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郭谦,拜见太尊。”
寿阳县知县是个十分瘦的中年人,在陈初六面前,好似枯枝一般。陈初六故意沉默了一会儿,问道:“你为了寿家,竟然亲自过来,收了多少钱?”
郭谦十分惶恐,本来有些大的官袍,微微颤动着,回到:“下官不敢,下官没有收钱,与那寿家也没什么私交。”
陈初六笑了笑,将桌面上泡好了的茶,递过去了一杯,笑道:“不要紧张,本官就是开个小玩笑而已,坐下来喝杯茶慢慢说。”
郭谦双手捧着茶杯,十分恭敬地坐下,回到:“太尊,下官这次前来,的确是为了他们寿家的事情。下官以为,为父母官,必要行父母之事。孩子犯了错,也该好好教导,不能一句话就将孩子打死。”
陈初六点了点头道:“郭知县说得不错,寿阳县寿家乃是大族,有数千人之多,恐怕你寿阳半数的户口,要么是寿家人,要么是寿家亲戚,要么和寿家有关系。”
“唉……的确如此,下官在寿阳,唯有依仗寿家,方能将这一县管得住。除寿家之外,别的大户,都不足以为用。下官来替寿家说话,也是为了维护地方平稳,绝不是收了钱……”
“郭知县这话扯远了,本官没有怪罪你的意思。”陈初六摆了摆手道:“本官相信你是为了寿阳百姓考虑,只要是为了百姓,便是做错了事,也是可以原谅的。就好像曹孟德打了胜仗,也没有杀了那些主张不打的人,你别怕……”
郭谦缩了缩脖子,这能不害怕么,可在这时候,郭知县的脑子灵光一闪,回到:“下官这次来,只是给寿家牵线搭桥,让他们有个机会跟太尊请罪,绕不饶恕他们,就看他们请罪到不到位了。下官听说了,他们还带了一点东西过来。”
陈初六点点头道:“既然郭知县肯替寿家说话,那看在你的面子上,本官便见他们一见。”
于是寿家人带了上来,头上还绑着麻带,看样子这是在戴孝。陈初六看到了这个,心里忽然明白寿家人如此快就范的原由了。
寿家是地头蛇,俞高宜的死只是让他们少了一个靠山,用一句现代的话讲,寿家的基本盘还没乱。寿家的基本盘便是,上头有人,下面有地。
可寿老爷子一死,寿家便完了。寿老爷子的子辈,便要赶紧回家守孝,那个什么礼部主事,天大的本事也只能滚回来。上头没了人,寿家最大的靠山就崩塌了。
陈初六反而玩味地问道:“寿乐山被捕这么久,你们寿家的人都没来找本官,现在来找,是不是晚了点?你们之前找谁去了?宪司?钦差?听说你们还找到了隆德府知府。要不要再找一两个人,朝廷去了没有?听说你们寿家还有个礼部主事,哎呦,是不是要守制了?哎呀,啧啧啧,节哀顺变……”
不提守制这事儿,我们还能做朋友,你要提了这件事,那,那我也求着和你做朋友。
赵家的人俱是口称不敢,再三请罪,连头都磕破皮了,陈初六方才颔首:“既然请罪,本官须得见到你们的诚意。”
“太尊,寿家已是组织人物,前去帮朝廷赈灾,帮官府修河堤。小人知道,太尊定是看不上这些俗物的,故而没带来。小人只带来了一样东西,太尊定会感兴趣的。”
赵家人递上来了一个盒子,里面并非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些书信,信封之上,还有俞高宜的名字。这下子陈初六明白了,寿家原本是主犯,唆使别人破坏河务。可只要把俞高宜供出来了,那这主犯就成了他。
寿乐山呢?只不过是被一个封疆大吏威胁的无知小儿罢了。
俞高宜自从在太原府查了粮之后,连出了两步昏招。一个是卖队友,撤出粮市,这让各大粮商把老婆本、棺材本都赔光了。其次便是提交辞呈,墙倒众人推,寿家只是先来推墙的人罢了。
陈初六的脸上,总算是放松了一些,对寿家人道:“行了,这东西你们留着也没用,也不要将这件事情说出去了。本官不能保证别的,只保证留寿乐山一条命,他这举人名分,就看学提开恩不开恩了。”
