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陛下,臣失礼了。”
“无妨,速速将太原府的水情念来。”赵祯挥了挥袖子道。
“只有两个字,无虞。”都水监的人拱手道:“陛下,这几日测得水重,比以前轻了不少,上游的洪汛,暂时过去了。微臣派去太原府的人,都说太原府这次大水,若放在别的地方,足以引发五十年不遇的洪水,陈大人真是修了一条好堤啊!”
“哈哈哈……”赵祯大笑了起来,点头道:“你这个喜讯来得好,着升你一级,赐银腰带。”
说罢,赵祯转身离开了。那都水监的人,喜从天降,还一时无法接受,吕夷简在一旁看了他一眼:“还不速速谢恩?”
“臣谢陛下隆恩!”都水监这人脸色红润,四野里吹牛去了。
转眼间,陈初六回京也有一个月了。太原府的水清查明了,又过了些日子,继续查明等汛期过了,朝野对他的议论,这才停止。
陈初六在家这些日子,陪伴家人,清理家产,把陈家家里害群之马做的坏事,主动去赔礼道歉,将影响消除。
打铁还需自身硬,若止步于主政一方,陈初六便可以不顾自家人好坏。可他的志向,至少要封侯拜相,赢得万古流芳,这就得严于律己了。
最热的天气,已经接近末尾。汴京繁华依旧,丰富的水系周围,荻花飘舞。而在京城外面,往日汴京时报的士子,悄悄地从应天府赶到了陈初六家里。
这些年,他们在应天府扎根,借着应天书院,募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学”在汴京、应天府最冷寂的时候,他们依旧不愿舍弃。对陈初六而言,这些志同道合的士子,像是长征过后的老兵。
陈初六着手重启报社,兴办义学!
重启报社,是为了上达民意,下传旨意,让百姓与天子能有一个对话的机会,从而防止中间那些奸官滑吏欺上瞒下,阳奉阴违。
兴办义学,就是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读书、识字,掌握知识。他们读书,也许不是为了当官,但只要能看懂官府的白话告示,这就能免多少欺骗?
唯有开启民智,方能真正造福于天下,造福于民族,而非造福一家一姓。若是民智未启,百姓就只能任由那些掌握知识的人摆布。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了。
你说要精简机构,那我就削减边防,让外族入侵。你说要兴办义仓,用官府的粮食作为本金借给百姓,那我就逼不缺粮的百姓也来借。
你说官府要收购滞销产品,保护百姓和商人,那我就接近垄断这个行业,逼得商人破产,百姓买不到。你说要让百姓花钱免除劳役,那我就借机横征暴敛。
所谓阳奉阴违,不过就是这些罢了。弄得百姓怨声载道,良法成了恶法。这些情况,正在三十六年之后,等待王安石的意气风发。
若百姓能真正理解朝廷的用意,而朝廷也立信于民,这样的事就会少许多了。陈初六在太原府,能办下这么多事,就是有了一个阳曲周刊,取得了百姓的信任。
汴京时报,就算是治标之方,能应付眼下的情况,帮赵家朝廷的忙。而兴办义学,则是治本之策。
陈初六兴办的这个义学,除了基础的识字、识数之外,还有医学、农学、工学、武学等科目,可以择其优者教导。陈家年入几十万贯,陈初六从太原府也带回来了一百多万贯,自然不能放在家里生锈,拿出来办这些实事就行。
这些事情,不是能一步到位的,但却要一步一个脚印。陈初六两耳不闻窗外事,对朝中的弹劾,视而不见,专心致志办自己的事情。没过了多久,他收到了简德元的信,说是太原府夏粮丰收,百姓为陈初六立生祠纪念,每月初六,烧香祭拜。
陈初六闻言,放心了下来。又写了一封回信,信中自然谦虚地说这不是我的功劳,都是天子的功劳云云。
这一日,陈初六正在与几位老中医,详谈筹建医科之学的事情,却听得礼部传话来了。处暑解气,天子邀在京官员摆宴,赐“水面”和“银苗菜”。
说是在京官员,其实不然,还得是在职的。像那些“候补”官员,则是不能入宴,但陈初六这种不是“候补”,只能算是太原府知府入京觐见,故而也能算既在京又在职,何况陈初六还是驸马都尉,不看这个官的面子,还得看这身份的面子。
可礼部的人传话,却让陈初六按照“兵部侍郎”的衔入座。兵部侍郎就是一个闲差,哪怕兵部尚书,也只是管着武官卤簿和厢军。这闲差能入席,可离得很远,赵祯坐在上面,往下一看,都分不出是男是女的那种距离。
陈初六不慌不忙,先把医科的事情谈妥了,才和吴思农商量起来。吴思农很是不解:“以东翁之名望地位,至少要与三司六部的尚书并列,为何要入座在侍郎席,还是兵部侍郎。依吴某看,必是这兵部侍郎周围的人有些机关。”
“难不成又要舌战群儒?”陈初六笑了一声道:“这是天子赐宴,便是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与他们浪费口舌,简直是辜负韶华光阴。”
“东翁应该去!”吴思农开口道:“太后崩逝,这才不到半年,天子本该受制,减少宴会的,为何这次处暑这等小节气,也要举办宴会?”
