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狗不理包子来了。”
周婉儿端着一小盘刚出笼的包子走了过来。
朱训樘也没有想到,周狗蛋儿竟然能把狗不理包子做如此之大,竟然都开到了玉京。
真是出乎他的意料。
周婉儿嘴角含笑,托着下巴看着。
她心里也万分高兴,自己的弟弟终于有了出息。
朱训樘吃了一口,嗯~
味道不错,尤其是里面似乎加了一种其他材料,和自己想的不一样,没有油腻,反而带有一股浓香。
看来周狗蛋又创新了。
“现在他们搬来了吗?”
周婉儿点点头:“今年刚到,全家都搬过来了。”
“新京没落了。”
朱训樘唏嘘不已,不过这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哪怕给了新京一个副都的称号,但大量的人都迁往了关内,现在能保持一定的繁荣已经很不错了。
尤其是从关外抽调了大量的明人。
长夜漫漫,伴随着烟花绽放,又是一夜好风景。
第二日,朱训樘早早的来到了南书房。
今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朱归德很快就来了。
前线的罗成传来了消息,通往玛雅到路即将打通,所以朱归德要动身了。
“朕已经通知了靖安侯,调遣三百卫队护送你前往,这次你最主要的任务是让玛雅的人们知道大明的存在,大明境内也有信奉羽蛇神。”
“第二件事情,就是带回圣女。”
朱归德认真道:“臣弟遵陛下旨意,一定带回圣女,传播我大明的光泽。”
朱训樘:“......”
不愧是了解朱训樘得,主次任务立马换了。
“来人,去把朕的东西拿来。”
朱归德也露出了好奇,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这是朕让人特意缝制的长袍,希望它一路保佑你平安。”
这是一件红色的长袍,背后缝着日月,幸亏这是新大明,否则就会被人说逾越了规矩。
这是朱训樘仿照唐太宗赐唐僧的故事而来的,不过不同的是,朱归德是去传道。
“这是朕使用了十五年的佩剑,也一同交给你,替朕把他交给王平。”
朱训樘从一旁取下来佩剑,剑柄长时间使用,已经有些灰暗。
“告诉王平,他没有辜负朕的期望,古有苏武,今有王平,他是我大明的英雄。”
朱训樘沉声道。
朱归德借过剑,更加感觉这次出行责任重大,这可是圣物啊。
然后朱训樘赐宴。
朱归德的心暖暖得,吃了一顿早餐,要上路了......
三百位精锐士兵,朱归德带着五位德高望重的祭司,坐着牛车缓缓出了玉京,开启了奔赴玛雅的路程。
“陛下,这是臣总结好的洗礼师规则。”
朱训樘接过杨予安的奏折。
“礼部下设传道司,设主事一人,全国依照人口分布,设若干分司,所有的洗礼师都属于传道司掌管,官职正八品至正六品.....”
“......由礼部制定每年的考核标准,洗礼师每三年要重新接受一次审查,依次下去为五年,十年,终身.....”
杨予安阐述着自己的初步计划。
朱训樘:“这里还需要加上一条,各地的洗礼师只负责传道事宜,不得以任何理由介入官府行事,若有必要时,也需要配合官府进行传道。”
杨予安琢磨片刻,陛下这是怕朝廷多出了一个游离部门,不受管控,他点头道:“是,陛下。”
“洗礼师的身份背景呢?”
