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拍板了,底下的人也不好说什么了。雪橇运送物资的办法,效率很低,没有马、没有车,只能靠人。每个人除了背物资之外,还要另外背自己来回消耗的物资,这样基本上只够维持边关而已,一旦断了,边关又要继续受困。效率虽然这么低,但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了。
王曾、张奢又想出个办法,让边关军营,趁着机会向周围探索,寻找可以用的柴火、露天的煤炭,尽己所能自给自足一部分。陈初六之前怒斥张奢,已经给这件事情定下了基本色,谁要是不支持,就是寒了天下将士的心。张奢也怕边军真出什么麻烦,联合二府三司十分强硬的执行下去了。
赵祯和陈初六回了文德殿,赵祯叹息道:“知应,多亏了你想个办法出来,可这一次,你可是将张枢相得罪了。其实,方才你用不着这么激动的。”
“陛下,臣有苦衷啊。”陈初六叹了口气道:“张奢与臣素来有些不和,刚才在场的人,又属臣人微言轻,要是不那样,怎么能说服大家?朝廷之上,重文轻武的习性越来越严重,这不是好兆头。臣发此论,是为了喝止朝中这不正之风。”
“承平日久,哪个朝代都免不了重文轻武。可朕能如何是好?除了重赏边关将士,朕又不能做别的。”赵祯叹了口气道:“知应不用说也明白,国朝开国之时,对国中兵将的约束都比较严。”
理解理解,你们赵家做的那档子事,就怕别人学着做。陈初六不能说什么了,重文轻武,这是大势所趋,想要改变赵氏皇族对“黄袍加身”的恐惧,这……不对,有这个想法的人,估计已经死翘翘了。
陈初六只好道:“陛下,虽然避免不了重文轻武,但也可以给边军将士一丝藉慰。臣还有一个办法,不仅可以筹到一批物资,还能收军民的心。”
“什么办法?”
“募捐……”
“不成不成,朕知道,一旦让官府开始募捐,底下不知道多少人借机收取苛捐杂税,到时候就有更多的老百姓,被赃官污吏陷害,这法子不行。”赵祯连连摇头道。
“陛下,臣不是让官府去募捐,而是让民间自发募捐。”陈初六嘿嘿一笑道:“臣手底下的汴京时报,可以代劳,让民众自发的募捐,先募捐到四为诗社,再直接运送到边关。募捐的东西,主要是衣物、薪柴等御寒之物。”
赵祯迟疑了:“这样行吗?以往官府募捐,百姓都是半推半就,让四为诗社去募捐,民众岂肯捐献?”
“百姓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也都是懂理的人,臣愿写一篇文章,从仁义情谊上劝说汴京百姓。陛下,若是真有大量百姓募捐,那岂不是说明陛下乃上古明君?岂不是证明了,当今天下,乃是仁义之世!”
这句话让赵祯大为心动,这位少年天子,就想在世人面前证明自己是明君。这或许是每一个,称得上合格的君王,都想做的事情。但陈初六却是为了再努力扳正一下这轻视兵事的风气,百姓全都为边军募捐,这会让天下官军如何感动?军民本是鱼水之情,相互帮助是本应该有的。此外,陈初六也想多为自己的汴京时报,揽一些朝廷上的事情,混一个“半官半民”的形象,如此更有自保之力。
赵祯想了片刻,最后十分认真地道:“知应,你这办法,比之前那个还好,就这么办了,你去写个文章,要不要朕来写几行御批?”
“不用不用,难道陛下不怕地方官,逼着百姓来捐献,献媚天子?”
“说的是,说的是啊。”赵祯笑着问道:“知应,你觉得会有多少人来参加募捐,又能筹得多少物资?”
