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知如将男孩从地上拉起来带到身边,你娘可以留下来了,你不高兴么?
男孩撇了撇嘴,没有回答。
你叫什么名字?
闲。
姓呢?
男孩又摇头。娘不肯告诉他父亲的姓氏,却也不让他随自己姓余。
就在男孩转头的时候,温知如瞧见了他颈中似乎有东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他伸出手指勾了一下,是一个金链子连着一个小孩戴着金锁。
只是,这金锁上的花纹
温知如眯起了眼,似乎今天真是捡到了个不得了的孩子。
从前他还是贤王世子妃的时候就知道,但凡贤王府所出的孩子,老夫人都会赠一枚平安金锁,上面也是贤王府特有的花纹。当年他并没有这个福分,可他却亲眼见到过锦翌轩儿子身上所戴的那只。
果真是一模一样。
前世锦翌轩娶了朝安郡主为妻,那可是太后的亲外孙女儿,瑞王登基后,他的身份就更显赫,可若是这个丑事被传了出去,他锦翌轩不要说一个郡主,怕是京城有名望的世家子女都不会愿意与他为妻了。
闲儿,你想见你爹么?
你认识我爹?小孩显然不太相信。
温知如浅笑,会有机会的
***************************************************************************
让几个新来的仆人先下去收拾行囊,又吩咐刘嬷嬷负责教导他们府里伺候的规矩,温知如看看时间才不过辰时三刻,还有富余的时间可以喝一口茶再去给老夫人请安。
温府的老夫人周氏其实是温老爷的祖母,也就是知如的曾祖母,老人家已经年逾古稀,虽然身子还算硬朗脑子也不糊涂,不过毕竟到了这个岁数,平日里各类汤药补品不少吃,活动范围也仅限于在屋里走两步,偶尔能够在下人搀扶下在院子里呼吸下新鲜空气都是难得了。
也因为如此,老夫人便免了府上子女每日的晨昏定省,最多是每月的初一十五或是重大节庆才去问安,就连时辰也延后到了巳时。
温知如进到屋里的时老夫人正坐在一张雕着松柏同春纹的黄花梨罗汉床上,地上是还未干涸的汤药和四散的碎瓷片。温夫人钱氏也站在老夫人身边一边抹泪一边抽泣。
这情况,看起来他是不是晚来了一步,错过什么好戏了?
老夫人看到温知如进来,原本就不怎么好的脸色似是又沉了几分,还不等对方行礼问安,拿起手边的一个茶盏就朝着温知如砸来。
不过,幸好是茶水已经不烫了,老夫人年纪大手也抖,那茶盏只是碎在了温知如的脚边。
曾祖母!温知如吓得后退一步,整个心都提了起来。
还不跪下!别看老夫人头发都全白了,这一嗓子倒是中气十足。
温知如跪了下来,隔着夏日单薄的衣料,尖锐的瓷片还是刺破了膝盖,疼得他直皱眉,但他却不得不忍着疼,恭顺的回道:曾祖母,孙女年幼不懂事,若是做错了什么,您老人家只管打骂就是,切莫动气伤了身子。
要说起来温老夫人这辈子也是不容易的,温家并不算是那种底蕴深厚的书香世家,温老太爷也就是温知如的曾祖父不过就是个在京城边上一个郡县的秀才,倒不是说他才学不够出众,科举这种事,说是三年一次,可有时候遇上什么战乱、饥荒等等也就是看皇帝高兴了。温老太爷当年就是那样,十八岁有了秀才的功名,却遇到当时边关战事频发,连着两届都未开恩科。读书人没有什么挣钱的手艺,呆家里也不是个事,再说年纪也渐渐大了,幸好当时的县官还算赏识他,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他为妻,又让他在县里的学堂教书。
