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拍死了李泰,美滋滋,李诚心情很好。关键是干这活的人不是李诚,还夹带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样一来,得罪人的事情实际上是前面两位大佬在扛着。
说心里话,如果不是为了在李治心里留下一个印象,李诚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开口。
李泰,跳梁小丑罢了!说的难听一点,连李佑都比不上的货色。什么才高,扯淡。
《扩地志》这本书,李泰不过是抓个总而已,甚至连主意都不是他出的。
在夺嫡的问题上,往往跳的最欢的那个人就是失败者。这一点历史已经证明过多次了。
实际上李泰在李承乾谋反案子爆发后,什么都不要做就足够了。想要表现兄友弟恭,说什么“杀子”的屁话?什么都不说就最好了,什么都不做就最好了。
可惜,李泰不懂这个道理,一门心思的在努力的“表现”自己,欲速则不达。
回到家中的李诚才进门就看见了站在台阶下的李治,步履微微停顿时,李治抱手长揖:“治得先生为师,三生有幸。”
李诚淡淡的笑了笑:“你消息倒是灵通,此事非李某一人之功。”
李治想到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微微撇嘴:“别人,有私心。”
李诚听了忍不住露出苦笑,上前拍了拍李治的肩膀:“以后不要这么看问题,这是不对的。”李治听了面色肃然道:“请先生教我。”
李诚背着手往里走,一边走一边低声道:“只要是个人,就会有私心。大司空,谏议大夫、诚,皆有各自的算盘。晋王据高位,当牢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上位者当透过现象看本质,全局无碍的前提下,私心可以忽略不计。”
李治略显青涩的脸上,露出一丝凝重:“舅父的私心可不小呢。”
李诚点点头:“晋王能看的清楚最好了,事物是不断在变化的,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没有一劳永逸的手段,只有与时俱进的微调。任何手段都应当建立在吏治的大局之上,朝堂上时刻要有活力,不可死气沉沉。”
李诚当然不会错过当帝师的机会,尤其是在李治胜局已定的时候。
李治听的极为仔细,以前李诚是不会这么干脆的教他这些东西,教的都是一些体察民情,开阔眼界的内容。现在教的则是在皇帝的位子上,该如何掌握全局。
“道理你知道就行了,将来在实践中慢慢的领会。君王治国,首在吏治。本朝与士族共天气,其中的弊端很明显。即便是英明如陛下,也有备受掣肘的时候。”
“陛下开科举,其用意何在?”李诚说到这个,不禁想起历史上的武则天是怎么干的?武则天对门阀士族是又打又拉,对李唐宗室却是下了狠手。玩铜匦告密,大兴冤狱,最大限度的清除李唐皇室的影响。
师徒二人聊了半个时辰,李诚一直在讲的都是关于治理国家的一些手段。重点在吏治,在稳定的基础上广纳寒门,在兴工商,在开海。
李诚猜想,如果将来工商业大行其道,唐朝会走向一个什么局面,真的不好说。也不知道是好事呢,还是坏事。不过李诚觉得肯定不会太差,只要不像明朝那样就行了。
没有经历过晚唐的藩镇之乱,想必也不会出现宋朝那种矫枉过正的制度吧。宋朝的制度,无疑是在阉割一个民族的血性,对此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剧。
李治现在还年轻,李诚教的再多,没有经过实践也未必能领悟其中的道理。实际上李诚自己也是在照本宣科,只不过他熟读史书,很多道理都是历代史家总结出来的。
李治没少读书,接触过的先生也都是大儒,不过从李治的心里看,李诚才是他唯一的老师。这种心态很特别,主要还是这一次的太子人选问题,谁都没想到李泰会被李诚拍死。
没错,李治就是这么看的,拍死李泰就是李诚的功劳。别看李诚说非一人之功,但是李治觉得就是李诚的功劳。要知道在此之前,怎么看李泰都是稳操胜券。
李诚在此之前,旗帜鲜明的拒绝李泰的邀请多次。几乎就是等于明着表示,不看好李泰了。李治不知道李诚为何会不看好李泰,但是他知道师傅不是凡人。在大殿的时候,李治本能的站在李诚的身边时,就觉得自己一定能赢。
这种想法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长期被李诚诱导的结果。当初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李诚就开始告诉李治一些治国的道理,带着他去农村去市井鬼混。李泰一直认为,李诚就是在拿他当太子培养的。
实际的上结果也是如此,李泰被排除了,李诚胜利了。
所以李治对李诚有一种盲目的信任,类似对李世民的那种感情。
当然李诚嘴上不承认运作了李治成功的事实,越是这样,李治就越觉得,李诚才是他能当上太子最大的依仗。等到新太子的消息确定后,朝野上下也的观点跟李治也是一样的。
李世民这一次动作又快又果断,下旨改封李泰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
李泰接到圣旨的时候,根本就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他还沉浸在自己当上太子的美梦中,没想到当头一盆冷水浇下来。李世民甚至都不给他见面的机会,直接让宿卫把李泰魏王府给围起来,不让李泰出门。
三日之后,太被宿卫押送就藩时,是被宿卫抬上车的。当时的李泰烂醉如泥,根本就没有直觉了。诸王门下最大的幕僚群,随着圣旨的来到作鸟兽散。
煊赫一时的魏王府烟消云散,一直在长安“养病”的萧未央,悄悄的出了长安城,奔着城外李庄的李府就来了。
庄丁引着萧未央来到一处池塘边,李诚正在柳树下垂钓。
萧未央上前来长揖及地:“萧未央多谢先生救我。”
