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京营原来在南京,是国家最为强大也最为核心的武装力量,在朱棣靖难之变登基称帝并且迁都之后分成了京城京营和南京京营两部分,而京城京营又称三大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三大营各设提督内臣、武臣、掌号头官统领;平时,五军营练习营阵,三千营练习巡哨,神机营练习火器;当皇帝亲征时,三大营环守于皇帝大营,一般是神机营居外,骑兵居中,步兵居内。
三大营初建时颇具战斗力,有朱棣这名马上皇帝统属,其下诸多参与过靖难之变的沙场宿将担任将官,士兵也都是百中选一的精兵;只可惜这些兵力在土木之变中全部葬送与王振之手,不仅多年积累的精锐士卒毁于一旦,就连执掌京营的大明勋贵也几乎全部葬送,自此以后大明渐渐形成了文贵武贱的格局,京营的战斗力直线下降。
另外,巧合的是土木之变发生于一百八十年前的己巳年,按照中原惯用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年一轮回,今年同样也是己巳年。
景泰年间,于谦重新编练京营,于三大营中选精锐十万,分十营团练,以备紧急调用,称十团营。十团营由总兵官一人统领,监以内臣、兵部尚书或都御史一人为提督,各营分设都督,号头官、都指挥、把总、领队、营队等官;后在嘉靖年间又恢复了三大营的编制,只是将三千营改为神枢营。
因为久在中枢,少有参战的机会,而且靠近京城繁华之地,所以京营的堕落也就成了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朝廷的勋贵、文臣乃至中官纷纷将京营的士兵侍卫奴仆,动辄拿来干一些诸如修建府邸之类的私事;京城因为乃是朝廷中枢,众人行事或许还要几分脸面,情况还能好一些,南京京营就更加不堪。
日后到了崇祯十五年,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为了在迎娶秦淮八艳之一的寇白门时显示威风和隆重,特派5000名南京京营士兵手执红灯从武定桥开始,沿途肃立到内桥朱府,盛况空前,成为明代南京最大的一次迎亲场面。
想想看,调集京城卫戍部队给自己迎娶妓女耍威风,这样的事情都能干得出来,这大明不亡还有天理么?更可笑的是,此事在那些江南士子之中却成了难得一见的风雅之事,被广为传颂,言语之间多有艳羡之意。
京营之中的弊端错综复杂,且牵连甚广,无论文臣武将、勋贵外戚、中官权宦都在其中分润了不少好处,所以兵部尚书王洽对此可谓是一筹莫展,听闻皇帝要视察京营的消息立刻汗如雨下,生恐丢了性命。
他只得一边上书拖延李悠视察京营的时间,一边赶紧联络各方人员,千方百计要把这次的差事忽悠过去,而这些家伙干些实事或许没什么办事,糊弄起检查来倒是个顶个的拿手,他们一边抓捕京城的乞丐青皮前来充当士兵,一边给钱招募良民凑人数,双管齐下倒是让他们凑够了不少人数,这才敢应下皇帝的要求。
“尚书大人且放心,陛下此前少历兵事,定然看不出其中的端倪。”言语之间如此大胆,这些人真可谓是肆无忌惮。
王洽默不作声的点点头,其实他的想法也是一般,在他看来崇祯皇帝自幼长与王府之中,登基不过区区两年时间,虽然在诛灭魏忠贤一党的过程中显示了一些小小的手段,但也未见得如何出色,所以将这件差事应付过去或许不难。
三日后,李悠如期来到京营的校场之上,但见数千名士兵立于场中,旗帜招展,金鼓响亮,乍看起来倒也有几分景象。
如果来的是朱由检,说不得真的就被王洽给忽悠过去了,可李悠是什么人?说句不好听的,他杀死过的敌人说不定比王洽在纸面上见过的军队还多,区区小手段又如何能瞒得过他的鹰眼?
这些士兵骨瘦如柴、站的歪七扭八,毫无精气神可言,那里有半分士兵的模样,队列更是不堪入目,干站着就横不平竖不直的,就更别说行进间了,指望这样的军队打仗那根本是痴心妄想。
不过李悠也没对他们抱过希望,所以假装没有发觉其中的奥妙,反而夸赞了一句,“王尚书的确是国之干才,这京营看起来确实威武。”
“陛下过誉了,此乃京营上下齐心的结果,微臣不敢居功。”听到这样的话,王洽暂且放下心来,不管日后如何,起码眼前这一关是过了。
“嗯,且操练来看看。”李悠心里把王洽鄙视了无数遍,脸上却依旧风轻云淡。
能在短短的时间里让这些临时来凑数的人马站成这个样子,王洽和那些京营的将领们已经是使出浑身本领了,要想让他们操练谈何容易?可皇帝旨意以下,他们怎好拒绝?于是王洽只好硬着头皮拿出一些最为简单的操练项目演练起来。
这特么的都是神马玩意儿啊!看到那些士兵拙劣的表现,李悠把王洽和这些京营将领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要是大明的军队都是这副样子,不亡还真是没天理啊,短短一月之内,他第无数次涌出这样的想法。
“好了,将士们都累了,今日就到这里吧。”看了几个项目,李悠实在是忍不下去了,连忙中止了操练,“王尚书和诸位都辛苦了,以后还需继续坚持,早日恢复三大营旧日的雄风。”
“臣等遵旨。”看来这一关算是过去了,王洽和这些京营的将领们同时想到。
可惜还没有等他们高兴多久,李悠就一盆冷水泼下来,“据锦衣卫回报,建奴已经整顿兵马准备入关,到时候这迎战建奴的事情就托付给王尚书和诸位了。”
建奴?王洽直接被这一榔头给砸晕了,自从萨尔浒之后,大明朝廷可谓是谈建奴而色变,再看看身后这些废物,指望他们挡住建奴岂不是送死么?