“臣无法估计。”
“罢了罢了。”赵祯十分有信心道:“朕的治下,民风淳朴,何况是汴京?朕敢肯定,定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来捐献。”
你有信心就好,陈初六笑着告退,出了文德殿,却有太监来告诉陈初六,说是王曾让他过去一趟,有要事相商。
陈初六心中一凛,他知道王曾想要找他谈什么,是为了谈刚才在文德殿和张奢顶撞的事情,或许又是为了,今天鲁莽的借天子的口,将这件援边的事情定下来了。在此之前,可没有和他通气呀。
大内之中,大部分地方还盖着雪,冷冷清清,但通往政事堂、枢密院的这条路,却是被人踩得雪融化了。陈初六挑着地方走,还不免湿了鞋,冻得脚趾有些发疼。来到政事堂门口,听到有几个吏员抱怨,扫了一眼过去,那几个吏员立马噤声了。陈初六整理了一下衣冠,径直来到了王曾的地方。
推开门一看,王曾正在里面奋笔疾书,排着许多人在等候,王曾书完一帖,递给一人,那人领命不敢迟疑,赶紧飞奔而出,差点撞到了陈初六。陈初六默默地站在一旁,靠在墙脚一火盆处烤火。
等屋中所有人都领命出去了,王曾这才起身,对陈初六招了招手:“知应,你坐到这边来,本相有事和你说。”
陈初六走到跟前,王曾看着他道:“知应,你可还记得一句话,谋事必先谋身,而后谋位,方能成大事乎?”
“这……下官一直铭记在心。”
王曾听了却摇摇头:“那你谋身了吗?你可知,当今朝廷之上,有多少人恨你?你又知道,今日这件事情,你得罪了多少人。”
“下官……”陈初六支支吾吾起来,他于谋身一事,的确不擅长。朝中大多数人,是他一开始就友好的那种,并没有通过逢迎巴结,讨好过别的人。有时候对王曾、鲁宗道、吕夷简等人拍拍马屁,但这马屁锦上添花一般,就算不拍这个马屁,对关系也没有什么影响。
“知应,本相知道,你与天子要好,你与天家要好,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你有吞吐日月之能。你的才干,你的权位,都足够了,可谋身一样重要。你一开始履立功勋,朝中奉你为奇才,可你每做一件事,却要得罪一批人,长此以往,岂不是处处都树立了敌人?”王曾语重心长地问到。
王曾、张奢又想出个办法,让边关军营,趁着机会向周围探索,寻找可以用的柴火、露天的煤炭,尽己所能自给自足一部分。陈初六之前怒斥张奢,已经给这件事情定下了基本色,谁要是不支持,就是寒了天下将士的心。张奢也怕边军真出什么麻烦,联合二府三司十分强硬的执行下去了。
赵祯和陈初六回了文德殿,赵祯叹息道:“知应,多亏了你想个办法出来,可这一次,你可是将张枢相得罪了。其实,方才你用不着这么激动的。”
“陛下,臣有苦衷啊。”陈初六叹了口气道:“张奢与臣素来有些不和,刚才在场的人,又属臣人微言轻,要是不那样,怎么能说服大家?朝廷之上,重文轻武的习性越来越严重,这不是好兆头。臣发此论,是为了喝止朝中这不正之风。”
“承平日久,哪个朝代都免不了重文轻武。可朕能如何是好?除了重赏边关将士,朕又不能做别的。”赵祯叹了口气道:“知应不用说也明白,国朝开国之时,对国中兵将的约束都比较严。”
理解理解,你们赵家做的那档子事,就怕别人学着做。陈初六不能说什么了,重文轻武,这是大势所趋,想要改变赵氏皇族对“黄袍加身”的恐惧,这……不对,有这个想法的人,估计已经死翘翘了。
陈初六只好道:“陛下,虽然避免不了重文轻武,但也可以给边军将士一丝藉慰。臣还有一个办法,不仅可以筹到一批物资,还能收军民的心。”
“什么办法?”
