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锡似是察觉她有些窘迫,不觉又轻笑出声。
    她更是羞臊。
    倒不是女儿家的羞臊,反正她女扮男装也习惯了,只是向来注重仪容举止的她在最狼狈的时候被人撞见,觉得有失颜面罢了。
    “拿去擦擦。”沈锡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块帕子,雪白干净。
    孟宛清这才觉察到自己一直在用袖子擦脸,动作粗鲁又少斯文,“啊,不必了,我有帕子。”说着便在袖袋摸索着。
    沈锡见她脸上花猫一般的泥印子,左三横,右三横,鼻尖还有一点,唇角笑意更深,“哝,这便是你的。”
    “啊?是我的吗?”孟宛清恍然后知的挠了挠脑袋,“难怪我的不见了。”
    沈锡实在忍俊不禁,“你连自己的帕子也记不得么。”
    “我我……我……”她平日里虽心思细密,可在生活上却着实是个粗心大意的人,不大在意这些琐碎事务,心思都放在重要的事情上了。
    沈锡见她面上烧红便知她是不好意思了,也不再问,径直将帕子递过去。
    她讪讪接过,小声道了句,“谢谢。”
    她个头比他稍矮些,垂头丧脑的时候颇有些孩子气,尽管脸上沾着尘土也掩盖不住细腻白净的肤色,伴着蹙眉皱鼻拧眉等小动作,跟同龄的少年相比多了几分少见的机灵活泼。
    倒是跟上回在孟府见到的样子截然不同。
    不过稍加思索便能想通了。
    丧母,驱逐,回归,受制……京城中与她处境相似的比比皆是,宅门深院里的日子本就是这般尔虞我诈水深火热。
    孟宛清却又哪里知道他在想什么,擦完了脸才后知后觉的想起,“对了,你怎么会在这里?”
    沈锡不答反问,“今天中午呆在荷花池的那个人可是你。”
    她愣了下,“是。”
    “你为何不来与我打招呼。”
    孟宛清奇怪的看了他一眼,“你不与我打招呼,我为何要与你打招呼?”
    她问的天经地义,问的理所当然,以至于沈锡看向她的眸子都变得别有深意,意味深长。
    “你若当我是朋友自然会过来与我说话。”
    “那你呢,你若当我是朋友又为何不来与我说话。”沈锡今天中午的确没有要找她说话的想法,只是如今谈到这儿多问了一句。
    孟宛清心照不宣的将帕子重新放入袖袋中,“我不认为你我是朋友。”
    即便他待人温和,平易可近。
    她也没觉得他将她当做朋友,那只是他待人的礼节跟与生俱来的涵养罢了。
    她可不会自做多情的昏了头。
    沈锡见她参的如此透彻亦没在这个话题上多作谈论,“我听宋学士说,你自请要去初蒙院。”可她的才识明明已经在鹿鸣院之上。
    对于这个,孟宛清有些无奈却也处之坦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你可以告诉宋学士。”
    “所谓难言之隐,一则难以言喻,二则不愿言语。”孟宛清在这件事上想的很开,也洒脱,“再说,我也没觉得我沦落到了要四处求助的地步。”
    一个人没想尽办法自救前是没资格向人求救的。
    “人有志,竹有节。我今日才算真的认识了你。”沈锡半开玩笑的说道,态度却认真了许多。
    孟宛清不介意他看穿了自己几分,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日三省己身,而不思人过。他看破再多也绝不会告知于人。
    她相信,也笃定。
    “少爷!少爷!”顺子的声音在院门的另一端响起,许是喊她回去了。
    孟宛清跟沈锡默契的看了对方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就此告别。
    她走时,步履向前,坚定不移。
