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歪嘴...”
不对,我嘴不歪。
“在下,不歪嘴战...”
不对,歪嘴的才叫战神。
“在下,歪嘴战..”
都说了,我嘴不歪。
“在下,不歪嘴,也不是战神。”
这就对了。
歪嘴的叫战神,不歪嘴的叫..
就叫“我”吧。
我是谁?
我是主角,是作者,也是..
“都说了是我,还问?!”
所以我先是一愣,随即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
至于为什么要兴奋,那我就不知道了。
我们兴奋。
兴奋比任何特质,包括说话,都更能表达我们的人性。
我们向亲人欢呼,对敌人雀跃,和水电工一起狂欢,夸奖小狗,不看书。
但必须要说的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其实是对话,或者说沟通。
沟通什么呢?
那些渗透、围绕、贯穿且终将被我们所超越的,人生的酸甜苦辣。
我和自己的交谈绵延多年,和周围的人之间的对话,也将永不停歇。
直到,我吐出那最后一口气。
时间会像流水,而滔滔不绝的对话,则会消磨言语中蕴含的深意。
但那些被岁月冲刷,越发稀释的意义,都将被故事所浓缩。
如果我有幸的话,也许某人描绘这个大时代的时候,会提及我这样的人。
他的言语中一定是不带有感情的,非常客观的。
而我也只是那无数人中的一个,并不值得被重点描述。
作家当专注于意义,所以我并不会在此刻抱怨,尽管这其实没用。
而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略掉日常生活中平庸琐碎,且不断重复的东西。
比如“你吃了吗”,或者“今天的天气不错”,又或者“来一盘昆特牌吧”。
我想要依照复杂的环境,比如某个巨大的危机,或者冲突,来构建一个相对宏大的故事。
但很可惜的是,我大脑里有着一整个世界,笔下却只有一条并不直的曲线。
我需要含义和细节的填充,但这些都是我所不擅长的。
我也很清楚,那些冲突可以赋予角色更多情感。
在面临冲突的时候,他们所说的话,所做的动作,往往会被看成是真实心声。
读者们,也就是现在看书的你们,会认为自己清晰的捕捉到了角色眼中的思维和情感。
而不会去考虑,这是否只是个恰到好处的,“深水炸弹”。
具表述力的文字,是一种半透明的介质。
好的写作会在介质中传递角色的内在,令读者像听广播一样,收听到作者笔下角色的潜意识。
在那一刻,能感受到这些本质上并不存在的角色,内在的翻滚。
进而引发我们内心更深处的,另一种翻滚。
你会因为某个角色的离去而伤心,也会因为某个角色的成功而欢呼。
故事使我们生活于一种与别人亲密的世界中,而更重要的是什么呢?
与我们自己亲密的世界中。
但这不是一撮而就的,如果真有那么容易,那可真的太好了。
首先是角色,这通常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
尽管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着两个眼睛、一个鼻子和一个嘴巴。
以及两只手,两只脚,乃至一个身体和一颗火热的心。
所有的角色都有着那样一颗火热的心,尽管有的人看起来十分冷酷,或者说异常的平静。
他们可能刚刚做了什么,但脸上毫无变化。
也许是杀死了最爱的人,也许是吃坏了肚子,又或者是看见自己所爱投入他人怀抱。
但他们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表情,或者说有相对应的动作,他们看起来很平静。
这样的人往往在书中担任反派的角色,因为小说需要的不是,看起来很坏的人去当坏人。
你无法从文字上看出一个人到底是好是坏,因为你看不到他们的眼睛。
有的人脸上有着刀疤,长得五大三粗,却是个给福利院捐钱的好农民。
有的人斯斯文文,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看起来很有学识的样子。
但此刻作者会突然来一句:
“看着那只死去的鸟,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
这时你才恍然大悟,这不会是一个好人。
有趣的是,在描绘一个角色的时候,侧重点在眼睛上往往会有奇效。
当然,这不是别人说的,这是我自己的想法。
事实上,你在街上走的时候,你先看到了别人光鲜的外表。
而紧随其后的,便是他们或明或暗的眼睛。
为什么要说或明或暗呢?
