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认识什么寿宁候,你们找错人了。”
谢慎作势便要冲过去,却被几名仆从死死拦住。
“谢修撰不要给脸不要脸,难不成还要哥几个绑了去吗?”
今日出来的急,谢慎没有带鲁种田,现下却是十分后悔。
正当谢慎悲愤欲绝时要跟这帮恶奴拼了时,翰林院中忽然传出一沉郁威严的声音。
“是谁人在外聒噪!”
王华王老大人就如同天神一般出现在谢慎眼前,少年也总算松了一口气。
那些恶奴如鸟兽散,谢慎连忙冲王华拱手道:“多谢老大人仗义出手。”
王华淡淡笑道:“旁人都欺负到翰林院了,老夫岂有不管的道理。对了,这些人是哪里来的?”
谢慎心道还不是因为你家田庄的事,面上却不露声色淡淡道:“听说是寿宁侯府的人。”
王华听到这里不禁蹙眉。
如果是一般的京城纨绔他还真没有什么可怕的,但寿宁侯张鹤龄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这厮仗着是国舅爷在京城横行霸道,欺男霸女却连都察院的言官都不敢插手去管。
“也就是说,是你和寿宁侯有过节了?”
谢慎听到这里,一口老血险些喷将出来。
不过按照正常的逻辑,也确实会往这个方向想。
代人受过的滋味不好受,偏偏谢慎又不能卖队友,只能含糊其辞道:“这个下官也不知晓,不明白是怎么得罪那寿宁侯的。”
王华点了点头道:“这寿宁侯为非作歹惯了,可能并非是你惹了他那么简单。”
王老大人的潜台词就是说有可能是张鹤龄看你谢慎不顺眼,故而想要整治你一番。至于为何张鹤龄会看你谢慎不顺眼,也很好解释。
平日里张鹤龄欺男霸女是这京城绝对的焦点,但谢慎却以十六岁状元的身份抢走了京城上下所有的关注,自然会被寿宁侯怀恨在心。
当然,谢慎是知道实情的,但经由老爷子这么一说不禁打了个冷颤。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也许张鹤龄这次是冲着王家去的,他不过是代人受过。亦或者张鹤龄是真的看他不爽,想要教训他一番呢?
毕竟王守文即便再猪队友,也不会把自己卖了吧?
若仅仅是一个张鹤龄那还好办,如果是更有城府,更有手腕的人要对他下手呢?那谢慎恐怕就要陷入困局之中了吧?
好在翰林院就是一个庇护所,在这里编纂修史就可以暂时避免和这些外力接触,也可以磨砺自己积蓄力量。
人生有时就是这么戏剧性,也许一步踏错就会步步跟着错。
好在王华老爷子一语点醒梦中人,谢慎现在醒悟的还不算太晚。
谢慎随着王华进了翰林院一并来到公署,却是满怀心事胡乱翻了些散乱的典籍,与那韩博士道:“今日怎么不见王、陈两位编修?”
韩荣讪讪一笑道:“两位编修向王老大人告了假,今日怕是不能来了。”
谢慎心道这王瓒、陈澜平日里就是同进同出,现在竟然连告假都要赶在一起,当真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不会二人之间有那断袖之癖吧。
联想到大明士大夫阶层里男风盛行,谢慎坚信了自己的判断。
那陈澜每次看他时眼神中都闪过一丝灼热的光彩,这该不会是对他有了想法吧......
想到这里谢慎不禁汗毛竖起倒吸了一口凉气。
好在发现的早,以后绝对不能给这两人有可乘之机。
谢慎暗暗定神,这便开始指挥各博士、典簿、侍书开始编纂《会典》。
却说转眼间便到了晌午,谢慎趴在官署公案前午休,迷迷糊糊间却听得身旁的几名官吏在小声谈论着什么。
“你听说了吗,王日讲的家奴被人打伤了。”
“什么人这么大胆,竟然敢光天化日之下大打出手?”