“募捐……”
“不成不成,朕知道,一旦让官府开始募捐,底下不知道多少人借机收取苛捐杂税,到时候就有更多的老百姓,被赃官污吏陷害,这法子不行。”赵祯连连摇头道。
“陛下,臣不是让官府去募捐,而是让民间自发募捐。”陈初六嘿嘿一笑道:“臣手底下的汴京时报,可以代劳,让民众自发的募捐,先募捐到四为诗社,再直接运送到边关。募捐的东西,主要是衣物、薪柴等御寒之物。”
赵祯迟疑了:“这样行吗?以往官府募捐,百姓都是半推半就,让四为诗社去募捐,民众岂肯捐献?”
“百姓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也都是懂理的人,臣愿写一篇文章,从仁义情谊上劝说汴京百姓。陛下,若是真有大量百姓募捐,那岂不是说明陛下乃上古明君?岂不是证明了,当今天下,乃是仁义之世!”
这句话让赵祯大为心动,这位少年天子,就想在世人面前证明自己是明君。这或许是每一个,称得上合格的君王,都想做的事情。但陈初六却是为了再努力扳正一下这轻视兵事的风气,百姓全都为边军募捐,这会让天下官军如何感动?军民本是鱼水之情,相互帮助是本应该有的。此外,陈初六也想多为自己的汴京时报,揽一些朝廷上的事情,混一个“半官半民”的形象,如此更有自保之力。
赵祯想了片刻,最后十分认真地道:“知应,你这办法,比之前那个还好,就这么办了,你去写个文章,要不要朕来写几行御批?”
“不用不用,难道陛下不怕地方官,逼着百姓来捐献,献媚天子?”
“说的是,说的是啊。”赵祯笑着问道:“知应,你觉得会有多少人来参加募捐,又能筹得多少物资?”
“臣无法估计。”
“罢了罢了。”赵祯十分有信心道:“朕的治下,民风淳朴,何况是汴京?朕敢肯定,定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来捐献。”
你有信心就好,陈初六笑着告退,出了文德殿,却有太监来告诉陈初六,说是王曾让他过去一趟,有要事相商。
陈初六心中一凛,他知道王曾想要找他谈什么,是为了谈刚才在文德殿和张奢顶撞的事情,或许又是为了,今天鲁莽的借天子的口,将这件援边的事情定下来了。在此之前,可没有和他通气呀。
大内之中,大部分地方还盖着雪,冷冷清清,但通往政事堂、枢密院的这条路,却是被人踩得雪融化了。陈初六挑着地方走,还不免湿了鞋,冻得脚趾有些发疼。来到政事堂门口,听到有几个吏员抱怨,扫了一眼过去,那几个吏员立马噤声了。陈初六整理了一下衣冠,径直来到了王曾的地方。
推开门一看,王曾正在里面奋笔疾书,排着许多人在等候,王曾书完一帖,递给一人,那人领命不敢迟疑,赶紧飞奔而出,差点撞到了陈初六。陈初六默默地站在一旁,靠在墙脚一火盆处烤火。
等屋中所有人都领命出去了,王曾这才起身,对陈初六招了招手:“知应,你坐到这边来,本相有事和你说。”
陈初六走到跟前,王曾看着他道:“知应,你可还记得一句话,谋事必先谋身,而后谋位,方能成大事乎?”
“这……下官一直铭记在心。”
王曾听了却摇摇头:“那你谋身了吗?你可知,当今朝廷之上,有多少人恨你?你又知道,今日这件事情,你得罪了多少人。”
“下官……”陈初六支支吾吾起来,他于谋身一事,的确不擅长。朝中大多数人,是他一开始就友好的那种,并没有通过逢迎巴结,讨好过别的人。有时候对王曾、鲁宗道、吕夷简等人拍拍马屁,但这马屁锦上添花一般,就算不拍这个马屁,对关系也没有什么影响。
“知应,本相知道,你与天子要好,你与天家要好,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你有吞吐日月之能。你的才干,你的权位,都足够了,可谋身一样重要。你一开始履立功勋,朝中奉你为奇才,可你每做一件事,却要得罪一批人,长此以往,岂不是处处都树立了敌人?”王曾语重心长地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