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主战派多次传令,要徐州、宿州、亳州、蔡州、邓州等地驻军做好征讨金国的准备,待待时机一到,便要挥军北上,收复中原。
杨丛义深知,主战派大臣不是说说而已,新皇赵昚肯定是会支持他们,但具体何时北伐,估计还要一段时间。
据他所知,朝廷对北伐之事,意见不一,争论不休。
主和派自不必说,坚决反对北伐,甚至还力主朝廷将淮河以北的土地还给金国,宋军撤回淮河以南,以此重新与金国签订和议盟约。
而主战派中的激进派与保守派也是争斗不休。
以张浚、陈康伯为的激进派想马上北伐,年内就北伐,一举收复中原,奈何粮草、武器、兵力等都不能准备到位。
北伐所需的东西,以前囤积在江北的被金人劫掠,仅剩的一些被淮北宋军消耗一空,粮草、物资、兵力都必须从江南征集。
而在江南征集兵力粮草,光征集就要半年时间,再运到淮河、淮北,又需要几个月时间。
所以,即使竭尽全力筹备,大军北伐的时间也不可能早过明年四五月,若再遇到变故,拖到八九月,也有可能。
即便是全力筹备,大宋上下竭尽全力支援北伐,从江南各州各府抽调兵力、粮食、军资,能不能北伐成功,也是未知之数。
因为大宋上下都没有做好北伐的准备,毕竟大半年前还在准备西逃或南迁。
主战派中的保守派,以杨存中和皇帝的老师史浩为首,他们正是看清楚了大宋并未准备好北伐,从朝廷到平民百姓都没有统一的北伐想法,不光思想上没有统一,就连兵力、军械、粮草等也没有准备,如果就这么匆忙北伐,结果可想而知。
保守派主战不主和,但他们以为现在并不是北伐的最佳时期,至少要准备三年,用三年时间募军练兵,囤积粮食,制造盔甲和武器,而后再行北伐才可能有些机会。
杨存中掌管殿前司禁军二十多年,他最清楚大宋禁军究竟怎么样,到底能不能打仗,就因为他担心,所以多次托人传令给杨丛义,让他抓紧练兵,千万不要盲目攻城掠地。
他还告诉杨丛义,皇帝嘴上不说,但私下支持张浚、陈康伯,估计他们很快就会提出北伐,如果到时候北伐失利,宿州、亳州无论如何,一定要守住,不然以后再也不会有北伐的机会。
杨丛义身在亳州,朝廷的争斗他插不上嘴,也没有议论的权力,作为宿州都统制,他要做的就是守住城池,抓紧练兵,做好恢复中原的准备,朝廷一旦下令,他将挥军北进。
朝廷是什么模样,他已经比较清楚,一旦进攻失利,反对北伐的声音必然瞬间将主战派压下去,皇帝迫于压力,很快就会放弃北伐,选择和平与安稳。
所以,将来的北伐,别人可以失败,杨丛义不能。
北伐只靠朝廷,根本不可能,要想成功,那也是痴人说梦,因为主和派的实力太过强大,他们后面还有一个太上皇赵构,北伐失败一次,就绝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
正因为如此,他才一面督促宿州、亳州、陈州强化练兵,一面让将士们从老家带来二十万军属。
这二十万军属随军种田,种出来的粮食,宿州大军可以收购,这就是最稳定的粮源,即便朝廷的粮草运不到前线,宿州大军也不慌。
此外,他将二十万军属带来,也是想激烈将士们勇往直前,一旦遇到强敌困难,他们就得想一想,背后就是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后退一步,他们就危险一分,若挡不住敌人,老弱妇孺都会成为敌人刀下的亡魂。
杨丛义想以此,将七万军队打造成只进不退的大宋强军,一直到夺取燕京为止。
汴京他已经不看在眼里了,即使徐州、蔡州、邓州方向北进失利,宿州大军也能拿下归德府,直达汴京城下。
从流求北上山东的精武军和护卫军,已经在拿下益都府和沂州临沂,金军将很难进入山东,只要他们再拿下济南、泰安,以大军占据济南,真定、河间、燕京一带的金军拿不下济南,便不敢南下救援汴京。