可这位县官女儿也是个福薄的,她与温老太爷虽说是举案齐眉恩爱有加,但嫁过来不到三年,生了长子也就是温知如的祖父后就一病不起,没一年就过世了。那时候温老太爷也不过是个穷教书先生,又感念县官的恩情,并没有想娶继夫人的意思,小少爷也一直是温夫人的陪嫁大丫鬟帮着照顾。
这个大丫鬟就是如今的温老夫人周氏。
若说温老太爷这辈子的遗憾,也就是没有能考取功名得个一官半职,所以在教育儿子学识上格外上心。周氏虽只是个丫鬟,伺候小姐那么多年也算是识得几个字的,除了照顾小少爷的起居,更是在功课上也不予余力的帮忙。
眼看这小少爷一天天出落的一表人才,周氏也耽误了合适出嫁的年纪,温老太爷心里如何不感恩,最后就抬了周氏为自己的继夫人。
虽说周氏这辈子并未给温家生得一儿半女,可温知如的祖父却是将她当亲娘来奉养的,后来他得了进士及第,入朝为官,这份孝心也深得皇帝赞赏,一路高升至了三品礼部侍郎,周氏也得了诰命封号。
如今看老夫人似乎是气得不轻,撑在几案边沿的手都微微的发颤,这把年纪,要真是气出个好歹来,不用说这事是否真的是温知如的错,这个忤逆的罪名也是坐实了。
就凭当年皇帝对温老夫人的那几句赞赏,钱氏都不需要落井下石,温知如这条小命怕是都保不住了。
好个年幼不懂事!小小年纪竟做出些不知廉耻的事,不好好反省不说,还要背着你的母亲在府里兴风作浪,我温府可留不得你这样的姑娘!
温知如想着要如何应对,偷瞄了一眼在一旁的钱氏,那副泫然欲泣的可怜表情之下,分明就是等着看好戏的沾沾自喜。
果然就是这个女人在背后搞的鬼!
温知如只觉得自己气的一口血都抵在了喉咙口,可眼下还是要先安抚老夫人要紧。
那日在长公主府上,我与锦二公子只是偶然遇见,虽说是也有交谈,可孙女知道男女授受不亲,也一直谨守本分只是礼貌上的应答而已。后来,二公子差人送了礼物,是孙女一时失了分寸未及时向母亲禀报,可是除此之外孙女也没有再与二公子有过往来。这事,母亲已经罚过孙女,孙女也诚心悔过了。曾祖母若是觉得孙女实在有损温府的名声,尽管再罚便是,但求曾祖母能消消气。
温知如虽是忍着疼,可身体依然跪的挺直,言语之中娓娓道来不卑不亢,又隐隐带着点委屈的意思。
落英榭有芙岚那个丫头,他与锦翌轩有多少往来钱氏又怎么会不知,可量她再大胆也不会直接拆了自己与锦翌轩的信件看,否则自己是男儿身的事早就瞒不住了。他只要一口定都是锦翌轩主动与他联系自己未有所动,钱氏也拿不出什么实质的证据。芙岚那丫头昨日刚为欺上瞒下的罪名罚了,就算钱氏找她来作证也不会有人信。钱氏总不能派人去贤王府上当面质问锦翌轩自己给他写了些什么吧?再说锦翌轩也不会承认,否则以温彦丰今日的地位,他不娶这个嫡妻都说不过去。
老夫人听了温知如的解释火气也消了一半了,心里还生出些赞赏的感觉。刚才进门那番仗势,若是寻常人该是被吓得乱了方寸,可眼前这个还未及笄的丫头倒是镇定自若。
从前只觉得她胆小懦弱,今日一见,倒不失为一个大家闺秀的风范。
好,锦二公子的事暂且不提。可你一个闺阁女儿家,擅闯你父亲的书房已是失了规矩,听说你还在你父亲那儿说了你母亲的不是,要求你父亲给你去府外买丫鬟,可有此事?
