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之满洲人、旗人,只要在北京城的,都是上上下下一片轻松,没有丝毫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其实也真没有这方面的威胁。
北京城的城墙坚固程度,那是全国都排的上前三,这可是京城啊!
在守城兵力足够多,又誓死抵抗的情况下,根本不是武力能破的。
何况北京城红夷大炮,加上清兵带来的,就有超过百门了,城墙之上本身就有炮台,直接架在城墙炮台之上。
居高临下,可以轻松惬意的轰炸攻城敌军,而敌军大炮很难轰到城上城墩防护下的守军大炮。
加上数以百计的佛郎机炮、虎蹲炮、土炮等等。
守住北京城不要太简单。
顺军势如破竹,明军势如破竹,八旗不慌,汉奸们可是慌了神。
明军一方,自天津城出征,所过之处,武清、东安、香河无不是兵到城破,宝坻、玉田、丰润也没有能抵挡明军一个时辰的。
倒是通州、蓟州这样的顺天府周城,几次进攻都是久攻不下,不过六军主帅郑恩却不急,绕过了通州、蓟州,转向其它易攻的县城而去,乡下乡镇村庄,更是无不光临。
也不劫掠,只是宣传大明有回来了。
特别是燕云山、三角淀这些还在继续抗清的大明地方团练根据地,正是郑恩主要光临的地方。
茫茫燕云大山,西起张家口万全和怀安境内的洋河,东至山海关,北接坝上高原,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西南以关沟与太行山相隔。
南侧为河北平原,高差大,滦河切断此山,形成峡口——喜峰口,即喜峰口关,潮河切割形成古北口,即古北口关,自古是北京的屏障,燕山长城也是诸多长城最坚固的地段。
实乃兵家必争之地。
燕山山势陡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缓南陡,沟谷狭窄,地表破碎,雨裂冲沟众多,同时还有众多天然水库。
当初郑恩光复北京,在护送以前的监国现在的明光武皇帝南幸的时候,曾经遣散过北京的百姓,予以一年的吃食、一大笔银子,及团练的官职。
而这些挂着大明官职,又名义上隶属于郑恩这个直隶总兵的直隶团练们,带着郑恩给的钱粮兵器,多数并没有南下,而是多选择躲在了燕山之中。
庞大的燕山山脉,复杂的地形,成了这些名义上还是大明团练,也没有剃发易服的汉家百姓们的避难之所。
尤其是离北京不远,又有着大型天然水库的燕山上密云水库,这个提供了即可以躲在大山,又可以钻入水库的双重保障下的山区,成了隶属于大明的地方抗清团练的主要根据地。
如今,这些团练名义上的大帅郑恩,就在郑家军的保护下,高举日月共明旗,翻山越岭却毫无阻碍之人的来到了深山中的密云水库。
“大明直隶镇密云团练,恭迎前军右都督柱国荣禄大夫太子少保直隶总兵顺天侯郑侯爷。
恭祝大明千秋万代,侯爷常胜无敌!”
“好好!诸位都是我大明的骨干,直隶镇的骨干,华夏民族的英雄,有了诸位的坚持抵抗才有了我们大明如今的稳定局面。
直隶镇不会忘了大家,大明不会忘记大家,整个华夏民族都不会忘了大家!
来人,送上属于我直隶镇的军饷粮草给直隶镇团练的将士们!”
