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他去?”
张奢退了出来,嘴里还在嘀咕着刚才太后的话,不用管陈初六,做什么都随他去。只不过官场上的话,有时候得倒着听。
上面有人下来,嘱咐千万不要太大的排场,可实际上就是“敢没有人山人海的排场你就给我等死”的意思。张奢琢磨不透,太后的意思,到底是“随他去”,还是“千万别随他去”。
琢磨来,琢磨去,就是琢磨不透。
张奢忽然眼前一亮:“做什么都别管他,太后只是让我别管,意思就是陈初六做什么我都得知道?”
转眼,张奢叫了个心腹过来,命他监视着陈初六。监视的范围,就是陈初六见什么人、做什么事情,自大内出去,到入卧室之前,都得看着。
这个时候的陈家,陈善修穿着一身新衣,由陈守仁领着,跪在香案之前。周俊也穿一身新衣,跪在其侧。香案之前,摆放着圣旨,等叩请之后,有宣旨官拿来念:“昭文馆直馆陈初六,有功于国,按祖制荫其家人,擢其弟善修为文林郎、其表兄俊为儒林郎,并给钱粮、马匹、布帛,赐良田。”
“谢陛下隆恩!”
“陈大人,起来吧。”那宣旨官可不敢在陈守仁面前托大,赶紧去扶了起来:“下官恭喜陈大人了,陈直馆在朝颇为倚重,屡建奇功,如今荫及家人,真是让我等十分羡慕啊!”
“陈某已命人摆了宴席,请贵官赏光。”
“叨扰了。”
一旁的周俊,已是激动到落泪了,他可没想到,连科举都免了,便当上官了。
这些年他越读书,便越觉得困难,若是想和陈初六一样中状元,那是难上加难。能中一个进士,便已经是十分难得了。可他现在已经当官了,只等吏部栓选,便可补实缺。
至于封侯拜相,他不想了,就算是继续走科举,中不了三甲,也基本没机会当宰相。他心里想的,将来能以封疆大吏致仕,便不算辱没门楣了。这次科举,他还是可以参加,多少捞一个出身,比没有出身要好很多。
至于陈善修,还体会不到周俊的欣喜。他换上了他的小官服,在镜子面前左看看右看看,看着镜子里小大人模样的自己,满脸开心,不过他的开心,就和过年时候穿新衣差不多。
陈家喜气盈门,引得街坊四邻,都是羡煞不已。住在陈家四周的人,基本也是官宦之家,可他们的官当得远不如陈初六了。别说比不过陈初六,就算是陈守仁他们也比不过。
现如今陈家从上到下,男女老少,都有了官身。关起门来,都能是一方衙门了。
陈家飞黄腾达,自有不少人来打听。陈家平日里吃些什么,怎么他们一家人运气都这么好?陈家的祖坟埋在哪里?风水宝地啊,咱们去挖点土来,沾沾喜气可好?
万幸陈家没祖坟,要不然就被这些人给刨了。
陈初六日常在大内里打瞌睡,没有回家。现在他的日子轻松了许多,每天都准备经筵讲章,空闲的时候,有不少人拿着书本来找他,议论学说。李葳对陈初六的敌意少了许多,这个一开始并不怎么喜欢甚至有点讨厌陈初六的人,现如今打心里敬佩。
在大内议完讲章,去找赵祯谈一会儿话,君臣二人无话不说,专挑饭点过去,顺便还能蹭一顿饭。陈初六的目标是,一年之内把御膳的所有菜品尝一遍。蹭完了饭,回昭文馆睡个午觉,等睡醒了,在衙门里四处转转,刷刷存在感,然后提前一两个时辰溜回家。
这种闲日子,过了七八天。可这一天,陈初六坐着车提前翘班,走在路上,马车便停住了。陈长水在车头,回头道:“少爷,有好个大胡子拦住咱们了,好像不是汉人。”
“不是汉人?”陈初六挑起车帘,恍然大悟,这人他见过几次,正是第二次、第三次与西凉贡臣谈判的时候,见到的那个年轻男子。
那年轻男子,身旁站着七八个彪形大汉,一看就是草原上的壮汉,都留着到胸的胡子。年轻男子朝车内拱拱手道:“在下拓跋嵬,见过陈大人。”
“原来你叫拓跋嵬,原来你会说华夏语言。”陈初六没有下车,看着那人问道:“你来找本官有什么事啊?本官是天子近臣,不宜与外官接触过多。”
“在下对中原文化倾心仰慕已久,陈大人乃是当今大宋首屈一指的才子。在下斗胆,作了一篇文章,请陈大人斧正。”拓跋嵬将姿态摆得很低,然后递过来他的文章。
陈长水将其接过,陈初六再拿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一篇四六骈文,乃是以汴京为题,写的是“汴京赋”。
只见其极尽华丽修饰之词,描写汴京都市之繁华、宫殿之金碧辉煌,可到最后两段,笔锋一转,以极具平白之句,直指汴京穷苦百姓的凄惨生活,夏无蔽日之瓦,冬无遮寒之衣,文末结尾阐述道:高楼之本在于基、立国之本在于民,穷富之悬殊甚矣!高楼倒悬,国之将乱,可窥见矣!
