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未央呆若木鸡的表情,李泰立刻反应过来了,他做过了。赶紧笑着举杯道:“萧先生,孤不过戏言尔,戏言尔。喝酒!喝酒!”
闹了这么一出,一干文人赶紧附和李泰,继续喝酒吹牛。不过这个事情并没有过去,至少在明眼人的心里,李泰根本就不是戏言。他真的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想的。
萧未央很了解李泰并善于琢磨他心思,所以才会投其所好,针对太子布局,得到了李泰的重用。正因为了解李泰,才会爆料李诚跟白嬛的关系。本意是增加李诚在李泰心中的恶感。
只是萧未央万万没想到,居然弄巧成拙,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萧未央准确的琢磨李泰的心思,爆料之后李泰立刻不喜。但是没想到,李泰脑洞大开,来了那么一句。
别人都在喝酒吹牛的时候,萧未央在心里很快就理顺了李泰的真实想法。东宫门下的白松陵送了个嫡女过去,这事情其实不光彩。但是站在东宫的角度看,得到了实惠。
李泰会怎么想,白氏好歹也算是士族的一员,送个嫡女过去做妾,还是不能进门的那种。这付出可谓巨大了。换个角度看,李泰送的那些宫女呢?长的也都不差吧?为何李诚不喜呢?答案呼之欲出了,李诚的口味如此。
李诚喜欢门阀女,或者还要加一条,年龄大一点的,成熟一点的,这就全了。
真的是这样么?萧未央的分析对么?结论是肯定的,萧未央的分析没毛病。
怎么说呢?就像现代社会的女明星,李诚在现代社会的时候,经常yy女明星,喜欢看一些娱乐文,各种自己带入,山重水复的也不厌倦,觉得很爽。
到了唐朝,名门贵女的吸引力大呢?还是寻常人家的娘子吸引力大呢?这问题很简单吧?说句难听点的,抛开颜值身段不说,要不是出身白氏和郑氏,李诚真未必会去碰一下。
再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通吊丝,逆袭白富美,就问你爽不爽?平时高高在上的女人,成为了人生巅峰的战利品。要不你以为网上哪来那么多“小农民”的文呢?
李诚的心态大抵如此,清河崔氏之女为妻,满足了他对门阀获胜的心态。白氏、郑氏之女为侍妾,更是如此。你不是名门之女么?照样给我做小老婆。
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丑女不要紧,枕头捂着脸就当是林志玲了。你看,首先还要脑补一下林志玲,是不是这个道理?
李泰很自然的就这么想了,自成先生难道喜欢门阀之女么?要不要试试看呢?不求拉过来,但求他中立就好了。作为魏王,东宫的有力竞争者,李泰的思维很直接,对争夺诸君位子有利的办法,不妨试一试。又不会少一根毛,不就是一个女的么?
李泰会这么想很简单,实在是他很明白,李诚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很特殊。说句难听一点的,李泰都怀疑一个问题,李诚是不是李世民在外面乱搞生的私生子。不然怎么解释?这货何种乱来,却屁事没有。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平康坊是什么地方呢?通俗的来说长安官吏活动中心!那些家属不在长安的官员,休沐的时候,多数都会往平康坊跑。就算是家属在长安的,家里的黄脸婆或者是木头娘子,怎么比的平康坊的娘子有情趣?
这种地方李诚不爽了,就一把火点了起来。李泰觉得,换成自己去放火,李世民一定让他立刻滚出长安去就番。讲道理,亲儿子也就这样了。
当然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李泰是不说的,萧未央却怎么都想不到。
这场文会上的事情,自然是要传出来的。没有不透风的墙,李泰说的话和萧未央说的话,很快就在长安流传开了。具体到怎么理解,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只是传言之中,还是夹带了一点私货,什么久不见自成先生大作,江郎才尽耶?
李诚并不知道这个,他在城外呢,继续忙活他的交易所。崔芊芊预产期快到了,这次他是肯定要等到孩子满月,才会离开长安,再去登州的。
兄弟会的一干人等,一场李诚“掏心窝子”的肺腑之言后,也都很给面子。要该交易所,大家不能看着李诚一个人忙活。都跑来帮忙了,就连在等候结婚的房二,也都来了。
这些人凑在一起,资源就很恐怖了。要石头,要砖头,要木料,这些人都能解决。李诚连钱都不用讨,这帮人就给送来了。对此,李诚那是一点都不客气,帮了大家这么多,收点利息算个啥?