“还能是谁,寿宁侯府的人呗。听说是这王家无意间截断了上游的水渠,结果寿宁侯府的人就上门兴师问罪了。据说几十号人直接把王家庄子砸了个稀巴烂,上前劝阻的王家佃农被打伤了好几人呢。”
“王家一向低调,怎么会突然截断上游水渠断了寿宁侯府田亩灌溉?这不是打寿宁侯的脸吗?这位什么时候吃过亏,遇到这事没把王家庄子掀个底朝天就不错了。”
“嘿,说是寿宁侯府的田亩,其实就是无主荒地罢了。不过这位是个横行恣意的性格,要把无主荒地划到自己名下还不简单?”
“原来是无主荒地,这样看王家倒是情有可原了。”
“谁说不是呢,要是都像寿宁侯这样看上哪块地就大手一挥圈了起来,这京畿周围的田地还不得被分个干净。”
“这种事情官府也管不了,别管是宛平县还是大兴县令都躲得远远的,就连顺天府衙门的人也都装作没看见呢。”
“一个是当朝国舅爷,一个是《会典》总编修,啧啧,这种两头为难的事哪个愿意去做?”
“听说王家正在京城中各处散发消息,随便哪处都能看到检举寿宁侯恶行的纸贴呢。”
“寿宁侯强占无主荒地在前,后行凶打人在后,恐怕遮掩不过吧?”
“遮掩不过?你忘了咱们这位国舅爷的本事了?天大的事情,只要让他到皇后娘娘那儿一哭也就屁事没了。”
二人兀自说的兴起,吐沫星子四溅,全然没有留意到正在午睡的谢修撰全听了去。
谢慎也暗暗啧叹,王守文看来也是一个狠角色,竟然这么快就给出了回击,还这么强有力。
其实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如果王家忍了,恐怕也就这么过去了。
但王守文也不是能够打碎牙往肚子里咽的主,故而才会想到去找谢慎,想出了这么一个绝妙的办法。
寿宁侯在京中跋扈是出了名的,王守文想要打一场翻身仗就要充分的利用这一点,要让自己站在舆论的制高点,获得京城百姓的支持。
一旦舆论倒向了王家这一边,对寿宁侯口诛笔伐,事情便好办许多了。
......
......
谢慎作势便要冲过去,却被几名仆从死死拦住。
“谢修撰不要给脸不要脸,难不成还要哥几个绑了去吗?”
今日出来的急,谢慎没有带鲁种田,现下却是十分后悔。
正当谢慎悲愤欲绝时要跟这帮恶奴拼了时,翰林院中忽然传出一沉郁威严的声音。
“是谁人在外聒噪!”
王华王老大人就如同天神一般出现在谢慎眼前,少年也总算松了一口气。
那些恶奴如鸟兽散,谢慎连忙冲王华拱手道:“多谢老大人仗义出手。”
王华淡淡笑道:“旁人都欺负到翰林院了,老夫岂有不管的道理。对了,这些人是哪里来的?”
谢慎心道还不是因为你家田庄的事,面上却不露声色淡淡道:“听说是寿宁侯府的人。”
王华听到这里不禁蹙眉。
如果是一般的京城纨绔他还真没有什么可怕的,但寿宁侯张鹤龄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这厮仗着是国舅爷在京城横行霸道,欺男霸女却连都察院的言官都不敢插手去管。
“也就是说,是你和寿宁侯有过节了?”
谢慎听到这里,一口老血险些喷将出来。
不过按照正常的逻辑,也确实会往这个方向想。
代人受过的滋味不好受,偏偏谢慎又不能卖队友,只能含糊其辞道:“这个下官也不知晓,不明白是怎么得罪那寿宁侯的。”
王华点了点头道:“这寿宁侯为非作歹惯了,可能并非是你惹了他那么简单。”
王老大人的潜台词就是说有可能是张鹤龄看你谢慎不顺眼,故而想要整治你一番。至于为何张鹤龄会看你谢慎不顺眼,也很好解释。
平日里张鹤龄欺男霸女是这京城绝对的焦点,但谢慎却以十六岁状元的身份抢走了京城上下所有的关注,自然会被寿宁侯怀恨在心。
当然,谢慎是知道实情的,但经由老爷子这么一说不禁打了个冷颤。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也许张鹤龄这次是冲着王家去的,他不过是代人受过。亦或者张鹤龄是真的看他不爽,想要教训他一番呢?
