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元顺帝一直坚信脱脱,那么,元朝的覆灭就没那么快。可惜的是,元顺帝在脱脱没法一下消灭起义军的情况下,听信谗言,下诏削脱脱兵权。
这诏书一到军营,史书的记载是:“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元军不战自溃!
真不知道元顺帝是怎么想的!
临军换帅,是兵家大忌!然而,元顺帝竟然不顾大忌!
这样一来,元军丧失优势,再也无力纠集如此众多的力量来镇压起义军,只能主要依靠地主武装来维持元朝的统治。
刘福通看到形势的变化,知道该称帝的时候到了!当下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二月,迎韩山童之子林儿于砀山夹河,在亳州正式建立宋政权,改元龙凤,立林儿为帝,号“小明王”。
这时刘福通非常英明的地方,除了立帝号召大伙之外,还有一点很英明的,那就是他自己没有称帝。
这是一种大智慧。
韩林儿当下任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罗文素、刘福通任平章,刘福通弟刘六任知枢密院事,尊山童妻杨氏为太后。
未几,因杜遵道擅权,刘福通命甲士挝杀之。
此后,刘福通自任丞相,加封太保,成为宋政权的实际领导人、北方红巾军的总指挥。
这时的刘福通,俨然成了大气候,足以对抗元朝了。
六月,刘福通命其将赵明达取嵩、汝、洛阳,北渡孟津至怀庆路,河之北大为震动。
元廷不得不自豫南调察罕帖木儿来应战,赵明达战败。
十二月,答失八都鲁进攻太康,进围亳州。
刘福通将小明王移置安丰,次年三月,自领兵与答失八都鲁军激战于太康、亳州,击退敌军,亳州得安。
刘福通在率领红巾军与敌人搏斗的同时,十分注意利用宋政权的名义,把北方各支农民起义军纳入宋政权统辖之下,并建立地方政权。
至正十六年二月,朱元璋攻占了集庆,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七月,宋政权立江南等处行中书省、 江南等处行枢密院,任命朱元璋为行省平章;同年十月,赵君用取淮安,乃设淮安等处行中书省,任命赵为行省平章。
至于这个朱元璋,是我们后面详细要说的人物,所以,在这里就略过了。
之后,刘福通为了节制各路红巾军,在那些占领一地而又较为巩固的地区,继续设置行省机构。
为了分散元军对宋政权都城亳州的压力,扩大战果,从至正十六年九月开始,刘福通派遣军队分路出击,到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夏,形成三路北伐的壮观局面,而刘福通自率大军攻克汴梁。
西路军攻破潼关,中路军转战山西, 时毛贵虽进攻大都失利,但山东形势甚好,北方红巾军进入鼎盛时期。
这是刘福通智慧之处,因为,他知道到处点火,多路进攻元朝,使得元朝处处受敌。
但是,这大好局面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发生了逆转。
至正十八年,元军破曹州,使宋政权与山东红巾军联系切断。
十九年初,孛罗帖木儿驻守大同,以切断宋政权与中路红巾军的联系。
西路军亦为察罕帖木儿等人所败,溃散入蜀,而且察罕帖木儿一直以重兵驻守渑池、洛阳,时刻准备对汴梁发起进攻。
宋政权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山东红巾军这时也发生了逆转。
毛贵北伐大都失败后返回山东,与田丰配合,其势仍很盛。未料失守淮安的赵君用逃奔毛贵后,竟阴险地把毛贵杀死。
之后,毛贵部将续继祖从辽阳回益都,怒杀赵君用。
山东红巾军自此一蹶不振。
这时,王士诚也脱离中路军返回山东,与田丰互相攻伐。
至正十九年五月,察罕帖木儿移军虎牢,多路出兵,包围汴梁。
八月,元军破汴梁,刘福通奉韩林儿突围奔安丰,元军俘获韩林儿妻及红巾军各级官员五千、家属数万。
至此,宋政权已名存实亡。
刘福通的失败,还是败在了内部的分裂。
一个能够击败元朝,建立属于自己的朝代的队伍,一定是个团结一致的队伍!