钱氏掌管温府多年,府里有点啥事都瞒不过她的眼线,可温知如与锦翌珲见了面还说了话的事她却不敢提,温彦丰是最忌讳后院下人传闲话的毛病,若为这点小事得罪了自己的丈夫可划不来。
是。昨日孙女确实去了父亲的书房。前几日孙女病重,大夫都说恐怕凶多吉少,那时候孙女病得糊涂,可梦中却时常见到儿时父亲与母亲抱着孩儿慈爱的模样,心中感伤,怕是不能为父母尽孝。如今孙女得上天厚爱能够病愈,心里只觉得对父亲思念至极,所以才会一时忘了规矩。可孙女并未在父亲面前说过母亲半点的不是,母亲虽不是孙女的亲娘,可这些年来待我与亲身女儿无二,这样的养育教导之恩孙女也是时刻不敢忘的。
作者有话要说: 按照宅斗的惯例,请安啥的,就一定会粗事!!!
亲爱的小闲,你想你爹咩啊哈哈哈
打滚求收藏,留言哇哇哇~~~
第8章
提到自己几乎病重不治,又提起自己想念父亲的心意,老夫人心里也软了下来,到底她的心终究还是向着温氏的子女。
她不是大户人家出生,可历经三代也掌管了温府多年,后院的那些腌臜肮脏的勾当又岂会不懂。她口口声声说钱氏待自己与亲生女儿无二,可就凭她的穿戴首饰也看得出来,但温知如从未抱怨过,小小年纪就能有这般隐忍的气度,也是值得夸奖的。
温知如看到老夫人看自己的眼神已经变得柔软,并未再刁难他,却不敢有半点松懈,没有知会当家主母私自买丫鬟的事情,怎么解释也都是他的不对,总觉得今天这顿罚他是免不了的。
还没等温知如继续辩解,门外有小丫鬟匆匆挑了帘子进来,在老夫人的管事嬷嬷冯嬷嬷身边耳语几句,冯嬷嬷就回到,太夫人,老爷到了。
说这话的同时,温彦丰已经跨进了屋门。
祖母,听说您今日动了大怒,是孙儿管教府内无方,还请祖母以身体为重,切勿动气。温彦丰向老夫人行礼的时候顺带扫了一眼满地的狼籍,也看到了在温知如衣角间隐隐渗出的血迹,眉间微蹙。
老夫人看着自己孙儿额上因为匆忙赶路而密布的汗珠,哪还顾得上生气,忙不迭的吩咐丫鬟给他端茶扇凉。
不过是一些后宅内的家长里短,原就不打紧,只是天气热,我一时不慎摔了个茶碗,倒是连累里急着从宫里赶回来。
温家打从太老爷那儿起就是子息单薄的,到了温彦丰这一代虽说也曾有几位兄弟,可都在幼年时因为京城的一场瘟疫给带走了,就剩了温彦丰一根独苗,老夫人可是疼到心坎里的,从小连句重话都不敢说,又怎么舍得让他亲自来给自己赔礼道歉。
要说起来温彦丰确实是很少这么早下朝回府的,尤其是在他许了薛探花一个从七品都事的官职之后,小皇帝最近越发的不安分,听说正谋划着要动兵部的主意,今日本该是他入阁议政的日子,他本想先和那些阁老门处理完奏章再亲自去敲打敲打小皇帝,这会儿却因为身边影卫一句老夫人要为难三小姐的话,站在了这里。
祖母说哪儿的话,您年事已高,孙儿该是时常在您跟前尽孝的。知如从小便失了亲娘,也是我疏于管教才会造成她这没规没矩的性子,所以想着给她院里添几个伺候的人也好时时提点她作为一个闺阁小姐的礼数,原想着就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一时忘了分寸让夫人为难了,祖母要责怪就责怪孙儿便是。
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责怪的,知如这孩子身世可怜,你心疼她,祖母也是知道的,今儿这事就算过去了。如儿大病初愈,我瞧着这身子是越发清减了,回头让人多那些补品过去,好好养养。