“难道是……”陈初六茅塞顿开,点了点头道:“可这样一来,免不得又要得罪一些人。”
“东翁现在德才兼备,要是不得罪几个人,天子怎么放心得下?”吴思农笑了笑:“吴某离京也有许多年了,对京里的情况,那叫一个两眼一抹黑。东翁正好来了,吴某有件事情想和东翁说。”
“吴先生尽管说吧。”
“吴某擅长刑名之学,在官场上这都只算阴谋诡计,在地方州县中,或许还足用,可到了庙堂之上,还是要用光明正大之阳谋。东翁青云直上就在眼前,吴某对东翁也没多大用了,想回乡养老。”
“吴先生……吴先生是要离开陈某了吗?”陈初六站了起来,道:“这些年陈某一直视吴先生为师,这一朝离去,陈某想请教问题,该问谁呢?”
“无妨,速速将太原府的水情念来。”赵祯挥了挥袖子道。
“只有两个字,无虞。”都水监的人拱手道:“陛下,这几日测得水重,比以前轻了不少,上游的洪汛,暂时过去了。微臣派去太原府的人,都说太原府这次大水,若放在别的地方,足以引发五十年不遇的洪水,陈大人真是修了一条好堤啊!”
“哈哈哈……”赵祯大笑了起来,点头道:“你这个喜讯来得好,着升你一级,赐银腰带。”
说罢,赵祯转身离开了。那都水监的人,喜从天降,还一时无法接受,吕夷简在一旁看了他一眼:“还不速速谢恩?”
“臣谢陛下隆恩!”都水监这人脸色红润,四野里吹牛去了。
转眼间,陈初六回京也有一个月了。太原府的水清查明了,又过了些日子,继续查明等汛期过了,朝野对他的议论,这才停止。
陈初六在家这些日子,陪伴家人,清理家产,把陈家家里害群之马做的坏事,主动去赔礼道歉,将影响消除。
打铁还需自身硬,若止步于主政一方,陈初六便可以不顾自家人好坏。可他的志向,至少要封侯拜相,赢得万古流芳,这就得严于律己了。
最热的天气,已经接近末尾。汴京繁华依旧,丰富的水系周围,荻花飘舞。而在京城外面,往日汴京时报的士子,悄悄地从应天府赶到了陈初六家里。
这些年,他们在应天府扎根,借着应天书院,募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学”在汴京、应天府最冷寂的时候,他们依旧不愿舍弃。对陈初六而言,这些志同道合的士子,像是长征过后的老兵。
陈初六着手重启报社,兴办义学!
重启报社,是为了上达民意,下传旨意,让百姓与天子能有一个对话的机会,从而防止中间那些奸官滑吏欺上瞒下,阳奉阴违。
兴办义学,就是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读书、识字,掌握知识。他们读书,也许不是为了当官,但只要能看懂官府的白话告示,这就能免多少欺骗?
