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过年就是要图个吉利,现在手上都不缺那点钱了,当然要尽兴一些了。
村里家家户户忙着过年,还有如过去一样,过年时候就是村里的小年轻跟外面的人相亲的好时机,现在叉水村相亲可比以前要有底气多了,腰杆子挺得直多了,以前是因为钱而被别人挑剔,现在是大把的小伙子和姑娘上门来,希望能够跟叉水村的年轻人相中了,以后就可以在村里过好日子了。
每年都会成几对,过年也会有几场婚宴酒席要吃,每年都会有几个孩子出生,这就是村里不断兴旺的表现。
卫靖泽和老汉却在忙活着另一件事儿——跟别人租田。
卫靖泽、江延宗和老汉三个人商量着,还是要跟那些出去打工的人租田,他们因为是农村户口,所以这田是肯定会分到手里的,只是多和少的问题,而且因为一年到头都在外,人家也不会在中途突然后悔,说田不给你种了之类的,要知道许多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契约精神,在利益面前,亲兄弟能反目,亲父子能想杀,更何况是一纸合约。真没有什么约束力。
因此,三个人想着这样的人就算是要后悔,也是等到一年工作以后,回到家里了,可能才会后悔,平时在外面,也顾不上这些。
是不是亲戚,倒是不重要了。
这年头,帮别人种田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经常听说谁家很勤劳,种了二十多亩田之类的,其中十多亩都是帮别人家种的。
这个年代,种田并不是什么赚钱的活儿,所以许多人都不爱种田了,把田交给别人,也并不想获利,只想有个人帮忙种着,别把田荒芜了就成。
卫靖泽这边不仅是租了房,而且会给钱,按照一亩租一年的费用计算,先付定金,一年之后付清剩下的款项。
这天,天气还算晴朗,老汉也忙活完了一段落,卫靖泽便将手上的活儿放了放,跟着老汉去拜访第一个跟人家租田的人。
农村中,许多人家的情况是大同小异,这第一家便是因为在家种田没什么奔头,加上孩子都大了,读书要钱,以后娶媳妇之类的也要钱,所以夫妻两个都在外面忙活,家里的田就种不上了,以前都是交给村里的堂兄弟种着的,这不趁着人家刚回来,就跟人家说说这个事儿。
农村的亲戚关系七弯八拐的,老汉没有说,直到双方见面了,对方叫老汉做三舅姥爷,卫靖泽才知道,原来两家还有拐着弯的亲,只是这亲戚关系有点远。
双方寒暄过后,第一问题当然还是问在外面过得怎么样的之类,除了爱吹牛的人,一般都会比较谦虚地说,在外面混的不怎么样,赚的是辛苦钱之类的,这里面的套路大家都明白。
这些事情聊过之后,老汉就说起了自己真正的意图来。
“我们是打算一亩田五百块租一年,你们家也有六亩田,我们一年给你们三千,租下你家的田一年,你看可以不?”
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都有些愣住了,说:“三舅爷,你莫不是开玩笑的吧?”
“我大老远跑来,就是为了跟你开个玩笑?我吃饱了撑得?”老汉说话也不怎么客气。
对方反而松了一口气,说:“这事儿就跟摊上掉馅饼儿似得,白捡的好处,咱们活这么大的岁数了,都知道这世上没有那种白得的好处,这吃了一口馅饼,说不定就咬着了一个鱼钩子呢!”
年纪越大的人,越谨慎,倒不是因为胆子变小了,而是因为吃过的亏多了,很多事情不免多思量一番,真的是这样的吗,事情真的会这么顺利吗?所以少了年轻人的锐气和闯劲了。
老汉接话说:“你这担心是没错的,毕竟你们还要养活这么一家人不是?可是你想想,咱们两个村这么近,我骗了你,我能跑哪儿去?我那花了大价钱盖得房子就那么不要了?你这田我能带着走?”
