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阴返回南京的路上,绍兴号上的林哲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在甲板上吹风或者观看风景,他一直都待在船舱内,脑海里反复思索着诸多事务。
这一次前往江阴视察总体上来说还是让林哲比较满意的,尽管视察中看到的东西都不会太过真实,自己要要去江阴视察,属下的那些官员们自然是提前准备,把一些不好的东西都提前掩盖了起来,等到林哲抵达江阴后,所看到的东西都是那些将领以及官员们想要让他看到的东西。
对此林哲并不怪这些将领以及官员们,毕竟任何人都不想把不好的一面暴露给自己的上司,所以必须的掩盖是肯定有的。
但是林哲也不是那些自小在深宫内成长的皇帝,他可是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自然拥有着寻常上位者所没有的一些特质,哪怕是在江阴看到的东西都是表面的美好景象,但是透过最表面的东西林哲依旧看到了事情的本质。
比如说江阴要塞的建设,虽然说第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但是从现场上来看就知道第二期以及第三期工程短时间内应该没有继续开工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整个江阴要塞的完成会比预期的时间要晚。
还有火炮上,目前的火炮数量严重不足,尽管施清瑄以及林达标等海陆军将领已经尽力解释,但是目前火炮不足的问题依旧存在。
而对第六军的检阅以及观看的演习中都可以看得出来,虽然说第八步兵师已经成军,但是士兵的训练水平以及中下层军官的指挥水平依旧有着非常大的欠缺,和那些老部队有着极大的差距。
此外,演戏中也是暴露了出来,第六军尽管对现有战术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依旧保留着诸多线列时代的战术,装备着后装线膛步枪的第八步兵师在发起进攻的时候,竟然和线列时代一样依旧形成密集队形,依靠两列横队发起正面进攻。
在江阴一行中看到的诸多问题里,第六军的战术相对于线列战术而没有太大的改进,这一点是林哲最为重视的。
离开江阴之前,林哲不得不亲自和施清瑄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交谈,详细听施清瑄对新式战术的一些想法,而在这个过程中,林哲也是掏出了自己有限的后世军事常识。
当时的林哲用着慎重而平静的语气道:对于新式步枪的应用,第六军的步子还是太小,眼界太窄。
后装步枪和以往的前装步枪相比是截然不同的步枪武器,由此带来的步兵战术也是截然不同的,它不仅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射速,更关键是不用和前装步枪那样站立装填,而是可以趴伏着装填。
对此,你们应当注重装填方式的改变后应当怎么更变相关的战术。
比如具体作战的时候,士兵是不是可以直接趴伏在地上作战,从而减低己方被击中的概率?
在防守作战中,是否能够有效利用现有的壕沟?
射速上的提高,己方步兵方阵在单位时间内投射的子弹总量大幅度增加后,是否有必要继续保持目前的密集队形?
士兵与士兵之间的作战间隔是否可以更开阔一些?如果士兵的间隔大了,子弹的投射量能否压制敌军?己方的伤亡是否会有效降低?同等数量的部队能够控制更宽的战场宽度?
面对林哲的一系列问题,施清瑄从头到尾都是静静的听着,他辩驳不了,这些问题他以前也不是没有想到过,但是受到以往的固有战术影响,他对新式战术还是抱有一定的怀疑的,不过对林哲提出的这些问题,他也是不敢抱以任何的轻视。
施清瑄非常清楚,这位皇帝虽然从头到尾都不算是一个军人,但是林哲对军事理念的认知却还是要远远超过常人的,林哲用着领先他人的军事理念带领中华军不断进步。
从早年使用米尼步枪,大规模应用壕沟,手榴弹,轻型臼炮,然后再到全面推广海军的整齐花、火炮的线膛化,步枪以及火炮的后装化,这些武器上的革新可不仅仅是林德机器厂的自发行为,也不仅仅是军械部的制导,更多的还是林哲的亲自推进。
林哲说要全面推广并装备后装线膛步枪,所以才有了军械部督促并扶持林德机器厂大力研发1858年型步枪,最后更是在刚刚定型就是全面转产这种步枪。
这种速度如果是放在其他成熟体制的国家里是很难办到的,一款新式步枪从初步定型再到全面装备,少说也得三五年时间啊。
留下满脑子问题的施清瑄后,林哲就是返回南京了,他相信有过这一番亲自指示后,后续第六军的训练应该会有一个较大的改观,到时候迎战英法联军也就有了更大的胜率。
现在的林哲是很期待着到时候那些依旧用着米尼步枪的英法联军遇上自己的后装枪部队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当林哲乘坐海军战舰绍兴号返回南京的时候,林哲率领大批军政高层视察江阴的消息也是传到了上海那边!