这样一来呢,阎立本就尴尬了。作为总包工头,差点直接失业了。真要啥都没干,怎么好意思找李诚要烟丝要茶叶?更不要说,那种李家独有的菜,辣椒。阎立本很喜欢吃辣的。
好在到具体施工备料,还是阎立本在指挥,这才能心安理得的喝着李家的茶,吃着李家的菜,继续假公济私的让少府监的工匠干活。至于别人会不会弹劾他,阎立本才不管呢。少府监的工匠,谁也没说不能在外接工程吧?
李诚心安理得的做甩手掌柜,丢下图纸就跑了。回到家里陪孩子!
不想人在家中坐,却来了个不速之客。谁呢?一代权相李义府!
李义府是一个人来了,甚至随从都没带,一身便衣,头毛驴,摇摇晃晃的,空着手到李庄。到了李宅门口,帖子也没有,直接报上名字。
这么看起来其实是很失礼的,但是李义府就这么干了。
站门口等了一会,李义府看见出来的是管家,心头不免有点失望。还是保持的很正常。
“李御史,有礼了。家主在忙碌,不便出来迎接,令小的来接引,还请多多海涵。”很客气的说话,李义府听了不免好奇,这李自成又在忙什么?外面那么多传言,他倒是能安心在在家带着,丝毫不着急么?
跟着高晋一路往里走,转了个弯看见李诚的时候,李义府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李诚在干啥呢?光着膀子,正在使劲的刨一根长木。但见他使劲一推,刨花飞起。身边还有不少工匠,也在忙活着这个事情。
李义府好尴尬,没想到名满天下的才子楷模,此刻在做木匠活。这要传出可不好听,没看见就算了,看见了将来有人在传,这锅就是自己的了。后悔!出门该看黄历的!
“李兄来了,稍等。答应闺女,亲手给她做个玩意,不能食言。”李诚解释了一句,李义府听了顿时就释然了。李诚对闺女的宠爱程度,长安城不知道的人可不多。
一根木料弄好了,李诚才停下手道:“抱歉,抱歉,怠慢了。不知道什么风把李兄给吹来了?”李义府表现的极为淡然:“长安有传言,自成先生江郎猜忌,某不信也,特来一观。”
“这个啊?听说了,无趣的很。还道你是为了李某好色之名来的。”李诚呵呵一笑,指着树下的小椅子,招呼李义府坐下,让人上茶来。
“好色算什么坏名声?李郎才尽,才是别有用心。自成先生,此别有用心之举也。”李义府不紧不慢的,端起茶杯来抿一口,赞一声:“好茶!”
李诚要是没有第一才子光环了,名声上肯定会跌落一个级别。没有才还好色,声誉必然受损。这就是有人在谋划着,要暗算李诚的根据。李义府深知其中关窍,刻意点名了。
说明白了,李义府这个人恩怨分明!他欠李诚的,要找补回来。至于什么方式,无所谓,人都来了,李诚开价就是。他就是抱着这个心态来的。至于说跟李诚结为好友,甚至同盟,李义府还真没想过。无他,那些对李诚不怀好意的人,很危险。
“呵呵,李兄多虑了。不是李某狂妄,实在是这些人的手段,不上台面,也没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李诚笑呵呵的来这么一句,李义府表情一怔:“愿闻其详。”心下道,难道说我想错了?不应该啊。
“大唐不缺聪明人,但是散布李某无才之言者,肯定不是个聪明人。或者说,此人有文人的通病。”李诚不紧不慢的解释,李义府反倒更糊涂了:“先生之言,某不解,某也文人也。”
李诚笑了笑,抬手点了点李义府:“你看看,现在你就在犯这个错误。你是个聪明人,如果在仕途上在起伏几年,你就能明白我说的这些话。现在,你还差点阅历。”
李诚故意这么说,目的很明确,折服李义府。现在就看他的反应了!