那汉子顿时沉默了,老汉说的句句在理。
现在都说农民好,有自己的田,就算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还能回去种田,至少有口饭吃,可是他们不知道那块田真的是鸡肋,而且是甩不开的,在农村里,有农村户口,必然会分到田地的,还不能荒芜了。
这田不能变现,不能流转,你能种但是不能卖,只因为所有权在国家手里,反正这地要怎么着都不是你说了算的。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离开,所以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离开,就算是田地必须种,那就把田托付给别人种,自己也不要什么好处,只要给我种了田就行了。
如今,突然听说有人租田,能啥也不干就得几千块,真是跟做梦一样啊!三千块,放在城里并不算多少钱,可是在农村,一个人一年的花费可能还不到三千块呢!
“那……你们租了我的田,是要干什么?”
老汉说:“当然是种了。”
“种田?那你们岂不是要亏死了?”
旁边那汉子的娘忍不住插话说:“这你就不晓得了,他们村种田的,每年收入好几万呢!他们村的田有的是人抢着种!他们村现在没什么多的田了,所以就来租咱们的田了吧?”
老汉笑呵呵的说:“是的,村里的田不够用了,所以就出来找田种了。”
汉子有些讶异,说:“我倒是听说过一些,但是也没想那么多,这粮食卖得再贵,能贵到哪里去?现在看来,是我想错了,你们种粮食也能赚不少钱呢!”
祖孙两个只是笑笑。
那个汉子继续念念有词地说:“说来奇怪,我们种的粮食就卖不出去,你们村的粮食就别人抢着要,难道你们有什么特别的法子?不对啊,大家种田都是一样种,应该都差不多吧?”
那老婶子又开腔了:“你这傻子,人家赚钱的本事怎么能告诉你?要我说,他们这法子也挺好,咱们啥也不干就收了三千块,比给别个种要好多了。就这三千块,够你家两个读书的学费了。”
被自家老娘这么一劝,汉子倒是不好意思继续追问了,其实这个事儿是稳赚不赔的,他一听就知道了,当然只有答应的份儿了。
事儿说好了之后,也不等别的时候,就当下,写了条子,摁了手印,现场交付了一千五。
揣着这一千五,一家人心里也是十分高兴,相对于在外打工来说,三千并不算很多,可是这跟白捡的似得,别提多开心了。
搞定了第一家,后面的事情也简单多了,农村人务实,说得再多不如给钱痛快。
老汉和卫靖泽这掏钱的速度,可是让大家喜欢得不得了,不日,便有好些人来打听这个事儿了,多是家里的田自家懒得种了,想要直接交给爷孙两个种的,不过三个人应该商量好了,尽量收那些劳动力都在外打工的家里没什么人能干活的那种,免得半路出什么幺蛾子。
☆、第244章 大雪至
这年头,出去打工赚钱是大趋势,一个村留下来种田的基本上不见年轻人,都是老一辈的,而且一个人要帮好几家人种。这还是特别能干特别勤劳的人家。
许多人把自己的田托付给别人,每年也就收个三五百块,或者收几担谷子给自家的老人孩子吃,只能说聊胜于无。
卫靖泽和老汉包田的事儿,相比较起来,无疑是十分赚的。
在这一月份,不少人都主动上门来跟卫靖泽爷孙两个说这个事儿,老汉就主要是负责甄别,他清楚地知道人家说的是哪一块田,位置如何,产量如何,好不好收拾之类的。
因为各家的田情况又不一样,有些靠近水源,不用担心水如何,有些则离水远一些,产量也都有些不同,所以爷孙两个又把价格分了几档,由老汉根据田的情况来跟对方议价,议价好了之后,再确定想要出租几年,有些人为了能多拿一点钱,愿意将自己的田多出租几年的,当然多租几年,卫靖泽几人是十分乐意的。
就这样,才几天的功夫,几个人就租了好几十亩田,根据以前的产量估算,这几十亩地,应该勉强能够满足明年的需求。
不过,随着春节越来越临近,越来越多的人回到了家乡,想要出租自己的田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租田的数量还在增加。
临近过年的时候,除了要忙活租田的事儿,卫靖泽还要忙着准备过年的事情,现在服务中心的订单还在不断增加,卫靖泽不得不让他们注意接单,万一到时候供应不过来,那就对不住新老客户的支持了。
另外,过年送礼也不能忽略,如今人情往来越来越多,送的礼也越来越多,幸好村里的东西大家都看得起,不会嫌弃,卫靖泽也就不用挖空心思要给人家准备年礼了。
今年卫靖泽准备给沈洛那边也要送一份年礼,白领了人家的狗,到现在为止也只送了一些西瓜,不还上这人情总感觉心里过意不去。
过年期间的人手问题,卫靖泽也要确定,想潘爱民潘金桂他们,因为是同村的,就不需要担心了,多是愿意过年的时候也干活的,能够赚钱就什么也不要求那么多了。
主要是养猪这一边,杨天健和何天武都是外地来的,如果他们两个都回去过年,肯定忙不过来。
说起这个事儿,杨天健就先说了:“小泽,我已经跟家里说好了,今年过年就不回去了,你这边才来了百多头小猪,要是没有人给你看着,你肯定忙不过来。”
卫靖泽顿时就放下了一颗心,杨天健在这里,就算是何天武回去,卫靖泽自己也过去帮忙,应该没什么大问题的。
结果何天武也跟卫靖泽说:“我和梅梅商量过了,我们还是不回去了,多赚点钱结婚。”
这么快就谈婚论嫁了?速度也真是不赖啊!