祖母,孙儿还有一事要说。知如也十四了,从前如昕留下的嫁妆,不如就交由知如打理,也好让她历练历练。
老夫人想了想,觉得也是个理,便点了头。
去年知娴出嫁,便在嫁妆里拿了两个宅子和几间铺子做陪嫁,剩下的田地还有些铺子这些年虽都是孙媳妇在打理,不过地契都在我这儿收着,那些古董头饰的都还在原来的库房里,一会儿让冯嬷嬷取了钥匙一并给她送去。
沈家家大业大,加之沈如昕是嫡女又是原配,嫁妆不知道比作为妾氏入府的钱氏好多少倍,去年她操办知娴的陪嫁时就眼红的不行,这些年她管理沈氏留下的产业虽然也有贪墨,可终究还是不敢太过,想着怎么在温老爷和老夫人这儿博得个贤名,让这些东西都落入自己的口袋,可这下
钱氏几乎就要沉不住气,可转脸就看到温彦丰用警告的眼神看着自己,终于是张了张口没说出半个字来。
******************************************************************************
这场风波总算是有惊无险,钱氏眼看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就这么泡汤了,还白白损失了沈氏的那么些陪嫁,心里恨得不行,手中的那方绣帕都几乎要被扯烂了,可面上却又不敢显露半分,跟着温彦丰身后出了屋子。
门外本还有其他要来请安的姨娘与姑娘们,闹了这么一场老夫人自是没什么精神,打发人让他们都散了。
温知如是最后从屋里出去的,跪的太久腿都麻了,再加上膝盖有伤,还是让丫鬟扶着他站了许久才缓过劲来。
小姐,流了这么些血,要不要找个大夫进府看看?回去的路上,芙翠看着知如裙角已经干涸的血渍,担忧的不行。
只是些皮外伤,还好有衣料隔着,上回还有剩的伤药,回去清洗一下上了药就没事了。
走过荷花池畔的石桥,迎面正看到了行色匆匆的梅姨娘,眉宇间尽是愁色。
梅姨娘这是怎么了?看她来的方向,并不是梅姨娘所住的小院,才刚给老夫人请安,这么快是去了哪儿?
三姑娘安。梅姨娘福身行礼,欲言又止。
姨娘愁容满面,可是遇到了难事?
这位梅姨娘,也有三十多了,可她生的娇小,皮肤又白,看起来只不过二十出头,她从前是温彦丰的通房丫头,从小就伺候在身边,与温彦丰的感情也算不错,知如的母亲嫁过来后便抬了姨娘,生了一个女儿温媛,在府中一直都是安守本分的。
这并没有什么。
莫不是为了二姐姐的亲事?温知如突然想到了温媛,她比自己长一岁,前两个月才刚行了及笄礼,却迟迟没有定下亲来。他记得前世也是这样,梅姨娘性子有些软弱并不得钱氏待见,以至于在温媛的婚事上做了不少手脚,否则以她温府二小姐的出身,就算不是嫡女,嫁个普通宦官世家的正妻也是绰绰有余,又何至于最后只落为别人的继室。
唉,只怪我出身低微,连累了媛儿。
以前她只是个丫鬟不敢争什么,抬了姨娘后也是主仆有别,不敢越了规矩,总想着自己安守着自己的小院子不去争不去抢,钱氏也总该给她一分面子,不求媛儿能嫁入高门大院大富大贵,但也要衣食无忧平平安安,怎能料到,那个女人竟是这般不留余地。
母亲给二姐姐说了谁家的公子?
是怀远大将军的四子。
怀远大将军夏侯延,大锦皇朝当之无愧的国之栋梁。
夏侯氏历代封侯拜将,夏侯延刚及弱冠就已领兵出征,多年来立下战功赫赫。他的长子次子三子更是先后战死沙场,除了长子出征前曾最后留下一个遗腹子外,夏侯府如今独独就剩下了四子夏侯南铮。
男孩撇了撇嘴,没有回答。
你叫什么名字?