说罢,陈初六端起茶喝了一口,见者便都是知道,他这是不容分说了。看了一眼郭谦,道:“回去之后,好好地方寿家。这地方大族,既要用也要防,既要捧也要时不时抽他们的嘴巴。若是府里的政令,再传不入寿阳,本官可不会这么给你面子了。”
“下官不敢……”郭谦退了出去,留着陈初六在书房之中,独自看了一下那些信件。这些信,可是寿家的底牌。
等了几天,俞高宜还没有派人过来。于是陈初六没有继续等下去,将这些信,还有通过吴思农搜集到的证据,一并送到了钦差府上,还将其中一些公之于众,顿时舆论哗然。
俞高宜递交了辞呈,一般来说能安心告老还乡。可陈初六这些证据一出,他的退身之路,也被堵了起来。而他身边的幕僚,早已得了消息,树倒猢狲散。钦差没办法,只好严查下去,俞高宜的人被连根拔起。
朝廷那边,特别是吕相,对陈初六这赶尽杀绝,也没做太多反应。陈初六冒着得罪官场,也要将俞高宜拿下,便是两个目的。
修河要钱,陈初六又抠门,恰好俞高宜伸脑袋过来了,还理直气壮对陈初六大喊,你有本事砍死我?隆德府负责抄俞高宜的家,这钱也到了宋祁手里。陈初六便从自己这里,挤出来了一些钱粮,去天雄军支援王曾。
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立威了。这一件事,陈初六大获全胜。而实际上自此之后,整个河东路无人再敢于陈初六为敌。整顿河务,顺利无比推行了下去。往后几年,直到陈初六调回京师之前,河东路的河务,一直在不断优化。
待陈初六离任之后,汾水、漳河两条河,已成了大宋北部的两条大动脉。汾水通黄河进而通汴京,漳河直通河北真定府、大名府。带来了商业繁荣,也方便了朝廷的粮草调运,还能每年淤出许多良田。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寿阳县知县是个十分瘦的中年人,在陈初六面前,好似枯枝一般。陈初六故意沉默了一会儿,问道:“你为了寿家,竟然亲自过来,收了多少钱?”
郭谦十分惶恐,本来有些大的官袍,微微颤动着,回到:“下官不敢,下官没有收钱,与那寿家也没什么私交。”
陈初六笑了笑,将桌面上泡好了的茶,递过去了一杯,笑道:“不要紧张,本官就是开个小玩笑而已,坐下来喝杯茶慢慢说。”
郭谦双手捧着茶杯,十分恭敬地坐下,回到:“太尊,下官这次前来,的确是为了他们寿家的事情。下官以为,为父母官,必要行父母之事。孩子犯了错,也该好好教导,不能一句话就将孩子打死。”
陈初六点了点头道:“郭知县说得不错,寿阳县寿家乃是大族,有数千人之多,恐怕你寿阳半数的户口,要么是寿家人,要么是寿家亲戚,要么和寿家有关系。”
“唉……的确如此,下官在寿阳,唯有依仗寿家,方能将这一县管得住。除寿家之外,别的大户,都不足以为用。下官来替寿家说话,也是为了维护地方平稳,绝不是收了钱……”
“郭知县这话扯远了,本官没有怪罪你的意思。”陈初六摆了摆手道:“本官相信你是为了寿阳百姓考虑,只要是为了百姓,便是做错了事,也是可以原谅的。就好像曹孟德打了胜仗,也没有杀了那些主张不打的人,你别怕……”
郭谦缩了缩脖子,这能不害怕么,可在这时候,郭知县的脑子灵光一闪,回到:“下官这次来,只是给寿家牵线搭桥,让他们有个机会跟太尊请罪,绕不饶恕他们,就看他们请罪到不到位了。下官听说了,他们还带了一点东西过来。”
陈初六点点头道:“既然郭知县肯替寿家说话,那看在你的面子上,本官便见他们一见。”
于是寿家人带了上来,头上还绑着麻带,看样子这是在戴孝。陈初六看到了这个,心里忽然明白寿家人如此快就范的原由了。