毕竟王守文即便再猪队友,也不会把自己卖了吧?
若仅仅是一个张鹤龄那还好办,如果是更有城府,更有手腕的人要对他下手呢?那谢慎恐怕就要陷入困局之中了吧?
好在翰林院就是一个庇护所,在这里编纂修史就可以暂时避免和这些外力接触,也可以磨砺自己积蓄力量。
人生有时就是这么戏剧性,也许一步踏错就会步步跟着错。
好在王华老爷子一语点醒梦中人,谢慎现在醒悟的还不算太晚。
谢慎随着王华进了翰林院一并来到公署,却是满怀心事胡乱翻了些散乱的典籍,与那韩博士道:“今日怎么不见王、陈两位编修?”
韩荣讪讪一笑道:“两位编修向王老大人告了假,今日怕是不能来了。”
谢慎心道这王瓒、陈澜平日里就是同进同出,现在竟然连告假都要赶在一起,当真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不会二人之间有那断袖之癖吧。
联想到大明士大夫阶层里男风盛行,谢慎坚信了自己的判断。
那陈澜每次看他时眼神中都闪过一丝灼热的光彩,这该不会是对他有了想法吧......
想到这里谢慎不禁汗毛竖起倒吸了一口凉气。
好在发现的早,以后绝对不能给这两人有可乘之机。
谢慎暗暗定神,这便开始指挥各博士、典簿、侍书开始编纂《会典》。
却说转眼间便到了晌午,谢慎趴在官署公案前午休,迷迷糊糊间却听得身旁的几名官吏在小声谈论着什么。
“你听说了吗,王日讲的家奴被人打伤了。”
“什么人这么大胆,竟然敢光天化日之下大打出手?”
“还能是谁,寿宁侯府的人呗。听说是这王家无意间截断了上游的水渠,结果寿宁侯府的人就上门兴师问罪了。据说几十号人直接把王家庄子砸了个稀巴烂,上前劝阻的王家佃农被打伤了好几人呢。”
“王家一向低调,怎么会突然截断上游水渠断了寿宁侯府田亩灌溉?这不是打寿宁侯的脸吗?这位什么时候吃过亏,遇到这事没把王家庄子掀个底朝天就不错了。”
“嘿,说是寿宁侯府的田亩,其实就是无主荒地罢了。不过这位是个横行恣意的性格,要把无主荒地划到自己名下还不简单?”
“原来是无主荒地,这样看王家倒是情有可原了。”
“谁说不是呢,要是都像寿宁侯这样看上哪块地就大手一挥圈了起来,这京畿周围的田地还不得被分个干净。”
“这种事情官府也管不了,别管是宛平县还是大兴县令都躲得远远的,就连顺天府衙门的人也都装作没看见呢。”
“一个是当朝国舅爷,一个是《会典》总编修,啧啧,这种两头为难的事哪个愿意去做?”
“听说王家正在京城中各处散发消息,随便哪处都能看到检举寿宁侯恶行的纸贴呢。”
“寿宁侯强占无主荒地在前,后行凶打人在后,恐怕遮掩不过吧?”
“遮掩不过?你忘了咱们这位国舅爷的本事了?天大的事情,只要让他到皇后娘娘那儿一哭也就屁事没了。”
二人兀自说的兴起,吐沫星子四溅,全然没有留意到正在午睡的谢修撰全听了去。
谢慎也暗暗啧叹,王守文看来也是一个狠角色,竟然这么快就给出了回击,还这么强有力。
其实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如果王家忍了,恐怕也就这么过去了。
但王守文也不是能够打碎牙往肚子里咽的主,故而才会想到去找谢慎,想出了这么一个绝妙的办法。
寿宁侯在京中跋扈是出了名的,王守文想要打一场翻身仗就要充分的利用这一点,要让自己站在舆论的制高点,获得京城百姓的支持。
一旦舆论倒向了王家这一边,对寿宁侯口诛笔伐,事情便好办许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