闲。
姓呢?
男孩又摇头。娘不肯告诉他父亲的姓氏,却也不让他随自己姓余。
就在男孩转头的时候,温知如瞧见了他颈中似乎有东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他伸出手指勾了一下,是一个金链子连着一个小孩戴着金锁。
只是,这金锁上的花纹
温知如眯起了眼,似乎今天真是捡到了个不得了的孩子。
从前他还是贤王世子妃的时候就知道,但凡贤王府所出的孩子,老夫人都会赠一枚平安金锁,上面也是贤王府特有的花纹。当年他并没有这个福分,可他却亲眼见到过锦翌轩儿子身上所戴的那只。
果真是一模一样。
前世锦翌轩娶了朝安郡主为妻,那可是太后的亲外孙女儿,瑞王登基后,他的身份就更显赫,可若是这个丑事被传了出去,他锦翌轩不要说一个郡主,怕是京城有名望的世家子女都不会愿意与他为妻了。
闲儿,你想见你爹么?
你认识我爹?小孩显然不太相信。
温知如浅笑,会有机会的
***************************************************************************
让几个新来的仆人先下去收拾行囊,又吩咐刘嬷嬷负责教导他们府里伺候的规矩,温知如看看时间才不过辰时三刻,还有富余的时间可以喝一口茶再去给老夫人请安。
温府的老夫人周氏其实是温老爷的祖母,也就是知如的曾祖母,老人家已经年逾古稀,虽然身子还算硬朗脑子也不糊涂,不过毕竟到了这个岁数,平日里各类汤药补品不少吃,活动范围也仅限于在屋里走两步,偶尔能够在下人搀扶下在院子里呼吸下新鲜空气都是难得了。
也因为如此,老夫人便免了府上子女每日的晨昏定省,最多是每月的初一十五或是重大节庆才去问安,就连时辰也延后到了巳时。
温知如进到屋里的时老夫人正坐在一张雕着松柏同春纹的黄花梨罗汉床上,地上是还未干涸的汤药和四散的碎瓷片。温夫人钱氏也站在老夫人身边一边抹泪一边抽泣。
这情况,看起来他是不是晚来了一步,错过什么好戏了?
老夫人看到温知如进来,原本就不怎么好的脸色似是又沉了几分,还不等对方行礼问安,拿起手边的一个茶盏就朝着温知如砸来。
不过,幸好是茶水已经不烫了,老夫人年纪大手也抖,那茶盏只是碎在了温知如的脚边。
曾祖母!温知如吓得后退一步,整个心都提了起来。
还不跪下!别看老夫人头发都全白了,这一嗓子倒是中气十足。
温知如跪了下来,隔着夏日单薄的衣料,尖锐的瓷片还是刺破了膝盖,疼得他直皱眉,但他却不得不忍着疼,恭顺的回道:曾祖母,孙女年幼不懂事,若是做错了什么,您老人家只管打骂就是,切莫动气伤了身子。
要说起来温老夫人这辈子也是不容易的,温家并不算是那种底蕴深厚的书香世家,温老太爷也就是温知如的曾祖父不过就是个在京城边上一个郡县的秀才,倒不是说他才学不够出众,科举这种事,说是三年一次,可有时候遇上什么战乱、饥荒等等也就是看皇帝高兴了。温老太爷当年就是那样,十八岁有了秀才的功名,却遇到当时边关战事频发,连着两届都未开恩科。读书人没有什么挣钱的手艺,呆家里也不是个事,再说年纪也渐渐大了,幸好当时的县官还算赏识他,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他为妻,又让他在县里的学堂教书。