而这个队伍,不属于刘福通。它属于后来成就大业的人,那就是朱元璋。
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夏,察罕帖木儿向山东红巾军发起总攻,田丰、王士诚降之。
十月,察罕帖木儿进围益都,毛贵部将陈猱头等坚持抵抗。
次年六月,田丰、王士诚杀察罕帖木儿,参加益都保卫战。
察罕帖木儿子扩廓帖木儿袭其父职,继续围攻益都。
十一月,益都陷,田丰、王士诚被杀。接着,莒州陷,山东红巾军全部被镇压。
在安丰的宋政权,名义上只存下朱元璋的江南行省。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二月,平江张士诚乘安丰空虚之机,遣其将吕珍进攻安丰。
刘福通等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韩林儿急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亲率大军击败吕珍和支援吕珍的原天完政权的庐州左君弼,救出小明王和刘福通,把小明王和刘福通安置于滁州。
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朱元璋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刘福通至应天,途经瓜州,沉没溺死。
一代起义英雄,就此陨落。
刘福通虽然最终没能成功,但是,他是最早的起义军领袖之一。后来发起大起义的,也是他。他对元朝的打击也非常的大,可以这样说,没有刘福通对元朝的打击,朱元璋没那么容易建立明朝。
刘福通虽死,但是,其它起义如同燃烧起来的火焰,到处燃烧起来。
彭莹玉兵起淮西。
邳县人李二、赵君用、彭大及其子等占领徐州。
麻城人、铁工邹普胜,罗田人、布贩徐寿辉起兵蕲州。
之后,徐寿辉克蕲水,建立天完政权。
王权、张椿等攻占邓州、南阳,称北琐红军。
孟海马等攻占襄阳,称南琐红军。
定远人郭子兴等攻占濠州。
北、南、西三片地方的红中军,几乎同时而起,来势之猛,为元廷所料不及。
起义军的起来,元朝的覆灭,成了大势所趋。
这诏书一到军营,史书的记载是:“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元军不战自溃!
真不知道元顺帝是怎么想的!
临军换帅,是兵家大忌!然而,元顺帝竟然不顾大忌!
这样一来,元军丧失优势,再也无力纠集如此众多的力量来镇压起义军,只能主要依靠地主武装来维持元朝的统治。
刘福通看到形势的变化,知道该称帝的时候到了!当下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二月,迎韩山童之子林儿于砀山夹河,在亳州正式建立宋政权,改元龙凤,立林儿为帝,号“小明王”。
这时刘福通非常英明的地方,除了立帝号召大伙之外,还有一点很英明的,那就是他自己没有称帝。
这是一种大智慧。
韩林儿当下任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罗文素、刘福通任平章,刘福通弟刘六任知枢密院事,尊山童妻杨氏为太后。
未几,因杜遵道擅权,刘福通命甲士挝杀之。
此后,刘福通自任丞相,加封太保,成为宋政权的实际领导人、北方红巾军的总指挥。
这时的刘福通,俨然成了大气候,足以对抗元朝了。
六月,刘福通命其将赵明达取嵩、汝、洛阳,北渡孟津至怀庆路,河之北大为震动。
元廷不得不自豫南调察罕帖木儿来应战,赵明达战败。
十二月,答失八都鲁进攻太康,进围亳州。
刘福通将小明王移置安丰,次年三月,自领兵与答失八都鲁军激战于太康、亳州,击退敌军,亳州得安。
刘福通在率领红巾军与敌人搏斗的同时,十分注意利用宋政权的名义,把北方各支农民起义军纳入宋政权统辖之下,并建立地方政权。
至正十六年二月,朱元璋攻占了集庆,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七月,宋政权立江南等处行中书省、 江南等处行枢密院,任命朱元璋为行省平章;同年十月,赵君用取淮安,乃设淮安等处行中书省,任命赵为行省平章。