杨丛义得知他们顺利夺取益都府和临沂之后,对于夺取汴京,他已经没有太多担心,只有一个顾虑,那就是朝廷会不会因为一场微小的失利,就彻底让主战派失势,使北伐成为不可提之事。
如今完颜亮与完颜雍在燕京一带对峙,随时都可能展开大战,只是完颜亮还是对宋军有所顾忌,即使他再狂妄自大,也不敢南北同时开战,一旦他们在北方率先开打,大宋得知消息之后,肯定会发动进攻。
但可惜的是,除了杨丛义、沈缙等人,朝中根本没人知道金国北方到底发生了什么,至今都以为金国北方只是发生了如同各路忠义军那样小打小闹的动乱而已,殊不知,金国已然有两个朝廷,一个辽阳,一个在汴京,当然汴京这个朝廷随完颜亮而动,完颜亮在那儿,朝廷就在哪儿。
如果朝中有人知道辽阳完颜雍自立为帝,拥兵十万,占据燕京与完颜亮四十万大军对峙,激进派肯定马上下令淮河以北的宋军全力北伐,夺取汴京。
幸好他们不知道,杨丛义也不想告诉他们,因为他得等机会,等完颜亮与完颜雍开打之后的机会。
另外也是担心会被朝廷所猜忌,一旦山东之事暴露,总会有人找出私自调兵这条罪名,他们才不管回易护卫军到底算不算军队,如果这条罪名扣到头上,不死也得脱层皮。
其实不用杨存中提醒,杨丛义也知道此时北伐绝对不是明智之举,完颜亮不蠢,既然他想北上剿灭完颜雍,就不会不考虑汴京一带的稳固问题。
若是完颜雍剿灭不了,宋军又攻入汴京,最危险的恐怕就是完颜亮,所以他在汴京周围肯定部署有一支强军,一旦宋军有进犯汴京的意图,必然会给宋军狠狠一击,迫使宋军后退。
大宋朝廷南迁之后,多次北伐失利,纵使前期顺利,结果却无一不是遭遇一场失利之后,朝廷立场转变,主和派抬头,导致功亏一篑,大宋军队拼死拼活,最后还是回到原地。
跟大宋打过几十年交道,金人当然明白宋朝廷这种胆小怕事的秉性,他们是害怕失败,第一次失败丢了汴京,第二次再败,可能就要丢掉临安。
完颜亮要想全力跟完颜雍斗一场,就必须先将宋朝廷打怕,哪怕只是让他们吃一场败仗,只要大败一场,宋廷就不敢再轻动,而他就可以全力剿灭完颜雍。
所以完颜亮至今迟迟没对完颜雍动手,也许就是在等宋廷主动北伐,对金军发起攻击,他好找机会给宋军狠狠一击,彻底熄灭宋军北伐的妄想,再依靠主和派的手将主战派全都赶出朝廷,南边无事,他才能安心调兵北上,剿灭完颜雍。
杨丛义对完颜亮在真定府、河间府聚兵不动,是很怀疑的,完颜亮一天不对完颜雍动手,完颜雍的实力便会一天天增强,各州各府各势力看到完颜雍无事,肯定会主动投诚、归附,这对完颜亮很不利。
他相信完颜亮肯定明白,只是担心会被南北夹击,不得不等待机会罢了。
整个金国和大宋,现在最想赶紧开战的肯定就是张浚、陈康伯和大宋皇帝赵昚、金国皇帝完颜亮等人。
其他人则都是在被动等待,或是站在场外看戏。
完颜亮一定在汴京一带留有一支强军,这是毫无疑问的,首次北伐失利也是完全可能的,杨丛义根本不怀疑,所以他就必须取得一场胜利,给大宋朝廷信心,不然以后将彻底失去北复中原的机会,更不要说燕京。
今年停战以来的八九个月,杨丛义除了亲自全程督促新组建的精武军训练,每隔一个月都要跑一趟宿州、亳州、陈州和永城、临涣等地,亲自督察各军训练和伙食供应。
严禁各级将官克扣士兵粮饷,一经发现,追回被克扣的粮饷,就地免职。
同时下令,严禁军中赌博酗酒,一经发现,军官降职,士兵鞭刑。
要想打胜仗,没有严明的军纪根本就是妄想,仅凭一时意气,即便能侥幸胜上几场,最终可能一仗就败了回去,还会丢掉性命。
还好,驻守陈州的左军都统制苏仲,驻守亳州的中军都统制薛望,驻守宿州的右军都统制潘诚和驻守临涣的前军都统制袁华,他们四人都是当初的宣威军旧人,杨丛义带他们多次打胜仗取战功,在他们心里素有威信,所以他下达的军令,各军都不打折扣的坚决执行。
他们都知道,杨丛义辛苦练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恢复中原,青史留名,而他们将是恢复中原的主力,如果青史上有杨丛义的名字,也必然会有他们的名字。
