几年连个告示都看不明白。”
    “万一,我家兄弟将来能读书读出名堂?”
    阮小二一脸期待的看向了李逵。
    这话怎么说呢?
    颜夫子门下的弟子,也就是李云出息大一点,但真要是说读书的天分,李云恐怕真不怎么样。至于颜夫子,李逵对他很没有信心。这位老学究混吃混喝很有一套,但是教书育人的水平实在是让人不放心。
    阮小二还有话要说,却觉得有点不敬,又犹豫起来。
    “有话就说,要是明日再问,兴许我就没有这份兴致了。”李逵就见不得人吞吞吐吐的不爽快,催促道。
    阮小二问:“万一,万一我家兄弟要成了,能参加科举吗?”
    理论上奴仆因为有契约在身,是不能参加科举的。但真要是有人有科举的才能,在大宋不仅不会被打压,甚至主家都会接触奴仆的契约。只是,李逵不觉得阮氏兄弟真能中举,参加解试。这显然是颜夫子的水平没有足够的了解。
    这位老学究,自己都没有通过过解试,更不要他门下的弟子能有此殊荣了。至于李云,要没有范纯仁的运作,李云恐怕也要折戟在解试这门槛之外了。
    李逵总不至于告诉阮小二,别做梦了,你俩兄弟在颜夫子门下,这辈子都没有科举的指望。这也太打击人了?
    他想了想,说:“只要能通过解试,废除契约,之后的科考路费,也会给你两个兄弟备足。”
    阮小二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了,他觉得自己家如此凄苦,两个弟弟又非常懂事,但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就绝对不会放弃。将来指不定能中进士,做文官,甚至状元……也可以有所期盼。
    李逵为了给阮小二足够的信心,对阮小二道:“另外你也可以从我的藏书中选出有用的书籍,给兄弟借阅。不过这是蒙学之后的事了。再说你也不识字,让你抄写……也不利索。算了,明日你跟着家兄一起去上学,给你备一份束脩,算是送你去学堂了。”
    噗通。
    阮小二不说话,干脆的给李逵磕了一个头,脸上带着肃穆的表情,端着洗脚水出了李逵的卧室。
    翌日。
    李云盯着两个黑眼圈问李逵:“二哥,你又欺负阮小二了?”
    “没有啊!我动手你能听不到吗?”院子本就不大,而进的院子,在寸土寸金的东京内城边上,五千贯也只能买到不大的院子。阮小二住在李云隔壁,加上屋顶还是想通的,一晚上被阮小二哭哭啼啼地闹得心烦不已。
    阮小二当然没有被欺负,纯粹是激动,是感动,是觉得老阮家要发达了。
    李云比划着轻声对李逵道:“我就说了他两个弟弟和你师出同门,将来要是有科举的希望,我不拦着。”
    “就为这个?”
    李逵点头道:“就这些啊!多说一句都没有。”
    李云翻着白眼道:“二哥你这不是忽悠人吗?颜夫子这水平这么可能教出举子来?也就是阮小二这小子没见识,被你忽悠晕了。我昨日似乎听到阮小二的房里传来阵阵哭声,还喃喃的说着……似乎是‘爹娘,老阮家要出状元了’……”
    “他不会是把读书当成了最轻松的营生了吧?”
    很多人都觉得读书人舒服,不用风吹雨淋,不用日日劳作,甚至连繁重的体力都不需要付出,等到金榜题名的时候,就是鲤鱼跃龙门的一刻。只要平日里付出打铁磨豆腐的力气来读书,不怕没有个好前程。
    有这种愚蠢念头的人,基本上都是不识字的百姓。
    读书人有很多,像宋江、吴用这样的,很多人穷其一生,却得来的是一个‘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慨。
    读书求功名,真要是如此容易,就简单了。
    不是说花苦功就能有回报。
    读书不这样。
    全天下的读书人,每三年只有三百个幸运儿获得官身中进士。很多时候,苦读都是没用的。一来天分,并不是每个有能力供养读书人都会将子弟送去读书,家族之中就会选出最优秀的人去读书;其次,一县之中要出类拔萃就不容易,更何况是一州之地?
    三年解试,就取那么十个人,谈何容易。
    一旦错过,又是三年。
    解试之后更是残酷的省试,省试之后取六百贡士,最后还要刷掉一半。
    这其中的残酷,几乎让人无法想象。只有最有天分的年轻人,加上运气加持,才能在科举路上走通。
    天分,刻苦,运气,缺一不可的大轮盘下,只有少数被眷顾的读书人才能最终走上官场。只是阮小二对读书有点想的太简单了,但李逵也不去说破,干脆也打发阮小二跟着李全一起读书去了。也就是一份束脩的事,花不了多少钱。让他自己感受一下,读书人的苦。
    至于李逵和李云,自然有要紧的事要做。
    省试第一步,在进入东京城就已经开始了。当年老苏为了苏轼和苏辙两个儿子,可是到处拜访名人,也要给儿子扬名,为的就是能够科举路上顺利。
    李逵也想出名,但苦于没有好的门路。只好选择就近先拜访认识的几位大人,师叔祖苏辙是一定要拜访的,而且还要早。
    打发街头送信的小厮去给高俅送信,准备商量着去给苏辙送点礼,走走门路。
    改日,高俅如约而至,看到李逵和李云之后,高兴的从马上跳下来,跑到李逵面前,哈哈大笑起来:“你我兄弟终于聚首京城,今日哥哥做东,定要不醉不归。”
    李逵急忙拦住了高俅的雅兴,对高俅道:“我们准备去师叔祖府上拜访,顺带送一点老家的特产。”
    高俅听到要去苏辙的府上,脸色顿时垮了下来,左顾右盼道:“就怕老大人不方便啊!”
    “我老师还在府上,有什么不方便的?”李云觉得高俅这厮一说到师叔祖就不爽利,顿时有点不乐意。
    他心说:难不成爷们大老远的来,还能不让进门不成?
    苏府门外。
    李云对着府门气地之运气,嘟哝道:“有什么了不起?”
    “不过是个宰相而已,还是副的。”
    高俅附和道,他来之前就知道肯定会吃闭门羹了,反正这段日子,他很不受苏辙待见。如今连苏府的大门都进不去了,更是让他气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谁让自己文试不举之后,尝试了武试,还幸运的过了解试,可这最让苏辙看不惯,他高俅找谁说理去?
    说话间,语气颇为酸涩。不过高俅是个乐天派,生气之后也不恼,笑呵呵道:“两位贤弟,京城是我高俅主场,今日高兴,带贤弟去好去处乐呵乐呵?”
    说话间,眉宇间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挤眉弄眼的颇为神气。
    内堂,苏辙表情凝重的对家中管事问道:“人走了?”
    “有了。”管事低眉顺眼地回答道,不过随后又担心道:“老爷,不过访客虽是高俅带来的,但拜访的是侄少爷,万一让侄少爷知道了,会不会不高兴?”
    “哎,老爷我不想如此不近人情。可尧夫兄早些拜访,说过家兄徒孙李云是武举过的解试,加上一个高俅,我苏门已经有两人过了武举参加今科省试,这俩拔贡无望,更不要说参加殿试了。可要是李逵省试被黜落,按照家兄信中的意思,李逵多半也要参加武试。加上李逵、李云武艺高强,获得武状元也不难。得亏高俅武艺寻常,要不然我苏门将武科三聚首,包揽前三之势,你说老夫该不该慌?”
    苏辙说完,躺在半榻上,长吁短叹。

章节目录


李逵的逆袭之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水鬼游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水鬼游魂并收藏李逵的逆袭之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