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华夏军崛起以后,崇祯皇帝就没有过上一天的好日子,对方强势凌厉,咄咄逼人,让他喘不过气来。
    而且对方确实也是非常的凶猛,轻易的夺下半壁江山,崇祯皇帝就知道,如果没有人能够压住华夏贼的势头,大明就要灭亡了,谁能够压住华夏贼的势头?对于眼前这山崩地裂,石破天惊的形势,崇祯皇帝也是无能为力,他深深的产生一种无力的感觉。
    在以前,他一直都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没有错的,他自己一直都是在遵循天地之间的道德法理,作为天子,也都应天人交感,皇天也会庇佑他才对,但是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他每一样事情,都依照士大夫的心意和他们的想法去做了,但是做出来的效果,跟他想象的却完全不一样。
    崇祯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可不是像万历皇帝或者是以前历任皇帝这样子,混吃混喝等死的人,他希望可以中兴大明,万邦来朝。
    所以他不好酒,不好色,所有享受性的东西,他都不沾,就是想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处理国政上,希望能把事情做好,振兴家声,但是他无论做什么都是徒劳,越做越差,大明一天不如一天,他惶恐到了极点,难不成朕竟成亡国之君?
    当南京沦陷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的内心惶恐无助到了极点,当时他就想上吊自尽,以一死谢天下。
    但是太子年幼,皇统无人继承,他去了以后,皇族又有谁人来领导,大明又有谁来统治,天下只怕会更乱。
    他非常担心,非常害怕,日日夜夜,不能成眠,所以他对付这些士大夫,也不像以前那般言听计从了。
    因为崇祯皇帝明白一点,就算是他对这些人言听计从,他们也都未必能够把事情做好。
    皇帝重用周延儒和许建强,就是这种逆反态度之下的做法。
    许建强一个出身如此低下的人,但是却有忠君报国之心,他在担任高官了以后,确实给皇帝以极大的回报和极大的惊喜,这让崇祯皇帝非常欣慰。
    这时代讲究的就是皇帝恩泽天下,天下以忠义回报皇帝。
    但是现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每个人想的只是自己,没有了忠义,没有了伦理道德可言。
    礼法崩坏至此,孔圣人若在,必泣不成声也。
    江南尽陷了以后,像是钱谦益、吴宗达等人先后的归降,还有大批的文人争先恐后地向华夏贼献媚,崇祯皇帝他的心都凉了。
    文人为何地位尊祟?这是因为文人虽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却有气节,敢为天下先。
    想当年杨慎振臂高呼:“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舍身取义,就在今日!”这种豪情壮语,依然还在人的耳边响着,但是人却不敢这么干了。
    崇祯皇帝一直都认为,大明优待士大夫,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大明有难的时候,这么多士大夫一定会挺身而出,共赴国难,即使他们不敢跟华夏军对抗,至少不会向华夏军投降吧?
    但是江南的文人争先恐后地归降于华夏军,看他们的样子,一副卖国无门之相,崇祯皇帝心惊不已,心寒不已。
    在以前,他就算是死,都不敢相信,他如此重视的这些士大夫,会这样的干,如果大明灭亡以后,只怕这些人就会摇身一变,马上就另投新主。
    死的只是他们皇族中人。
    崇祯皇帝是非常惶恐和彷徨无助的,但是他又不知道如何处理眼前的困局,眼前的困局好像是超出了他的想象之外,无论他做什么事情,都是于局势无补,反而令事情更糟。
    大臣们也都非常的不给力,除了向他要粮要钱,就是带来坏消息,每每到了深夜,崇祯皇帝不免独自垂泪,好一个亡国之象。
    但是朱燮元给了他一个很大的惊喜,朱燮元打赢了夷陵之战,并不在于它灭掉了多少华夏贼。
    而是他戳破了一个神话,在以前官军根本就不敢跟华夏贼交战,他们声称华夏贼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说白了就是华夏贼超过了一万以后,他们就不是对手,对方就纵横天下,任由宰割了。
    这种情形,就是在辽镇的翻版,最终整个辽镇都丢失了。
    当崇祯皇帝听到这种话语的时候,他可是非常心惊,非常害怕,他就在想,难道大明也将步前朝灭亡的后尘不成?