“她们酒店过年的时候也开门?”
“开,当然开门,而且工资还要高一些,所以我们两个就打算不回去了。”
好吧,这下倒是不用卫靖泽很担心了,既然两个人都打算留下来过年,那今年过年也会热闹多了,而且卫靖泽不用担心猪圈的事情了。
“现在猪栏里的猪还是多了,等明年开年,我再招两个人,你们两个也能够轻松点。”
杨天健和何天武相互看了一眼,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养猪没有别的,就是要吃苦耐劳。”
养猪就是夏不怕三伏,冬不怕三九,夏天的时候,那煮猪食的房子里跟蒸笼一样,冬天好一点,但是要用冷水打扫猪圈,就避免不了亲手碰冷水,有可能身上会打湿。那个时候,十分累人的煮猪食都是十分舒服的活儿了,因为可以烤火。
而且养猪绝不能怕脏。
卫靖泽说:“我知道了,有啥其他的要求或者别的事儿,你们也直接跟我说,以后猪圈里的事儿,就靠你们两个管着了。”
村里家家户户忙着过年,还有如过去一样,过年时候就是村里的小年轻跟外面的人相亲的好时机,现在叉水村相亲可比以前要有底气多了,腰杆子挺得直多了,以前是因为钱而被别人挑剔,现在是大把的小伙子和姑娘上门来,希望能够跟叉水村的年轻人相中了,以后就可以在村里过好日子了。
每年都会成几对,过年也会有几场婚宴酒席要吃,每年都会有几个孩子出生,这就是村里不断兴旺的表现。
卫靖泽和老汉却在忙活着另一件事儿——跟别人租田。
卫靖泽、江延宗和老汉三个人商量着,还是要跟那些出去打工的人租田,他们因为是农村户口,所以这田是肯定会分到手里的,只是多和少的问题,而且因为一年到头都在外,人家也不会在中途突然后悔,说田不给你种了之类的,要知道许多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契约精神,在利益面前,亲兄弟能反目,亲父子能想杀,更何况是一纸合约。真没有什么约束力。
因此,三个人想着这样的人就算是要后悔,也是等到一年工作以后,回到家里了,可能才会后悔,平时在外面,也顾不上这些。
是不是亲戚,倒是不重要了。
这年头,帮别人种田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经常听说谁家很勤劳,种了二十多亩田之类的,其中十多亩都是帮别人家种的。
这个年代,种田并不是什么赚钱的活儿,所以许多人都不爱种田了,把田交给别人,也并不想获利,只想有个人帮忙种着,别把田荒芜了就成。
卫靖泽这边不仅是租了房,而且会给钱,按照一亩租一年的费用计算,先付定金,一年之后付清剩下的款项。
这天,天气还算晴朗,老汉也忙活完了一段落,卫靖泽便将手上的活儿放了放,跟着老汉去拜访第一个跟人家租田的人。
农村中,许多人家的情况是大同小异,这第一家便是因为在家种田没什么奔头,加上孩子都大了,读书要钱,以后娶媳妇之类的也要钱,所以夫妻两个都在外面忙活,家里的田就种不上了,以前都是交给村里的堂兄弟种着的,这不趁着人家刚回来,就跟人家说说这个事儿。
农村的亲戚关系七弯八拐的,老汉没有说,直到双方见面了,对方叫老汉做三舅姥爷,卫靖泽才知道,原来两家还有拐着弯的亲,只是这亲戚关系有点远。
双方寒暄过后,第一问题当然还是问在外面过得怎么样的之类,除了爱吹牛的人,一般都会比较谦虚地说,在外面混的不怎么样,赚的是辛苦钱之类的,这里面的套路大家都明白。
这些事情聊过之后,老汉就说起了自己真正的意图来。
“我们是打算一亩田五百块租一年,你们家也有六亩田,我们一年给你们三千,租下你家的田一年,你看可以不?”