杨予安毫不犹豫道:“明人,必须保证是明人,只有一些特殊的夏人也有资格,若是一些偏远地区,条件可适当放宽一些。”
总之来说,不是任何人想当洗礼师就可以当洗礼师的,哪怕他是一个明人,必须经过大明考核。
朱训樘沉吟片刻:“可不可以专门建造一所传道学校,专门培养洗礼师,毕竟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人来干。”
杨予安眼前一亮,对呀,自己怎么又想到这一点,如果有专门的学校,那审核方式也就方便了很多。
上了这个学校的人,规模化的培养出来之后,基本都是合格的洗礼师了。
杨予安拱起手来:“陛下圣明,一番话让臣振聋发馈,此等方法也只有陛下才能想出。”
朱训樘是想到了西方的神学院,专门培养牧师,它曾经遍布欧洲大地,后来,传教士们各处休建学校,教授基督教知识,效果极佳。
大明也可以用它来传道。
朱训樘摆摆手道:“可以在大明皇家学院先设立一个院尝试一下,成功了再推广也不迟。”
“听说你也派人去关外寻了一些幼童?”
杨予安道:“是,陛下,关外之地毕竟是咱们大明龙兴之地,还有许多忠明之人,关内基础薄弱一些,臣发现,关外的入学率有些下降,所以想尽可能的为关外百姓做一些事情。”
前文已经说过,关外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当然这是相对来说的。
一些大明有识之士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这几年来,有些名人也有意识的朝关外投资,以减缓“祖地”衰弱。
杨予安就是想趁这个机会,做一些事情。
招募洗礼师仅针对于关外子弟。
毕竟怎么来说,对关外人的感情深厚。
朱训樘也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可是这是历史大势,无法靠人力扭转,关外可能以后也就新京和海林强大,洗纳所有的资源。
这和后世北方缺少实力强的城市一样。
对于杨予安的做法,朱训樘也比较支持,毕竟那是自己的老底子。
朱训樘话锋一转:“马上就要科举了,你的责任可不小。”
杨予安迟疑片刻道:“这是大明入关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国范围内的科举考试,臣有句话不知可说不可说。”
“那就不用说了。”
杨予安愕然。
朱训樘绕过案子,坐下。
“什么事情?说吧。”
杨予安缓缓道:“臣以为,以前的标准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情况了,而应该根据地域和身份来录取。”
以前在大明关外的录取标准完全是按照身份,现在杨予安却又提出了地域加身份的标准。
朱训樘对这一套十分熟悉.......
周婉儿端着一小盘刚出笼的包子走了过来。
朱训樘也没有想到,周狗蛋儿竟然能把狗不理包子做如此之大,竟然都开到了玉京。
真是出乎他的意料。
周婉儿嘴角含笑,托着下巴看着。
她心里也万分高兴,自己的弟弟终于有了出息。
朱训樘吃了一口,嗯~
味道不错,尤其是里面似乎加了一种其他材料,和自己想的不一样,没有油腻,反而带有一股浓香。
看来周狗蛋又创新了。
“现在他们搬来了吗?”
周婉儿点点头:“今年刚到,全家都搬过来了。”
“新京没落了。”
朱训樘唏嘘不已,不过这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哪怕给了新京一个副都的称号,但大量的人都迁往了关内,现在能保持一定的繁荣已经很不错了。
尤其是从关外抽调了大量的明人。
长夜漫漫,伴随着烟花绽放,又是一夜好风景。
第二日,朱训樘早早的来到了南书房。
今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朱归德很快就来了。
前线的罗成传来了消息,通往玛雅到路即将打通,所以朱归德要动身了。
“朕已经通知了靖安侯,调遣三百卫队护送你前往,这次你最主要的任务是让玛雅的人们知道大明的存在,大明境内也有信奉羽蛇神。”
“第二件事情,就是带回圣女。”
朱归德认真道:“臣弟遵陛下旨意,一定带回圣女,传播我大明的光泽。”
朱训樘:“......”