三大营初建时颇具战斗力,有朱棣这名马上皇帝统属,其下诸多参与过靖难之变的沙场宿将担任将官,士兵也都是百中选一的精兵;只可惜这些兵力在土木之变中全部葬送与王振之手,不仅多年积累的精锐士卒毁于一旦,就连执掌京营的大明勋贵也几乎全部葬送,自此以后大明渐渐形成了文贵武贱的格局,京营的战斗力直线下降。
另外,巧合的是土木之变发生于一百八十年前的己巳年,按照中原惯用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年一轮回,今年同样也是己巳年。
景泰年间,于谦重新编练京营,于三大营中选精锐十万,分十营团练,以备紧急调用,称十团营。十团营由总兵官一人统领,监以内臣、兵部尚书或都御史一人为提督,各营分设都督,号头官、都指挥、把总、领队、营队等官;后在嘉靖年间又恢复了三大营的编制,只是将三千营改为神枢营。
因为久在中枢,少有参战的机会,而且靠近京城繁华之地,所以京营的堕落也就成了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朝廷的勋贵、文臣乃至中官纷纷将京营的士兵侍卫奴仆,动辄拿来干一些诸如修建府邸之类的私事;京城因为乃是朝廷中枢,众人行事或许还要几分脸面,情况还能好一些,南京京营就更加不堪。
日后到了崇祯十五年,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为了在迎娶秦淮八艳之一的寇白门时显示威风和隆重,特派5000名南京京营士兵手执红灯从武定桥开始,沿途肃立到内桥朱府,盛况空前,成为明代南京最大的一次迎亲场面。
想想看,调集京城卫戍部队给自己迎娶妓女耍威风,这样的事情都能干得出来,这大明不亡还有天理么?更可笑的是,此事在那些江南士子之中却成了难得一见的风雅之事,被广为传颂,言语之间多有艳羡之意。
京营之中的弊端错综复杂,且牵连甚广,无论文臣武将、勋贵外戚、中官权宦都在其中分润了不少好处,所以兵部尚书王洽对此可谓是一筹莫展,听闻皇帝要视察京营的消息立刻汗如雨下,生恐丢了性命。
他只得一边上书拖延李悠视察京营的时间,一边赶紧联络各方人员,千方百计要把这次的差事忽悠过去,而这些家伙干些实事或许没什么办事,糊弄起检查来倒是个顶个的拿手,他们一边抓捕京城的乞丐青皮前来充当士兵,一边给钱招募良民凑人数,双管齐下倒是让他们凑够了不少人数,这才敢应下皇帝的要求。
“尚书大人且放心,陛下此前少历兵事,定然看不出其中的端倪。”言语之间如此大胆,这些人真可谓是肆无忌惮。
王洽默不作声的点点头,其实他的想法也是一般,在他看来崇祯皇帝自幼长与王府之中,登基不过区区两年时间,虽然在诛灭魏忠贤一党的过程中显示了一些小小的手段,但也未见得如何出色,所以将这件差事应付过去或许不难。
三日后,李悠如期来到京营的校场之上,但见数千名士兵立于场中,旗帜招展,金鼓响亮,乍看起来倒也有几分景象。
如果来的是朱由检,说不得真的就被王洽给忽悠过去了,可李悠是什么人?说句不好听的,他杀死过的敌人说不定比王洽在纸面上见过的军队还多,区区小手段又如何能瞒得过他的鹰眼?
这些士兵骨瘦如柴、站的歪七扭八,毫无精气神可言,那里有半分士兵的模样,队列更是不堪入目,干站着就横不平竖不直的,就更别说行进间了,指望这样的军队打仗那根本是痴心妄想。
不过李悠也没对他们抱过希望,所以假装没有发觉其中的奥妙,反而夸赞了一句,“王尚书的确是国之干才,这京营看起来确实威武。”
“陛下过誉了,此乃京营上下齐心的结果,微臣不敢居功。”听到这样的话,王洽暂且放下心来,不管日后如何,起码眼前这一关是过了。
“嗯,且操练来看看。”李悠心里把王洽鄙视了无数遍,脸上却依旧风轻云淡。
能在短短的时间里让这些临时来凑数的人马站成这个样子,王洽和那些京营的将领们已经是使出浑身本领了,要想让他们操练谈何容易?可皇帝旨意以下,他们怎好拒绝?于是王洽只好硬着头皮拿出一些最为简单的操练项目演练起来。
这特么的都是神马玩意儿啊!看到那些士兵拙劣的表现,李悠把王洽和这些京营将领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要是大明的军队都是这副样子,不亡还真是没天理啊,短短一月之内,他第无数次涌出这样的想法。
“好了,将士们都累了,今日就到这里吧。”看了几个项目,李悠实在是忍不下去了,连忙中止了操练,“王尚书和诸位都辛苦了,以后还需继续坚持,早日恢复三大营旧日的雄风。”
“臣等遵旨。”看来这一关算是过去了,王洽和这些京营的将领们同时想到。
可惜还没有等他们高兴多久,李悠就一盆冷水泼下来,“据锦衣卫回报,建奴已经整顿兵马准备入关,到时候这迎战建奴的事情就托付给王尚书和诸位了。”
建奴?王洽直接被这一榔头给砸晕了,自从萨尔浒之后,大明朝廷可谓是谈建奴而色变,再看看身后这些废物,指望他们挡住建奴岂不是送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