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个月过去,李萧天在国内城中坐如针毡,没有片刻安宁。
虽然斥候的战报如同雪花般送过来,而且每次都是胜利的结果。
但越是不断打胜仗,李萧天就越是忧虑。
因为从战报上来看,敌军连续设伏,妄图借助天时地利,击败来犯之敌。
可是骁果卫的勇猛,加上宇文成都的神力无敌,敌军的计谋全部失败。
后面敌军几乎是一触即溃、望风而逃。
甚至于皇帝都放弃了平壤城,径直逃亡海边城市。
而晋王杨广不断乘胜追击,妄图一举统一高句丽,将高句丽皇帝赶下大海。
如果这是真实的战例,照此局势发展下去,李萧天也就应该放心。
可是从战报上来看,最近几场战斗,敌军损失的人马非常少。最少的只有几十人,最多的也不超过200。
倒是各种军需物资、旌旗、沉重兵器等等诸如此类,丢弃得到处都是。
这分明就是诱敌深入的计策,难道晋王看不出来吗?
至于敌军皇帝逃到海边的城市,这不是明显摆的背水阵吗?
诱敌深入加背水大阵,看来高句丽国正在酝酿一场巨大的反击战。
此战就是要在全民哀兵的情况下,骤然爆发出巨大的能量,然后发动绝地反击。
也就是说,敌军将发动举国之兵反击,成败到底如何,现在犹未可知。
“王兄,我想是时候动身了。”李萧天表情严峻地说:“根据斥候战报,敌军正在酝酿一场举国反击。虽然骁果卫英勇,但对方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而且还是哀兵。因此咱们需要早做准备,建立几道防御阵地,以防出问题呀!”
“出问题,我怎么没有看出来?”王伯当惊诧地说道:“我看到的战报都是捷报,看起来骁果卫的战斗力的确爆表。他们一路直杀过去,连个弯都不转。什么计谋之类都无用,的确令人叹为观止呀!”
“越是如此他们就会越骄傲,虽然取得多场大胜,但却没有消灭敌军主力,这就是症结所在。”李萧天摸摸下巴道:“此战绝对是惊天一战,我军在装备训练补给上占据上风,敌军占据天时地利而且是哀兵,有的好戏看了。”
“那大帅要我怎么做?”王伯当问。
“这一个多月里,武侯战车和远程箭矢制造多少了?”李萧天问。
王伯当答:“箭矢100000支,巨箭3000。”
“好,将这些物资全部带上。”李萧天道:“你随我前往平壤,准备迎接晋王败兵。”
他顿了顿道:“希望这只是我错误的感觉,希望晋王能够一战成名。”
紧接着李萧天安排所有军队在国内城外梯次连续布置了三重防御阵地,用于延缓敌军锋芒。
将所有将士全部部署在重要地域节点,自己和王伯当、程咬金带领着5000人马,以最快速度赶往平壤城。
“大帅,有这么急迫吗?晋王的王牌军队真的要大败?”程咬金似乎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毕竟晋王带领的是隋朝王牌之师骁果卫,还有天下第一猛将宇文成都坐镇。
按道理说这样强大的武装,怎么可能被高句丽这样的边陲小国击败呢?
大军一路疾行五日,沿途得到斥候的战报都是‘晋王全军全速追击高句丽皇帝,敌军兵败如山倒,我军乘胜追击全胜在望’。
但是战报之中敌军的损失非常少,常常是刚接触便大军溃败,最少的一次损失竟然是零!
李萧天嗅到了一丝危险的味道,他不顾大军已经非常疲惫,下令连夜疾行,一定要挽回败局。
程咬金和王伯当有些无奈,李萧天这是有点神经过敏了。
为了一场还没有打的败仗,竟然如此不管不顾急行军。
难不成晋王就真的败局已定,如果我军不及时救援,骁果卫50000大军就会全军覆没吗?