    这种人往往心性坚韧,百折不屈。
    “公子。”沈锡身边不知何时多出一个年轻男子,面白无须,穿着一袭深色绸衫,举止恭敬,“轿子已经备好了。”
    沈锡虽面朝孟宛清离去的方向,心中却已在思索别的事务,“你觉得,那人今夜会回来么。”
    *
    夤夜时分,宫门紧闭。
    即便如此宫内灯火通明,巍峨高墙下能看清每一层白玉阶梯上雕琢的云龙祥凤。楼台宇顶雕龙飞檐,金色琉璃熠熠生辉。
    气势恢弘,尽显天家风范。
    养心殿厅堂内,坐着几位内阁大臣及六部尚书。
    “皇上这次也不知能否熬过。”李同文趁宫女沏茶时侧过身子跟坐在他身旁的张伯迁悄悄说了声。
    成帝早年沉迷烧丹炼汞导致身体每况愈下,加之耽于酒色,不务朝政,引来朝野内外诸多不满。
    滇南的陈王逆反一事便起于这个源头。
    不止滇南,如今北疆那边也不大太平,一些异族譬如回鹘女真之类的见大京国内叛不断也跟着起了异心,若不是赵氏一族镇压在那儿,仗都打上百回了。
    “说起来老镇江王也算可怜。”张伯迁忆起往事不由唏嘘,“当年为了平叛漠北不过十几岁的年纪便在那穷山恶水的地方驻守七八年,好不容易收复失地得封镇江王加之皇上赐婚,洞房过后的第二天又远赴外蒙镇压胡虏,这一去又是十多年。”
    提起老镇江王赵枭的事,李同文也甚为感慨,“可怜他跟夫人洞房过后一别便是十几载,后来他夫人又因生子难产,留下嗷嗷待哺的孩子便去了。”
    当时战事吃紧,他甚至连葬礼也没来得及赶回去。
    “幸而他生了个好儿子,如今在大京国内提起赵景行的名号怕是比他父亲还要响亮吧。”李同文说到这颇为激动道,“都说将门无犬子,赵景行日后的权耀必定远超他父亲。”
    “怕就怕,功高镇主呐……”张伯迁怅叹了声。
    俩人谈话间,只听内室传来一声宫人的惊叫,“不好!皇上吐血了!”
    *
    皇上不是第一次咳血了。
    只是,这次咳过血后竟昏死过去,整个太医院的御医全都过来候在养心殿外。
    张院判带着几位资历深厚的御医守在龙塌旁,片刻不敢擅离。
    把脉喂药、商谈对策。
    “依老夫言,皇上这是阴虚阳亢,心肝失养,热郁血分,气火挟痰。当用益气调脾清营泄热,佐以宁心安神。”
    “不,本病病位在清窍,由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致脑髓空虚,依我看,皇上当应喝十全大补汤。”
    “你们二位说的都有失偏颇,《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皇上之所以昏迷不醒肝脏出了问题。”
    “……”
    一屏之隔的外室,金镶宝石朝冠耳炉中丝丝的冒着轻烟,是甘松跟藿香,具有宁神静气的作用。
    张伯迁和几位内阁大臣坐在黄花梨螭纹扶手椅上看向首座之人,也是整个大京国最尊贵的女人——皇后萧若秋。
    她似乎还跟嫁入天家那年一般年轻,肤色光洁,细腻如凝脂。
    身着明黄色江绸常服袍,圆领,大襟右衽,左右开裾,马蹄袖端。胸前坠铜镀金錾花扣五枚,领口镶元青素缎边。
    仪态端方的坐在那儿,未施粉,未妆扮,眉鲜目亮,丹唇外朗。
    她手中盘着一串翠十八子手串,手串由十八颗翠珠组成,佛头下有金质铃杵,再下有金点翠六瓣式结牌,上嵌红宝石两颗,钻石四颗,正中嵌东珠一颗。
    “皇上此次病的来势汹汹,本宫已命后宫妃嫔抄写佛经送往宝华殿、诵经念佛,祈祷圣上安康。”
    张伯迁等人听了她的话纷纷起身应道,“皇后娘娘柔嘉表范,实乃一宫表率。”
    萧若秋一颗颗的捻过珠子,口中念念有词的祈祷着经文,凤眸低垂间,难掩威仪,“皇上龙体欠安,病势缠绵,本宫除了祈祷列祖列宗的护佑,也要提醒诸位大臣们做好万全之策。”
    这……这是要立遗昭了啊?
