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童太师以为,手中握有百万雄师便能不费吹灰之力攻取燕云,哈哈!”
邓肃出言讥讽起来,他作为南剑州地区的洒脱大儒,对于童贯这种阉竖自然是没什么好脸色,其是亲眼见识过契丹骑兵威风的,于用兵之道也算颇有研究,很是清楚童贯这样做的下场。
虽然这么说有些不太好,可邓肃种彦谋他们心知肚明,如果童贯真的在正面战场击溃辽军,那此战之后种彦谋的处境将会极其不妙,而且,事实上以童贯的性子以及他手下军士的战斗力,根本不用多想,也知道绝不可能会短时间取胜的。
邓肃如此,林冲等人亦是没有太过担心,如今已是三四月的初春时节,草木发芽百兽出窝,冰雪融化的情况下,驻扎在密州与耽罗的舰船却是能在海上纵横了。
渤海宽广的海面加之宋军水师的强大,会给这场战争中的种彦谋一方带来很大的便利,从陆路进攻平州需要跨越近五百里路,就算是让宿武军来急行军,也至少要五天!
这已经是算得上飞速了,不过和水运比起来就慢多了。
种彦谋坐过船,深知一旦吃满了风,在没有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海船的速度可以达到上百里一天。
乍一看两者似乎相差不多,可要知道,长途跋涉赶到平州的宿武军和乘船四五日抵达平州的宿武军完全就是两个概念,更别说海船庞大,不仅能运兵,还可以装载粮草,器械。
这是走陆路万万不能比的!
整装待发之后,大军便出发了。
镇守平州的主将乃是张觉,此人乃平州义丰人,曾在辽国考中了进士,自此之后便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年仅三十余岁便官居辽兴军节度副使,负责平州防务。
平州虽然距离燕云核心地带有些遥远,可位置却极为重要,这里是辽南京道的东大门,东边沿海的榆关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山海关,虽然此时因为海岸还没有冲击的如后世那么宽敞,不是主要的道路,但对于此时已经被金国堵到脸上来的辽国来说,平州与景州,檀州等州府一并列入了加强防御的名单上。
平州,卢龙。
张觉已经得到了来自析津方向的来报,只不过不是命令他点兵西进支援大军的,而是让他坚守平州,不能丧城失地的消息。
他初时还觉得有些奇怪,直到使者来报,据说在清州方向有一支万余人的宋军偏师正在朝平州挺近,而且,看那旗号,很有可能是种彦谋的部队。
张觉慌了,他怎能不知种彦谋是谁?
事实上在宣和三年的燕云之战过后,种彦谋此人的名字便在南京道不胫而走,许多将领都在讨论此人,说种彦谋未及弱冠便能领兵与耶律大石打个难解难分,真不愧是西军将门!
西军将门?张觉不信这个,他觉得真实原因是种彦谋有钱有权,能给自己的手下弄来好装备和足额的军饷粮草让他们得以卖命。
那些个将门子弟张觉不是没见过,祖上再辉煌,到了孙子辈也都是草包一个,种彦谋借着自己是驸马,加之头脑机灵,肯定和那宋国官家关系密切,辽人不比宋人多两只胳膊,能三番五次让宋军抱头鼠窜无外乎两点。
一,辽国乃是游牧部落出身,马匹众多,组建骑兵比宋国容易许多,两条腿的怎么能跑得过四条腿?在古代,骑兵就是战争之神!
二,辽军一经开战,基本奉行就食于敌的政策,也就是不带粮草,补给全依靠掠夺敌人来实现。
这本来对于辽国来说是一个弊政,不过正是因为这个野蛮落后的习俗存在,才导致辽国存活到了现在。
不然,完全汉化进而导致战力低下,腐败横生的辽国又怎是大宋的对手?
只不过,辽国摊上了一个奇葩皇帝,境内又出现了一个天降猛男,多重巧合碰撞之下,燃起了焚毁支撑辽国这个行将就木的大厦最后一根大梁的火花。
为了抵抗貌似要过来攻打自己的种彦谋,张觉提前做好了防备,他先是将手中的四千平州守军分出一半出城,驻扎在城外的老石山,这是平州城南的一片丘陵,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分兵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被全围在城内,到时候内无兵外无援,只有死路一条了。
而为了稳定人心,他自己肯定不能出城,张觉是很清楚自己手下的,没了他这根主心骨,莫说是坚守城池了,就连下半身恐怕他们都管不住。
可这两千人是他的救命稻草,必须交给放心的人才行,张觉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将其交由小舅子候申比较稳妥,这家伙跟了自己接近十年,从当初的一个懵懂小子直到现在成长为一个通晓军事的汉子,张觉对他最是信得过。
除了安排后手之外,张觉还秘密派人向驻守在润州的金国部队发信,一旦自己有难以坚守的迹象,就请求对方派兵支援。
为此,他甘愿献出平州降金,同时作为先锋领金国入主燕云。
发出这封信件的时候,张觉是知道海上之盟约定的,这盟约早在几年前就签订,数年的时间里虽说没达到人手一份的程度,但是诸如张觉这样密切关注宋辽金三国事务的基本都已经知晓其内容了。
本来燕云十六州是由宋国占领的,金国不得插手,可张觉怎么能不知道女真人的野蛮脾性,面对孱弱而又拖沓的宋人,他们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奈何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此时此刻自己举城纳降,对方哪有拒绝之理?