不愧是了解朱训樘得,主次任务立马换了。
“来人,去把朕的东西拿来。”
朱归德也露出了好奇,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这是朕让人特意缝制的长袍,希望它一路保佑你平安。”
这是一件红色的长袍,背后缝着日月,幸亏这是新大明,否则就会被人说逾越了规矩。
这是朱训樘仿照唐太宗赐唐僧的故事而来的,不过不同的是,朱归德是去传道。
“这是朕使用了十五年的佩剑,也一同交给你,替朕把他交给王平。”
朱训樘从一旁取下来佩剑,剑柄长时间使用,已经有些灰暗。
“告诉王平,他没有辜负朕的期望,古有苏武,今有王平,他是我大明的英雄。”
朱训樘沉声道。
朱归德借过剑,更加感觉这次出行责任重大,这可是圣物啊。
然后朱训樘赐宴。
朱归德的心暖暖得,吃了一顿早餐,要上路了......
三百位精锐士兵,朱归德带着五位德高望重的祭司,坐着牛车缓缓出了玉京,开启了奔赴玛雅的路程。
“陛下,这是臣总结好的洗礼师规则。”
朱训樘接过杨予安的奏折。
“礼部下设传道司,设主事一人,全国依照人口分布,设若干分司,所有的洗礼师都属于传道司掌管,官职正八品至正六品.....”
“......由礼部制定每年的考核标准,洗礼师每三年要重新接受一次审查,依次下去为五年,十年,终身.....”
杨予安阐述着自己的初步计划。
朱训樘:“这里还需要加上一条,各地的洗礼师只负责传道事宜,不得以任何理由介入官府行事,若有必要时,也需要配合官府进行传道。”
杨予安琢磨片刻,陛下这是怕朝廷多出了一个游离部门,不受管控,他点头道:“是,陛下。”
“洗礼师的身份背景呢?”
杨予安毫不犹豫道:“明人,必须保证是明人,只有一些特殊的夏人也有资格,若是一些偏远地区,条件可适当放宽一些。”
总之来说,不是任何人想当洗礼师就可以当洗礼师的,哪怕他是一个明人,必须经过大明考核。
朱训樘沉吟片刻:“可不可以专门建造一所传道学校,专门培养洗礼师,毕竟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人来干。”
杨予安眼前一亮,对呀,自己怎么又想到这一点,如果有专门的学校,那审核方式也就方便了很多。
上了这个学校的人,规模化的培养出来之后,基本都是合格的洗礼师了。
杨予安拱起手来:“陛下圣明,一番话让臣振聋发馈,此等方法也只有陛下才能想出。”
朱训樘是想到了西方的神学院,专门培养牧师,它曾经遍布欧洲大地,后来,传教士们各处休建学校,教授基督教知识,效果极佳。
大明也可以用它来传道。
朱训樘摆摆手道:“可以在大明皇家学院先设立一个院尝试一下,成功了再推广也不迟。”
“听说你也派人去关外寻了一些幼童?”
杨予安道:“是,陛下,关外之地毕竟是咱们大明龙兴之地,还有许多忠明之人,关内基础薄弱一些,臣发现,关外的入学率有些下降,所以想尽可能的为关外百姓做一些事情。”
前文已经说过,关外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当然这是相对来说的。
一些大明有识之士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这几年来,有些名人也有意识的朝关外投资,以减缓“祖地”衰弱。
杨予安就是想趁这个机会,做一些事情。
招募洗礼师仅针对于关外子弟。
毕竟怎么来说,对关外人的感情深厚。
朱训樘也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可是这是历史大势,无法靠人力扭转,关外可能以后也就新京和海林强大,洗纳所有的资源。
这和后世北方缺少实力强的城市一样。
对于杨予安的做法,朱训樘也比较支持,毕竟那是自己的老底子。
朱训樘话锋一转:“马上就要科举了,你的责任可不小。”
杨予安迟疑片刻道:“这是大明入关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国范围内的科举考试,臣有句话不知可说不可说。”
“那就不用说了。”
杨予安愕然。
朱训樘绕过案子,坐下。
“什么事情?说吧。”
杨予安缓缓道:“臣以为,以前的标准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情况了,而应该根据地域和身份来录取。”
以前在大明关外的录取标准完全是按照身份,现在杨予安却又提出了地域加身份的标准。
朱训樘对这一套十分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