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城夜战的时候,守城的士兵手里有火把,攻城士兵也拿着火把,城上灯火通明,一片光污染。
因此,把数个灯笼挂成一排升起的时候,这种特殊的光源立刻能和周围的光源区分开来,从而使城中之人一眼就能看到信号。
(硬旗,和晚上的标识信号是吧。)
李孟羲抬起了头,卷起了竹简,目光中一片沉静。
当日在文安县城停军两日,借城池训练士兵攻守之法,以其有朝一日遇到攻城战事有所准备,从而降低伤亡。
操练了两日攻守之法,李孟羲把那时攻守战策全部记录在了竹简之中,以期攻城的时候可以用上。
没想到,攻城战事还没遇到,当时琢磨出的战策已经能用上了。
“走,小礼,去木工营。”李孟羲招呼传令兵。
“好嘞!”王礼欢快的操控着马匹朝李孟羲赶来。
辎重营又不太大,骑马稍跑一会儿就能赶到。
因为另一个传令兵王林没在,王林带着军医把军医送往伤兵营去了,因为没人管,少年王林终于能放肆的骑马了。
“驾!”少年一夹马腹,驱赶着战马嗖的一下冲了出去。
李孟羲就知道,这家伙肯定是想趁机好好纵马狂飙过过瘾。
心知就算开口要王礼慢点骑,王礼肯定不会听的,李孟羲索性不浪费口舌了,紧紧的抓着王礼的衣服,生怕掉下来。
到了木工营的队伍,鲁犁见了李孟羲,忙跑过来。
一般李孟羲没事不会来木工营,要是来了,肯定有重要的事。
路旁,李孟羲和鲁犁交代新的任务。
“鲁犁,现下有两件事,一是,你们手里有没有长木杆或者长竹子?
做旗帜用的。
第二,你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做几个木架子,架子是这样,一个长杆,长杆顶端钉一个横木头,横木头上钻四个孔,一边能插两个火把。”
鲁犁蹲在地上,看着李孟羲用指甲在地上画出的简图,木架子不难做。
虽然不知道做木架子干嘛的,但鲁犁不会去问。
“鲁犁,这木架子,是当帅旗用的。你想啊,白天帅旗高飘着,在哪都能一眼看见,夜里就看不见了。
所以我想,能不能就用火把来当旗帜呢?
可火把举不高,光亮也照不远,能把火把举高就好了。
故需一个木杆把火把举起来。
可夜里那么多火把,怎能分清哪个火把是帅旗呢,所以,把四个火把并排起来,一看,一目了然。”
尽管鲁犁没问,李孟羲还是特意认真的给鲁犁讲清楚为什么这么做。
一是,李孟羲没有因为鲁犁只是一个木匠而对其轻视半分,反而很看重鲁犁。鲁犁当然算不得多高端的人才,也正因为如此,李孟羲能提点一下就提点一下。
二是,李孟羲是提需求的甲方,鲁犁相当于是承接任务的乙方,不把需求尽可能的讲清楚,沟通不充分,不利于通力合作。
李孟羲给鲁犁讲完木架子是干什么用的,鲁犁恍然大悟。
而后,憨厚耿直的鲁犁看了李孟羲一眼,“营正,你这架子不好的。”
“啊?”李孟羲愣了一下。
“上边不遮挡,下雨咋办?”鲁犁反问李孟羲。
不久前,关羽说扎营之时,营地四向插上一些火把,不仅有警戒之用,还能稳定军心。
聪明的李孟羲当时就想到,要是下雨,火把岂不全灭了。
正好管着几十个木匠,李孟羲就用职务之便,让木匠们做了一些简易的带挡雨板的木桩,把下雨淋湿火把的问题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众人之智,必胜于一人之智。
哪怕李孟羲以前想到了防雨的问题,现在也一不小心把这一点疏忽了。
鲁犁因为不久前刚带着木匠做了很多挡雨板,相关记忆犹新,因此听李孟羲说用火把是当军旗用的,于是就想到了挡雨。
“嗯,确实要挡雨。”李孟羲笑着看着鲁犁,“我军规矩,无论何人,但有一二有用建言,必有功赏。走,跟我拿粮去。”
