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路援军战败七,敌酋跪降,安东成败关系整个战局。乙支文德却一兵一卒的援兵也没有再派出去,真是难以理解。”手持战报,刘仁轨颇为费解的摇头晃脑。
端着望远镜看远端海岸线的李诚,根本就没回头,一边继续观察,一边淡淡道:“乙支文德很不简单,此人深谙用兵之道。”
半岛三国就其根源而言,都是北部山区的部落演变而来。如果不是学习中国文化,哪来的统一政权?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难道就这么放任安东城被围攻?”刘仁轨还是没有想透这个事情。
“都过去一个月了,才看见一份战报。”李诚忍不住吐槽,悠悠的叹息一声。其实信鸽是个不错的通讯工具,奈何这年月的猛禽太多,信鸽经常放出去就回不来了。而且就目前的训练结果来看,投入运用的时间还早着呢。
这一次李诚就没能用上,只能依靠快船来回于水师和卑沙城、登州三地之间传递信息。这份战报,就是从辽东传到卑沙城后,再传到李诚的手里。这都是半个月前的事情了。
这东西想想就觉得让人发狂,就算是这样,这年月已经是很快的了。经历过手机泛滥时代的现代人,吐槽都没什么兴趣了。只能是因陋就简,适应这个时代的通讯方式。
这种糟糕的通讯方式,造成的结果就是将领的作用被放大很多,往往一个将领的素质,就能决定一场战役的成败。李诚倒是想过弄无线电,可惜他是个文科僧不说,关键这年月不具备那个条件,原理倒是学过的。
“居然是知兵的,为何不再救援安东了呢?”刘仁轨还在这个问题上打转,水师的情报来源得益于这几年的海贸。高句丽内部一堆商人充当了带路党,李诚布下了情报系统,把情报及时的传输出来。
“不是不救,而是没法救。南北两路援军大败之后,高句丽兵力不足的情况显而易见。乙支文德最好的办法,就是层层设防,不断的消耗我军的士气。安东就算丢了,冬天一到,我军的战斗力也将急剧下降。”
说着话李诚放下了望远镜,回头正色道:“我军如不能速胜,冬季来临,唯一的选择就是主动后撤。不然就后勤补给就能给大军拖死。退一万步,安东拿下了,我军也只能止步于此。安东往东,半岛地形险要,我军很难快速推进,只能等待来年了。”
“安东乃半岛门户,一旦丢失,战争的主动权就掌握在我军手里。届时,留一上将率一万之众,保安东不丢即可。乙支文德看的很清楚,他现在采取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拖到冬天,才有机会翻盘。如果硬来,只能是招致速败。”
刘仁轨听着连连点头,李诚又道:“任何一个合格的统帅,在面对战争的时候,都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待战争。综合两国国力对比来看,乙支文德无疑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安东城高地险,恐难速胜啊。”刘仁轨流露出担忧的神态,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只要不是疯子,都必须遵循战争的基本规律来发动战争。这也是唐军没有选择春季开战的缘故。
“常理自然是如此,乙支文德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个世上是有例外的!”李诚突然诡异的笑了笑,刘仁轨被这个笑容晃了一下,后颈部有点凉凉的。
安东城下的战斗日渐激烈,李绩指挥两万府兵,分成十队,轮番上阵,堆积土城。
城内守军很快就发现了唐军的举动,立刻做出反应,也在城内相对应的地点,依托城墙构筑土城。李道宗指挥唐军一万,各种攻城器械辅助,猛攻西门。
李世民显得极为淡定,每日站在西北方向的山头,用李诚送的望远镜观察战斗。
李道宗和李绩的配合相当的默契,在唐军的猛攻之下,城外筑城的速度要远远高于城内。
“最多三日,可用一千弓箭手居高临下,轮番压制城内敌军。”李绩特意来汇报成绩,李世民不动声色的继续观察战场:“探马可有回报高句丽援军之事?”
