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魏博军、淄青军、卢龙军、义武军、昭义军、宣武军、忠武军以及淮宁军已经将兵权交还给朝廷,眼下在镇北军近左,只有鄂岳军和天平军还不在朝廷掌控之中,请陛下下旨,将天平军和鄂岳军节度使调回长安。”
李长山在群臣之中是极为懂得察言观色的,知道皇帝这个时候最是得意之时,便趁机提出这个建言,以彰显皇帝的威严。
“爱卿所言极是,那就由爱卿帮朕拟旨吧,回头命人去宣旨。”皇帝点头说道。
皇帝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在诸藩镇中的威信最高了,特别是天平军这样的微小藩镇中,当时张墨只顾着收拾宣武军了,天平军这样之后万余军队的藩镇,他都懒得搭理。现在天平军周围都是镇北军了,鼓掌难鸣,皇帝知道自己的旨意到了,天平军节度使只能乖乖的回长安了。
至于鄂岳军,皇帝相信只要自己的旨意到了,鄂岳军节度使也不敢有什么意见,因为在鄂岳军的周围都是朝廷的控制范围。
皇帝很是开心,这要是在平定李希烈和朱滔等藩镇之前,他哪里敢这个肆无忌惮的下旨召回藩镇节度使?即使自己的旨意下去了,人家想理的话,就上个奏折说自己身体不适,不宜长途跋涉;要是不想理的话,干脆就当不知道,他这个当皇帝的是半点办法也没有。
如今的大唐,加上朝廷原有的控制范围,已经是半壁江山都控制在皇帝手中,下一个目标便是西南诸藩镇和西北诸藩镇了。
皇帝知道,即使自己现在不收拢西南和西北诸藩镇的军权,自己的旨意在那些地方也一样有足够的影响力了,至少税赋上面会诸藩镇不会再拖着不交了。估计擅自称王或者是自立的事情在数年之内不会再发生了。
这对皇帝来说已经足够了。他现在需要的就是数年的时间,一是积累银钱,二是继续练兵,等到朝廷的钱足够多了,兵马更为强大了,就是他继续收拢诸藩镇兵权的时候。
“且让你们再逍遥几年。”皇帝在心里想到。
虽然李希烈死了,宣武军节度使进京了,衮海军节度使也在押往长安城的路上,武宁军节度使死了,但是在他们原有的地盘上还有很多的城池没有回到朝廷的管制之中,因此要想将这一大片地盘全部梳理一遍,最少需要三五个月的时间。
皇帝打算召张墨回长安了,这倒不是怕张墨在外擅权,而是很多的事情要听取张墨的意见。至于河南道和淮南道的事情,皇帝觉得交给杨炎和王胖子已经足够了,这些安抚地方的事情,有杨炎这个老宰相在,应该会处理得很好。
于是七天之后,皇帝的旨意便到了宋城,张墨的镇北军中军大帐已经移到了宋州的宋城。
到宋城宣旨的太监把皇帝的旨意对张墨宣读完之后,随后就赶往天平军,然后就是鄂岳军,皇帝打算把这两件事顺便都一起办了。
对于皇帝宣召的事,张墨心里已经有了准备,因此一接到旨意之后,即刻将军权交给了王胖子和杨炎。之所以选择让王胖子执掌镇北军,是因为王胖子是自己人,比杨炎的关系还要近很多,而且王胖子就是一个太监,还是皇帝极为信任的太监,将军权交给他,更符合皇帝想法。
将镇北军招讨使的大印交到王胖子手中以后,张墨便对王胖子和杨炎笑道:“王大帅,相爷,现在某家是无官一身轻了,梳理地方的事情就麻烦你们两位了,某家明天就跟许大帅一起进京述职。”
原本皇帝并没有宣召许召,但是许召自己觉得自己应该回去长安述职了,毕竟山南东道的六万大军可是在他手中掌握呢,自己趁着这个机会将军权交出去,以显得自己光明磊落,没有半点擅权之心。而且许召想早点回京,先把自己的爵位拿到手再说。