到了第八日,大军已经绕过平壤城,径直赶往海滨城市。
就在这个时候,斥候匆匆赶来,脸色一片煞白。
“大帅,情况不妙。”斥候递上战报。
李萧天面色沉重地打开羊皮卷,只看了一眼便脸色青紫,呼吸都有些不顺畅。
“大帅,发生了什么事,难道晋王真的失败了?”王伯当问道。
李萧天手中无力,羊皮卷掉落在地。
王伯当捡起来仔细观察,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原来晋王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杀到了海边,面对面碰撞高句丽皇帝。
可就在这时,背后好几支军队腹背偷袭。
混乱之中高句丽皇帝发动绝命冲锋,几面夹击之下隋军大败。
这场战斗打了足足一天一夜,打得是血流成河。
虽然隋军装备更加先进,训练更加有素。
但高句丽全民皆兵,四面八方的军队至少有接近200000。
最后隋军弹尽粮绝,被高句丽团团围困。
若不是骁果卫中郎将宇文成都振臂一呼,将失散的士兵集结起来,瞅准敌军薄弱处突围出来,只怕隋军就会全军覆没。
望了望远方,此处距离海边尚有两百里。
战报是三日前写成,也就是说隋军的败兵就会在这两天退到此处。
而高句丽的追兵肯定紧紧相逼,妄图活捉晋王,换取全境光复。
“派出百人团斥候,四散百里调查情况。”李萧天平复了一下心情,冷冷地说:“全军就地扎营,布置防御阵型。”
“大帅你的意思是?”王伯当不解其意。
“晋王的败兵肯定会在这两天败退,这里是回去平壤的唯一官道,不出意料他们会从这里经过。”李萧天道:“到时候我们放过晋王的败兵,在此拼死抵御高句丽的追兵。”
“那放这么多斥候出去的原因是?”程咬金问。
李萧天冷冷道:“敌军数量接近200000,肯定是兵分多路追击。我们要将敌军意图和路线全部调查清楚,然后沉着应对敌军。”
“我们虽然只有5000人,但凭险据守肯定没有问题。”王伯当担忧地说:“但是军需物资不足,只怕箭矢和巨箭最终会消耗殆尽,到那时又该怎么办呢?”
虽然斥候的战报如同雪花般送过来,而且每次都是胜利的结果。
但越是不断打胜仗,李萧天就越是忧虑。
因为从战报上来看,敌军连续设伏,妄图借助天时地利,击败来犯之敌。
可是骁果卫的勇猛,加上宇文成都的神力无敌,敌军的计谋全部失败。
后面敌军几乎是一触即溃、望风而逃。
甚至于皇帝都放弃了平壤城,径直逃亡海边城市。
而晋王杨广不断乘胜追击,妄图一举统一高句丽,将高句丽皇帝赶下大海。
如果这是真实的战例,照此局势发展下去,李萧天也就应该放心。
可是从战报上来看,最近几场战斗,敌军损失的人马非常少。最少的只有几十人,最多的也不超过200。
倒是各种军需物资、旌旗、沉重兵器等等诸如此类,丢弃得到处都是。
这分明就是诱敌深入的计策,难道晋王看不出来吗?
至于敌军皇帝逃到海边的城市,这不是明显摆的背水阵吗?
诱敌深入加背水大阵,看来高句丽国正在酝酿一场巨大的反击战。
此战就是要在全民哀兵的情况下,骤然爆发出巨大的能量,然后发动绝地反击。
也就是说,敌军将发动举国之兵反击,成败到底如何,现在犹未可知。
“王兄,我想是时候动身了。”李萧天表情严峻地说:“根据斥候战报,敌军正在酝酿一场举国反击。虽然骁果卫英勇,但对方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而且还是哀兵。因此咱们需要早做准备,建立几道防御阵地,以防出问题呀!”
“出问题,我怎么没有看出来?”王伯当惊诧地说道:“我看到的战报都是捷报,看起来骁果卫的战斗力的确爆表。他们一路直杀过去,连个弯都不转。什么计谋之类都无用,的确令人叹为观止呀!”