至于这个朱元璋,是我们后面详细要说的人物,所以,在这里就略过了。
之后,刘福通为了节制各路红巾军,在那些占领一地而又较为巩固的地区,继续设置行省机构。
为了分散元军对宋政权都城亳州的压力,扩大战果,从至正十六年九月开始,刘福通派遣军队分路出击,到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夏,形成三路北伐的壮观局面,而刘福通自率大军攻克汴梁。
西路军攻破潼关,中路军转战山西, 时毛贵虽进攻大都失利,但山东形势甚好,北方红巾军进入鼎盛时期。
这是刘福通智慧之处,因为,他知道到处点火,多路进攻元朝,使得元朝处处受敌。
但是,这大好局面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发生了逆转。
至正十八年,元军破曹州,使宋政权与山东红巾军联系切断。
十九年初,孛罗帖木儿驻守大同,以切断宋政权与中路红巾军的联系。
西路军亦为察罕帖木儿等人所败,溃散入蜀,而且察罕帖木儿一直以重兵驻守渑池、洛阳,时刻准备对汴梁发起进攻。
宋政权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山东红巾军这时也发生了逆转。
毛贵北伐大都失败后返回山东,与田丰配合,其势仍很盛。未料失守淮安的赵君用逃奔毛贵后,竟阴险地把毛贵杀死。
之后,毛贵部将续继祖从辽阳回益都,怒杀赵君用。
山东红巾军自此一蹶不振。
这时,王士诚也脱离中路军返回山东,与田丰互相攻伐。
至正十九年五月,察罕帖木儿移军虎牢,多路出兵,包围汴梁。
八月,元军破汴梁,刘福通奉韩林儿突围奔安丰,元军俘获韩林儿妻及红巾军各级官员五千、家属数万。
至此,宋政权已名存实亡。
刘福通的失败,还是败在了内部的分裂。
一个能够击败元朝,建立属于自己的朝代的队伍,一定是个团结一致的队伍!
而这个队伍,不属于刘福通。它属于后来成就大业的人,那就是朱元璋。
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夏,察罕帖木儿向山东红巾军发起总攻,田丰、王士诚降之。
十月,察罕帖木儿进围益都,毛贵部将陈猱头等坚持抵抗。
次年六月,田丰、王士诚杀察罕帖木儿,参加益都保卫战。
察罕帖木儿子扩廓帖木儿袭其父职,继续围攻益都。
十一月,益都陷,田丰、王士诚被杀。接着,莒州陷,山东红巾军全部被镇压。
在安丰的宋政权,名义上只存下朱元璋的江南行省。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二月,平江张士诚乘安丰空虚之机,遣其将吕珍进攻安丰。
刘福通等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韩林儿急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亲率大军击败吕珍和支援吕珍的原天完政权的庐州左君弼,救出小明王和刘福通,把小明王和刘福通安置于滁州。
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朱元璋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刘福通至应天,途经瓜州,沉没溺死。
一代起义英雄,就此陨落。
刘福通虽然最终没能成功,但是,他是最早的起义军领袖之一。后来发起大起义的,也是他。他对元朝的打击也非常的大,可以这样说,没有刘福通对元朝的打击,朱元璋没那么容易建立明朝。
刘福通虽死,但是,其它起义如同燃烧起来的火焰,到处燃烧起来。
彭莹玉兵起淮西。
邳县人李二、赵君用、彭大及其子等占领徐州。
麻城人、铁工邹普胜,罗田人、布贩徐寿辉起兵蕲州。
之后,徐寿辉克蕲水,建立天完政权。
王权、张椿等攻占邓州、南阳,称北琐红军。
孟海马等攻占襄阳,称南琐红军。
定远人郭子兴等攻占濠州。
北、南、西三片地方的红中军,几乎同时而起,来势之猛,为元廷所料不及。
起义军的起来,元朝的覆灭,成了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