“据查,乙支文德并没有再派援军,而是传令各城加紧备战,严防死守。”李绩没想到李世民会问这个,心态很快调整好了,正色回答。心道:陛下是尝到了打援的甜头呢。
围城打援的战术,历史上屡见不鲜。正所谓攻敌之必救,安东城就是这个情况。南北两路援军,就是死在这样的战术之下。三十六计里的围魏救赵,就是类似的案例之一。
“乙支文德一代枭雄,朕当灭之!”李世民霸气的一挥手,当面之敌全部歼灭的气势涌现。你不是枭雄么?朕是“千古一帝”,这个成为是李诚拍马屁用的,李世民觉得很合适。
李世民回到营地时,看见长孙无忌站在营帐的门口,顿时心头一喜。长孙无忌身边还跟着一个登州来的工兵队校尉,李世民见状知道一切都准备妥当了。李诚留下来的这些人还真是训练有素,一共才七日的功夫,就做好了一切准备。
“传令李道宗来见朕。”李世民立刻下令,然后才把工兵校尉叫到跟前低声问话:“可是准备妥当了?”工兵校尉显得有点激动,声音颤抖道:“回陛下,一切准备妥当。”
“再仔细查看一番,万万不可有差错。”李世民对此很是在意,工兵校尉低声道:“回陛下,臣仔细检查了十余遍,错了臣自裁谢罪。”
为了升官发财,这个工兵校尉也是拼了。此人是登州寒门弟子,入水师而得重用。现在机会摆在面前,自然要牢牢的抓住,具体的李诚早就交代过了。
“好,朕信你,自成调校出来的人才,朕用的放心。”恩自上出,李世民很清楚李诚这么安排的举动。这个校尉在李诚的手里,已经到了巅峰了。安东城破,该校尉怎么也能得个爵位。今后对李诚固然感激,但肯定是对皇帝效忠。
这种寒门弟子,跟门阀的部曲不一样,门阀的部曲,效忠的对象是家主。
长期以来门阀把持着教育权,包涵了文化教育和军事教育。李诚的出现,撬动了这种固定的趋势。印刷术这东西,已经严重的动摇了文化教育的禁锢模式。军事教育这一块,李诚搞了个水师学堂,李世民一直在关注。
现在看来,李诚的做法是可行的,至少在水师这一块,门阀的影响力可以忽略不计。军官绝大多数都是寒门子弟,这些军官被提拔任用,他们效忠的对象只会是君王。
眼前这个校尉就是个最好的例子,李世民颇为兴奋的想着将来的可能出现的情况。科举制度给寒门子弟打开了上升的通道,将来完全可以开军事学堂。尽管学堂里头毕业的军官,多数可能还是门阀子弟,但同样是给了寒门子弟一个上升的通道。
作为皇帝,李世民很清楚一旦上升通道被阻断,会给皇帝的统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陛下,臣奉命来到。”李道宗赶到了大帐,李世民下令:“大军后撤五里,做好一切进宫的准备。”李道宗一脸的迷惘,李世民笑道:“朕得仙人相授秘术,可破安东城墙。”
时间已经是午后,眼看唐军潮水一般的退下,城内守军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西北方向的筑城也跟着停止了,唐军严阵以待,掩护府兵缓缓退场。李绩面对这样的命令,颇为费解。但还是坚决执行了,并且带着一千骑兵,亲自断后。
全军退出安全距离后,眼看太阳距离山头也不远了。难道说陛下真的要放弃么?李绩很是疑惑,根据他对李世民的了解,这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啊。
就在此时,李世民带着一群人过来了,招呼李绩道:“懋公,跟着朕一道看看这安东城墙是如何倒塌的。”李绩愣住了,皇帝说的也太自信了。
百骑护卫之下,一行人来到城西的一个山坡上,李世民回头示意:“可以开始了。”
“陛下,要准备夜战么?”李绩实在是忍不住问一句。
“懋公,待城破之时,敌亦丧胆也,兵不血刃取城便是。”
面对李世民充满了自信的回答,李绩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他所有的经验,在这一刻都无法发挥任何作用。现场各位大佬也都一脸的迷惑,李世民微笑不语,看着城西的城墙。
一炷香的时间左右,一声闷响如同惊雷在耳旁爆炸,大地微微颤动。
