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尚书跪下接旨,因为急报来的突然,兵部完全没有准备,因此呈上去的只是以往修改过的折子,他也知道皇上不会满意,但三天就要完成,也太难为人了。
    赵璋似乎看出他的为难,轻轻敲着龙椅说:你若是觉得做不完,可以让别人来做,朕看户部沈郎中办事效率就很可以,他还只动用了一个会计司,你一个兵部难道比不上一个会计司?
    耿云心塞了一下,当即不敢再多说一句,兵部尚书的位置多少人盯着,他不做有无数人来顶上他的位置。
    但他心里也是不服气的,他倒要看看,沈嘉半个月到底做出了个什么来,不过是领着一群会算数的人打打算盘而已,算是什么本事?
    赵璋又额外关爱了一遍朝中的武将,大晋多年安稳,边境的战事也一直都是小打小闹,镇远侯一人就足以应付,因此多年来,朝廷上一直是重文轻武的状态。
    赵璋登基后虽然也想培养信得过的武将,但武将人才稀缺,且要建功立业非得靠战功不可,如今在长安荣养的这些武将,要么年纪太大打不动了,要么就是阅历不足,光纸上谈兵可没用。
    赵璋突然想起沈嘉之前办的临时学堂,专门教授账房们如何记账,那他是否也可以建个临时学堂教武将们如何用兵打仗呢?
    老将们虽然打不动了,但经验还在,策论也在,何不让他们将一身本事传授给年轻将领,总比稀里煳涂被拉上战场强。
    但他也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将自己的本事传授给外人,尤其是武将,几乎一脉相承,几大将军世家也随着和平年代而一代不如一代。
    他点了几位老将的名,说:几位爱卿稍后到御书房,朕有事与你们商议。
    平日里能进御书房的都是文官,老将军们来上朝几乎就是来应个卯,打个酱油,顺便看看热闹,没想到今天终于轮到他们发挥作用了。
    但他们也有自知之明,若是皇上派他们领军出战,这一战恐怕就是马革裹尸的下场,但作为军人,没人害怕马革裹尸,反而害怕在纸醉金迷的长安城里碌碌无为。
    一谈起战争,朝廷上的气氛就完全变了,大家首先得保住这个国家才能享受作为官员的权利,否则就是亡国奴了,在这一点上,只要不是脑子烧坏的人都能分清孰轻孰重。
    历史上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顾国家存亡而不顾的臣子毕竟是少数,而且也多出在昏君的朝廷上,以赵璋的眼光和手段,定然是不允许这样的蛀虫存在的。
    一到战时,镇远侯的地位就水涨船高,赵璋再提曹瑞文担任顺天府尹一事基本就没人反驳了,开玩笑,这种时候还为难人家儿子,这是怕人家在边关打仗太轻松了么?而且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安抚将门都要做点什么以示恩宠。
    之前后宫里还有个宋昭仪是宋将军之女,如果她还在,那么今日皇后的位置由谁坐就不一定了。
    等朝会快结束的时候,赵璋才让杜总管将一份厚厚的折子传递下去,给各位内阁大臣过目,这是沈郎中这半个月的成果,爱卿们都看看吧,兵部抄录一份回去好好参详参详,对将来调集粮草会有用处,至于之前朕所说的下调粮税一事,是朕太草率了,此事再议,不得传出宫外。
    大臣们分外好奇,怎么听皇上的意思是已经认可了这份数据,到底好在哪里?
    徐首辅第一个看的,奏折很厚,但文字并不算多,只在开头和结尾有长篇幅的文字说明,中间基本是以各种表格组成,甚至还有一些很简单的图,看着很丑,但看了解释又一目了然。
    沈嘉在这次的奏折里画了曲线图和柱形图,以最简单的方式对比了近三年十三行省的粮食产量增减变化,不敢说做的有多完美,但绝对是一份非常详尽有用的数据库。
    沈爱卿做的很好,朕对此很满意,你要什么赏赐尽管提。
    众人还在等徐首辅看完了好欣赏了一下被皇上称赞的佳作,结果徐首辅拿上手半天也没传下来,也不知道是写的太好还是写的太差。
    沈嘉撩起衣摆跪在大殿中央,先磕了三个头谢恩,然后说:启禀皇上,臣不敢居功,这份数据乃是会计司几十人集半个月不眠不休合计而成,臣想替他们讨个封赏。
    你说。赵璋没反对。
    臣想提佐姜毅、高翔、洪英杰为员外郎,其余人赏银百两。
    吏部左侍郎李大人反驳道:皇上,此赏赐过重了,这不过是他们分内之事,如果要说辛苦,哪个衙门的人不辛苦?一点小事就要升官就要赏银,那以后谁还会用心做事?
    吏部尚书也不赞同:皇上若是觉得他们有功,可以下旨褒奖一番,赏银也可以,但百两过重,嘉奖一个月的俸禄就足以,能的皇上褒奖,已经是对他们最大的恩赐了。
    其余大臣也不赞同,实在是沈嘉狮子大开口,如果谁做了点事情就要升官要赏银,那以后没好处谁还会尽心办事?