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都有些愣住了,说:“三舅爷,你莫不是开玩笑的吧?”
“我大老远跑来,就是为了跟你开个玩笑?我吃饱了撑得?”老汉说话也不怎么客气。
对方反而松了一口气,说:“这事儿就跟摊上掉馅饼儿似得,白捡的好处,咱们活这么大的岁数了,都知道这世上没有那种白得的好处,这吃了一口馅饼,说不定就咬着了一个鱼钩子呢!”
年纪越大的人,越谨慎,倒不是因为胆子变小了,而是因为吃过的亏多了,很多事情不免多思量一番,真的是这样的吗,事情真的会这么顺利吗?所以少了年轻人的锐气和闯劲了。
老汉接话说:“你这担心是没错的,毕竟你们还要养活这么一家人不是?可是你想想,咱们两个村这么近,我骗了你,我能跑哪儿去?我那花了大价钱盖得房子就那么不要了?你这田我能带着走?”
那汉子顿时沉默了,老汉说的句句在理。
现在都说农民好,有自己的田,就算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还能回去种田,至少有口饭吃,可是他们不知道那块田真的是鸡肋,而且是甩不开的,在农村里,有农村户口,必然会分到田地的,还不能荒芜了。
这田不能变现,不能流转,你能种但是不能卖,只因为所有权在国家手里,反正这地要怎么着都不是你说了算的。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离开,所以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离开,就算是田地必须种,那就把田托付给别人种,自己也不要什么好处,只要给我种了田就行了。
如今,突然听说有人租田,能啥也不干就得几千块,真是跟做梦一样啊!三千块,放在城里并不算多少钱,可是在农村,一个人一年的花费可能还不到三千块呢!
“那……你们租了我的田,是要干什么?”
老汉说:“当然是种了。”
“种田?那你们岂不是要亏死了?”
旁边那汉子的娘忍不住插话说:“这你就不晓得了,他们村种田的,每年收入好几万呢!他们村的田有的是人抢着种!他们村现在没什么多的田了,所以就来租咱们的田了吧?”
老汉笑呵呵的说:“是的,村里的田不够用了,所以就出来找田种了。”
汉子有些讶异,说:“我倒是听说过一些,但是也没想那么多,这粮食卖得再贵,能贵到哪里去?现在看来,是我想错了,你们种粮食也能赚不少钱呢!”
祖孙两个只是笑笑。
那个汉子继续念念有词地说:“说来奇怪,我们种的粮食就卖不出去,你们村的粮食就别人抢着要,难道你们有什么特别的法子?不对啊,大家种田都是一样种,应该都差不多吧?”