可这位县官女儿也是个福薄的,她与温老太爷虽说是举案齐眉恩爱有加,但嫁过来不到三年,生了长子也就是温知如的祖父后就一病不起,没一年就过世了。那时候温老太爷也不过是个穷教书先生,又感念县官的恩情,并没有想娶继夫人的意思,小少爷也一直是温夫人的陪嫁大丫鬟帮着照顾。
这个大丫鬟就是如今的温老夫人周氏。
若说温老太爷这辈子的遗憾,也就是没有能考取功名得个一官半职,所以在教育儿子学识上格外上心。周氏虽只是个丫鬟,伺候小姐那么多年也算是识得几个字的,除了照顾小少爷的起居,更是在功课上也不予余力的帮忙。
眼看这小少爷一天天出落的一表人才,周氏也耽误了合适出嫁的年纪,温老太爷心里如何不感恩,最后就抬了周氏为自己的继夫人。
虽说周氏这辈子并未给温家生得一儿半女,可温知如的祖父却是将她当亲娘来奉养的,后来他得了进士及第,入朝为官,这份孝心也深得皇帝赞赏,一路高升至了三品礼部侍郎,周氏也得了诰命封号。
如今看老夫人似乎是气得不轻,撑在几案边沿的手都微微的发颤,这把年纪,要真是气出个好歹来,不用说这事是否真的是温知如的错,这个忤逆的罪名也是坐实了。
就凭当年皇帝对温老夫人的那几句赞赏,钱氏都不需要落井下石,温知如这条小命怕是都保不住了。
好个年幼不懂事!小小年纪竟做出些不知廉耻的事,不好好反省不说,还要背着你的母亲在府里兴风作浪,我温府可留不得你这样的姑娘!
温知如想着要如何应对,偷瞄了一眼在一旁的钱氏,那副泫然欲泣的可怜表情之下,分明就是等着看好戏的沾沾自喜。
果然就是这个女人在背后搞的鬼!
温知如只觉得自己气的一口血都抵在了喉咙口,可眼下还是要先安抚老夫人要紧。
那日在长公主府上,我与锦二公子只是偶然遇见,虽说是也有交谈,可孙女知道男女授受不亲,也一直谨守本分只是礼貌上的应答而已。后来,二公子差人送了礼物,是孙女一时失了分寸未及时向母亲禀报,可是除此之外孙女也没有再与二公子有过往来。这事,母亲已经罚过孙女,孙女也诚心悔过了。曾祖母若是觉得孙女实在有损温府的名声,尽管再罚便是,但求曾祖母能消消气。
温知如虽是忍着疼,可身体依然跪的挺直,言语之中娓娓道来不卑不亢,又隐隐带着点委屈的意思。
落英榭有芙岚那个丫头,他与锦翌轩有多少往来钱氏又怎么会不知,可量她再大胆也不会直接拆了自己与锦翌轩的信件看,否则自己是男儿身的事早就瞒不住了。他只要一口定都是锦翌轩主动与他联系自己未有所动,钱氏也拿不出什么实质的证据。芙岚那丫头昨日刚为欺上瞒下的罪名罚了,就算钱氏找她来作证也不会有人信。钱氏总不能派人去贤王府上当面质问锦翌轩自己给他写了些什么吧?再说锦翌轩也不会承认,否则以温彦丰今日的地位,他不娶这个嫡妻都说不过去。
老夫人听了温知如的解释火气也消了一半了,心里还生出些赞赏的感觉。刚才进门那番仗势,若是寻常人该是被吓得乱了方寸,可眼前这个还未及笄的丫头倒是镇定自若。
从前只觉得她胆小懦弱,今日一见,倒不失为一个大家闺秀的风范。
好,锦二公子的事暂且不提。可你一个闺阁女儿家,擅闯你父亲的书房已是失了规矩,听说你还在你父亲那儿说了你母亲的不是,要求你父亲给你去府外买丫鬟,可有此事?
