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怕是下着大雪呢,士兵们也得训练,站岗,执行巡逻,甚至挖战壕这些工作。
行军的时候,就算遇上大雪一样得继续赶路!
比如说现在进攻沧州的时候,士兵们在可以吹得人生痛的北方中端着枪支发起进攻,甚至为了保持装填以及开枪,士兵们还不能戴上毛茸茸的那种厚手套,要么是干脆裸着手,要么干脆是自己缠上布条之类的。
同时哪怕是严寒天气,但是高强度活动下,人体还是会出汗的,尤其是脚这个部位,而一旦出汗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比如把鞋子烘干之类的,或者说不小心有雪片进入鞋内融化又没有烘干,那么很容易就会让脚直接冻伤,严重的时候甚至需要进行截肢。
严寒的天气让第六军对沧州的进攻战遭到了极大的麻烦!
为了避免更多的士兵因为严寒而冻伤,第六军甚至是在当地紧急采购了更多棉袄、手套、鞋袜、被服以及帐篷之类的御寒物资。
棉袄以及被服之类的不说了,其中的手套不得不说是军需部的一个失误,因为他们只考虑到了第六军的士兵需要保暖手套,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带着厚厚的手套能不能作战,结果军需部配发的两万多双手套虽然保暖性能不错,但是带上后手却是变的极为臃肿,根本无法进行装填等战术动作。
这个情况由第六军反应到统帅部的时候,军需部直接把负责冬季手套事务的一名司长直接革职。
而现在第六军作战的时候,士兵们要不干脆裸着手,要么干脆自己弄布条给自己的手缠上防寒,那些军需部送来厚手套只能平时带,作战的时候用不了。
对此,第六军的军需处直接自行设计,并就地采购了一批棉布手套,厚度适中,同时带上后不影响手指的活动,可以进行装填等战术动作。
甚至为了能够短时间内就地采购到这些御寒物资,第六军甚至直接强行征召的方式,直接向后方部分府县摊派任务。
仅仅是德州那边,就是向民众摊派了超过五万件衣服、鞋袜、手套等御寒物资的缝制任务,当然了,军方不会白拿,一般是按照市价进行收购。
严寒天气对中华军北上部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但是对面的清军也好不到那里去,别以为清军里的士兵都是北方人居多,然后就不怕冷了。
后世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但是却在南方冻成了狗。这话在后世的话是因为北方有集**暖的暖气,南方无集**暖。
而对于当代来说,那就是南方习床,北方尚炕。
对于北方的普通民众而言,冬天一样难熬,在室内的话他们还可以用火炕,但是这只限于室内啊。
在室外的话,这来自北方的清军士兵并不会比中华军的南方士兵好多少,都是在零下好几度的野外瑟瑟发抖。
而且清军在御寒衣物的供应上面还没有中华军好呢!
中华军早在第六军北上之前,就已经是考虑到了士兵很难适应北方的严寒天气,所以是提前准备了诸多冬装,不说能够做到太好,但是人手一件棉袄上衣以及裤子还是能够办到的,还有虽然军需部那边犯了二,送到的手套都是又厚又臃肿不适合作战使用,但至少也说明了军需部方面是提前做了准备的。
然而清军这边呢,一直到十二月的时候,清廷那边都未能给都兴阿麾下的士兵们提供充足的御寒衣物,最后都兴阿不得不从新军的自设小金库里掏钱采购冬装。
尽管目前整体上清军能够对士兵提供冬装,但细节方面肯定没中华军做的好,至少他们不会专门给士兵定制手套。
严寒天气下,双方只是小规模的攻防战,还没正式进行大规模作战呢,但也是让清军这边出现了诸多伤病的减员。
这个冬天,不管是对于中华军第六军还是对于清军里的都兴阿所部而言,都不算什么好消息。
不管哪怕是严寒天气给作战双方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但是并没有让双方的战斗停止下来,准确的说是没有让中华军的进攻停下来。
施清瑄已经是得到了统帅部决定提前在展开西征,施行江西战略的消息了,而统帅部那边也已经是开始敦促他尽快拿下北平,解决北方的主要战事,好让统帅部这边腾出力量来支持西征。