    赵璋犹豫了一会儿,说:员外郎的位置是朕给他们留着的,倒也不算在赏赐之内,原本想等到年底考核过后再提拔,既然沈郎中开了口,看在他们尽心办事的份上,不如就提早几个月将此事办了,至于赏银,就按李侍郎的意思,每人嘉奖一个月的俸禄,各位爱卿觉得如何?
    大臣们虽然心里还有些不乐意,但也知道这是讨价还价的结果,会计司自建立以来确实做了不少事,有功不赏也不行,何况这是卖沈嘉面子,不算过分。
    沈嘉见皇帝没反对这三个人的提拔,连忙磕头谢恩,之前赵璋说只给两个升迁名额,这回能争取到三个名额就是巨大的收获。
    而且三个人提拔,空出三个主事名额又可以拿来激励员工,这一次也不算白辛苦。
    赵璋瞥了一眼他满足的笑脸,心里不得劲地想:这点好处就满足了,还真是不贪心啊,再看站在前面的这些大臣,哪个不是门生遍布朝野,哪个不是汲汲营营,沈嘉还是太嫩了。
    好了,那就如此决定,吏部尽量将提拔一事交接好,几位老将军随朕去御书房,退朝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朝臣们磕头,等龙椅上的人离开,他们才起身,然后好几位官员迅速朝徐首辅围过去,想看看他手中的奏折。
    第八十一章 闯关
    听说了吗?城西郊外要建一座军事学堂了,听说请了朝廷几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去授课呢。
    那又如何?就算真这些老将军们真要教学徒,也轮不到我们这样的平民百姓啊,恐怕得是武举人才有资格进学堂吧?
    那倒也是,不过听说西北马上就要有战事了,朝廷应该是想培养出一批年轻的将领来,我堂堂泱泱大国,有如此多的后进将领,根本不用怕鞑靼人南侵。
    鞑靼每年都要南下抢掠,多少年了也没有大动干戈,今年估计也是小打小闹,不过有备无患,朝廷有强兵良将,总归是件令人安心的事。
    朝廷上也在讨论这件事,建军事学堂的事皇上并没有经过内阁讨论,而是直接定下的,且已经说服了五位有功勋的老将军担任夫子,而教授的学生却并不如外人想象的那么高要求。
    皇上,西郊的别院已经整改完毕,随时都可以招收学生了。负责这次军事教学的是镇国将军之子钱建元,此人也是徐首辅的二女婿,而他父亲镇国将军也是此次教学的主讲之一。
    钱小将军辛苦了,明日便贴出告示,讲明规矩,再由施野领一百金吾卫在别院维持秩序,凡是闹事者,无论是谁,一律打出去!
    臣遵旨。钱建元从皇宫出去,先回了一趟将军府,进了父亲的书房,将事情告诉他父亲,然后忍不住问道:父亲,您为何要同意这件事?我钱家积累了上百年的作战经验真要就这么教给外人?
    钱老将军正在写教案,既然皇上让他们去教学生,显然不是教他们武艺,而是一些作战策略,这些理论性的东西还是得先写一下来才好。
    你急什么?你觉得你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学识还比不过只上几个月学堂的武夫?
    话虽如此,可到底意难平。
    钱老将军放下笔,看了眼自己的儿子,钱家到了他这一辈,子嗣凋零,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娶的是首辅大人家嫡出的孙女,强强联合,当年也是引起全城轰动的,庆嘉帝上位后,他一度担心徐家和钱家过于强盛而遭到皇上的忌惮,好在目前看来并没有发生这种事。
    皇上把这件事交给你就是看中我们钱家,也是想重用你,你从未上过战场,皇上肯定不会让你领兵出征,能先在朝廷上笼络一批得力的小将,对你将来有好处,你身边不能只有只会听令行事的士兵,得培养一些忠心的副将。
    钱建元不明白地问:咱们钱家军中不是已经有不少副将吗?他们忠心耿耿,重新培养不知要花费多少精力,而且他们哪里比得上上过战场的老将?
    钱老将军斜了儿子一眼,冷哼道:你觉得自己能驾驭得了他们?别看他们是钱家军的一员,但你太年轻没阅历,他们不会认可你的,等我死了,钱家军说不定就散了。
    不会的,父亲,钱家军怎么可能会散?
    钱老将军摇摇头,自己这个儿子还是不够聪明,皇上怎么可能任由他们家的兵权一代一代传下去,就算肯,那也得接手的人有那个能力才行。
    不说这个了,你尽心办事,看看这次能不能挖几个好苗子过来,打仗最重要的还是人。
    第二天,官府在各街道都贴出了告示,朝廷开设军事学堂,招收第一批学员,无论贫富贵贱,只要能过了三道试炼就能入学,暂定招收学员一百人,授课时间三个月,三个月后,能通过考核者可直接提拔为百夫长。
    真的不论什么出身都可以入学?