陈初六读完,不由得拍手叫好,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文章大起大落,转折之巧妙,立意之深刻,用词之精准,都是一篇佳作!
只可惜,这篇文章是一个西凉人做的。这个西凉人,竟然对汉文化如此精通,还一针见血指出了隐藏在繁华中的危机,果然不简单。
陈初六眼睛一眯,笑道:“遣词造句,立意发阐,皆是驾轻就熟,可见你对汉文,已有自己的心得,这篇文章不错,算是佳品。”
拓跋嵬颇为惊讶道:“陈大人当做以为如此,在下文中可说了许多中原 的坏话。”
陈初六淡淡一笑:“好文章就是好文章,岂能因政见不同而偏废?再说你这几句话,乃是良言,绝非坏话。若是可以,本官将你这‘汴京赋’转交天子,也起到劝诫之用。”
“哎哎,别别别。”拓跋嵬忙拦住道,把他的文章接了回去,又拱手回到:“陈大人之心胸才识,不愧是大宋年轻一辈的佼佼者,在下佩服。”
陈初六回了一句:“阁下谬赞,可还有别的事情?”
拓跋嵬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当下拱手道:“在下的确还有一件事要请教陈大人。”
张奢退了出来,嘴里还在嘀咕着刚才太后的话,不用管陈初六,做什么都随他去。只不过官场上的话,有时候得倒着听。
上面有人下来,嘱咐千万不要太大的排场,可实际上就是“敢没有人山人海的排场你就给我等死”的意思。张奢琢磨不透,太后的意思,到底是“随他去”,还是“千万别随他去”。
琢磨来,琢磨去,就是琢磨不透。
张奢忽然眼前一亮:“做什么都别管他,太后只是让我别管,意思就是陈初六做什么我都得知道?”
转眼,张奢叫了个心腹过来,命他监视着陈初六。监视的范围,就是陈初六见什么人、做什么事情,自大内出去,到入卧室之前,都得看着。
这个时候的陈家,陈善修穿着一身新衣,由陈守仁领着,跪在香案之前。周俊也穿一身新衣,跪在其侧。香案之前,摆放着圣旨,等叩请之后,有宣旨官拿来念:“昭文馆直馆陈初六,有功于国,按祖制荫其家人,擢其弟善修为文林郎、其表兄俊为儒林郎,并给钱粮、马匹、布帛,赐良田。”
“谢陛下隆恩!”
“陈大人,起来吧。”那宣旨官可不敢在陈守仁面前托大,赶紧去扶了起来:“下官恭喜陈大人了,陈直馆在朝颇为倚重,屡建奇功,如今荫及家人,真是让我等十分羡慕啊!”