    诸位大臣面色凝重,相对相视。
    “咳咳……”内室又传来几声皇上的咳嗽,丝丝带血,气息孱弱。
    想到他从去岁冬便一直断断续续病到如今,期间还宠幸了多位妃嫔,酒色不误,便是治好也大伤根基,难以回天。
    遗昭,迟早要立。
    内阁首辅傅正咸佝偻着七十高龄的身躯,颤巍巍起身,朝萧若秋行了个臣子礼尔后站着回话道,“皇后娘娘刚提到遗昭,便是要立,也要由皇上亲立。”
    言外之意,皇上眼下还没断气怎能背着他乱立遗昭?!
    萧若秋对这位三朝元老相当敬重,先命人将他扶回座位坐好,这才不紧不慢的盘起珠子娓娓道,“本宫并未命你们即刻便要拟好遗昭,本宫只想听听诸位对立遗昭有何看法,若真到了非立不可的时候,众皇子中又有谁堪当九五之尊。”
    短短一句话场中人心思各异,敏感觉察到形势的变化。
    今日之前,众人心里或许还有些侥幸,侥幸盼着成帝的身子能慢慢好起来,可今日萧若秋已将话讲的很直白,大京朝已到了朝代更迭的时刻。
    众人,也该战队了。
    “大京朝自古以来便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再者立贤的规矩。”张伯迁说完环视众人一眼然后拱手对萧若秋道,“若真到了皇上驾崩那天,臣自当主张太子登基。”
    太子是萧若秋与成帝的儿子,毋庸置疑的嫡子。
    尽管成帝在与萧若秋成亲之前还有过一任皇后,只是先皇后多年也不过育有一位公主,所以太子是皇上的嫡子也是唯一嫡子。
    其它皇子均为庶出,便是年长太子也没资格夺嫡。
    礼法为先。
    李同文亦赞同张伯迁的的话,“微臣跟张大人想法一致。”
    “微臣亦如是。”
    众人都表示立场立嫡立长,唯有傅正咸静默不语,似是睡着了一般,直到坐在他身边的于大人轻声提醒了句,他这才慢吞吞的回了一句,“臣等靖王回来再议。”
    靖王便是靖江王。
    “不必等了。”只听门外传来一道穿透云霄的响声,紧接着殿门大开,宫女一层一层的掀开垂幔。
    烛光倒影中,那人金戈铁马、迈步而来。
    萧若秋不由将手中珠子攥紧了些,她向来懂得如何掌控分寸。
    “是靖江王?”傅正咸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颤着手指扶着桌案缓缓站起,朝帘隔外望去。
    张伯迁等人也纷纷调头看去。
    只见一道疾风迎面扑来,藕香色的纱轻轻飘起拂过那张轮廓分明的脸,像女子柔弱无骨的手,一一抚过他英挺的眉眼,鼻梁和嘴唇。
    他身上犹带着月色的微凉,一身盘领窄袍的戎装,外罩铠甲,大马金刀站在那儿,雄姿英发,器宇轩昂。
    “微臣赵景行参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万安。”
    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萧若秋望着屏风后那道挺拔削瘦的人影,知他是避嫌所以未出来相见,他虽与傅正咸他们同为朝廷命官,可他是武官,不同文官,身上常年带着血腥煞气,见宫中女子还是避开得好。
    “赵大人免礼。”她语意平静,仪态端容,“来人,赐座。”

章节目录


嫡冠京华:摄政王妃太难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谁家公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谁家公子并收藏嫡冠京华:摄政王妃太难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