唯有开启民智,方能真正造福于天下,造福于民族,而非造福一家一姓。若是民智未启,百姓就只能任由那些掌握知识的人摆布。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了。
你说要精简机构,那我就削减边防,让外族入侵。你说要兴办义仓,用官府的粮食作为本金借给百姓,那我就逼不缺粮的百姓也来借。
你说官府要收购滞销产品,保护百姓和商人,那我就接近垄断这个行业,逼得商人破产,百姓买不到。你说要让百姓花钱免除劳役,那我就借机横征暴敛。
所谓阳奉阴违,不过就是这些罢了。弄得百姓怨声载道,良法成了恶法。这些情况,正在三十六年之后,等待王安石的意气风发。
若百姓能真正理解朝廷的用意,而朝廷也立信于民,这样的事就会少许多了。陈初六在太原府,能办下这么多事,就是有了一个阳曲周刊,取得了百姓的信任。
汴京时报,就算是治标之方,能应付眼下的情况,帮赵家朝廷的忙。而兴办义学,则是治本之策。
陈初六兴办的这个义学,除了基础的识字、识数之外,还有医学、农学、工学、武学等科目,可以择其优者教导。陈家年入几十万贯,陈初六从太原府也带回来了一百多万贯,自然不能放在家里生锈,拿出来办这些实事就行。
这些事情,不是能一步到位的,但却要一步一个脚印。陈初六两耳不闻窗外事,对朝中的弹劾,视而不见,专心致志办自己的事情。没过了多久,他收到了简德元的信,说是太原府夏粮丰收,百姓为陈初六立生祠纪念,每月初六,烧香祭拜。
陈初六闻言,放心了下来。又写了一封回信,信中自然谦虚地说这不是我的功劳,都是天子的功劳云云。
这一日,陈初六正在与几位老中医,详谈筹建医科之学的事情,却听得礼部传话来了。处暑解气,天子邀在京官员摆宴,赐“水面”和“银苗菜”。
说是在京官员,其实不然,还得是在职的。像那些“候补”官员,则是不能入宴,但陈初六这种不是“候补”,只能算是太原府知府入京觐见,故而也能算既在京又在职,何况陈初六还是驸马都尉,不看这个官的面子,还得看这身份的面子。
可礼部的人传话,却让陈初六按照“兵部侍郎”的衔入座。兵部侍郎就是一个闲差,哪怕兵部尚书,也只是管着武官卤簿和厢军。这闲差能入席,可离得很远,赵祯坐在上面,往下一看,都分不出是男是女的那种距离。
陈初六不慌不忙,先把医科的事情谈妥了,才和吴思农商量起来。吴思农很是不解:“以东翁之名望地位,至少要与三司六部的尚书并列,为何要入座在侍郎席,还是兵部侍郎。依吴某看,必是这兵部侍郎周围的人有些机关。”
“难不成又要舌战群儒?”陈初六笑了一声道:“这是天子赐宴,便是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与他们浪费口舌,简直是辜负韶华光阴。”
“东翁应该去!”吴思农开口道:“太后崩逝,这才不到半年,天子本该受制,减少宴会的,为何这次处暑这等小节气,也要举办宴会?”
“难道是……”陈初六茅塞顿开,点了点头道:“可这样一来,免不得又要得罪一些人。”
“东翁现在德才兼备,要是不得罪几个人,天子怎么放心得下?”吴思农笑了笑:“吴某离京也有许多年了,对京里的情况,那叫一个两眼一抹黑。东翁正好来了,吴某有件事情想和东翁说。”
“吴先生尽管说吧。”
“吴某擅长刑名之学,在官场上这都只算阴谋诡计,在地方州县中,或许还足用,可到了庙堂之上,还是要用光明正大之阳谋。东翁青云直上就在眼前,吴某对东翁也没多大用了,想回乡养老。”
“吴先生……吴先生是要离开陈某了吗?”陈初六站了起来,道:“这些年陈某一直视吴先生为师,这一朝离去,陈某想请教问题,该问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