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体的确是僵硬,为陈初六所不喜,但那是放在自由创作之时。如果真要拿到祭祀大典这等仪式上来,西昆体当之无愧是一种十分不错的文体。
    正如八股文一般,其本身并没有错。八股文作为一种议论文,用来抒发议论,可以做到有时有据,逻辑清晰。但八股文一旦成为生活的全部,那就是冥顽不化了。
    事实上,西昆体作为一种官方文体,虽被其他文体冲击了一波又一波,即便宋廷亡后也没能改变其地位。当然,产生了很多变种。
    陈初六写西昆体,并不影响其在生活中创作别的诗。他想要以文风之变为自己谋取政治利益,也用不着就和西昆体一刀两断。要物尽其用,一个萝卜一个坑,该用什么文就写什么文。
    除了在文体上的选择,陈初六还选择了去拍太后的马屁。朝廷能人很多,肯定也有人看出来了太后是要彰显自己作为“帝王”的权力,但又不能表露得过于明显。
    这长宁节献诗,太后就很有可能暗示了冯拯,让他想点办法,在长宁节的时候,享受一些帝王的福利待遇。
    能看破这个的,却又不敢写,毕竟天下悠悠之口,不是那么容易能堵起来的。敢写的,这时候却又看不破太后的想法。
    陈初六写了一份上去,倒也不是为了名利,只不过他认为,当今太后,是需要巩固一下权位,如此才能安天下。陈初六的优势和自信,是知道历史的发展。历史的路径,是不可扭转的,或者说难以扭转。
    中书省,政事堂。自丁谓离开之后,三张桌子便搬出去了一张,成了一左一右。中间的位置,摆了一盆兰花,立着几个瓶子。
    王曾从外头走来,手中拿着的正是陈初六写的几篇诗。他轻轻放在冯拯案上,沉浸于手中公务的冯拯才抬起头来:“孝先,这是?”
    “回首相,这是下面拟的长宁节的献诗。”王曾笑着道:“起先嘱咐下面的人拟诗一首,皆不达首相的意。下面的人复选了几首送上来,我看这次可以用了。”
    冯拯接过来扫了一眼问道:“有点意思,出自哪个老学士的笔下?”
    王曾下笑道:“首相,这可不是出自哪个老学士的笔下,是出自检详房里某人之笔下。”
    “哦?”冯拯抬抬眼角:“难道是陈初六?”
    “是,正是这小子。”王曾回到:“他第一篇写得平庸,这一篇是叫吏员特送过来的。中书舍人不敢定夺,送到我这里。我本想自己写几首的,没想到这小子却悟透了。”
    “唔,不错,这小子的悟性的确非同寻常。”冯拯拈须思考了一阵,有些疑虑:“这几首诗,比较刺手,老夫本想自己来写,骂名赞誉都由我这个老不死的担下,可初六他既然写出来了……”
    “首先,哪有人不得罪人的。”王曾笑道:“初六他能悟到太后的意思,何尝不明白此诗会引起非议?他既然交上来了,必定已经是想清楚了。”
    冯拯闻言恍然,拿起笔在上面写了几笔:“就定他了吧,抄送一遍,送往中宫御览。”
    王曾是冯拯的弟子,虽然是排名第二的宰相,但在这政事堂里,只不过是打下手的而已。王曾拿过诗稿,扫了一眼,发现冯拯并没修改一个字,照篇全发了。
    一般文章送到这里来,冯拯都要润色捉刀,今天一字不易,实属难得。王曾拿着诗稿,让人写好了,回传了一个信到检详房。
    检详房一见吏员进来,都围拢过来看。
    “呀,原来是知应刚写的诗,首相已经令人誉写送呈太后了!”
    “哦?我等先前写的皆不过,为何知应写的却过了。快来念给大家听,我等学习一番!”
    陈初六坐在一旁,心底想的事情,没人知道。一篇诗稿过了,不算什么。可这是长宁节献给太后的诗稿,多少有一些万众瞩目的意思,故而显得重要许多了。
    看完了陈初六写的诗稿,不少人都是扼腕叹息:“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唉,真是坐井观天啊……”
    “陈大人年轻中状元,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等吹捧,早已经是检详房内的常事。时间到了放衙之时,外头有吏员过来清点众人写的文章,然后算成功绩。有的当场就能上次金银布帛,有的只是记功而已,而大部分的文章写出来,不过是完成任务罢了。只不过,一篇文章都没录用的,则要被提点一下。
    放衙之前,众人还要重温一下四禁,表示出了中书省的大门,在中书省所见到的一切,便烂在肚子里。
    不日,长宁节便到了。这一日,太后垂帘崇政殿,京中一到九品的官以及契丹使臣,在殿下参拜。除了宰臣之外,都需要进奉上寿,并送寿礼。
    等挨个送礼完了,宰臣奏曰:“长宁节,臣等不胜欢抃,谨上千万岁寿。”
    太监承旨宣曰:“得公等寿酒,与公等同喜。”
    于是冯拯领着文武百官在崇政殿上跳舞,一边跳,一边山呼万岁。怎么看都像是某xie教搞迷信祭祀……
    跳完了舞,太后赐众臣喝酒,每人三盏,这酒是素酒。赐了酒,便有人献诗,也就是陈初六写的那个。
    这献诗不是读出来的,是唱出来的,所以字词变了不少。由于礼仪繁琐,在这边参加典礼的人,只有少数人听明白这诗里头的不同之处。当下按压住疑虑,安心演礼。
    献诗完毕,奏乐舞蹈,再赐酒。
    太后回內宫,众臣在殿中饮酒,用宴。
    大宋国宴,施行分餐制,每个臣子有一个桌子,只是菜品不同。那些芝麻小官,面前只有一荤一素一汤,酒都没有喝。
    礼仪虽隆,但只要没了皇上太后在场,其实还是很宽松的。众臣四处走动攀谈,说说笑笑,不时有被上司的“幽默”逗得“捧腹大笑”的声音传来。
    陈初六懒得去捧腹大笑,坐在自己桌上吃东西,看旁边桌子空着了,还去拿了几样好菜过来,把空盘子换过去。国宴上的菜品虽多,味道也好,可这菜量嘛,委实太少了。
    陈初六在这边专心致志吃呢,只见有两人不动声色地来到了他的桌前。

章节目录


宋朝大官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星空没有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星空没有云并收藏宋朝大官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