刚结束和宋关前一番扯皮的包令看着手下递过来的信件,还没等看完呢就是皱起了眉头:“这些中国人果然是不甘心失败的!”
一旁的另外几个人也是相继开口:“中国人现在一边和我们谈判,但是一边做着积极战争准备,其目的是非常明显的,他们是不准备在谈判桌上屈服,而是试图用武力抵抗!”
“不错,虽然过去两个月来我们的谈判工作取得了极大进展,但是诸位仔细想一想,现在的谈判和去年的谈判何其相象,这些中国人总是找理由拖延时间,如果他们真的有谈判的诚意,那么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能够结束谈判并签署条约了,但是直到现在,我们只是和他们签订了几个意向条约,达成了仅有的几个口头约定而已,但是真正的条约却是始终没有签下。
非常明显,这些中国人是想要在谈判桌上拖延时间,进而为战争做准备!”
不得不说,这些洋人还是把林哲以及宋关前等人的外交手段看的非常透彻的,毕竟大家都不是什么笨蛋,而且中华军方面虽然对兵力的调动等都进行了一定的保密,但是苏南就怎么大一点,要想瞒过洋人做好战争准备是不现实的。
别的不说,吴淞炮台就在他们的眼皮子底子一天一天修起来呢,尽管包令等人已经数次询问了中华军修筑炮台的理由,并表达了吴淞炮台有可能对英国的利益造成影响,但是宋关前一方面是用各种理由解释,但是吴淞炮台的施工却是一天都没有停下。
如今这个位于长江入海口,守卫着上海的炮台已经初步建成,上面的火炮林立,包令虽然还无法得知炮台里有多少火炮,但是只看这炮位的话也就可以猜得出来,至少也有五十门以上的大口径火炮。
这吴淞炮台的建立对于英法联军的后续登陆上海是重大的威胁。
中华帝国一方面进行谈判一方面进行战争准备实际对于包令等洋人而言并不是秘密,只是进行战争准备的也不紧急是中华帝国方面,英法联军也是在第一次广州战役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战争准备啊。
过去数月来,从印度支那半岛,从印度等南亚地区,甚至从阿拉伯地区抽调里的英法联军士兵已经是陆续抵达香港。
根据额尔金伯爵给包令的信上说,预计到六月份的时候,英法联军就能够在香港汇集一支超过一万五千人的大军,其中英军将会有一万人,法军五千人。这一万五千人还不包括已经在广州城下的五千余人。
而从额尔金伯爵军事调动来看,人家明显就没指望过包令能够在谈判桌上获得胜利,额尔金伯爵从出兵广州的时候就已经下定了决心,直接通过战争的方式摧毁中华帝国的抵抗意志,从而逼迫中华帝国签订条约。
因此从中华军已经英法联军的军事调动来看,实际上大家都没指望过上海的谈判能够成功,都是把希望放在了战争上,并为此做准备。
对于这些,包令自然是知道!