    嗨,上头不是写了么,得过三道试炼呢,恐怕能连过三关者寥寥无几。
    不管,先去看看,我也有一身不错的功夫,说不定我也能进呢?
    哈哈,就你
    沈嘉在府里也听说了这件事,他得了三天假,这三天门都没出,没想到赵璋的速度那么快,三天就把军事学校办起来了。
    嘉弟你快给我出出主意张禄一阵风似地跑进来,兴奋地问沈嘉:你听说了吗?朝廷建了个军事学堂,无论谁都能入学,我我想去试试,你觉得可行吗?
    他原本已经准备要去金吾卫上任了,可当一个无名小卒哪里有当百夫长风光?而且那可是大晋最有名的老将军授课,如果能成为他们的学生,以后前途也更光明。
    沈嘉点点头,你可以去试试,只要过了三关试炼就能入学,无论如何这都是个机会,姐夫现在赶紧去报名吧。
    张禄原本是怕沈嘉不高兴,听他这么说高高兴兴地跑了,等三姐过来,他早就跑没影了。
    沈芃坐在沈嘉的院子里吃果子,冷笑着说:你这姐夫啊,总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就他那点本事还想当百夫长。
    沈嘉一脸无奈地看着她,姐,哪有人这么奚落自己男人的?他有上进心是好事,总比不思进取强。
    怕就怕心高气傲却没有可以匹配的本事,人要有自知之明,好高骛远可不行。
    他只是去试试,你可别去打击他的自信心,就算落选了也多鼓励他,男人都爱听奉承的话。
    沈芃倒也不是没心没肺,只是看透了自己的丈夫,那个男人空有一副好看的皮囊,内里全是草包,当然,丈夫是自己选的,苦果也要自己吞下去,她也不是回来诉苦的。
    好了,不打扰你了,如果有好消息我再来告诉你。
    沈嘉见她风风火火地跑了,摇头笑了笑,这对夫妻谁也别嫌弃谁,都是急性子。
    他优哉游哉地躺在树下乘凉,想着要不要让家里这批护卫也去试试,毕竟是一次出人头地的好机会,第一批结业的学生含金量也是最高的,以后待遇也会很好。
    他身边这些护卫是赵璋送给他的,但留在他身边又大材小用了些。
    头顶上罩下来一片阴影,沈嘉睁开眼睛,还没看清是谁嘴唇上就传来温热湿润的触感,一触既分,他笑了起来,拉住对方的胳膊问:你怎么有空来?
    赵璋身上穿着一身很普通的直缀,没有多余的挂饰,看着只是普通富家公子,可不像是他平时会有的打扮。
    出去看热闹,去吗?赵璋将沈嘉拉起来,从一旁的盘子里拿了一颗葡萄塞进嘴里,挑眉道:你这小子日过的挺惬意啊,就差个贴身伺候的美人了。
    沈嘉替他剥了一颗葡萄,塞进他的嘴里,笑道:我这个美人伺候你如何?
    那感情好,热闹也不去看了,朕觉得还是闺房之乐比较吸引人。赵璋说着就要拉着沈嘉往屋里去。
    沈嘉忙制止他,别闹,要去赶紧的,西郊有点远,争取在日落前赶回来。
    他让下人装了一些水果点心路上吃,然后带着赵璋坐上沈家的马车,一路随人流从西城门出城去了。
    这别院是朕的大皇姐所有,她嫁去河西后一直没有回来,这别院也就赠与我了,正好用来做教学之地。
    沈家听他提起这位皇姐,也知道是大晋的长公主赵雅,听说是先帝的长女,一出生就没有生母,在皇后膝下长大,一直备受宠爱,赵璋以前也跟他提过,家里有个对他很好的大姐,应该就是长公主了。
    路上遇到不少出城的人,各个阶层的人都有,贵族子弟、贩夫走卒都不少,目的地也都很一致,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去看热闹,有多少人会上场。
    皇上为何会想到要取消门第,一视同仁?文官们也没反对吗?
    只是收一批学员而已,学成了也只是一个低阶的百夫长,他们为何要反对?真正士族出身打算从军的子弟一入军营也不止是百夫长,他们看不上这样的小恩小惠。
    如此说来,皇上这军事学堂是为了平民所设?你觉得几位老将军会倾囊相授吗?
    赵璋冷笑了一声,意味不明地说:自然不会,但朕需要的只是他们愿意站出来的态度。
    什么意思?
    抛砖引玉。
    沈嘉想了想,不明白赵璋想用这几块砖引出什么玉,按理,那几位老将军不已经是大晋最出色最有阅历的老将了吗?
    别想太多,武将的事情没那么复杂,朕要选出一批年轻将领加以培养,培养好了也是送上战场,谁会在意一群随时可能死在战场上的武夫的存在呢?

章节目录


被我渣了的前任是皇帝(穿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凔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凔溟并收藏被我渣了的前任是皇帝(穿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