不然的话,这施清瑄在北方多拖一个月,在江西作战的石琅翼所属的第四军就困难一个月。要知道统帅部那边给第四军调集的作战物资只有一个月的份量而已,如果说施清瑄在北方拖得太久的话,统帅部就很难在支撑第六军北伐作战的同时,继续供应第四军的作战所需。
这必然会让第四军在江西的作战缩手缩脚,但时候如果石琅翼倒霉来一个战败的话,别看表面上和施清瑄关系不大,但是难保不会有人说:都是你施清瑄在北边磨磨蹭蹭,如果你早点拿下北平结束北伐战役的话,第四军也就不会因为缺乏补给而失败了。
基于帝国目前的战略调整,虽然统帅部和陛下林哲都没有明说,但是施清瑄知道自己能够利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他必须尽快拿下沧州、天津,然后攻克北平,彻底结束北伐战役,这多拖一天就是多一天的风险。
施清瑄这么想着,所以哪怕是北风呼呼的吹,刮得让人脸庞生痛,但是第六军的将士们依旧端着步枪朝着前方的沧州发动了进攻。
后方的炮兵们忙着进行装填,然后开炮,诸多榴弹不断落在城墙上,杀伤着任何敢冒头的清军士兵。
在火炮的掩护下,诸多第六军的士兵们以特有的散兵队形朝着城墙发起冲锋,他们没有和那些线列步兵们一样用着密集队形,把自己当成清军的靶子,而是士兵与士兵之间散的非常开,那怕是目前投入冲锋的部队只有一个师大约六千多人而已,但是却是形成了宽达两公里的战线。
更让对面的清军惊骇的是,对面的这些中华军散的那么开,但是火力密度却是异常的强大,那城头上不断被子弹击中,然后激起的碎石乱飞就已经充分说明了前方中华军的强大步枪火力。
当代的后装步枪和米尼前装步枪比起来,精度和射程其实并不占多大优势,1858年型林德步枪在精度上,甚至还不如1856年型林德步枪。但是后装却是不单单带来了可以趴着装填这种战术优势,更是带来了射速上的绝对优势。
米尼步枪的理论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三发,然而当代的后装步枪理论是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十二发甚至十四发以上。而实战射速的话,1856年型林德步枪的射速只有每分钟两点五发左右,只有极少数精锐部队能够达到每分钟三发。然而采用1858年型林德步枪的第六军所属的第八师,就算是普通士兵的射速也能够轻易达到每分钟十发以上,而训练的更熟练的老士兵能够达到每分钟十二发以上的射速。
三倍甚至五倍的射速差距,让防守的清军士兵根本就无法抬头还击。
“难道要重演当初的济南之战吗?”看着漫山遍野冲过来的中华军士兵,在看看己方被敌军的炮弹已经子弹压的头都无法抬起来的将士们,史荣椿不由得自己的就是想起了当初的济南之战。
当初的情况和今天一样,对面也是用这种散兵队形直接冲上来,然后抵近用步枪射击压制的己方都无法离开掩体。
哪怕是有着城墙等防御工事作为掩护,但是以及无法阻挡中华军的突破。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对面的中华军并没有着急着短时间就是冲向城墙,而是抵近大约两三百米的距离后,就是趴着或者半跪着用手中的步枪对城头上的敌军进行火力压制,同时一部分士兵则是快速的向前跑去。
交替掩护、冲锋,逐步靠近后,一小队的士兵已经是冲向了城门方向,然后直接放置了大量的炸药包。
随着一声巨响,坚固的城门被直接炸税,不过城门的后方有着大量砂石土方,把城门给堵上了,很明显清军是早就防着城门会被炸毁。
不过对此中华军却是迅速改变了作战方向,一方面依旧利用手中的步枪强行压制城头上的清军,另外一方面派人直接到一段城墙上开挖,然后埋设炸药。
此外炮兵部队也是开始集中火力轰炸一段城墙。
沧州的城墙虽然对于一个县城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但是到底不是南京,北平这种大城市的城墙,其城墙根本就无法阻挡大口径火炮的密集轰炸,更别说抵御大当量的炸药爆破了。
最近几年的国内诸多战役早就已经表明,城墙作为一种防御体系早已经是落后于时代,甚至都不如野战中临时挖起来的胸墙好用,更不要和战壕相比了。
在第六军的连续爆破以及密集的火炮轰击下,沧州城墙只坚持了一天时间而已,然后就是在一声巨响中轰然倒塌,出现了一个宽大十几米的缺口。
缺口里的爆破硝烟尚未消散,大量端着步枪的中华军士兵就已经是冲了上去。
行军的时候,就算遇上大雪一样得继续赶路!