李孟羲说着就要领鲁犁去给鲁犁拿粮食。
鲁犁有些不好意思的挠头,“营……营正,不用给俺粮,俺就随口一说……”
鲁犁虽这么说了,李孟羲还是强拉着鲁犁回到李孟羲的板车上去拿粮食。
李孟羲的板车上,上次奖赏完做好板车的木匠们以后,还剩半袋粮在车后面放着。
“赏粮一斤,鲁犁,你自己拿。”李孟羲解开袋子,让鲁犁自便。
李孟羲生活李孟羲几乎为零,汉末的劳动人民,纵然没有称,一斤粮有多少,用手掂量都能掂量出来。
鲁犁也不矫情了,抓起衣服下摆,伸手从粮袋里抓了几把小米,然后不抓了。
“拿够了不?”李孟羲笑问。
“够了!够了!”鲁犁连连点头。
“那好,鲁犁,你回去找人吧,还是找做杂活的木匠们,不打搅做板车的那些人,让人把火把架做起来,对了,得轻一点,一个人能扛的动,能扶的稳才行。
还有,像之前做攻城器械那样,做这个火把架,谁有好的建言,你带他来领赏。”
李孟羲临时起意多交代了一下,虽说火把架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简单到李孟羲认为没啥可以改进的地方,那万一木匠们真能再改进呢?有点期待。
鲁犁用衣服包着一斤小米回去了,木匠们一看到鲁犁的样子,就知道他拿着啥东西回来了。
“呦!营副,拿的啥好东西?”木匠们围上来看。
鲁犁嘿嘿一笑,“营正赏俺了一斤黍子。”
“你干啥了赏你黍子?”有木匠瞪大了眼睛问。
然后,鲁犁就说营正为什么要赏他粮,顺便又把新任务交代下来了。
一听,这活儿交给干杂活的木匠们,没他们做板车的木匠的事,木匠们揶揄(ye yu)鲁犁,说鲁犁有啥好事也不想着老人。
鲁犁笑笑不说话。
木匠营最初,就是为做板车和攻城器械而纠合在一起的。
做板车的木匠,全算是义军老人。
做杂活的,是后来召集的,所以是新人。
板车工匠自称是老人也没错。
因此,把数个灯笼挂成一排升起的时候,这种特殊的光源立刻能和周围的光源区分开来,从而使城中之人一眼就能看到信号。
(硬旗,和晚上的标识信号是吧。)
李孟羲抬起了头,卷起了竹简,目光中一片沉静。
当日在文安县城停军两日,借城池训练士兵攻守之法,以其有朝一日遇到攻城战事有所准备,从而降低伤亡。
操练了两日攻守之法,李孟羲把那时攻守战策全部记录在了竹简之中,以期攻城的时候可以用上。
没想到,攻城战事还没遇到,当时琢磨出的战策已经能用上了。
“走,小礼,去木工营。”李孟羲招呼传令兵。
“好嘞!”王礼欢快的操控着马匹朝李孟羲赶来。
辎重营又不太大,骑马稍跑一会儿就能赶到。
因为另一个传令兵王林没在,王林带着军医把军医送往伤兵营去了,因为没人管,少年王林终于能放肆的骑马了。
“驾!”少年一夹马腹,驱赶着战马嗖的一下冲了出去。
李孟羲就知道,这家伙肯定是想趁机好好纵马狂飙过过瘾。
心知就算开口要王礼慢点骑,王礼肯定不会听的,李孟羲索性不浪费口舌了,紧紧的抓着王礼的衣服,生怕掉下来。
到了木工营的队伍,鲁犁见了李孟羲,忙跑过来。
一般李孟羲没事不会来木工营,要是来了,肯定有重要的事。
路旁,李孟羲和鲁犁交代新的任务。
“鲁犁,现下有两件事,一是,你们手里有没有长木杆或者长竹子?
做旗帜用的。
第二,你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做几个木架子,架子是这样,一个长杆,长杆顶端钉一个横木头,横木头上钻四个孔,一边能插两个火把。”
鲁犁蹲在地上,看着李孟羲用指甲在地上画出的简图,木架子不难做。
虽然不知道做木架子干嘛的,但鲁犁不会去问。
“鲁犁,这木架子,是当帅旗用的。你想啊,白天帅旗高飘着,在哪都能一眼看见,夜里就看不见了。
所以我想,能不能就用火把来当旗帜呢?