宿卫包围下的魏王府,不是什么人都能安然离开的,负责干脏活累活的人,还有一些知道事情太多的人,都被宿卫给处理了。有的人直接被弄死了,更多的人据说是丢到煤窑去挖煤了,萧未央能全身而退,庆幸之余,对李诚很是感激。
说心里话,如果不是为了在李治心里留下一个印象,李诚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开口。
李泰,跳梁小丑罢了!说的难听一点,连李佑都比不上的货色。什么才高,扯淡。
《扩地志》这本书,李泰不过是抓个总而已,甚至连主意都不是他出的。
在夺嫡的问题上,往往跳的最欢的那个人就是失败者。这一点历史已经证明过多次了。
实际上李泰在李承乾谋反案子爆发后,什么都不要做就足够了。想要表现兄友弟恭,说什么“杀子”的屁话?什么都不说就最好了,什么都不做就最好了。
可惜,李泰不懂这个道理,一门心思的在努力的“表现”自己,欲速则不达。
回到家中的李诚才进门就看见了站在台阶下的李治,步履微微停顿时,李治抱手长揖:“治得先生为师,三生有幸。”
李诚淡淡的笑了笑:“你消息倒是灵通,此事非李某一人之功。”
李治想到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微微撇嘴:“别人,有私心。”
李诚听了忍不住露出苦笑,上前拍了拍李治的肩膀:“以后不要这么看问题,这是不对的。”李治听了面色肃然道:“请先生教我。”
李诚背着手往里走,一边走一边低声道:“只要是个人,就会有私心。大司空,谏议大夫、诚,皆有各自的算盘。晋王据高位,当牢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上位者当透过现象看本质,全局无碍的前提下,私心可以忽略不计。”
李治略显青涩的脸上,露出一丝凝重:“舅父的私心可不小呢。”
李诚点点头:“晋王能看的清楚最好了,事物是不断在变化的,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没有一劳永逸的手段,只有与时俱进的微调。任何手段都应当建立在吏治的大局之上,朝堂上时刻要有活力,不可死气沉沉。”
李诚当然不会错过当帝师的机会,尤其是在李治胜局已定的时候。
李治听的极为仔细,以前李诚是不会这么干脆的教他这些东西,教的都是一些体察民情,开阔眼界的内容。现在教的则是在皇帝的位子上,该如何掌握全局。
“道理你知道就行了,将来在实践中慢慢的领会。君王治国,首在吏治。本朝与士族共天气,其中的弊端很明显。即便是英明如陛下,也有备受掣肘的时候。”
“陛下开科举,其用意何在?”李诚说到这个,不禁想起历史上的武则天是怎么干的?武则天对门阀士族是又打又拉,对李唐宗室却是下了狠手。玩铜匦告密,大兴冤狱,最大限度的清除李唐皇室的影响。
师徒二人聊了半个时辰,李诚一直在讲的都是关于治理国家的一些手段。重点在吏治,在稳定的基础上广纳寒门,在兴工商,在开海。
李诚猜想,如果将来工商业大行其道,唐朝会走向一个什么局面,真的不好说。也不知道是好事呢,还是坏事。不过李诚觉得肯定不会太差,只要不像明朝那样就行了。
没有经历过晚唐的藩镇之乱,想必也不会出现宋朝那种矫枉过正的制度吧。宋朝的制度,无疑是在阉割一个民族的血性,对此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剧。
李治现在还年轻,李诚教的再多,没有经过实践也未必能领悟其中的道理。实际上李诚自己也是在照本宣科,只不过他熟读史书,很多道理都是历代史家总结出来的。
李治没少读书,接触过的先生也都是大儒,不过从李治的心里看,李诚才是他唯一的老师。这种心态很特别,主要还是这一次的太子人选问题,谁都没想到李泰会被李诚拍死。
没错,李治就是这么看的,拍死李泰就是李诚的功劳。别看李诚说非一人之功,但是李治觉得就是李诚的功劳。要知道在此之前,怎么看李泰都是稳操胜券。
李诚在此之前,旗帜鲜明的拒绝李泰的邀请多次。几乎就是等于明着表示,不看好李泰了。李治不知道李诚为何会不看好李泰,但是他知道师傅不是凡人。在大殿的时候,李治本能的站在李诚的身边时,就觉得自己一定能赢。
这种想法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长期被李诚诱导的结果。当初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李诚就开始告诉李治一些治国的道理,带着他去农村去市井鬼混。李泰一直认为,李诚就是在拿他当太子培养的。
实际的上结果也是如此,李泰被排除了,李诚胜利了。
所以李治对李诚有一种盲目的信任,类似对李世民的那种感情。
当然李诚嘴上不承认运作了李治成功的事实,越是这样,李治就越觉得,李诚才是他能当上太子最大的依仗。等到新太子的消息确定后,朝野上下也的观点跟李治也是一样的。
李世民这一次动作又快又果断,下旨改封李泰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
李泰接到圣旨的时候,根本就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他还沉浸在自己当上太子的美梦中,没想到当头一盆冷水浇下来。李世民甚至都不给他见面的机会,直接让宿卫把李泰魏王府给围起来,不让李泰出门。
三日之后,太被宿卫押送就藩时,是被宿卫抬上车的。当时的李泰烂醉如泥,根本就没有直觉了。诸王门下最大的幕僚群,随着圣旨的来到作鸟兽散。
煊赫一时的魏王府烟消云散,一直在长安“养病”的萧未央,悄悄的出了长安城,奔着城外李庄的李府就来了。
庄丁引着萧未央来到一处池塘边,李诚正在柳树下垂钓。
萧未央上前来长揖及地:“萧未央多谢先生救我。”
宿卫包围下的魏王府,不是什么人都能安然离开的,负责干脏活累活的人,还有一些知道事情太多的人,都被宿卫给处理了。有的人直接被弄死了,更多的人据说是丢到煤窑去挖煤了,萧未央能全身而退,庆幸之余,对李诚很是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