只是现在双方的军事准备已经近乎公开化,谁都知道双方不打一场分出胜负的话,这上海谈判永远也无法谈出一个结果来。
对于目前的这种态势,包令也是干脆,进入四月份后就是借口‘偶感风寒’暂停了谈判,很明显,就是想要拖时间的同时也是懒得和宋关前继续扯皮了。
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他和宋关前三天两头见一面,谈来谈去都没啥用,这谈了这么久也是让人厌烦了。
面对包令主动称病暂停谈判,宋关前自然是举手称好,这包令谈的厌烦了,他宋关前也不轻松了,天天都得找借口拖延时间。
不过他对包令的这种突然暂停谈判的举动也是感到了一丝危机感,他也是能够感觉得到这些洋人在过去两个月里似乎也没真心他和谈判,要不然的话早就逼着自己签订条约了,他们应该也是在做准备的。
而这种准备应该是差不多了。
包令暂停了谈判,宋关前第一时间就是把相关的消息通报给了驻防在上海的陆军第七军以及海军方面,提醒他们英法联军有可能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近期内有进攻上海的可能性。
同时也不忘把消息传回南京!
看到宋关前传回来的消息,林哲不以为意,英法联军持续增兵,在香港囤积的兵力越来越多早已经被广州方面的第三军探知并回报了。
对此统帅部也是做出了响应的调整,给位于广州的第三军传去了最新命令,广州能守则守,如果敌军来势凶猛,当暂避锋芒为上。
这英法联军增援兵力可不是一千两千,而是超过一万多人啊,如果全数从香港增援广州然后会同广州城下的五千人对广州发起进攻,曲攀云的第三军就算战斗力再强悍,但是也绝对无法在这种巨大的兵力劣势下守住广州的,还不如直接放弃广州呢。
反正第三军的战略任务并不是守住广州,也不是攻克香港,而是牵制尽可能多的英法联军,为苏南方向的守军减轻压力。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上海商贸区那边的气氛是越来越紧张,等到五月份的时候,陆续有洋人离开上海,为什么离开,自然是为了躲避战争啊,因为从四月底开始中华军的第七军的士兵们突然大规模进入商贸区内直接构筑起工事来,同时还在吴淞炮台那边修筑了大量壕沟堡垒
到了这个时候,人们都已经明白,酝酿了将近半年的中华军和英法联军之间的大规模战争终于是即将到来了。
这一次前往江阴视察总体上来说还是让林哲比较满意的,尽管视察中看到的东西都不会太过真实,自己要要去江阴视察,属下的那些官员们自然是提前准备,把一些不好的东西都提前掩盖了起来,等到林哲抵达江阴后,所看到的东西都是那些将领以及官员们想要让他看到的东西。
对此林哲并不怪这些将领以及官员们,毕竟任何人都不想把不好的一面暴露给自己的上司,所以必须的掩盖是肯定有的。
但是林哲也不是那些自小在深宫内成长的皇帝,他可是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自然拥有着寻常上位者所没有的一些特质,哪怕是在江阴看到的东西都是表面的美好景象,但是透过最表面的东西林哲依旧看到了事情的本质。
比如说江阴要塞的建设,虽然说第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但是从现场上来看就知道第二期以及第三期工程短时间内应该没有继续开工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整个江阴要塞的完成会比预期的时间要晚。
还有火炮上,目前的火炮数量严重不足,尽管施清瑄以及林达标等海陆军将领已经尽力解释,但是目前火炮不足的问题依旧存在。
而对第六军的检阅以及观看的演习中都可以看得出来,虽然说第八步兵师已经成军,但是士兵的训练水平以及中下层军官的指挥水平依旧有着非常大的欠缺,和那些老部队有着极大的差距。
此外,演戏中也是暴露了出来,第六军尽管对现有战术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依旧保留着诸多线列时代的战术,装备着后装线膛步枪的第八步兵师在发起进攻的时候,竟然和线列时代一样依旧形成密集队形,依靠两列横队发起正面进攻。
在江阴一行中看到的诸多问题里,第六军的战术相对于线列战术而没有太大的改进,这一点是林哲最为重视的。
离开江阴之前,林哲不得不亲自和施清瑄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交谈,详细听施清瑄对新式战术的一些想法,而在这个过程中,林哲也是掏出了自己有限的后世军事常识。
当时的林哲用着慎重而平静的语气道:对于新式步枪的应用,第六军的步子还是太小,眼界太窄。
后装步枪和以往的前装步枪相比是截然不同的步枪武器,由此带来的步兵战术也是截然不同的,它不仅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射速,更关键是不用和前装步枪那样站立装填,而是可以趴伏着装填。
对此,你们应当注重装填方式的改变后应当怎么更变相关的战术。
比如具体作战的时候,士兵是不是可以直接趴伏在地上作战,从而减低己方被击中的概率?