比如说现在进攻沧州的时候,士兵们在可以吹得人生痛的北方中端着枪支发起进攻,甚至为了保持装填以及开枪,士兵们还不能戴上毛茸茸的那种厚手套,要么是干脆裸着手,要么干脆是自己缠上布条之类的。
同时哪怕是严寒天气,但是高强度活动下,人体还是会出汗的,尤其是脚这个部位,而一旦出汗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比如把鞋子烘干之类的,或者说不小心有雪片进入鞋内融化又没有烘干,那么很容易就会让脚直接冻伤,严重的时候甚至需要进行截肢。
严寒的天气让第六军对沧州的进攻战遭到了极大的麻烦!
为了避免更多的士兵因为严寒而冻伤,第六军甚至是在当地紧急采购了更多棉袄、手套、鞋袜、被服以及帐篷之类的御寒物资。
棉袄以及被服之类的不说了,其中的手套不得不说是军需部的一个失误,因为他们只考虑到了第六军的士兵需要保暖手套,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带着厚厚的手套能不能作战,结果军需部配发的两万多双手套虽然保暖性能不错,但是带上后手却是变的极为臃肿,根本无法进行装填等战术动作。
这个情况由第六军反应到统帅部的时候,军需部直接把负责冬季手套事务的一名司长直接革职。
而现在第六军作战的时候,士兵们要不干脆裸着手,要么干脆自己弄布条给自己的手缠上防寒,那些军需部送来厚手套只能平时带,作战的时候用不了。
对此,第六军的军需处直接自行设计,并就地采购了一批棉布手套,厚度适中,同时带上后不影响手指的活动,可以进行装填等战术动作。
甚至为了能够短时间内就地采购到这些御寒物资,第六军甚至直接强行征召的方式,直接向后方部分府县摊派任务。
仅仅是德州那边,就是向民众摊派了超过五万件衣服、鞋袜、手套等御寒物资的缝制任务,当然了,军方不会白拿,一般是按照市价进行收购。
严寒天气对中华军北上部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但是对面的清军也好不到那里去,别以为清军里的士兵都是北方人居多,然后就不怕冷了。
后世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但是却在南方冻成了狗。这话在后世的话是因为北方有集**暖的暖气,南方无集**暖。
而对于当代来说,那就是南方习床,北方尚炕。
对于北方的普通民众而言,冬天一样难熬,在室内的话他们还可以用火炕,但是这只限于室内啊。
在室外的话,这来自北方的清军士兵并不会比中华军的南方士兵好多少,都是在零下好几度的野外瑟瑟发抖。
而且清军在御寒衣物的供应上面还没有中华军好呢!
中华军早在第六军北上之前,就已经是考虑到了士兵很难适应北方的严寒天气,所以是提前准备了诸多冬装,不说能够做到太好,但是人手一件棉袄上衣以及裤子还是能够办到的,还有虽然军需部那边犯了二,送到的手套都是又厚又臃肿不适合作战使用,但至少也说明了军需部方面是提前做了准备的。
然而清军这边呢,一直到十二月的时候,清廷那边都未能给都兴阿麾下的士兵们提供充足的御寒衣物,最后都兴阿不得不从新军的自设小金库里掏钱采购冬装。
尽管目前整体上清军能够对士兵提供冬装,但细节方面肯定没中华军做的好,至少他们不会专门给士兵定制手套。
严寒天气下,双方只是小规模的攻防战,还没正式进行大规模作战呢,但也是让清军这边出现了诸多伤病的减员。
这个冬天,不管是对于中华军第六军还是对于清军里的都兴阿所部而言,都不算什么好消息。
不管哪怕是严寒天气给作战双方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但是并没有让双方的战斗停止下来,准确的说是没有让中华军的进攻停下来。
施清瑄已经是得到了统帅部决定提前在展开西征,施行江西战略的消息了,而统帅部那边也已经是开始敦促他尽快拿下北平,解决北方的主要战事,好让统帅部这边腾出力量来支持西征。
不然的话,这施清瑄在北方多拖一个月,在江西作战的石琅翼所属的第四军就困难一个月。要知道统帅部那边给第四军调集的作战物资只有一个月的份量而已,如果说施清瑄在北方拖得太久的话,统帅部就很难在支撑第六军北伐作战的同时,继续供应第四军的作战所需。