青史留名的诱惑,足以让他们全力以赴。
杨丛义深知,主战派大臣不是说说而已,新皇赵昚肯定是会支持他们,但具体何时北伐,估计还要一段时间。
据他所知,朝廷对北伐之事,意见不一,争论不休。
主和派自不必说,坚决反对北伐,甚至还力主朝廷将淮河以北的土地还给金国,宋军撤回淮河以南,以此重新与金国签订和议盟约。
而主战派中的激进派与保守派也是争斗不休。
以张浚、陈康伯为的激进派想马上北伐,年内就北伐,一举收复中原,奈何粮草、武器、兵力等都不能准备到位。
北伐所需的东西,以前囤积在江北的被金人劫掠,仅剩的一些被淮北宋军消耗一空,粮草、物资、兵力都必须从江南征集。
而在江南征集兵力粮草,光征集就要半年时间,再运到淮河、淮北,又需要几个月时间。
所以,即使竭尽全力筹备,大军北伐的时间也不可能早过明年四五月,若再遇到变故,拖到八九月,也有可能。
即便是全力筹备,大宋上下竭尽全力支援北伐,从江南各州各府抽调兵力、粮食、军资,能不能北伐成功,也是未知之数。
因为大宋上下都没有做好北伐的准备,毕竟大半年前还在准备西逃或南迁。
主战派中的保守派,以杨存中和皇帝的老师史浩为首,他们正是看清楚了大宋并未准备好北伐,从朝廷到平民百姓都没有统一的北伐想法,不光思想上没有统一,就连兵力、军械、粮草等也没有准备,如果就这么匆忙北伐,结果可想而知。
保守派主战不主和,但他们以为现在并不是北伐的最佳时期,至少要准备三年,用三年时间募军练兵,囤积粮食,制造盔甲和武器,而后再行北伐才可能有些机会。
杨存中掌管殿前司禁军二十多年,他最清楚大宋禁军究竟怎么样,到底能不能打仗,就因为他担心,所以多次托人传令给杨丛义,让他抓紧练兵,千万不要盲目攻城掠地。
他还告诉杨丛义,皇帝嘴上不说,但私下支持张浚、陈康伯,估计他们很快就会提出北伐,如果到时候北伐失利,宿州、亳州无论如何,一定要守住,不然以后再也不会有北伐的机会。
杨丛义身在亳州,朝廷的争斗他插不上嘴,也没有议论的权力,作为宿州都统制,他要做的就是守住城池,抓紧练兵,做好恢复中原的准备,朝廷一旦下令,他将挥军北进。
朝廷是什么模样,他已经比较清楚,一旦进攻失利,反对北伐的声音必然瞬间将主战派压下去,皇帝迫于压力,很快就会放弃北伐,选择和平与安稳。
所以,将来的北伐,别人可以失败,杨丛义不能。
北伐只靠朝廷,根本不可能,要想成功,那也是痴人说梦,因为主和派的实力太过强大,他们后面还有一个太上皇赵构,北伐失败一次,就绝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
正因为如此,他才一面督促宿州、亳州、陈州强化练兵,一面让将士们从老家带来二十万军属。
这二十万军属随军种田,种出来的粮食,宿州大军可以收购,这就是最稳定的粮源,即便朝廷的粮草运不到前线,宿州大军也不慌。
此外,他将二十万军属带来,也是想激烈将士们勇往直前,一旦遇到强敌困难,他们就得想一想,背后就是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后退一步,他们就危险一分,若挡不住敌人,老弱妇孺都会成为敌人刀下的亡魂。
杨丛义想以此,将七万军队打造成只进不退的大宋强军,一直到夺取燕京为止。
汴京他已经不看在眼里了,即使徐州、蔡州、邓州方向北进失利,宿州大军也能拿下归德府,直达汴京城下。
从流求北上山东的精武军和护卫军,已经在拿下益都府和沂州临沂,金军将很难进入山东,只要他们再拿下济南、泰安,以大军占据济南,真定、河间、燕京一带的金军拿不下济南,便不敢南下救援汴京。
杨丛义得知他们顺利夺取益都府和临沂之后,对于夺取汴京,他已经没有太多担心,只有一个顾虑,那就是朝廷会不会因为一场微小的失利,就彻底让主战派失势,使北伐成为不可提之事。