在防守作战中,是否能够有效利用现有的壕沟?
射速上的提高,己方步兵方阵在单位时间内投射的子弹总量大幅度增加后,是否有必要继续保持目前的密集队形?
士兵与士兵之间的作战间隔是否可以更开阔一些?如果士兵的间隔大了,子弹的投射量能否压制敌军?己方的伤亡是否会有效降低?同等数量的部队能够控制更宽的战场宽度?
面对林哲的一系列问题,施清瑄从头到尾都是静静的听着,他辩驳不了,这些问题他以前也不是没有想到过,但是受到以往的固有战术影响,他对新式战术还是抱有一定的怀疑的,不过对林哲提出的这些问题,他也是不敢抱以任何的轻视。
施清瑄非常清楚,这位皇帝虽然从头到尾都不算是一个军人,但是林哲对军事理念的认知却还是要远远超过常人的,林哲用着领先他人的军事理念带领中华军不断进步。
从早年使用米尼步枪,大规模应用壕沟,手榴弹,轻型臼炮,然后再到全面推广海军的整齐花、火炮的线膛化,步枪以及火炮的后装化,这些武器上的革新可不仅仅是林德机器厂的自发行为,也不仅仅是军械部的制导,更多的还是林哲的亲自推进。
林哲说要全面推广并装备后装线膛步枪,所以才有了军械部督促并扶持林德机器厂大力研发1858年型步枪,最后更是在刚刚定型就是全面转产这种步枪。
这种速度如果是放在其他成熟体制的国家里是很难办到的,一款新式步枪从初步定型再到全面装备,少说也得三五年时间啊。
留下满脑子问题的施清瑄后,林哲就是返回南京了,他相信有过这一番亲自指示后,后续第六军的训练应该会有一个较大的改观,到时候迎战英法联军也就有了更大的胜率。
现在的林哲是很期待着到时候那些依旧用着米尼步枪的英法联军遇上自己的后装枪部队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当林哲乘坐海军战舰绍兴号返回南京的时候,林哲率领大批军政高层视察江阴的消息也是传到了上海那边!
刚结束和宋关前一番扯皮的包令看着手下递过来的信件,还没等看完呢就是皱起了眉头:“这些中国人果然是不甘心失败的!”
一旁的另外几个人也是相继开口:“中国人现在一边和我们谈判,但是一边做着积极战争准备,其目的是非常明显的,他们是不准备在谈判桌上屈服,而是试图用武力抵抗!”
“不错,虽然过去两个月来我们的谈判工作取得了极大进展,但是诸位仔细想一想,现在的谈判和去年的谈判何其相象,这些中国人总是找理由拖延时间,如果他们真的有谈判的诚意,那么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能够结束谈判并签署条约了,但是直到现在,我们只是和他们签订了几个意向条约,达成了仅有的几个口头约定而已,但是真正的条约却是始终没有签下。
非常明显,这些中国人是想要在谈判桌上拖延时间,进而为战争做准备!”