这必然会让第四军在江西的作战缩手缩脚,但时候如果石琅翼倒霉来一个战败的话,别看表面上和施清瑄关系不大,但是难保不会有人说:都是你施清瑄在北边磨磨蹭蹭,如果你早点拿下北平结束北伐战役的话,第四军也就不会因为缺乏补给而失败了。
基于帝国目前的战略调整,虽然统帅部和陛下林哲都没有明说,但是施清瑄知道自己能够利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他必须尽快拿下沧州、天津,然后攻克北平,彻底结束北伐战役,这多拖一天就是多一天的风险。
施清瑄这么想着,所以哪怕是北风呼呼的吹,刮得让人脸庞生痛,但是第六军的将士们依旧端着步枪朝着前方的沧州发动了进攻。
后方的炮兵们忙着进行装填,然后开炮,诸多榴弹不断落在城墙上,杀伤着任何敢冒头的清军士兵。
在火炮的掩护下,诸多第六军的士兵们以特有的散兵队形朝着城墙发起冲锋,他们没有和那些线列步兵们一样用着密集队形,把自己当成清军的靶子,而是士兵与士兵之间散的非常开,那怕是目前投入冲锋的部队只有一个师大约六千多人而已,但是却是形成了宽达两公里的战线。
更让对面的清军惊骇的是,对面的这些中华军散的那么开,但是火力密度却是异常的强大,那城头上不断被子弹击中,然后激起的碎石乱飞就已经充分说明了前方中华军的强大步枪火力。
当代的后装步枪和米尼前装步枪比起来,精度和射程其实并不占多大优势,1858年型林德步枪在精度上,甚至还不如1856年型林德步枪。但是后装却是不单单带来了可以趴着装填这种战术优势,更是带来了射速上的绝对优势。
米尼步枪的理论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三发,然而当代的后装步枪理论是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十二发甚至十四发以上。而实战射速的话,1856年型林德步枪的射速只有每分钟两点五发左右,只有极少数精锐部队能够达到每分钟三发。然而采用1858年型林德步枪的第六军所属的第八师,就算是普通士兵的射速也能够轻易达到每分钟十发以上,而训练的更熟练的老士兵能够达到每分钟十二发以上的射速。
三倍甚至五倍的射速差距,让防守的清军士兵根本就无法抬头还击。
“难道要重演当初的济南之战吗?”看着漫山遍野冲过来的中华军士兵,在看看己方被敌军的炮弹已经子弹压的头都无法抬起来的将士们,史荣椿不由得自己的就是想起了当初的济南之战。
当初的情况和今天一样,对面也是用这种散兵队形直接冲上来,然后抵近用步枪射击压制的己方都无法离开掩体。
哪怕是有着城墙等防御工事作为掩护,但是以及无法阻挡中华军的突破。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对面的中华军并没有着急着短时间就是冲向城墙,而是抵近大约两三百米的距离后,就是趴着或者半跪着用手中的步枪对城头上的敌军进行火力压制,同时一部分士兵则是快速的向前跑去。
交替掩护、冲锋,逐步靠近后,一小队的士兵已经是冲向了城门方向,然后直接放置了大量的炸药包。
随着一声巨响,坚固的城门被直接炸税,不过城门的后方有着大量砂石土方,把城门给堵上了,很明显清军是早就防着城门会被炸毁。
不过对此中华军却是迅速改变了作战方向,一方面依旧利用手中的步枪强行压制城头上的清军,另外一方面派人直接到一段城墙上开挖,然后埋设炸药。
此外炮兵部队也是开始集中火力轰炸一段城墙。
沧州的城墙虽然对于一个县城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但是到底不是南京,北平这种大城市的城墙,其城墙根本就无法阻挡大口径火炮的密集轰炸,更别说抵御大当量的炸药爆破了。
最近几年的国内诸多战役早就已经表明,城墙作为一种防御体系早已经是落后于时代,甚至都不如野战中临时挖起来的胸墙好用,更不要和战壕相比了。
在第六军的连续爆破以及密集的火炮轰击下,沧州城墙只坚持了一天时间而已,然后就是在一声巨响中轰然倒塌,出现了一个宽大十几米的缺口。
缺口里的爆破硝烟尚未消散,大量端着步枪的中华军士兵就已经是冲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