“地龙翻身了!”李绩一声惊呼,看像李世民时,发现皇帝一脸平静,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盯着城西的城墙。李绩转头一看,呆若木鸡。
端着望远镜看远端海岸线的李诚,根本就没回头,一边继续观察,一边淡淡道:“乙支文德很不简单,此人深谙用兵之道。”
半岛三国就其根源而言,都是北部山区的部落演变而来。如果不是学习中国文化,哪来的统一政权?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难道就这么放任安东城被围攻?”刘仁轨还是没有想透这个事情。
“都过去一个月了,才看见一份战报。”李诚忍不住吐槽,悠悠的叹息一声。其实信鸽是个不错的通讯工具,奈何这年月的猛禽太多,信鸽经常放出去就回不来了。而且就目前的训练结果来看,投入运用的时间还早着呢。
这一次李诚就没能用上,只能依靠快船来回于水师和卑沙城、登州三地之间传递信息。这份战报,就是从辽东传到卑沙城后,再传到李诚的手里。这都是半个月前的事情了。
这东西想想就觉得让人发狂,就算是这样,这年月已经是很快的了。经历过手机泛滥时代的现代人,吐槽都没什么兴趣了。只能是因陋就简,适应这个时代的通讯方式。
这种糟糕的通讯方式,造成的结果就是将领的作用被放大很多,往往一个将领的素质,就能决定一场战役的成败。李诚倒是想过弄无线电,可惜他是个文科僧不说,关键这年月不具备那个条件,原理倒是学过的。
“居然是知兵的,为何不再救援安东了呢?”刘仁轨还在这个问题上打转,水师的情报来源得益于这几年的海贸。高句丽内部一堆商人充当了带路党,李诚布下了情报系统,把情报及时的传输出来。
“不是不救,而是没法救。南北两路援军大败之后,高句丽兵力不足的情况显而易见。乙支文德最好的办法,就是层层设防,不断的消耗我军的士气。安东就算丢了,冬天一到,我军的战斗力也将急剧下降。”
说着话李诚放下了望远镜,回头正色道:“我军如不能速胜,冬季来临,唯一的选择就是主动后撤。不然就后勤补给就能给大军拖死。退一万步,安东拿下了,我军也只能止步于此。安东往东,半岛地形险要,我军很难快速推进,只能等待来年了。”
“安东乃半岛门户,一旦丢失,战争的主动权就掌握在我军手里。届时,留一上将率一万之众,保安东不丢即可。乙支文德看的很清楚,他现在采取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拖到冬天,才有机会翻盘。如果硬来,只能是招致速败。”
刘仁轨听着连连点头,李诚又道:“任何一个合格的统帅,在面对战争的时候,都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待战争。综合两国国力对比来看,乙支文德无疑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安东城高地险,恐难速胜啊。”刘仁轨流露出担忧的神态,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只要不是疯子,都必须遵循战争的基本规律来发动战争。这也是唐军没有选择春季开战的缘故。
“常理自然是如此,乙支文德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个世上是有例外的!”李诚突然诡异的笑了笑,刘仁轨被这个笑容晃了一下,后颈部有点凉凉的。
安东城下的战斗日渐激烈,李绩指挥两万府兵,分成十队,轮番上阵,堆积土城。
城内守军很快就发现了唐军的举动,立刻做出反应,也在城内相对应的地点,依托城墙构筑土城。李道宗指挥唐军一万,各种攻城器械辅助,猛攻西门。
李世民显得极为淡定,每日站在西北方向的山头,用李诚送的望远镜观察战斗。
李道宗和李绩的配合相当的默契,在唐军的猛攻之下,城外筑城的速度要远远高于城内。
“最多三日,可用一千弓箭手居高临下,轮番压制城内敌军。”李绩特意来汇报成绩,李世民不动声色的继续观察战场:“探马可有回报高句丽援军之事?”
