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到崔湛奏报的第一时间,就开始计算自己手中的筹码,得益于流民营前期对水利工程的重视,现在行宫所辖地区并受到旱情太大影响。
想必会是一个不错的丰收年景,虽说李晔说过免税,但只要李晔开口,流民营肯定会最大限度地支持他。
一般遇上这种年景,那些士绅就会大放印子钱,变相盘剥那些无助的农民,而走投无路的农民大多会因此失去赖以为生的土地,成为流民。
虽然李晔现在的发展就是靠着收拢流民完成的,但这并不代表这李晔希望出现流民。
流民不仅会让一个地方人口骤减,更是会出现手握大量土地的士绅集团。
如何解决这个困局,就是李晔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他知道,这次之后,自己想要扮猪吃老虎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这也没办法,只能如此了,不论如何都要建立一个根基深稳的大本营,不然就和流寇没有区别。
下定决心后,李晔找来了崔湛。看着崔湛,李晔发现自己现在手里的人确实太少了,事分轻重缓急,应付眼前的困局才是首要。
“奏报朕看了,你怎么看?”
自从被李晔修理过几次之后,崔湛现在彻底摆正位置了,听到李晔询问,就将自己想的对策说出来。
“微臣估计这次旱情,会出现两到五万流民。微臣已经安排人去长安及周边地区采购粮食,不过长安周边虽然旱情不像蓝田一样严重,但也不容乐观,估计也不会采购太多,加上县仓存粮,估计能支撑道年末。”
“只是,就算能勉强支撑到年底,现在手中既无田地,又无粮食,这些流民肯定成为蓝田的负担,陛下是否考虑征兵?”
崔湛没说因为李晔说过,不抛弃任何一人。因为旱情出现如此多的流民,势必会增加李晔的负担。
他想到通过征兵的方法来吸收流民,这样既能吸收部分流民,又能扩大禁军数量,一举两得。
“不错,你做的对。不过征兵就算了,朕另有办法。”
对于崔湛的表现,另有还是很满意的,而且崔湛提出来的征兵,也是宋朝对付灾情的主要手段。
宋朝期间,一旦出现灾情,就会在灾民中进行征兵,将灾民中强壮者征入厢军,及充实了厢军队伍,又能将灾民暴乱的主力消除。
只是,现在李晔第一没有宋朝那么富裕,养不起那么多军队。第二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增加军队,势必会引来各方关注,给他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就是他现在确实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
所以,李晔虽然也是准备吸纳流民,但目的却不一样。他要的是工人,不是士兵。
李晔的底气来自何皇后掌管的将作监!
话说自从李晔以修缮行宫为由,把将作监整体搬来蓝田之后,并没有放任不管。相反,是安排何皇后掌管将作监。
这在长安诸公看来如同儿戏,让一个女人去掌管一个鸡肋一样的衙门,也亏李晔想得出来。
这并不是李晔突发奇想,而是在一次教导李裕的时候,李晔发现,何皇后对这些很感兴趣。
当时,李晔告诉李裕琉璃的烧造、糖霜的炼制原理,没想到一旁的何皇后对此兴趣盎然,在李裕休息的时候,何皇后主动询问,让李晔有些意外。
因此,李晔就安排何皇后掌管将作监,还给了她一些如琉璃烧造、糖霜炼制、食盐精炼的“秘方”,以及纺织机的改造原理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李晔惊奇的发现,何皇后简直就是一个天才。在没有系统学习的情况下,她不仅将李晔交给他的糖霜精炼出来,还完善了琉璃烧造和纺织机的改造。
李晔惊奇地夸赞,让她一个劲地说都是工匠的功劳,她什么也没做。
细问之下,李晔才知道,原来何皇后真的没有参与这些东西的研制,但却凭借敏锐的感觉,总是能在研制中切中要害。
她把将作监研制的东西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民生的如盐、糖、织机、耧车、犁,奢侈品如琉璃,在烧制琉璃的时候还意外炼制出了水泥。
不过出于对安全的目的,李晔并没有让她对水泥进行大规模烧制,而是秘密地完善。
至于其他的,何皇后亲自总控下,开始有条不紊地开始规模化生产,并且利用皇店逐步投入到市场。
何皇后先是在蓝田和长安购买了一些店面,将将作监研制的东西投入到市场,获得巨大的利润。
尤其是她对产品的精准分类策略,琉璃这种奢侈品只在长安东坊的店铺销售,采用饥饿营销的方式,更是神来之笔。
长安虽然经过多次战乱,已经不再是盛唐时那个大都市,但仍然有足够的贵族、富商成为不错的客户。
和琉璃一样,她推出的精盐更是得到市场的追捧,因为走的完全是高端路线,虽然价格高出一般的精盐许多,但因为品质出众,销售一样的火爆。
其他如织机、耧车等生产物资,目前仅仅能满足流民营的使用。这是因为李晔把将作监冶炼司的主要精力放在武器制造上了。
而支持这个体系运转的商业体系,则是由何皇后组建掌管的。
她根据李晔简单的叙述,加上自己的理解,组建了由高中低端组成的商业体系。
高端主要以金银器、琉璃制品为主,中端则是以精盐、精美丝织品为主,低端则是与广大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主要集中在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上。
而这个商业集团背后就是由何皇后掌控的盛世集团。根据李晔所说的简单的商业架构,她自己通过摸索,建立起来的。
想必会是一个不错的丰收年景,虽说李晔说过免税,但只要李晔开口,流民营肯定会最大限度地支持他。
一般遇上这种年景,那些士绅就会大放印子钱,变相盘剥那些无助的农民,而走投无路的农民大多会因此失去赖以为生的土地,成为流民。
虽然李晔现在的发展就是靠着收拢流民完成的,但这并不代表这李晔希望出现流民。
流民不仅会让一个地方人口骤减,更是会出现手握大量土地的士绅集团。
如何解决这个困局,就是李晔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他知道,这次之后,自己想要扮猪吃老虎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这也没办法,只能如此了,不论如何都要建立一个根基深稳的大本营,不然就和流寇没有区别。
下定决心后,李晔找来了崔湛。看着崔湛,李晔发现自己现在手里的人确实太少了,事分轻重缓急,应付眼前的困局才是首要。
“奏报朕看了,你怎么看?”