可火把举不高,光亮也照不远,能把火把举高就好了。
故需一个木杆把火把举起来。
可夜里那么多火把,怎能分清哪个火把是帅旗呢,所以,把四个火把并排起来,一看,一目了然。”
尽管鲁犁没问,李孟羲还是特意认真的给鲁犁讲清楚为什么这么做。
一是,李孟羲没有因为鲁犁只是一个木匠而对其轻视半分,反而很看重鲁犁。鲁犁当然算不得多高端的人才,也正因为如此,李孟羲能提点一下就提点一下。
二是,李孟羲是提需求的甲方,鲁犁相当于是承接任务的乙方,不把需求尽可能的讲清楚,沟通不充分,不利于通力合作。
李孟羲给鲁犁讲完木架子是干什么用的,鲁犁恍然大悟。
而后,憨厚耿直的鲁犁看了李孟羲一眼,“营正,你这架子不好的。”
“啊?”李孟羲愣了一下。
“上边不遮挡,下雨咋办?”鲁犁反问李孟羲。
不久前,关羽说扎营之时,营地四向插上一些火把,不仅有警戒之用,还能稳定军心。
聪明的李孟羲当时就想到,要是下雨,火把岂不全灭了。
正好管着几十个木匠,李孟羲就用职务之便,让木匠们做了一些简易的带挡雨板的木桩,把下雨淋湿火把的问题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众人之智,必胜于一人之智。
哪怕李孟羲以前想到了防雨的问题,现在也一不小心把这一点疏忽了。
鲁犁因为不久前刚带着木匠做了很多挡雨板,相关记忆犹新,因此听李孟羲说用火把是当军旗用的,于是就想到了挡雨。
“嗯,确实要挡雨。”李孟羲笑着看着鲁犁,“我军规矩,无论何人,但有一二有用建言,必有功赏。走,跟我拿粮去。”
李孟羲说着就要领鲁犁去给鲁犁拿粮食。
鲁犁有些不好意思的挠头,“营……营正,不用给俺粮,俺就随口一说……”
鲁犁虽这么说了,李孟羲还是强拉着鲁犁回到李孟羲的板车上去拿粮食。
李孟羲的板车上,上次奖赏完做好板车的木匠们以后,还剩半袋粮在车后面放着。
“赏粮一斤,鲁犁,你自己拿。”李孟羲解开袋子,让鲁犁自便。
李孟羲生活李孟羲几乎为零,汉末的劳动人民,纵然没有称,一斤粮有多少,用手掂量都能掂量出来。
鲁犁也不矫情了,抓起衣服下摆,伸手从粮袋里抓了几把小米,然后不抓了。
“拿够了不?”李孟羲笑问。
“够了!够了!”鲁犁连连点头。
“那好,鲁犁,你回去找人吧,还是找做杂活的木匠们,不打搅做板车的那些人,让人把火把架做起来,对了,得轻一点,一个人能扛的动,能扶的稳才行。
还有,像之前做攻城器械那样,做这个火把架,谁有好的建言,你带他来领赏。”
李孟羲临时起意多交代了一下,虽说火把架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简单到李孟羲认为没啥可以改进的地方,那万一木匠们真能再改进呢?有点期待。
鲁犁用衣服包着一斤小米回去了,木匠们一看到鲁犁的样子,就知道他拿着啥东西回来了。
“呦!营副,拿的啥好东西?”木匠们围上来看。
鲁犁嘿嘿一笑,“营正赏俺了一斤黍子。”
“你干啥了赏你黍子?”有木匠瞪大了眼睛问。
然后,鲁犁就说营正为什么要赏他粮,顺便又把新任务交代下来了。
一听,这活儿交给干杂活的木匠们,没他们做板车的木匠的事,木匠们揶揄(ye yu)鲁犁,说鲁犁有啥好事也不想着老人。
鲁犁笑笑不说话。
木匠营最初,就是为做板车和攻城器械而纠合在一起的。
做板车的木匠,全算是义军老人。
做杂活的,是后来召集的,所以是新人。
板车工匠自称是老人也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