“据查,乙支文德并没有再派援军,而是传令各城加紧备战,严防死守。”李绩没想到李世民会问这个,心态很快调整好了,正色回答。心道:陛下是尝到了打援的甜头呢。
围城打援的战术,历史上屡见不鲜。正所谓攻敌之必救,安东城就是这个情况。南北两路援军,就是死在这样的战术之下。三十六计里的围魏救赵,就是类似的案例之一。
“乙支文德一代枭雄,朕当灭之!”李世民霸气的一挥手,当面之敌全部歼灭的气势涌现。你不是枭雄么?朕是“千古一帝”,这个成为是李诚拍马屁用的,李世民觉得很合适。
李世民回到营地时,看见长孙无忌站在营帐的门口,顿时心头一喜。长孙无忌身边还跟着一个登州来的工兵队校尉,李世民见状知道一切都准备妥当了。李诚留下来的这些人还真是训练有素,一共才七日的功夫,就做好了一切准备。
“传令李道宗来见朕。”李世民立刻下令,然后才把工兵校尉叫到跟前低声问话:“可是准备妥当了?”工兵校尉显得有点激动,声音颤抖道:“回陛下,一切准备妥当。”
“再仔细查看一番,万万不可有差错。”李世民对此很是在意,工兵校尉低声道:“回陛下,臣仔细检查了十余遍,错了臣自裁谢罪。”
为了升官发财,这个工兵校尉也是拼了。此人是登州寒门弟子,入水师而得重用。现在机会摆在面前,自然要牢牢的抓住,具体的李诚早就交代过了。
“好,朕信你,自成调校出来的人才,朕用的放心。”恩自上出,李世民很清楚李诚这么安排的举动。这个校尉在李诚的手里,已经到了巅峰了。安东城破,该校尉怎么也能得个爵位。今后对李诚固然感激,但肯定是对皇帝效忠。
这种寒门弟子,跟门阀的部曲不一样,门阀的部曲,效忠的对象是家主。
长期以来门阀把持着教育权,包涵了文化教育和军事教育。李诚的出现,撬动了这种固定的趋势。印刷术这东西,已经严重的动摇了文化教育的禁锢模式。军事教育这一块,李诚搞了个水师学堂,李世民一直在关注。
现在看来,李诚的做法是可行的,至少在水师这一块,门阀的影响力可以忽略不计。军官绝大多数都是寒门子弟,这些军官被提拔任用,他们效忠的对象只会是君王。
眼前这个校尉就是个最好的例子,李世民颇为兴奋的想着将来的可能出现的情况。科举制度给寒门子弟打开了上升的通道,将来完全可以开军事学堂。尽管学堂里头毕业的军官,多数可能还是门阀子弟,但同样是给了寒门子弟一个上升的通道。
作为皇帝,李世民很清楚一旦上升通道被阻断,会给皇帝的统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陛下,臣奉命来到。”李道宗赶到了大帐,李世民下令:“大军后撤五里,做好一切进宫的准备。”李道宗一脸的迷惘,李世民笑道:“朕得仙人相授秘术,可破安东城墙。”
时间已经是午后,眼看唐军潮水一般的退下,城内守军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西北方向的筑城也跟着停止了,唐军严阵以待,掩护府兵缓缓退场。李绩面对这样的命令,颇为费解。但还是坚决执行了,并且带着一千骑兵,亲自断后。
全军退出安全距离后,眼看太阳距离山头也不远了。难道说陛下真的要放弃么?李绩很是疑惑,根据他对李世民的了解,这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啊。
就在此时,李世民带着一群人过来了,招呼李绩道:“懋公,跟着朕一道看看这安东城墙是如何倒塌的。”李绩愣住了,皇帝说的也太自信了。
百骑护卫之下,一行人来到城西的一个山坡上,李世民回头示意:“可以开始了。”
“陛下,要准备夜战么?”李绩实在是忍不住问一句。
“懋公,待城破之时,敌亦丧胆也,兵不血刃取城便是。”
面对李世民充满了自信的回答,李绩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他所有的经验,在这一刻都无法发挥任何作用。现场各位大佬也都一脸的迷惑,李世民微笑不语,看着城西的城墙。
一炷香的时间左右,一声闷响如同惊雷在耳旁爆炸,大地微微颤动。
“地龙翻身了!”李绩一声惊呼,看像李世民时,发现皇帝一脸平静,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盯着城西的城墙。李绩转头一看,呆若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