“陈某已命人摆了宴席,请贵官赏光。”
“叨扰了。”
一旁的周俊,已是激动到落泪了,他可没想到,连科举都免了,便当上官了。
这些年他越读书,便越觉得困难,若是想和陈初六一样中状元,那是难上加难。能中一个进士,便已经是十分难得了。可他现在已经当官了,只等吏部栓选,便可补实缺。
至于封侯拜相,他不想了,就算是继续走科举,中不了三甲,也基本没机会当宰相。他心里想的,将来能以封疆大吏致仕,便不算辱没门楣了。这次科举,他还是可以参加,多少捞一个出身,比没有出身要好很多。
至于陈善修,还体会不到周俊的欣喜。他换上了他的小官服,在镜子面前左看看右看看,看着镜子里小大人模样的自己,满脸开心,不过他的开心,就和过年时候穿新衣差不多。
陈家喜气盈门,引得街坊四邻,都是羡煞不已。住在陈家四周的人,基本也是官宦之家,可他们的官当得远不如陈初六了。别说比不过陈初六,就算是陈守仁他们也比不过。
现如今陈家从上到下,男女老少,都有了官身。关起门来,都能是一方衙门了。
陈家飞黄腾达,自有不少人来打听。陈家平日里吃些什么,怎么他们一家人运气都这么好?陈家的祖坟埋在哪里?风水宝地啊,咱们去挖点土来,沾沾喜气可好?
万幸陈家没祖坟,要不然就被这些人给刨了。
陈初六日常在大内里打瞌睡,没有回家。现在他的日子轻松了许多,每天都准备经筵讲章,空闲的时候,有不少人拿着书本来找他,议论学说。李葳对陈初六的敌意少了许多,这个一开始并不怎么喜欢甚至有点讨厌陈初六的人,现如今打心里敬佩。
在大内议完讲章,去找赵祯谈一会儿话,君臣二人无话不说,专挑饭点过去,顺便还能蹭一顿饭。陈初六的目标是,一年之内把御膳的所有菜品尝一遍。蹭完了饭,回昭文馆睡个午觉,等睡醒了,在衙门里四处转转,刷刷存在感,然后提前一两个时辰溜回家。
这种闲日子,过了七八天。可这一天,陈初六坐着车提前翘班,走在路上,马车便停住了。陈长水在车头,回头道:“少爷,有好个大胡子拦住咱们了,好像不是汉人。”
“不是汉人?”陈初六挑起车帘,恍然大悟,这人他见过几次,正是第二次、第三次与西凉贡臣谈判的时候,见到的那个年轻男子。
那年轻男子,身旁站着七八个彪形大汉,一看就是草原上的壮汉,都留着到胸的胡子。年轻男子朝车内拱拱手道:“在下拓跋嵬,见过陈大人。”
“原来你叫拓跋嵬,原来你会说华夏语言。”陈初六没有下车,看着那人问道:“你来找本官有什么事啊?本官是天子近臣,不宜与外官接触过多。”
“在下对中原文化倾心仰慕已久,陈大人乃是当今大宋首屈一指的才子。在下斗胆,作了一篇文章,请陈大人斧正。”拓跋嵬将姿态摆得很低,然后递过来他的文章。
陈长水将其接过,陈初六再拿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一篇四六骈文,乃是以汴京为题,写的是“汴京赋”。
只见其极尽华丽修饰之词,描写汴京都市之繁华、宫殿之金碧辉煌,可到最后两段,笔锋一转,以极具平白之句,直指汴京穷苦百姓的凄惨生活,夏无蔽日之瓦,冬无遮寒之衣,文末结尾阐述道:高楼之本在于基、立国之本在于民,穷富之悬殊甚矣!高楼倒悬,国之将乱,可窥见矣!
陈初六读完,不由得拍手叫好,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文章大起大落,转折之巧妙,立意之深刻,用词之精准,都是一篇佳作!
只可惜,这篇文章是一个西凉人做的。这个西凉人,竟然对汉文化如此精通,还一针见血指出了隐藏在繁华中的危机,果然不简单。
陈初六眼睛一眯,笑道:“遣词造句,立意发阐,皆是驾轻就熟,可见你对汉文,已有自己的心得,这篇文章不错,算是佳品。”
拓跋嵬颇为惊讶道:“陈大人当做以为如此,在下文中可说了许多中原 的坏话。”
陈初六淡淡一笑:“好文章就是好文章,岂能因政见不同而偏废?再说你这几句话,乃是良言,绝非坏话。若是可以,本官将你这‘汴京赋’转交天子,也起到劝诫之用。”
“哎哎,别别别。”拓跋嵬忙拦住道,把他的文章接了回去,又拱手回到:“陈大人之心胸才识,不愧是大宋年轻一辈的佼佼者,在下佩服。”
陈初六回了一句:“阁下谬赞,可还有别的事情?”
拓跋嵬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当下拱手道:“在下的确还有一件事要请教陈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