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个月若火如荼的筹备,大明科学院总算是挂牌宣布成立,大量原属工部的匠人被剥离出来,摇身一变拥有了新的名字:‘科学家’。
    也在这一天,朱允炆虽然人没有到,但一封加封莫成兴国侯的诏书和一枚一等匠心勋章却送了过去,这便足以使本就喜庆的气氛更加热烈许多。
    而真正点燃现场,让整个大明科学院乃至所有观礼之人震骇的,则是朱允炆亲笔提的一句赐字。
    “国士无双”!
    这句肯定带来的荣耀使得莫成成为了建文朝享受此誉的第一人。
    文至杨士奇,武至朱棣。
    这两人从来没被朱允炆用这四个字肯定过。
    莫成险些当场哭成一个泪人。
    什么是奇技淫巧,又什么叫旁门左道?
    昔有云‘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莫成收拾好自己的心情,便决意全力以赴的投入到改良蒸汽机的研发工作之中。
    “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早日实现以蒸汽替代战马,推动车辂。”
    当初朱允炆在山西问的那个问题,殷切念及的想法成了莫成的目标,这是后者决心对朱允炆如此厚爱想到的唯一回报。
    而对于朱允炆来说,还真没有急切的想要看到这一回报。
    统一全世界这种想法都是朱允炆十几年前时候才去惦记的了,现在的他更务实,也知道,将大明放到正确的道路上,基于正确的制度,几百年后,他的后代可以实现,自己能够看到与看不到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不想统一全世界,但起码将明联囊括整个亚洲却是朱允炆此生为自己定下的必须实现的目标。
    铁木真都差点能够做到的事情,朱允炆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够做到。
    而拦在大明眼前唯一的拦路虎,只有一个帖木儿汗国。
    “阿拉伯港口周遭的相应补给基站已经建好,最多可以向两万人的队伍提供物资支援。”
    随着远洋贸易船队赶到南京的多哈再一次见到了朱允炆。
    “辛苦了。”
    朱允炆含笑着点头,侧首看向坐在多哈对面陪同的郑和:“如此一来,我大明的船队马上就可以挂帆远洋了。”
    君臣二人都挺开心,不过多哈显然没心情关心这件事,他更关心朱允炆许诺的黄金。
    “放心,朕的国库已经准备好了,你随时可以派人去交割。”
    得到这个答复的多哈瞬间喜笑颜开,有些坐不住的就想要告辞离开,被朱允炆喊住。
    “朕还有一个交易,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多哈的身子僵住,脸上挤出一次笑容:“尊敬的大皇帝陛下,如果还是为了征伐帖木儿汗国的事情,请原谅我以及阿拉伯诸部实在无能为力。”
    “不不不。”
    朱允炆摇手,轻昂脑袋睥睨着多哈:“朕的明联,有几百万军队,一个小小的帖木儿,不需要你们的支持。
    朕想知道,这两年帖木儿汗国国内的情况怎么样,沙哈鲁又在忙着做什么。
    这个情报,朕愿意支付一万斤的黄金来换取。”
    一万斤黄金只换一个情报。
    这毫无疑问是天价了。
    多哈的眼神里流露出贪婪和心动,虽然还有几丝犹豫但很快就消失的一干二净。
    “帖木儿汗国此刻的局势很乱,超高的赋税使得西部几个城邦纷纷在闹独立,连我们阿拉伯的商人现在都无法顺利的抵达撒马尔罕。
    还有,去年年底的时候,沙哈鲁希望从我们这里买两万成熟的马穆鲁克,但这个数量太过于庞大我们只提供了四分之一。
    年初,北阿非利亚和东欧罗巴的奴隶贸易往来密集,沙哈鲁不仅买奴隶,还从我们阿拉伯其他几部大商人那里买了将近一万匹的战马。”
    这份情报让朱允炆的笑容更加灿烂:“朕对这个情报非常的满意,一万斤黄金朕马上批条子你可以领走。”
    “伟大的皇帝陛下,您的慷慨与富有令我折服。”
    有钱赚,多哈笑的更加谄媚。
    而一拿到朱允炆的批条,多哈又一次起身告辞,兴高采烈的就要离开。
    “郑和替朕送送。”
    闻言,郑和的心中便明白,皇帝这也是在向自己下逐客令,当即告退,陪着多哈离开谨身殿。
    目视着两人离开,朱允炆马上便召了朱棣,开门见山的说道。
    “全面进攻帖木儿汗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后者这会还正纳闷皇帝急召的缘由是什么呢,这话可把他说的大吃一惊。
