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说,本官就明白了。通商惠工,反哺农业,以枝末养根本。只是本官有些奇怪,知应才到地方不到一年,如何能想出这办法的?据本官所知,知应一到太原,还没掌权之时,就已经看中了石炭。难道说,知应在来之前就已经有了想法?”卢惟孝将陈初六解释的这些话,一字一句记下来,最后好奇地问道。
    “石炭一事,下官只是好奇,为何本地百姓烧石炭,不会中毒,怎么一到别的地方,就有传言说石炭有剧毒?下官不信,故而亲自试用了一下石炭,后来发现只要通风,就没问题。又想到石炭一旦推行使用,将要节省很多木炭,就想了些办法。”
    陈初六半真半假地说道:“惠农商行一事,并非是下官首创,而是从邢知县在临川办的义仓中取得的灵感,刚好太原府盛产石炭,所以成了惠农商行。这一切都是机缘巧合,也有受人点拨。”
    “听说知应喜欢到民间向百姓问办法?”卢惟孝看着陈初六,见他点了点头,于是又道:“本官这次来,也是学知应的样子到底下去走了很久,受益良多。”
    两人聊了几句,卢惟孝将纸笔放下,吹干墨迹之后,收入囊中。陈初六本以为卢惟孝的问话就在这里结束了,可没想到卢惟孝忽然叫身旁泡茶伺候的那些人都下去,只剩下陈初六和他两个人,问道:“知应,本官这次来,还有一事要替赵官家问你!”
    “哦?”陈初六正色起来,道:“圣上要问什么事?”
    “听说知应停了输边的役,让各边军自己来太原押运粮食。”卢惟孝十分严肃地道:“你让边军带兵到太原,听你调遣,你想做什么?”
    这语气就好像在问陈初六有什么不轨的企图一样,陈初六听了,似乎知道了这次赵祯特意委派钦差来的目的,便答到:“下官并没想做什么,只是想着这样一来,就可免了百姓的破家役,又能让边军拿到足够的粮食。”
    “哼,知应,这可是你的不对了!”卢惟孝有些责怪道:“赵官家撤销河东兵马总管府,改为粮草转运总督府,这就是想打断粮草与边军之间的联系。你倒好,又想方设法把边军叫到了太原。幸好赵官家信任你,要换了别人,早被视作图谋不轨了。”
    “这……下官倒是没有考虑周全。”陈初六垂首道,其实他让边军来阳曲自己押运粮草,的确是想利用这次机会,向边军借点兵权,然后除掉狐冲山。可没想到,汴京那边看的一清二楚,这么快就派人来了。
    “知应,若不是本官这几日在太原府四处寻访,知道你一心为了百姓着想,并无半点济私的非分之想,那么阮文成来的时候,本官就不会出来帮你了。”卢惟孝回到。
    “那今后……”
    “待本官将这里的情况,全都报给汴京之后,看汴京的定夺。依本官看来,知应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此法于民甚为有利,于天家却并非如此。再说了,要是知应调任,换了他人前来,这法子一定出问题。”
    “是,下官再想别的办法。”陈初六抬起头,又问道:“卢大人,这次为何还有皇城司的人来了太原府?”
    “他们只是来复查一下张秉的案子。”卢惟孝淡淡地回了一句,似乎还有许多事情,不愿跟陈初六讲,接着道:“本官还会在太原府待一阵,陈大人不用顾忌什么,和平常一样署理公务就是。”
    两人说完,这便没事了。陈初六将刘沆叫来,好生安慰了一番,这一次阮文成把他抓了,是出乎陈初六意料的。
    过了些日子,太原府进入了冬季。还未下雪,但小滩的水已经能结成冰了。陈初六带着人,将河堤巡视了一遍,看到河堤稳固,放下心来。物料场风波之中,陈初六安然无恙,太原府各县开始按着阳曲县的办法,在自己地界筹备减税的码头。
    各县减税的力度,有多有少,但太原府因此也多了几个装卸石炭的码头。现如今也只有这石炭令陈初六操心了。天气一冷下来,石炭的需求量前所未有的增加。不仅汴京买石炭的人陡增,就连太原府本地,也家家户户有了小炭炉。
    以往的时候,太原府本地百姓烧煤,都是烧的散煤,或者直接烧块煤。那时只有没钱的人家里才用烧煤,所以大家都比较拘谨。但一听说汴京居然有成千上万的人,肯花钱买这个石炭,本地的百姓也不客气,大大方方的用起了石炭。
    陈初六时不时穿着素衣,到码头上四处溜达,看着受雇来的役夫,将石炭一车一车运上船。这雇用役夫的钱,还是从河工费用中省出来的。
    转了几圈之后,接近了午时,陈初六在河堤上吹够了风,走到码头上役夫的食堂。这是一个搭建的棚子,四周十分简陋,但好在密不透风,十分暖和。这里有几个管事的,给役夫做饭,也对外营业,算是一个饭馆。
    陈初六看了一眼中午的饭食,见只有几匡饼,几盆咸菜,锅里还煮着稀饭,便问道:“怎么连一点荤腥都没有?”
    做饭的厨子早已经认得陈初六,回到:“老爷,这已是十分不错了,虽说没有荤腥,可干粮和稀饭管够,到了晚上,就能喝上一碗杂烩汤了。”
    “不成,现在天气冷,干力气活的吃点油水。以后把这杂烩汤放到中午,晚上炖一锅肉。另外熬一点热姜汤,定时送到外头去。汤里放点盐,干力气活的,喜欢吃咸一点的。”陈初六吩咐几句,厨子忙不迭答应了。
    这时,一阵冷风吹了进来,陈初六偏头一看,只见走进来两个人,一个年长,一个年少,挎着褡裢,似乎是做生意的。不是那种阔气的大掌柜,是那种既当老板,又自己当伙计的买卖。
    年长的那位,将褡裢丢在桌上,取下帽子,道:“店家,煮二斤面,烫半斤酒,端两个菜,要快,急着赶路。”
    店家回了一声马上来,年长的那位埋怨道:“这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还以为能来太原府碰个好运,没想到还是遇到那些狗东西。”

章节目录


宋朝大官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星空没有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星空没有云并收藏宋朝大官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