不得不说,这些洋人还是把林哲以及宋关前等人的外交手段看的非常透彻的,毕竟大家都不是什么笨蛋,而且中华军方面虽然对兵力的调动等都进行了一定的保密,但是苏南就怎么大一点,要想瞒过洋人做好战争准备是不现实的。
别的不说,吴淞炮台就在他们的眼皮子底子一天一天修起来呢,尽管包令等人已经数次询问了中华军修筑炮台的理由,并表达了吴淞炮台有可能对英国的利益造成影响,但是宋关前一方面是用各种理由解释,但是吴淞炮台的施工却是一天都没有停下。
如今这个位于长江入海口,守卫着上海的炮台已经初步建成,上面的火炮林立,包令虽然还无法得知炮台里有多少火炮,但是只看这炮位的话也就可以猜得出来,至少也有五十门以上的大口径火炮。
这吴淞炮台的建立对于英法联军的后续登陆上海是重大的威胁。
中华帝国一方面进行谈判一方面进行战争准备实际对于包令等洋人而言并不是秘密,只是进行战争准备的也不紧急是中华帝国方面,英法联军也是在第一次广州战役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战争准备啊。
过去数月来,从印度支那半岛,从印度等南亚地区,甚至从阿拉伯地区抽调里的英法联军士兵已经是陆续抵达香港。
根据额尔金伯爵给包令的信上说,预计到六月份的时候,英法联军就能够在香港汇集一支超过一万五千人的大军,其中英军将会有一万人,法军五千人。这一万五千人还不包括已经在广州城下的五千余人。
而从额尔金伯爵军事调动来看,人家明显就没指望过包令能够在谈判桌上获得胜利,额尔金伯爵从出兵广州的时候就已经下定了决心,直接通过战争的方式摧毁中华帝国的抵抗意志,从而逼迫中华帝国签订条约。
因此从中华军已经英法联军的军事调动来看,实际上大家都没指望过上海的谈判能够成功,都是把希望放在了战争上,并为此做准备。
对于这些,包令自然是知道!
只是现在双方的军事准备已经近乎公开化,谁都知道双方不打一场分出胜负的话,这上海谈判永远也无法谈出一个结果来。
对于目前的这种态势,包令也是干脆,进入四月份后就是借口‘偶感风寒’暂停了谈判,很明显,就是想要拖时间的同时也是懒得和宋关前继续扯皮了。
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他和宋关前三天两头见一面,谈来谈去都没啥用,这谈了这么久也是让人厌烦了。
面对包令主动称病暂停谈判,宋关前自然是举手称好,这包令谈的厌烦了,他宋关前也不轻松了,天天都得找借口拖延时间。
不过他对包令的这种突然暂停谈判的举动也是感到了一丝危机感,他也是能够感觉得到这些洋人在过去两个月里似乎也没真心他和谈判,要不然的话早就逼着自己签订条约了,他们应该也是在做准备的。
而这种准备应该是差不多了。
包令暂停了谈判,宋关前第一时间就是把相关的消息通报给了驻防在上海的陆军第七军以及海军方面,提醒他们英法联军有可能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近期内有进攻上海的可能性。
同时也不忘把消息传回南京!
看到宋关前传回来的消息,林哲不以为意,英法联军持续增兵,在香港囤积的兵力越来越多早已经被广州方面的第三军探知并回报了。
对此统帅部也是做出了响应的调整,给位于广州的第三军传去了最新命令,广州能守则守,如果敌军来势凶猛,当暂避锋芒为上。
这英法联军增援兵力可不是一千两千,而是超过一万多人啊,如果全数从香港增援广州然后会同广州城下的五千人对广州发起进攻,曲攀云的第三军就算战斗力再强悍,但是也绝对无法在这种巨大的兵力劣势下守住广州的,还不如直接放弃广州呢。
反正第三军的战略任务并不是守住广州,也不是攻克香港,而是牵制尽可能多的英法联军,为苏南方向的守军减轻压力。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上海商贸区那边的气氛是越来越紧张,等到五月份的时候,陆续有洋人离开上海,为什么离开,自然是为了躲避战争啊,因为从四月底开始中华军的第七军的士兵们突然大规模进入商贸区内直接构筑起工事来,同时还在吴淞炮台那边修筑了大量壕沟堡垒
到了这个时候,人们都已经明白,酝酿了将近半年的中华军和英法联军之间的大规模战争终于是即将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