张墨自然同意许召的想法,两个人一起回京,就更显得没有半点私心了,这样一来,就算朝中有人挑毛拣刺的,也抓不住什么实质性的把柄。
王胖子对张墨将军权交给自己十分的满意,在他看来,这是张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举动,他自认为自己和张墨是一条线上的蚂蚱,张墨将镇北军给他,自然是将好处给他。要知道梳理地方就是分配利益的时候,这个利益给谁,就要看对方给自己多少利益了。
“二郎尽管放心,镇北军在咱家手里不会出半点错。”王胖子笑呵呵的将招讨使的大印让自己的亲兵收起,口中呵呵笑道:“咱家会按照咱们先前商量好的去做,有杨相爷在这里压阵,绝不会出半点差错的。”
张墨笑道:“有大帅您在,某家更加放心。只是鄂岳军那里,大帅怕是要操点心才行,我的想法是大帅带着大军到豫州转一圈,让鄂岳军节度使鲁秋有点压力,不然陛下的旨意怕是会被鲁秋拖延,那可是有损陛下威严之事。”
王胖子一拍脑门,笑道:“还是二郎想得周到,后天咱家就带十万大军去豫州转一圈,等鲁秋那个家伙交出鄂岳军以后,咱家在继续梳理地方。刚好淮南道也是咱家首先要梳理的地方,干脆咱家借道鄂岳军的辖地进入淮南道,到时看鲁秋还敢恋权不放?”
杨炎笑道:“王大帅这个办法不错,要是鲁秋敢抗旨不遵,大帅就地就解决了他。”
许召就坐在那里喝茶,看着他们三个商议事情也不插嘴,他不想再参与到地方上的利益分配去了,反正他的利益已经拿到手了,他把自己的四儿子许怀诚放到了汴州去当刺史,把五儿子许怀义放到徐州当刺史,都是富庶的州府。
而且这两个离着长安又近,只要在刺史的位置上厮混个几年,就能调到朝堂上去了。而且汴州和徐州都是上州,自己的两个儿子起点便是正五品下品阶,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跨越五品这个坎,进到四品大员的行列之中。
李长山在群臣之中是极为懂得察言观色的,知道皇帝这个时候最是得意之时,便趁机提出这个建言,以彰显皇帝的威严。
“爱卿所言极是,那就由爱卿帮朕拟旨吧,回头命人去宣旨。”皇帝点头说道。
皇帝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在诸藩镇中的威信最高了,特别是天平军这样的微小藩镇中,当时张墨只顾着收拾宣武军了,天平军这样之后万余军队的藩镇,他都懒得搭理。现在天平军周围都是镇北军了,鼓掌难鸣,皇帝知道自己的旨意到了,天平军节度使只能乖乖的回长安了。
至于鄂岳军,皇帝相信只要自己的旨意到了,鄂岳军节度使也不敢有什么意见,因为在鄂岳军的周围都是朝廷的控制范围。
皇帝很是开心,这要是在平定李希烈和朱滔等藩镇之前,他哪里敢这个肆无忌惮的下旨召回藩镇节度使?即使自己的旨意下去了,人家想理的话,就上个奏折说自己身体不适,不宜长途跋涉;要是不想理的话,干脆就当不知道,他这个当皇帝的是半点办法也没有。
如今的大唐,加上朝廷原有的控制范围,已经是半壁江山都控制在皇帝手中,下一个目标便是西南诸藩镇和西北诸藩镇了。
皇帝知道,即使自己现在不收拢西南和西北诸藩镇的军权,自己的旨意在那些地方也一样有足够的影响力了,至少税赋上面会诸藩镇不会再拖着不交了。估计擅自称王或者是自立的事情在数年之内不会再发生了。
这对皇帝来说已经足够了。他现在需要的就是数年的时间,一是积累银钱,二是继续练兵,等到朝廷的钱足够多了,兵马更为强大了,就是他继续收拢诸藩镇兵权的时候。
“且让你们再逍遥几年。”皇帝在心里想到。