    见朱棣不太明白,朱允炆便把刚才多哈提供的情报原原本本复述了一遍,然后加上了自己的分析:“买奴隶买战马,这是在补充军队的力量,但之前朕问过多哈,帖木儿买奴隶一般买的都是十来岁的少年,买回去自己培养和洗礼。
    这一次,沙哈鲁却选择直接买已经相对成熟的,可以直接披挂上阵做即战力的奴隶军,说明他爹给他留下的国家根基已然不稳。
    沙哈鲁需要军队来镇压地方各城邦的叛乱,以及对那些不愿意承担高额税收的反对势力进行清算。
    内忧已经出现,再面对外患的话,沙哈鲁能够拿出手应付的军事力量就会大打折扣。”
    趁他病要他命。
    战机已经来了,需要大明做的,就是牢牢的把握住这次战机,并且将战机顺利的变成战果。
    “这幅地图是我大明的疆域图。”
    两人在武英殿环殿移动着,朱允炆在大明疆域图的面前停下脚步,一根玉石做成的指挥棒点在东察合台汗国那一块。
    “少了这,朕这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收复汉唐旧土,西域该回来了。”
    乌斯藏早多少年就设了都司,虽说大明从未向乌斯藏派过一支军队、一个官员,那里一直是完完全全的自治,但到底每一任法王都是跪在朱允炆脚下受的敕封。
    名义上,乌斯藏永远都是大明的乌斯藏。
    “解决东察合台不难。”
    朱棣对此早有腹稿:“当年要不是沙哈鲁强插一手的援助,老六早把他给灭了。一旦西北集团军出河西走廊,沿途必望风披靡。
    眼下,西南明联几个国家的军队改制即将完成,马大军手里有四五十万的各国青壮军,先打下喀布尔,断了帖木儿汗国东南经济重镇支援,两相夹击,加上他们西部城邦叛乱,这场仗有的打,也能力争全胜。”
    “指挥作战的事,四叔自己拿主意吧。”
    朱允炆并不打算跟朱棣一起商量指挥打仗的事情,他压根没这个水平,很干脆的做起甩手掌柜来,而是问了朱棣这么一个问题。
    “四叔你说,朕打算让帖木儿汗国改信印度教,你觉得有希望吗。”
    想把帖木儿汗国囊括进明联体系,第一步就是变更帖木儿汗国的宗教信仰。
    这个问题倒是让朱棣有些始料未及,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作何答复。
    “陛下,臣对此也不甚了解,一时半会不太好说。”
    朱棣又不信宗教,哪里知道改变一个宗教的信仰对于一个信众来说,到底难不难。
    “那四叔给马大军发军令的时候加一句,攻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试试看,有多少人愿意改信印度教的。”
    朱允炆这句话朱棣第一时间就明悟过来。
    发给马大军?
    马大军是何许人,那就是一彻头彻尾的屠夫,印度四十家突厥贵族家族,除了投降的,哪还有一个活下来的活人。
    这封军令发到这位的手上,不愿意改变信仰的人还有什么好下场?
    朱允炆多次在内阁中提出的所谓金铁主义,遵循的就是一个基本准则。
    先谈谈,不能谈再打,打不服的就杀。
    但具体怎么谈,谈什么自然是大明说了算。
    “割让撒马尔罕和喀布尔给大明,帖木儿汗国将宗教改为印度教是和谈基础,这两项沙哈鲁不同意的话,那就一定要打,直至打到他同意为止。”
    朱允炆负着手继续走动,朱棣跟在身旁亦步亦趋,附和着。
    “阿拉伯的港口已经准备好了,郑和马上就会再次下西洋,在他回来之前,朕就要解决掉这个横亘东西之间的绊脚石,为重开甚至建设一条更通畅的新丝绸之路而夯实好基础。”
    朱允炆不关心战争,也从没在乎过战争,只不过他要实现的政治目的需要战争的辅助。
    “臣这即刻便下去拟定作战计划。”
    朱棣也不多做停留,当下就抱拳告退,朱允炆送了两步到殿门处,又交代了几句便目送着朱棣的离开。
    转身,蹙着眉头走到殿中巨大的沙盘旁,双喜跟着也没看明白朱允炆在看什么。
    看了没多久,殿外走进来一个小宦官报信。
    “陛下,永城侯薛恪求见。”
    原闽浙水师指挥使,眼下明联的海军总指挥。
    朱允炆抬头怔了一下,随后勾了勾手:“让他过来吧。”
    小宦官离开没多时,一身武官袍服裹带的薛恪就匆匆走了进来,朱允炆眼尖,一眼先看到了薛恪手里捏着的一封书信。
    两道红翎插着,是为四百里加急。
    大明海事什么时候还能出直得加急的情况了。
    “陛下,巨港的梁道义来的信,他要建国!”

章节目录


日月永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煌煌华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煌煌华夏并收藏日月永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