躲在燕山深处密云水库的团练头领们,真心恭迎着曾经给他们提供钱粮兵器、缔造了现在可以苟安局面的,他们的大帅。
而一个个独轮车满载的钱粮兵器物资,就是他们的大帅郑恩给他们几个月来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军饷及补给。
看着不下一万的独轮车,正好对应密云水库周边上万团练,团练头领们,再次高呼。
“侯爷常胜不败,大明千秋万代。”
一通你侬我侬的互相寒暄吹捧之后,郑恩认识了密云水库及周边团练的所有头领们,为何称呼团练头领,是因为他们的官职各不相同。
而因为断了与明朝廷的联系,很多原本的团练百户,因为兼并、收容八旗圈地而丧家逃到此地的百姓,发展到了麾下千余户。
而有些团练千户又因为麾下的团练多抵不住诱惑回了北京,再被赶出北京,已经没有足够多的粮食走回来,所以麾下减少的不到百户。
燕山团练内部也就不再是根据之前封的官职论高低,而是以麾下的户数,也就有了头领一词的由来。
不过这一现象从郑恩的到来,就要重回正轨了,身为直隶镇总兵,是有权直接封下面的团练官,事后再上报的。
“各位团练将领,可否集结一下麾下的将士,接受我这个大帅的检阅呢?”
“末将等遵命!”
团练头领领命之后,整个密云水库及周边都响起了牛角号的声音,两长一短的号声,让周边大山,水库小岛,都打出了无数的日月共明旗。
水库还能看到一条条打着旗帜的小船、木筏汇聚而来,大山却是只有若隐若现的旗帜,哪怕是汇聚到了郑恩所在的山脚下,依旧有很多人被树木遮挡。
不过光看旗帜,还有肉眼可见的团练将士,就能看出这个抗清团练的主要根据地,上万的团练兵还是有的。
一本本花名册递到了郑恩面前,一本对应着一股独立的团练势力,还有其麾下的户数,团练兵的人数。
其中团练兵最多的就是祝渊这支。
“祝百户!”
“末将在。”
一位三十来岁,身穿儒服的男子出列。
“祝渊团练百户麾下,因多主动下山,接应北京及周边因鞑子圈地,而无家可归的流民,加上治理有方,如今麾下发展到两千三百二十一户,有青壮团练兵三千六百零八人,可是属实?”
“治理有方不敢当,只是学以致用,麾下团练户数,团练兵总数却是一字不差!”
“麾下团练兵可愿接受检阅?”
“末将愿意!”
祝渊因为主动下山接引流民,从最初的麾下不足百户,到现在的两千三百余户,都是他祝渊拼出来的,又因为正直,无半点虚报,自然愿意接受检阅。
北京城的城墙坚固程度,那是全国都排的上前三,这可是京城啊!
在守城兵力足够多,又誓死抵抗的情况下,根本不是武力能破的。
何况北京城红夷大炮,加上清兵带来的,就有超过百门了,城墙之上本身就有炮台,直接架在城墙炮台之上。
居高临下,可以轻松惬意的轰炸攻城敌军,而敌军大炮很难轰到城上城墩防护下的守军大炮。
加上数以百计的佛郎机炮、虎蹲炮、土炮等等。
守住北京城不要太简单。
顺军势如破竹,明军势如破竹,八旗不慌,汉奸们可是慌了神。
明军一方,自天津城出征,所过之处,武清、东安、香河无不是兵到城破,宝坻、玉田、丰润也没有能抵挡明军一个时辰的。
倒是通州、蓟州这样的顺天府周城,几次进攻都是久攻不下,不过六军主帅郑恩却不急,绕过了通州、蓟州,转向其它易攻的县城而去,乡下乡镇村庄,更是无不光临。
也不劫掠,只是宣传大明有回来了。
特别是燕云山、三角淀这些还在继续抗清的大明地方团练根据地,正是郑恩主要光临的地方。
茫茫燕云大山,西起张家口万全和怀安境内的洋河,东至山海关,北接坝上高原,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西南以关沟与太行山相隔。
南侧为河北平原,高差大,滦河切断此山,形成峡口——喜峰口,即喜峰口关,潮河切割形成古北口,即古北口关,自古是北京的屏障,燕山长城也是诸多长城最坚固的地段。
实乃兵家必争之地。
燕山山势陡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缓南陡,沟谷狭窄,地表破碎,雨裂冲沟众多,同时还有众多天然水库。
当初郑恩光复北京,在护送以前的监国现在的明光武皇帝南幸的时候,曾经遣散过北京的百姓,予以一年的吃食、一大笔银子,及团练的官职。
而这些挂着大明官职,又名义上隶属于郑恩这个直隶总兵的直隶团练们,带着郑恩给的钱粮兵器,多数并没有南下,而是多选择躲在了燕山之中。
庞大的燕山山脉,复杂的地形,成了这些名义上还是大明团练,也没有剃发易服的汉家百姓们的避难之所。
尤其是离北京不远,又有着大型天然水库的燕山上密云水库,这个提供了即可以躲在大山,又可以钻入水库的双重保障下的山区,成了隶属于大明的地方抗清团练的主要根据地。
如今,这些团练名义上的大帅郑恩,就在郑家军的保护下,高举日月共明旗,翻山越岭却毫无阻碍之人的来到了深山中的密云水库。
“大明直隶镇密云团练,恭迎前军右都督柱国荣禄大夫太子少保直隶总兵顺天侯郑侯爷。
恭祝大明千秋万代,侯爷常胜无敌!”