    华夏军强势崛起,他们一路所向无敌,打得大明落花流水,官军望风而逃,根本就无人能够抵抗,甚至有人传出了代明者刘的流言。
    就连崇祯皇帝他都有了一种最坏的打算,当然,这是建立在华夏贼不可抵挡的气势之上。
    现在突然间传来一个大好的消息,那就是朱燮元出动大军,绞杀了叛军,一灭就灭掉了对方一万多人。
    什么华夏贼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说白了就是这些官兵和将领们贪生怕死,庸碌无为的一个借口。
    如此大捷,崇祯皇帝不敢独自分享,马上召来了朝中的众臣,跟他们共商大计。
    消息传开,朝廷也是喜气洋洋,这些天来,朝廷算是被华夏军打的没有脾气,乌云笼罩,有人满眼忧愁,有人则另打主意,该如何向华夏军示好,以其有朝一日,可以改头换面。
    特别是,当南方的仕子,都出来支持华夏军的时候,同时也收到了华夏军开科取士的消息,许多人是为之心动。
    照目前的情形发展下去,大明是支撑不了多久,最多也就是三五年,就没有他的字号了。
    作为朝中的大臣,这些人可是明白,朝廷对于南方的依赖有多么的大。
    朝廷所用的钱梁,基本上都由南方进行供应,想单独依靠北方的实力,不要说打败敌人,就是想维持目前的局面都不行,只要南方一失,大明便大势已去。
    就在这时,传出了这样的好消息,这可是给暮气沉沉的朝廷以巨大的振奋,这就相当于给了一个病人打了强心针一般,所有的人都兴奋起来了。
    他们十分的沉重和难受的地方,就在于华夏军太强了,强大到不可力敌的地步,华夏军自从崛起以后,百战百胜,打到朝廷抬不起头,打到朝廷没有了脾气,这让他们对对方有一种畏惧。
    在军队之中普遍的就体现为,畏敌如虎。
    如果在以前,文官们会经常的讥讽武将没本事,是垃圾,打不过敌军,但是自从华夏军强势崛起以后,拿下了江南以后,这些人再也不敢有这方面的想法了。
    夷陵之战传来,极大的振奋了朝廷的士气,让朝廷的官员看到打败华夏军的可能性,原来华夏军是可以杀死的,华夏军是可以打败的,朱燮元做出了榜样。
    既然他能灭掉华夏军六大主力之一青州师,同样可以灭掉其他的部队,至少目前湖广的形势可以稳住了。
    在此之前,华夏军派出大将刘忠勇,兵出安庆,围攻武昌府,侵袭襄阳,声势之大,一时无两,朝廷都非常悲观的意识到一点,这就是最多就是三个月,湖广就丢失了,湖广一失,华夏军可进攻的地方就更多了,整个南方基本就没有反抗能力了。
    朱燮元打败了华夏军的青州师,粉碎了对方图谋四川的野心,把战线稳定在了湖广北部,这算是压制住了华夏贼的风头。
    这样的打击,对于华夏贼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算是压制住了他们的气焰,也让人明白,他们是可以打败,可以收拾的。
    自从有了这方面的优越以后,这些人就开始飘起来了,纷纷的出谋划策,建议朝廷该如何的用兵,如何的打仗。
    有人建议马上进攻武昌,甚至有人建议沿江东进,马上的攻下南京,尽杀华夏贼,恢复江南。
    也有人建议,当马上派出大臣,迅速南下,协助支援朱燮元打仗。
    在这之前,这些人都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但是当朱燮元打出了大好的局面以后,他们就争先恐后的出谋划策,仿佛只有听自己的奇谋妙策,才能打胜仗。
    对于这些人,崇祯皇帝厌烦至极,他说道:“怎么打仗,这是朱卿的事情,他不用诸位教打,我等所要做的,就是为他找来足够多的兵员,足够多的粮响,有粮响在,朱卿就可以无后顾之忧,安心打仗。”
    崇祯皇帝现在也算是明白了一点,打仗还真得交给下面的人去做,自己越多关注,越多干涉,就容易打败仗。
    当然这也与他遇到一个他服气的人有关,如果是一个不怎么样的人,比如说是杨嗣昌或者是洪承畴这般的人,崇祯皇帝少不得要教训他们,对他们耳提面命,好好的教他们打仗。
    但是遇到了朱燮元这种老资格,又有能力,又效忠于皇帝的人,崇祯皇帝就明白,对于这样的人,你不用多加约束,把权力交给他,他就会为你打赢仗,以最好的东西报效于君王,所以让他独断专权即可。

章节目录


明末之新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英联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英联邦并收藏明末之新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