寿家是地头蛇,俞高宜的死只是让他们少了一个靠山,用一句现代的话讲,寿家的基本盘还没乱。寿家的基本盘便是,上头有人,下面有地。
可寿老爷子一死,寿家便完了。寿老爷子的子辈,便要赶紧回家守孝,那个什么礼部主事,天大的本事也只能滚回来。上头没了人,寿家最大的靠山就崩塌了。
陈初六反而玩味地问道:“寿乐山被捕这么久,你们寿家的人都没来找本官,现在来找,是不是晚了点?你们之前找谁去了?宪司?钦差?听说你们还找到了隆德府知府。要不要再找一两个人,朝廷去了没有?听说你们寿家还有个礼部主事,哎呦,是不是要守制了?哎呀,啧啧啧,节哀顺变……”
不提守制这事儿,我们还能做朋友,你要提了这件事,那,那我也求着和你做朋友。
赵家的人俱是口称不敢,再三请罪,连头都磕破皮了,陈初六方才颔首:“既然请罪,本官须得见到你们的诚意。”
“太尊,寿家已是组织人物,前去帮朝廷赈灾,帮官府修河堤。小人知道,太尊定是看不上这些俗物的,故而没带来。小人只带来了一样东西,太尊定会感兴趣的。”
赵家人递上来了一个盒子,里面并非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些书信,信封之上,还有俞高宜的名字。这下子陈初六明白了,寿家原本是主犯,唆使别人破坏河务。可只要把俞高宜供出来了,那这主犯就成了他。
寿乐山呢?只不过是被一个封疆大吏威胁的无知小儿罢了。
俞高宜自从在太原府查了粮之后,连出了两步昏招。一个是卖队友,撤出粮市,这让各大粮商把老婆本、棺材本都赔光了。其次便是提交辞呈,墙倒众人推,寿家只是先来推墙的人罢了。
陈初六的脸上,总算是放松了一些,对寿家人道:“行了,这东西你们留着也没用,也不要将这件事情说出去了。本官不能保证别的,只保证留寿乐山一条命,他这举人名分,就看学提开恩不开恩了。”
说罢,陈初六端起茶喝了一口,见者便都是知道,他这是不容分说了。看了一眼郭谦,道:“回去之后,好好地方寿家。这地方大族,既要用也要防,既要捧也要时不时抽他们的嘴巴。若是府里的政令,再传不入寿阳,本官可不会这么给你面子了。”
“下官不敢……”郭谦退了出去,留着陈初六在书房之中,独自看了一下那些信件。这些信,可是寿家的底牌。
等了几天,俞高宜还没有派人过来。于是陈初六没有继续等下去,将这些信,还有通过吴思农搜集到的证据,一并送到了钦差府上,还将其中一些公之于众,顿时舆论哗然。
俞高宜递交了辞呈,一般来说能安心告老还乡。可陈初六这些证据一出,他的退身之路,也被堵了起来。而他身边的幕僚,早已得了消息,树倒猢狲散。钦差没办法,只好严查下去,俞高宜的人被连根拔起。
朝廷那边,特别是吕相,对陈初六这赶尽杀绝,也没做太多反应。陈初六冒着得罪官场,也要将俞高宜拿下,便是两个目的。
修河要钱,陈初六又抠门,恰好俞高宜伸脑袋过来了,还理直气壮对陈初六大喊,你有本事砍死我?隆德府负责抄俞高宜的家,这钱也到了宋祁手里。陈初六便从自己这里,挤出来了一些钱粮,去天雄军支援王曾。
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立威了。这一件事,陈初六大获全胜。而实际上自此之后,整个河东路无人再敢于陈初六为敌。整顿河务,顺利无比推行了下去。往后几年,直到陈初六调回京师之前,河东路的河务,一直在不断优化。
待陈初六离任之后,汾水、漳河两条河,已成了大宋北部的两条大动脉。汾水通黄河进而通汴京,漳河直通河北真定府、大名府。带来了商业繁荣,也方便了朝廷的粮草调运,还能每年淤出许多良田。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