李义府不亏是史册留名的人物,很自然的起身抱手,微微躬身:“还请先生教我。”
很简单,你说服我,今后跟你混,说服不了,我拍拍屁股走人,这就是李义府的心态。
“李兄,诸葛亮,《隆中对》,都知道吧?后来文人,都希望自己是诸葛亮,能遇见赏识并重用自己的君上。传一段君臣相得的千古佳话。”李诚依旧是不疾不徐的说话。
李义府却依旧没有明白,但是却没有质问,而是微微的挺胸,坐直了身子,聆听受教。
李诚见状,满意的点点头,继续自己的下文。
闹了这么一出,一干文人赶紧附和李泰,继续喝酒吹牛。不过这个事情并没有过去,至少在明眼人的心里,李泰根本就不是戏言。他真的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想的。
萧未央很了解李泰并善于琢磨他心思,所以才会投其所好,针对太子布局,得到了李泰的重用。正因为了解李泰,才会爆料李诚跟白嬛的关系。本意是增加李诚在李泰心中的恶感。
只是萧未央万万没想到,居然弄巧成拙,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萧未央准确的琢磨李泰的心思,爆料之后李泰立刻不喜。但是没想到,李泰脑洞大开,来了那么一句。
别人都在喝酒吹牛的时候,萧未央在心里很快就理顺了李泰的真实想法。东宫门下的白松陵送了个嫡女过去,这事情其实不光彩。但是站在东宫的角度看,得到了实惠。
李泰会怎么想,白氏好歹也算是士族的一员,送个嫡女过去做妾,还是不能进门的那种。这付出可谓巨大了。换个角度看,李泰送的那些宫女呢?长的也都不差吧?为何李诚不喜呢?答案呼之欲出了,李诚的口味如此。
李诚喜欢门阀女,或者还要加一条,年龄大一点的,成熟一点的,这就全了。
真的是这样么?萧未央的分析对么?结论是肯定的,萧未央的分析没毛病。
怎么说呢?就像现代社会的女明星,李诚在现代社会的时候,经常yy女明星,喜欢看一些娱乐文,各种自己带入,山重水复的也不厌倦,觉得很爽。
到了唐朝,名门贵女的吸引力大呢?还是寻常人家的娘子吸引力大呢?这问题很简单吧?说句难听点的,抛开颜值身段不说,要不是出身白氏和郑氏,李诚真未必会去碰一下。
再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通吊丝,逆袭白富美,就问你爽不爽?平时高高在上的女人,成为了人生巅峰的战利品。要不你以为网上哪来那么多“小农民”的文呢?
李诚的心态大抵如此,清河崔氏之女为妻,满足了他对门阀获胜的心态。白氏、郑氏之女为侍妾,更是如此。你不是名门之女么?照样给我做小老婆。
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丑女不要紧,枕头捂着脸就当是林志玲了。你看,首先还要脑补一下林志玲,是不是这个道理?
李泰很自然的就这么想了,自成先生难道喜欢门阀之女么?要不要试试看呢?不求拉过来,但求他中立就好了。作为魏王,东宫的有力竞争者,李泰的思维很直接,对争夺诸君位子有利的办法,不妨试一试。又不会少一根毛,不就是一个女的么?
李泰会这么想很简单,实在是他很明白,李诚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很特殊。说句难听一点的,李泰都怀疑一个问题,李诚是不是李世民在外面乱搞生的私生子。不然怎么解释?这货何种乱来,却屁事没有。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平康坊是什么地方呢?通俗的来说长安官吏活动中心!那些家属不在长安的官员,休沐的时候,多数都会往平康坊跑。就算是家属在长安的,家里的黄脸婆或者是木头娘子,怎么比的平康坊的娘子有情趣?
这种地方李诚不爽了,就一把火点了起来。李泰觉得,换成自己去放火,李世民一定让他立刻滚出长安去就番。讲道理,亲儿子也就这样了。
当然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李泰是不说的,萧未央却怎么都想不到。
这场文会上的事情,自然是要传出来的。没有不透风的墙,李泰说的话和萧未央说的话,很快就在长安流传开了。具体到怎么理解,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只是传言之中,还是夹带了一点私货,什么久不见自成先生大作,江郎才尽耶?
李诚并不知道这个,他在城外呢,继续忙活他的交易所。崔芊芊预产期快到了,这次他是肯定要等到孩子满月,才会离开长安,再去登州的。
兄弟会的一干人等,一场李诚“掏心窝子”的肺腑之言后,也都很给面子。要该交易所,大家不能看着李诚一个人忙活。都跑来帮忙了,就连在等候结婚的房二,也都来了。
这些人凑在一起,资源就很恐怖了。要石头,要砖头,要木料,这些人都能解决。李诚连钱都不用讨,这帮人就给送来了。对此,李诚那是一点都不客气,帮了大家这么多,收点利息算个啥?