那老婶子又开腔了:“你这傻子,人家赚钱的本事怎么能告诉你?要我说,他们这法子也挺好,咱们啥也不干就收了三千块,比给别个种要好多了。就这三千块,够你家两个读书的学费了。”
被自家老娘这么一劝,汉子倒是不好意思继续追问了,其实这个事儿是稳赚不赔的,他一听就知道了,当然只有答应的份儿了。
事儿说好了之后,也不等别的时候,就当下,写了条子,摁了手印,现场交付了一千五。
揣着这一千五,一家人心里也是十分高兴,相对于在外打工来说,三千并不算很多,可是这跟白捡的似得,别提多开心了。
搞定了第一家,后面的事情也简单多了,农村人务实,说得再多不如给钱痛快。
老汉和卫靖泽这掏钱的速度,可是让大家喜欢得不得了,不日,便有好些人来打听这个事儿了,多是家里的田自家懒得种了,想要直接交给爷孙两个种的,不过三个人应该商量好了,尽量收那些劳动力都在外打工的家里没什么人能干活的那种,免得半路出什么幺蛾子。
☆、第244章 大雪至
这年头,出去打工赚钱是大趋势,一个村留下来种田的基本上不见年轻人,都是老一辈的,而且一个人要帮好几家人种。这还是特别能干特别勤劳的人家。
许多人把自己的田托付给别人,每年也就收个三五百块,或者收几担谷子给自家的老人孩子吃,只能说聊胜于无。
卫靖泽和老汉包田的事儿,相比较起来,无疑是十分赚的。
在这一月份,不少人都主动上门来跟卫靖泽爷孙两个说这个事儿,老汉就主要是负责甄别,他清楚地知道人家说的是哪一块田,位置如何,产量如何,好不好收拾之类的。
因为各家的田情况又不一样,有些靠近水源,不用担心水如何,有些则离水远一些,产量也都有些不同,所以爷孙两个又把价格分了几档,由老汉根据田的情况来跟对方议价,议价好了之后,再确定想要出租几年,有些人为了能多拿一点钱,愿意将自己的田多出租几年的,当然多租几年,卫靖泽几人是十分乐意的。
就这样,才几天的功夫,几个人就租了好几十亩田,根据以前的产量估算,这几十亩地,应该勉强能够满足明年的需求。
不过,随着春节越来越临近,越来越多的人回到了家乡,想要出租自己的田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租田的数量还在增加。
临近过年的时候,除了要忙活租田的事儿,卫靖泽还要忙着准备过年的事情,现在服务中心的订单还在不断增加,卫靖泽不得不让他们注意接单,万一到时候供应不过来,那就对不住新老客户的支持了。
另外,过年送礼也不能忽略,如今人情往来越来越多,送的礼也越来越多,幸好村里的东西大家都看得起,不会嫌弃,卫靖泽也就不用挖空心思要给人家准备年礼了。
今年卫靖泽准备给沈洛那边也要送一份年礼,白领了人家的狗,到现在为止也只送了一些西瓜,不还上这人情总感觉心里过意不去。
过年期间的人手问题,卫靖泽也要确定,想潘爱民潘金桂他们,因为是同村的,就不需要担心了,多是愿意过年的时候也干活的,能够赚钱就什么也不要求那么多了。
主要是养猪这一边,杨天健和何天武都是外地来的,如果他们两个都回去过年,肯定忙不过来。
说起这个事儿,杨天健就先说了:“小泽,我已经跟家里说好了,今年过年就不回去了,你这边才来了百多头小猪,要是没有人给你看着,你肯定忙不过来。”
卫靖泽顿时就放下了一颗心,杨天健在这里,就算是何天武回去,卫靖泽自己也过去帮忙,应该没什么大问题的。
结果何天武也跟卫靖泽说:“我和梅梅商量过了,我们还是不回去了,多赚点钱结婚。”
这么快就谈婚论嫁了?速度也真是不赖啊!
“她们酒店过年的时候也开门?”
“开,当然开门,而且工资还要高一些,所以我们两个就打算不回去了。”
好吧,这下倒是不用卫靖泽很担心了,既然两个人都打算留下来过年,那今年过年也会热闹多了,而且卫靖泽不用担心猪圈的事情了。
“现在猪栏里的猪还是多了,等明年开年,我再招两个人,你们两个也能够轻松点。”
杨天健和何天武相互看了一眼,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养猪没有别的,就是要吃苦耐劳。”
养猪就是夏不怕三伏,冬不怕三九,夏天的时候,那煮猪食的房子里跟蒸笼一样,冬天好一点,但是要用冷水打扫猪圈,就避免不了亲手碰冷水,有可能身上会打湿。那个时候,十分累人的煮猪食都是十分舒服的活儿了,因为可以烤火。
而且养猪绝不能怕脏。
卫靖泽说:“我知道了,有啥其他的要求或者别的事儿,你们也直接跟我说,以后猪圈里的事儿,就靠你们两个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