自从被李晔修理过几次之后,崔湛现在彻底摆正位置了,听到李晔询问,就将自己想的对策说出来。
“微臣估计这次旱情,会出现两到五万流民。微臣已经安排人去长安及周边地区采购粮食,不过长安周边虽然旱情不像蓝田一样严重,但也不容乐观,估计也不会采购太多,加上县仓存粮,估计能支撑道年末。”
“只是,就算能勉强支撑到年底,现在手中既无田地,又无粮食,这些流民肯定成为蓝田的负担,陛下是否考虑征兵?”
崔湛没说因为李晔说过,不抛弃任何一人。因为旱情出现如此多的流民,势必会增加李晔的负担。
他想到通过征兵的方法来吸收流民,这样既能吸收部分流民,又能扩大禁军数量,一举两得。
“不错,你做的对。不过征兵就算了,朕另有办法。”
对于崔湛的表现,另有还是很满意的,而且崔湛提出来的征兵,也是宋朝对付灾情的主要手段。
宋朝期间,一旦出现灾情,就会在灾民中进行征兵,将灾民中强壮者征入厢军,及充实了厢军队伍,又能将灾民暴乱的主力消除。
只是,现在李晔第一没有宋朝那么富裕,养不起那么多军队。第二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增加军队,势必会引来各方关注,给他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就是他现在确实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
所以,李晔虽然也是准备吸纳流民,但目的却不一样。他要的是工人,不是士兵。
李晔的底气来自何皇后掌管的将作监!
话说自从李晔以修缮行宫为由,把将作监整体搬来蓝田之后,并没有放任不管。相反,是安排何皇后掌管将作监。
这在长安诸公看来如同儿戏,让一个女人去掌管一个鸡肋一样的衙门,也亏李晔想得出来。
这并不是李晔突发奇想,而是在一次教导李裕的时候,李晔发现,何皇后对这些很感兴趣。
当时,李晔告诉李裕琉璃的烧造、糖霜的炼制原理,没想到一旁的何皇后对此兴趣盎然,在李裕休息的时候,何皇后主动询问,让李晔有些意外。
因此,李晔就安排何皇后掌管将作监,还给了她一些如琉璃烧造、糖霜炼制、食盐精炼的“秘方”,以及纺织机的改造原理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李晔惊奇的发现,何皇后简直就是一个天才。在没有系统学习的情况下,她不仅将李晔交给他的糖霜精炼出来,还完善了琉璃烧造和纺织机的改造。
李晔惊奇地夸赞,让她一个劲地说都是工匠的功劳,她什么也没做。
细问之下,李晔才知道,原来何皇后真的没有参与这些东西的研制,但却凭借敏锐的感觉,总是能在研制中切中要害。
她把将作监研制的东西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民生的如盐、糖、织机、耧车、犁,奢侈品如琉璃,在烧制琉璃的时候还意外炼制出了水泥。
不过出于对安全的目的,李晔并没有让她对水泥进行大规模烧制,而是秘密地完善。
至于其他的,何皇后亲自总控下,开始有条不紊地开始规模化生产,并且利用皇店逐步投入到市场。
何皇后先是在蓝田和长安购买了一些店面,将将作监研制的东西投入到市场,获得巨大的利润。
尤其是她对产品的精准分类策略,琉璃这种奢侈品只在长安东坊的店铺销售,采用饥饿营销的方式,更是神来之笔。
长安虽然经过多次战乱,已经不再是盛唐时那个大都市,但仍然有足够的贵族、富商成为不错的客户。
和琉璃一样,她推出的精盐更是得到市场的追捧,因为走的完全是高端路线,虽然价格高出一般的精盐许多,但因为品质出众,销售一样的火爆。
其他如织机、耧车等生产物资,目前仅仅能满足流民营的使用。这是因为李晔把将作监冶炼司的主要精力放在武器制造上了。
而支持这个体系运转的商业体系,则是由何皇后组建掌管的。
她根据李晔简单的叙述,加上自己的理解,组建了由高中低端组成的商业体系。
高端主要以金银器、琉璃制品为主,中端则是以精盐、精美丝织品为主,低端则是与广大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主要集中在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上。
而这个商业集团背后就是由何皇后掌控的盛世集团。根据李晔所说的简单的商业架构,她自己通过摸索,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