这样一来呢,阎立本就尴尬了。作为总包工头,差点直接失业了。真要啥都没干,怎么好意思找李诚要烟丝要茶叶?更不要说,那种李家独有的菜,辣椒。阎立本很喜欢吃辣的。
好在到具体施工备料,还是阎立本在指挥,这才能心安理得的喝着李家的茶,吃着李家的菜,继续假公济私的让少府监的工匠干活。至于别人会不会弹劾他,阎立本才不管呢。少府监的工匠,谁也没说不能在外接工程吧?
李诚心安理得的做甩手掌柜,丢下图纸就跑了。回到家里陪孩子!
不想人在家中坐,却来了个不速之客。谁呢?一代权相李义府!
李义府是一个人来了,甚至随从都没带,一身便衣,头毛驴,摇摇晃晃的,空着手到李庄。到了李宅门口,帖子也没有,直接报上名字。
这么看起来其实是很失礼的,但是李义府就这么干了。
站门口等了一会,李义府看见出来的是管家,心头不免有点失望。还是保持的很正常。
“李御史,有礼了。家主在忙碌,不便出来迎接,令小的来接引,还请多多海涵。”很客气的说话,李义府听了不免好奇,这李自成又在忙什么?外面那么多传言,他倒是能安心在在家带着,丝毫不着急么?
跟着高晋一路往里走,转了个弯看见李诚的时候,李义府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李诚在干啥呢?光着膀子,正在使劲的刨一根长木。但见他使劲一推,刨花飞起。身边还有不少工匠,也在忙活着这个事情。
李义府好尴尬,没想到名满天下的才子楷模,此刻在做木匠活。这要传出可不好听,没看见就算了,看见了将来有人在传,这锅就是自己的了。后悔!出门该看黄历的!
“李兄来了,稍等。答应闺女,亲手给她做个玩意,不能食言。”李诚解释了一句,李义府听了顿时就释然了。李诚对闺女的宠爱程度,长安城不知道的人可不多。
一根木料弄好了,李诚才停下手道:“抱歉,抱歉,怠慢了。不知道什么风把李兄给吹来了?”李义府表现的极为淡然:“长安有传言,自成先生江郎猜忌,某不信也,特来一观。”
“这个啊?听说了,无趣的很。还道你是为了李某好色之名来的。”李诚呵呵一笑,指着树下的小椅子,招呼李义府坐下,让人上茶来。
“好色算什么坏名声?李郎才尽,才是别有用心。自成先生,此别有用心之举也。”李义府不紧不慢的,端起茶杯来抿一口,赞一声:“好茶!”
李诚要是没有第一才子光环了,名声上肯定会跌落一个级别。没有才还好色,声誉必然受损。这就是有人在谋划着,要暗算李诚的根据。李义府深知其中关窍,刻意点名了。
说明白了,李义府这个人恩怨分明!他欠李诚的,要找补回来。至于什么方式,无所谓,人都来了,李诚开价就是。他就是抱着这个心态来的。至于说跟李诚结为好友,甚至同盟,李义府还真没想过。无他,那些对李诚不怀好意的人,很危险。
“呵呵,李兄多虑了。不是李某狂妄,实在是这些人的手段,不上台面,也没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李诚笑呵呵的来这么一句,李义府表情一怔:“愿闻其详。”心下道,难道说我想错了?不应该啊。
“大唐不缺聪明人,但是散布李某无才之言者,肯定不是个聪明人。或者说,此人有文人的通病。”李诚不紧不慢的解释,李义府反倒更糊涂了:“先生之言,某不解,某也文人也。”
李诚笑了笑,抬手点了点李义府:“你看看,现在你就在犯这个错误。你是个聪明人,如果在仕途上在起伏几年,你就能明白我说的这些话。现在,你还差点阅历。”
李诚故意这么说,目的很明确,折服李义府。现在就看他的反应了!
李义府不亏是史册留名的人物,很自然的起身抱手,微微躬身:“还请先生教我。”
很简单,你说服我,今后跟你混,说服不了,我拍拍屁股走人,这就是李义府的心态。
“李兄,诸葛亮,《隆中对》,都知道吧?后来文人,都希望自己是诸葛亮,能遇见赏识并重用自己的君上。传一段君臣相得的千古佳话。”李诚依旧是不疾不徐的说话。
李义府却依旧没有明白,但是却没有质问,而是微微的挺胸,坐直了身子,聆听受教。
李诚见状,满意的点点头,继续自己的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