虽然李希烈死了,宣武军节度使进京了,衮海军节度使也在押往长安城的路上,武宁军节度使死了,但是在他们原有的地盘上还有很多的城池没有回到朝廷的管制之中,因此要想将这一大片地盘全部梳理一遍,最少需要三五个月的时间。
皇帝打算召张墨回长安了,这倒不是怕张墨在外擅权,而是很多的事情要听取张墨的意见。至于河南道和淮南道的事情,皇帝觉得交给杨炎和王胖子已经足够了,这些安抚地方的事情,有杨炎这个老宰相在,应该会处理得很好。
于是七天之后,皇帝的旨意便到了宋城,张墨的镇北军中军大帐已经移到了宋州的宋城。
到宋城宣旨的太监把皇帝的旨意对张墨宣读完之后,随后就赶往天平军,然后就是鄂岳军,皇帝打算把这两件事顺便都一起办了。
对于皇帝宣召的事,张墨心里已经有了准备,因此一接到旨意之后,即刻将军权交给了王胖子和杨炎。之所以选择让王胖子执掌镇北军,是因为王胖子是自己人,比杨炎的关系还要近很多,而且王胖子就是一个太监,还是皇帝极为信任的太监,将军权交给他,更符合皇帝想法。
将镇北军招讨使的大印交到王胖子手中以后,张墨便对王胖子和杨炎笑道:“王大帅,相爷,现在某家是无官一身轻了,梳理地方的事情就麻烦你们两位了,某家明天就跟许大帅一起进京述职。”
原本皇帝并没有宣召许召,但是许召自己觉得自己应该回去长安述职了,毕竟山南东道的六万大军可是在他手中掌握呢,自己趁着这个机会将军权交出去,以显得自己光明磊落,没有半点擅权之心。而且许召想早点回京,先把自己的爵位拿到手再说。
张墨自然同意许召的想法,两个人一起回京,就更显得没有半点私心了,这样一来,就算朝中有人挑毛拣刺的,也抓不住什么实质性的把柄。
王胖子对张墨将军权交给自己十分的满意,在他看来,这是张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举动,他自认为自己和张墨是一条线上的蚂蚱,张墨将镇北军给他,自然是将好处给他。要知道梳理地方就是分配利益的时候,这个利益给谁,就要看对方给自己多少利益了。
“二郎尽管放心,镇北军在咱家手里不会出半点错。”王胖子笑呵呵的将招讨使的大印让自己的亲兵收起,口中呵呵笑道:“咱家会按照咱们先前商量好的去做,有杨相爷在这里压阵,绝不会出半点差错的。”
张墨笑道:“有大帅您在,某家更加放心。只是鄂岳军那里,大帅怕是要操点心才行,我的想法是大帅带着大军到豫州转一圈,让鄂岳军节度使鲁秋有点压力,不然陛下的旨意怕是会被鲁秋拖延,那可是有损陛下威严之事。”
王胖子一拍脑门,笑道:“还是二郎想得周到,后天咱家就带十万大军去豫州转一圈,等鲁秋那个家伙交出鄂岳军以后,咱家在继续梳理地方。刚好淮南道也是咱家首先要梳理的地方,干脆咱家借道鄂岳军的辖地进入淮南道,到时看鲁秋还敢恋权不放?”
杨炎笑道:“王大帅这个办法不错,要是鲁秋敢抗旨不遵,大帅就地就解决了他。”
许召就坐在那里喝茶,看着他们三个商议事情也不插嘴,他不想再参与到地方上的利益分配去了,反正他的利益已经拿到手了,他把自己的四儿子许怀诚放到了汴州去当刺史,把五儿子许怀义放到徐州当刺史,都是富庶的州府。
而且这两个离着长安又近,只要在刺史的位置上厮混个几年,就能调到朝堂上去了。而且汴州和徐州都是上州,自己的两个儿子起点便是正五品下品阶,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跨越五品这个坎,进到四品大员的行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