“好好!诸位都是我大明的骨干,直隶镇的骨干,华夏民族的英雄,有了诸位的坚持抵抗才有了我们大明如今的稳定局面。
直隶镇不会忘了大家,大明不会忘记大家,整个华夏民族都不会忘了大家!
来人,送上属于我直隶镇的军饷粮草给直隶镇团练的将士们!”
躲在燕山深处密云水库的团练头领们,真心恭迎着曾经给他们提供钱粮兵器、缔造了现在可以苟安局面的,他们的大帅。
而一个个独轮车满载的钱粮兵器物资,就是他们的大帅郑恩给他们几个月来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军饷及补给。
看着不下一万的独轮车,正好对应密云水库周边上万团练,团练头领们,再次高呼。
“侯爷常胜不败,大明千秋万代。”
一通你侬我侬的互相寒暄吹捧之后,郑恩认识了密云水库及周边团练的所有头领们,为何称呼团练头领,是因为他们的官职各不相同。
而因为断了与明朝廷的联系,很多原本的团练百户,因为兼并、收容八旗圈地而丧家逃到此地的百姓,发展到了麾下千余户。
而有些团练千户又因为麾下的团练多抵不住诱惑回了北京,再被赶出北京,已经没有足够多的粮食走回来,所以麾下减少的不到百户。
燕山团练内部也就不再是根据之前封的官职论高低,而是以麾下的户数,也就有了头领一词的由来。
不过这一现象从郑恩的到来,就要重回正轨了,身为直隶镇总兵,是有权直接封下面的团练官,事后再上报的。
“各位团练将领,可否集结一下麾下的将士,接受我这个大帅的检阅呢?”
“末将等遵命!”
团练头领领命之后,整个密云水库及周边都响起了牛角号的声音,两长一短的号声,让周边大山,水库小岛,都打出了无数的日月共明旗。
水库还能看到一条条打着旗帜的小船、木筏汇聚而来,大山却是只有若隐若现的旗帜,哪怕是汇聚到了郑恩所在的山脚下,依旧有很多人被树木遮挡。
不过光看旗帜,还有肉眼可见的团练将士,就能看出这个抗清团练的主要根据地,上万的团练兵还是有的。
一本本花名册递到了郑恩面前,一本对应着一股独立的团练势力,还有其麾下的户数,团练兵的人数。
其中团练兵最多的就是祝渊这支。
“祝百户!”
“末将在。”
一位三十来岁,身穿儒服的男子出列。
“祝渊团练百户麾下,因多主动下山,接应北京及周边因鞑子圈地,而无家可归的流民,加上治理有方,如今麾下发展到两千三百二十一户,有青壮团练兵三千六百零八人,可是属实?”
“治理有方不敢当,只是学以致用,麾下团练户数,团练兵总数却是一字不差!”
“麾下团练兵可愿接受检阅?”
“末将愿意!”
祝渊因为主动下山接引流民,从最初的麾下不足百户,到现在的两千三百余户,都是他祝渊拼出来的,又因为正直,无半点虚报,自然愿意接受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