“越是如此他们就会越骄傲,虽然取得多场大胜,但却没有消灭敌军主力,这就是症结所在。”李萧天摸摸下巴道:“此战绝对是惊天一战,我军在装备训练补给上占据上风,敌军占据天时地利而且是哀兵,有的好戏看了。”
“那大帅要我怎么做?”王伯当问。
“这一个多月里,武侯战车和远程箭矢制造多少了?”李萧天问。
王伯当答:“箭矢100000支,巨箭3000。”
“好,将这些物资全部带上。”李萧天道:“你随我前往平壤,准备迎接晋王败兵。”
他顿了顿道:“希望这只是我错误的感觉,希望晋王能够一战成名。”
紧接着李萧天安排所有军队在国内城外梯次连续布置了三重防御阵地,用于延缓敌军锋芒。
将所有将士全部部署在重要地域节点,自己和王伯当、程咬金带领着5000人马,以最快速度赶往平壤城。
“大帅,有这么急迫吗?晋王的王牌军队真的要大败?”程咬金似乎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毕竟晋王带领的是隋朝王牌之师骁果卫,还有天下第一猛将宇文成都坐镇。
按道理说这样强大的武装,怎么可能被高句丽这样的边陲小国击败呢?
大军一路疾行五日,沿途得到斥候的战报都是‘晋王全军全速追击高句丽皇帝,敌军兵败如山倒,我军乘胜追击全胜在望’。
但是战报之中敌军的损失非常少,常常是刚接触便大军溃败,最少的一次损失竟然是零!
李萧天嗅到了一丝危险的味道,他不顾大军已经非常疲惫,下令连夜疾行,一定要挽回败局。
程咬金和王伯当有些无奈,李萧天这是有点神经过敏了。
为了一场还没有打的败仗,竟然如此不管不顾急行军。
难不成晋王就真的败局已定,如果我军不及时救援,骁果卫50000大军就会全军覆没吗?
到了第八日,大军已经绕过平壤城,径直赶往海滨城市。
就在这个时候,斥候匆匆赶来,脸色一片煞白。
“大帅,情况不妙。”斥候递上战报。
李萧天面色沉重地打开羊皮卷,只看了一眼便脸色青紫,呼吸都有些不顺畅。
“大帅,发生了什么事,难道晋王真的失败了?”王伯当问道。
李萧天手中无力,羊皮卷掉落在地。
王伯当捡起来仔细观察,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原来晋王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杀到了海边,面对面碰撞高句丽皇帝。
可就在这时,背后好几支军队腹背偷袭。
混乱之中高句丽皇帝发动绝命冲锋,几面夹击之下隋军大败。
这场战斗打了足足一天一夜,打得是血流成河。
虽然隋军装备更加先进,训练更加有素。
但高句丽全民皆兵,四面八方的军队至少有接近200000。
最后隋军弹尽粮绝,被高句丽团团围困。
若不是骁果卫中郎将宇文成都振臂一呼,将失散的士兵集结起来,瞅准敌军薄弱处突围出来,只怕隋军就会全军覆没。
望了望远方,此处距离海边尚有两百里。
战报是三日前写成,也就是说隋军的败兵就会在这两天退到此处。
而高句丽的追兵肯定紧紧相逼,妄图活捉晋王,换取全境光复。
“派出百人团斥候,四散百里调查情况。”李萧天平复了一下心情,冷冷地说:“全军就地扎营,布置防御阵型。”
“大帅你的意思是?”王伯当不解其意。
“晋王的败兵肯定会在这两天败退,这里是回去平壤的唯一官道,不出意料他们会从这里经过。”李萧天道:“到时候我们放过晋王的败兵,在此拼死抵御高句丽的追兵。”
“那放这么多斥候出去的原因是?”程咬金问。
李萧天冷冷道:“敌军数量接近200000,肯定是兵分多路追击。我们要将敌军意图和路线全部调查清楚,然后沉着应对敌军。”
“我们虽然只有5000人,但凭险据守肯定没有问题。”王伯当担忧地说:“但是军需物资不足,只怕箭矢和巨箭最终会消耗殆尽,到那时又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