这两手布置完毕之后,张觉便松了口气,心中的石头落下,接下来就是一些常规操作了。
比如向平州的各个高门大户,士绅豪族筹钱筹粮,同时广播斥候于整个平州,并且趁机抓紧时间加固城防,并将平州城方圆数十里的树木能烧的都烧了,百姓全部迁移驱赶出去,实行焦土政策,绝不给宋军便利。
邓肃出言讥讽起来,他作为南剑州地区的洒脱大儒,对于童贯这种阉竖自然是没什么好脸色,其是亲眼见识过契丹骑兵威风的,于用兵之道也算颇有研究,很是清楚童贯这样做的下场。
虽然这么说有些不太好,可邓肃种彦谋他们心知肚明,如果童贯真的在正面战场击溃辽军,那此战之后种彦谋的处境将会极其不妙,而且,事实上以童贯的性子以及他手下军士的战斗力,根本不用多想,也知道绝不可能会短时间取胜的。
邓肃如此,林冲等人亦是没有太过担心,如今已是三四月的初春时节,草木发芽百兽出窝,冰雪融化的情况下,驻扎在密州与耽罗的舰船却是能在海上纵横了。
渤海宽广的海面加之宋军水师的强大,会给这场战争中的种彦谋一方带来很大的便利,从陆路进攻平州需要跨越近五百里路,就算是让宿武军来急行军,也至少要五天!
这已经是算得上飞速了,不过和水运比起来就慢多了。
种彦谋坐过船,深知一旦吃满了风,在没有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海船的速度可以达到上百里一天。
乍一看两者似乎相差不多,可要知道,长途跋涉赶到平州的宿武军和乘船四五日抵达平州的宿武军完全就是两个概念,更别说海船庞大,不仅能运兵,还可以装载粮草,器械。
这是走陆路万万不能比的!
整装待发之后,大军便出发了。
镇守平州的主将乃是张觉,此人乃平州义丰人,曾在辽国考中了进士,自此之后便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年仅三十余岁便官居辽兴军节度副使,负责平州防务。
平州虽然距离燕云核心地带有些遥远,可位置却极为重要,这里是辽南京道的东大门,东边沿海的榆关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山海关,虽然此时因为海岸还没有冲击的如后世那么宽敞,不是主要的道路,但对于此时已经被金国堵到脸上来的辽国来说,平州与景州,檀州等州府一并列入了加强防御的名单上。
平州,卢龙。
张觉已经得到了来自析津方向的来报,只不过不是命令他点兵西进支援大军的,而是让他坚守平州,不能丧城失地的消息。
他初时还觉得有些奇怪,直到使者来报,据说在清州方向有一支万余人的宋军偏师正在朝平州挺近,而且,看那旗号,很有可能是种彦谋的部队。
张觉慌了,他怎能不知种彦谋是谁?
事实上在宣和三年的燕云之战过后,种彦谋此人的名字便在南京道不胫而走,许多将领都在讨论此人,说种彦谋未及弱冠便能领兵与耶律大石打个难解难分,真不愧是西军将门!
西军将门?张觉不信这个,他觉得真实原因是种彦谋有钱有权,能给自己的手下弄来好装备和足额的军饷粮草让他们得以卖命。
那些个将门子弟张觉不是没见过,祖上再辉煌,到了孙子辈也都是草包一个,种彦谋借着自己是驸马,加之头脑机灵,肯定和那宋国官家关系密切,辽人不比宋人多两只胳膊,能三番五次让宋军抱头鼠窜无外乎两点。
一,辽国乃是游牧部落出身,马匹众多,组建骑兵比宋国容易许多,两条腿的怎么能跑得过四条腿?在古代,骑兵就是战争之神!
二,辽军一经开战,基本奉行就食于敌的政策,也就是不带粮草,补给全依靠掠夺敌人来实现。
这本来对于辽国来说是一个弊政,不过正是因为这个野蛮落后的习俗存在,才导致辽国存活到了现在。
不然,完全汉化进而导致战力低下,腐败横生的辽国又怎是大宋的对手?
只不过,辽国摊上了一个奇葩皇帝,境内又出现了一个天降猛男,多重巧合碰撞之下,燃起了焚毁支撑辽国这个行将就木的大厦最后一根大梁的火花。
为了抵抗貌似要过来攻打自己的种彦谋,张觉提前做好了防备,他先是将手中的四千平州守军分出一半出城,驻扎在城外的老石山,这是平州城南的一片丘陵,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分兵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被全围在城内,到时候内无兵外无援,只有死路一条了。
而为了稳定人心,他自己肯定不能出城,张觉是很清楚自己手下的,没了他这根主心骨,莫说是坚守城池了,就连下半身恐怕他们都管不住。
可这两千人是他的救命稻草,必须交给放心的人才行,张觉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将其交由小舅子候申比较稳妥,这家伙跟了自己接近十年,从当初的一个懵懂小子直到现在成长为一个通晓军事的汉子,张觉对他最是信得过。
除了安排后手之外,张觉还秘密派人向驻守在润州的金国部队发信,一旦自己有难以坚守的迹象,就请求对方派兵支援。
为此,他甘愿献出平州降金,同时作为先锋领金国入主燕云。
发出这封信件的时候,张觉是知道海上之盟约定的,这盟约早在几年前就签订,数年的时间里虽说没达到人手一份的程度,但是诸如张觉这样密切关注宋辽金三国事务的基本都已经知晓其内容了。
本来燕云十六州是由宋国占领的,金国不得插手,可张觉怎么能不知道女真人的野蛮脾性,面对孱弱而又拖沓的宋人,他们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奈何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此时此刻自己举城纳降,对方哪有拒绝之理?
这两手布置完毕之后,张觉便松了口气,心中的石头落下,接下来就是一些常规操作了。
比如向平州的各个高门大户,士绅豪族筹钱筹粮,同时广播斥候于整个平州,并且趁机抓紧时间加固城防,并将平州城方圆数十里的树木能烧的都烧了,百姓全部迁移驱赶出去,实行焦土政策,绝不给宋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