钱氏掌管温府多年,府里有点啥事都瞒不过她的眼线,可温知如与锦翌珲见了面还说了话的事她却不敢提,温彦丰是最忌讳后院下人传闲话的毛病,若为这点小事得罪了自己的丈夫可划不来。
是。昨日孙女确实去了父亲的书房。前几日孙女病重,大夫都说恐怕凶多吉少,那时候孙女病得糊涂,可梦中却时常见到儿时父亲与母亲抱着孩儿慈爱的模样,心中感伤,怕是不能为父母尽孝。如今孙女得上天厚爱能够病愈,心里只觉得对父亲思念至极,所以才会一时忘了规矩。可孙女并未在父亲面前说过母亲半点的不是,母亲虽不是孙女的亲娘,可这些年来待我与亲身女儿无二,这样的养育教导之恩孙女也是时刻不敢忘的。
作者有话要说: 按照宅斗的惯例,请安啥的,就一定会粗事!!!
亲爱的小闲,你想你爹咩啊哈哈哈
打滚求收藏,留言哇哇哇~~~
第8章
提到自己几乎病重不治,又提起自己想念父亲的心意,老夫人心里也软了下来,到底她的心终究还是向着温氏的子女。
她不是大户人家出生,可历经三代也掌管了温府多年,后院的那些腌臜肮脏的勾当又岂会不懂。她口口声声说钱氏待自己与亲生女儿无二,可就凭她的穿戴首饰也看得出来,但温知如从未抱怨过,小小年纪就能有这般隐忍的气度,也是值得夸奖的。
温知如看到老夫人看自己的眼神已经变得柔软,并未再刁难他,却不敢有半点松懈,没有知会当家主母私自买丫鬟的事情,怎么解释也都是他的不对,总觉得今天这顿罚他是免不了的。
还没等温知如继续辩解,门外有小丫鬟匆匆挑了帘子进来,在老夫人的管事嬷嬷冯嬷嬷身边耳语几句,冯嬷嬷就回到,太夫人,老爷到了。
说这话的同时,温彦丰已经跨进了屋门。
祖母,听说您今日动了大怒,是孙儿管教府内无方,还请祖母以身体为重,切勿动气。温彦丰向老夫人行礼的时候顺带扫了一眼满地的狼籍,也看到了在温知如衣角间隐隐渗出的血迹,眉间微蹙。
老夫人看着自己孙儿额上因为匆忙赶路而密布的汗珠,哪还顾得上生气,忙不迭的吩咐丫鬟给他端茶扇凉。
不过是一些后宅内的家长里短,原就不打紧,只是天气热,我一时不慎摔了个茶碗,倒是连累里急着从宫里赶回来。
温家打从太老爷那儿起就是子息单薄的,到了温彦丰这一代虽说也曾有几位兄弟,可都在幼年时因为京城的一场瘟疫给带走了,就剩了温彦丰一根独苗,老夫人可是疼到心坎里的,从小连句重话都不敢说,又怎么舍得让他亲自来给自己赔礼道歉。
要说起来温彦丰确实是很少这么早下朝回府的,尤其是在他许了薛探花一个从七品都事的官职之后,小皇帝最近越发的不安分,听说正谋划着要动兵部的主意,今日本该是他入阁议政的日子,他本想先和那些阁老门处理完奏章再亲自去敲打敲打小皇帝,这会儿却因为身边影卫一句老夫人要为难三小姐的话,站在了这里。
祖母说哪儿的话,您年事已高,孙儿该是时常在您跟前尽孝的。知如从小便失了亲娘,也是我疏于管教才会造成她这没规没矩的性子,所以想着给她院里添几个伺候的人也好时时提点她作为一个闺阁小姐的礼数,原想着就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一时忘了分寸让夫人为难了,祖母要责怪就责怪孙儿便是。
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责怪的,知如这孩子身世可怜,你心疼她,祖母也是知道的,今儿这事就算过去了。如儿大病初愈,我瞧着这身子是越发清减了,回头让人多那些补品过去,好好养养。