因为光线问题。
但必须谨记的是,不要畏惧和他人对视,但也不要动不动就凝视别人的眼睛。
说回角色本身,他们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有的时候,一个成功的角色可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缝合怪”。
他们身上有着各种人类本质的隐喻,当然,看书的哪儿会在意那么多。
尤其是现在看着这本书的你们,看着网络小说的你们。
谁会在看一本网文的时候,还想着挖掘角色的心理。
去寻找作者刻意留下的,能够呈现出一个角色有意识的希望、潜意识的渴望,以及驱使他们内在与外在的冲动的描述。
你们只是看了一本很不错的书,书名可能是《重生之》、《网游之》、《诸天之》或者《无限之》等等。
当然,你们也会说你们在看闺蜜,而且看到了主角的内心。
你们看的很投入,比作者写的还投入。
然后你们梦到了克总,心想那就是自己的归路。
然后你们醒来,去看别的书。
但你们确实认为自己掌握了角色的内在,自己的内在。
你们发誓你们看到了,作者将角色最强劲的“特性”放大为冲突的地方。
你们心中在想着,看啊,我和作者想到了一处,这可真棒。
在这一个个场景中,歪嘴的叫战神,不歪嘴的叫主角。
这时,你们看到战神和主角说话,说着那些日常重复单调的话语。
这时你开始出戏,你开始为角色脑补半诗化的对白。
当一个读者越发的爱一本书之后,就会开始这样的想太多。
他们坚信自己在书里发现了,那些作者都没有想到的东西。
他们认为自己看到了更多,比其他人看到的都要多。
这时他们聚在一起,为着自己的发现而欢呼,之后便是分享。
他们一起研究着这些东西,直到发现更多的新东西。
直到他们在书中看到更多,他们坚定地认为:
“明天,明天,再一个明天。
一天接着一天的蹑步前进,
直到最后一秒的时间。”
直到,吐最后一口气。
然后把这所有的一切,都交托给后来者。
但很多人都不会这么做,他们看得太表面了。
我们始终无法看到深海,不是因为我们无法抵达深海。
而是因为,我们就在深海,却双目已眇。
不对,我嘴不歪。
“在下,不歪嘴战...”
不对,歪嘴的才叫战神。
“在下,歪嘴战..”
都说了,我嘴不歪。
“在下,不歪嘴,也不是战神。”
这就对了。
歪嘴的叫战神,不歪嘴的叫..
就叫“我”吧。
我是谁?
我是主角,是作者,也是..
“都说了是我,还问?!”
所以我先是一愣,随即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
至于为什么要兴奋,那我就不知道了。
我们兴奋。
兴奋比任何特质,包括说话,都更能表达我们的人性。
我们向亲人欢呼,对敌人雀跃,和水电工一起狂欢,夸奖小狗,不看书。
但必须要说的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其实是对话,或者说沟通。
沟通什么呢?
那些渗透、围绕、贯穿且终将被我们所超越的,人生的酸甜苦辣。
我和自己的交谈绵延多年,和周围的人之间的对话,也将永不停歇。
直到,我吐出那最后一口气。
时间会像流水,而滔滔不绝的对话,则会消磨言语中蕴含的深意。
但那些被岁月冲刷,越发稀释的意义,都将被故事所浓缩。
如果我有幸的话,也许某人描绘这个大时代的时候,会提及我这样的人。
他的言语中一定是不带有感情的,非常客观的。
而我也只是那无数人中的一个,并不值得被重点描述。
作家当专注于意义,所以我并不会在此刻抱怨,尽管这其实没用。
而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略掉日常生活中平庸琐碎,且不断重复的东西。
比如“你吃了吗”,或者“今天的天气不错”,又或者“来一盘昆特牌吧”。
我想要依照复杂的环境,比如某个巨大的危机,或者冲突,来构建一个相对宏大的故事。
但很可惜的是,我大脑里有着一整个世界,笔下却只有一条并不直的曲线。
我需要含义和细节的填充,但这些都是我所不擅长的。
我也很清楚,那些冲突可以赋予角色更多情感。
在面临冲突的时候,他们所说的话,所做的动作,往往会被看成是真实心声。
读者们,也就是现在看书的你们,会认为自己清晰的捕捉到了角色眼中的思维和情感。
而不会去考虑,这是否只是个恰到好处的,“深水炸弹”。
具表述力的文字,是一种半透明的介质。
好的写作会在介质中传递角色的内在,令读者像听广播一样,收听到作者笔下角色的潜意识。
在那一刻,能感受到这些本质上并不存在的角色,内在的翻滚。
进而引发我们内心更深处的,另一种翻滚。
你会因为某个角色的离去而伤心,也会因为某个角色的成功而欢呼。
故事使我们生活于一种与别人亲密的世界中,而更重要的是什么呢?