如今完颜亮与完颜雍在燕京一带对峙,随时都可能展开大战,只是完颜亮还是对宋军有所顾忌,即使他再狂妄自大,也不敢南北同时开战,一旦他们在北方率先开打,大宋得知消息之后,肯定会发动进攻。
但可惜的是,除了杨丛义、沈缙等人,朝中根本没人知道金国北方到底发生了什么,至今都以为金国北方只是发生了如同各路忠义军那样小打小闹的动乱而已,殊不知,金国已然有两个朝廷,一个辽阳,一个在汴京,当然汴京这个朝廷随完颜亮而动,完颜亮在那儿,朝廷就在哪儿。
如果朝中有人知道辽阳完颜雍自立为帝,拥兵十万,占据燕京与完颜亮四十万大军对峙,激进派肯定马上下令淮河以北的宋军全力北伐,夺取汴京。
幸好他们不知道,杨丛义也不想告诉他们,因为他得等机会,等完颜亮与完颜雍开打之后的机会。
另外也是担心会被朝廷所猜忌,一旦山东之事暴露,总会有人找出私自调兵这条罪名,他们才不管回易护卫军到底算不算军队,如果这条罪名扣到头上,不死也得脱层皮。
其实不用杨存中提醒,杨丛义也知道此时北伐绝对不是明智之举,完颜亮不蠢,既然他想北上剿灭完颜雍,就不会不考虑汴京一带的稳固问题。
若是完颜雍剿灭不了,宋军又攻入汴京,最危险的恐怕就是完颜亮,所以他在汴京周围肯定部署有一支强军,一旦宋军有进犯汴京的意图,必然会给宋军狠狠一击,迫使宋军后退。
大宋朝廷南迁之后,多次北伐失利,纵使前期顺利,结果却无一不是遭遇一场失利之后,朝廷立场转变,主和派抬头,导致功亏一篑,大宋军队拼死拼活,最后还是回到原地。
跟大宋打过几十年交道,金人当然明白宋朝廷这种胆小怕事的秉性,他们是害怕失败,第一次失败丢了汴京,第二次再败,可能就要丢掉临安。
完颜亮要想全力跟完颜雍斗一场,就必须先将宋朝廷打怕,哪怕只是让他们吃一场败仗,只要大败一场,宋廷就不敢再轻动,而他就可以全力剿灭完颜雍。
所以完颜亮至今迟迟没对完颜雍动手,也许就是在等宋廷主动北伐,对金军发起攻击,他好找机会给宋军狠狠一击,彻底熄灭宋军北伐的妄想,再依靠主和派的手将主战派全都赶出朝廷,南边无事,他才能安心调兵北上,剿灭完颜雍。
杨丛义对完颜亮在真定府、河间府聚兵不动,是很怀疑的,完颜亮一天不对完颜雍动手,完颜雍的实力便会一天天增强,各州各府各势力看到完颜雍无事,肯定会主动投诚、归附,这对完颜亮很不利。
他相信完颜亮肯定明白,只是担心会被南北夹击,不得不等待机会罢了。
整个金国和大宋,现在最想赶紧开战的肯定就是张浚、陈康伯和大宋皇帝赵昚、金国皇帝完颜亮等人。
其他人则都是在被动等待,或是站在场外看戏。
完颜亮一定在汴京一带留有一支强军,这是毫无疑问的,首次北伐失利也是完全可能的,杨丛义根本不怀疑,所以他就必须取得一场胜利,给大宋朝廷信心,不然以后将彻底失去北复中原的机会,更不要说燕京。
今年停战以来的八九个月,杨丛义除了亲自全程督促新组建的精武军训练,每隔一个月都要跑一趟宿州、亳州、陈州和永城、临涣等地,亲自督察各军训练和伙食供应。
严禁各级将官克扣士兵粮饷,一经发现,追回被克扣的粮饷,就地免职。
同时下令,严禁军中赌博酗酒,一经发现,军官降职,士兵鞭刑。
要想打胜仗,没有严明的军纪根本就是妄想,仅凭一时意气,即便能侥幸胜上几场,最终可能一仗就败了回去,还会丢掉性命。
还好,驻守陈州的左军都统制苏仲,驻守亳州的中军都统制薛望,驻守宿州的右军都统制潘诚和驻守临涣的前军都统制袁华,他们四人都是当初的宣威军旧人,杨丛义带他们多次打胜仗取战功,在他们心里素有威信,所以他下达的军令,各军都不打折扣的坚决执行。
他们都知道,杨丛义辛苦练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恢复中原,青史留名,而他们将是恢复中原的主力,如果青史上有杨丛义的名字,也必然会有他们的名字。
青史留名的诱惑,足以让他们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