祖母,孙儿还有一事要说。知如也十四了,从前如昕留下的嫁妆,不如就交由知如打理,也好让她历练历练。
老夫人想了想,觉得也是个理,便点了头。
去年知娴出嫁,便在嫁妆里拿了两个宅子和几间铺子做陪嫁,剩下的田地还有些铺子这些年虽都是孙媳妇在打理,不过地契都在我这儿收着,那些古董头饰的都还在原来的库房里,一会儿让冯嬷嬷取了钥匙一并给她送去。
沈家家大业大,加之沈如昕是嫡女又是原配,嫁妆不知道比作为妾氏入府的钱氏好多少倍,去年她操办知娴的陪嫁时就眼红的不行,这些年她管理沈氏留下的产业虽然也有贪墨,可终究还是不敢太过,想着怎么在温老爷和老夫人这儿博得个贤名,让这些东西都落入自己的口袋,可这下
钱氏几乎就要沉不住气,可转脸就看到温彦丰用警告的眼神看着自己,终于是张了张口没说出半个字来。
******************************************************************************
这场风波总算是有惊无险,钱氏眼看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就这么泡汤了,还白白损失了沈氏的那么些陪嫁,心里恨得不行,手中的那方绣帕都几乎要被扯烂了,可面上却又不敢显露半分,跟着温彦丰身后出了屋子。
门外本还有其他要来请安的姨娘与姑娘们,闹了这么一场老夫人自是没什么精神,打发人让他们都散了。
温知如是最后从屋里出去的,跪的太久腿都麻了,再加上膝盖有伤,还是让丫鬟扶着他站了许久才缓过劲来。
小姐,流了这么些血,要不要找个大夫进府看看?回去的路上,芙翠看着知如裙角已经干涸的血渍,担忧的不行。
只是些皮外伤,还好有衣料隔着,上回还有剩的伤药,回去清洗一下上了药就没事了。
走过荷花池畔的石桥,迎面正看到了行色匆匆的梅姨娘,眉宇间尽是愁色。
梅姨娘这是怎么了?看她来的方向,并不是梅姨娘所住的小院,才刚给老夫人请安,这么快是去了哪儿?
三姑娘安。梅姨娘福身行礼,欲言又止。
姨娘愁容满面,可是遇到了难事?
这位梅姨娘,也有三十多了,可她生的娇小,皮肤又白,看起来只不过二十出头,她从前是温彦丰的通房丫头,从小就伺候在身边,与温彦丰的感情也算不错,知如的母亲嫁过来后便抬了姨娘,生了一个女儿温媛,在府中一直都是安守本分的。
这并没有什么。
莫不是为了二姐姐的亲事?温知如突然想到了温媛,她比自己长一岁,前两个月才刚行了及笄礼,却迟迟没有定下亲来。他记得前世也是这样,梅姨娘性子有些软弱并不得钱氏待见,以至于在温媛的婚事上做了不少手脚,否则以她温府二小姐的出身,就算不是嫡女,嫁个普通宦官世家的正妻也是绰绰有余,又何至于最后只落为别人的继室。
唉,只怪我出身低微,连累了媛儿。
以前她只是个丫鬟不敢争什么,抬了姨娘后也是主仆有别,不敢越了规矩,总想着自己安守着自己的小院子不去争不去抢,钱氏也总该给她一分面子,不求媛儿能嫁入高门大院大富大贵,但也要衣食无忧平平安安,怎能料到,那个女人竟是这般不留余地。
母亲给二姐姐说了谁家的公子?
是怀远大将军的四子。
怀远大将军夏侯延,大锦皇朝当之无愧的国之栋梁。
夏侯氏历代封侯拜将,夏侯延刚及弱冠就已领兵出征,多年来立下战功赫赫。他的长子次子三子更是先后战死沙场,除了长子出征前曾最后留下一个遗腹子外,夏侯府如今独独就剩下了四子夏侯南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