与我们自己亲密的世界中。
但这不是一撮而就的,如果真有那么容易,那可真的太好了。
首先是角色,这通常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
尽管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着两个眼睛、一个鼻子和一个嘴巴。
以及两只手,两只脚,乃至一个身体和一颗火热的心。
所有的角色都有着那样一颗火热的心,尽管有的人看起来十分冷酷,或者说异常的平静。
他们可能刚刚做了什么,但脸上毫无变化。
也许是杀死了最爱的人,也许是吃坏了肚子,又或者是看见自己所爱投入他人怀抱。
但他们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表情,或者说有相对应的动作,他们看起来很平静。
这样的人往往在书中担任反派的角色,因为小说需要的不是,看起来很坏的人去当坏人。
你无法从文字上看出一个人到底是好是坏,因为你看不到他们的眼睛。
有的人脸上有着刀疤,长得五大三粗,却是个给福利院捐钱的好农民。
有的人斯斯文文,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看起来很有学识的样子。
但此刻作者会突然来一句:
“看着那只死去的鸟,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
这时你才恍然大悟,这不会是一个好人。
有趣的是,在描绘一个角色的时候,侧重点在眼睛上往往会有奇效。
当然,这不是别人说的,这是我自己的想法。
事实上,你在街上走的时候,你先看到了别人光鲜的外表。
而紧随其后的,便是他们或明或暗的眼睛。
为什么要说或明或暗呢?
因为光线问题。
但必须谨记的是,不要畏惧和他人对视,但也不要动不动就凝视别人的眼睛。
说回角色本身,他们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有的时候,一个成功的角色可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缝合怪”。
他们身上有着各种人类本质的隐喻,当然,看书的哪儿会在意那么多。
尤其是现在看着这本书的你们,看着网络小说的你们。
谁会在看一本网文的时候,还想着挖掘角色的心理。
去寻找作者刻意留下的,能够呈现出一个角色有意识的希望、潜意识的渴望,以及驱使他们内在与外在的冲动的描述。
你们只是看了一本很不错的书,书名可能是《重生之》、《网游之》、《诸天之》或者《无限之》等等。
当然,你们也会说你们在看闺蜜,而且看到了主角的内心。
你们看的很投入,比作者写的还投入。
然后你们梦到了克总,心想那就是自己的归路。
然后你们醒来,去看别的书。
但你们确实认为自己掌握了角色的内在,自己的内在。
你们发誓你们看到了,作者将角色最强劲的“特性”放大为冲突的地方。
你们心中在想着,看啊,我和作者想到了一处,这可真棒。
在这一个个场景中,歪嘴的叫战神,不歪嘴的叫主角。
这时,你们看到战神和主角说话,说着那些日常重复单调的话语。
这时你开始出戏,你开始为角色脑补半诗化的对白。
当一个读者越发的爱一本书之后,就会开始这样的想太多。
他们坚信自己在书里发现了,那些作者都没有想到的东西。
他们认为自己看到了更多,比其他人看到的都要多。
这时他们聚在一起,为着自己的发现而欢呼,之后便是分享。
他们一起研究着这些东西,直到发现更多的新东西。
直到他们在书中看到更多,他们坚定地认为:
“明天,明天,再一个明天。
一天接着一天的蹑步前进,
直到最后一秒的时间。”
直到,吐最后一口气。
然后把这所有的一切,都交托给后来者。
但很多人都不会这么做,他们看得太表面了。
我们始终无法看到深海,不是因为我们无法抵达深海。
而是因为,我们就在深海,却双目已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