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19)
【前辈。】胤祈放下筷子幽幽叹息,【你知道我汗阿玛在位多久吗?】
光球统:【】
好的,方案一,PASS。
胤祈再次叹气,他想当个对小世界有用的人,为什么那么难?
九哥,你身体不舒服吗?胤禟看着桌上剩了大半的饭菜,不放心的问道,十五又招惹你了?
可不是吗,我就走了一会儿,九哥就被十五气的开始说胡话了,汗阿玛还喊了太医过来,给九哥开了整整一个月的药。不等胤祈开口,胤俄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说,十五那个熊孩子真的非常欠收拾。
胤祈有气无力的瞥了他一眼,太医明明只开了三天的药。
原本连这三天的药都不用,结果不知道他们家汗阿玛怎么想的又忽然改了注意,连他都知道是药三分毒的道理,汗阿玛不知道吗?
所以父子情会消失对不对。
会消失的不光父子情,还有兄弟情。
胤俄敲敲桌子,催着他们家九哥再吃几口,汗阿玛说,这三天的药吃完,再让太医看着改改药方,务必让九哥的身体好好的不要旧疾复发。
我没有旧疾。胤祈捏捏拳头,让人将桌子上的饭菜全收了,无视了还想再说什么的胤禟胤俄,招呼着三个小的带他们去南三所看看。
然而,三个小的也不让他省心。
胤禌:九哥,不要讳疾忌医。
胤裪:九哥,不舒服了要说出来。
胤祥:九哥,要请太医吗?
胤祈双目无神,满脑子九哥九哥九哥,终于意识到弟弟太多也不尽然是好处,他身边这几个哪儿是弟弟啊,这分明是一群滋儿哇乱叫的蝉。
九
再叫就全把你们送去乾清宫。胤祈竖起眉头,扫过身边的弟弟恶狠狠的威胁道,让汗阿玛叨叨你们,叨叨一整天!
此话一出,身边瞬间安静下来。
*
好哥哥胤祈带着弟弟们看了新住处,下午的骑射课程结束后没有回阿哥所,而是拐去毓庆宫找他们家二哥诉苦。
好不容易模拟出来的最佳方案,真的派不上用场吗?
二哥厉害,以二哥的聪明机灵,一定能想到好办法,实在不行的话,那就只能用效果不那么好的备用方案。
他不想每年雨季都有天灾,水灾旱灾都不要,现在的粮食产量本来就不高,再来点天灾人祸减产,百姓的日子根本没法过。
二哥啊,你不能看着大清境内的百姓受苦啊。
你先消停一会儿,二哥正在想办法。太子爷头疼的让小祖宗坐好,别再晃悠来晃悠去,再晃悠下去人都晃悠晕了。
小祖宗的行动力太强,他以为那些书至少要研究个七八十来年才能研究透彻,却忘了这小子身上的那个不科学的系统,对人类来说要耗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对系统来说就是一会儿的事情。
如果可以的话,他也想大步向前冲,这不是没办法吗。
靳辅和小于成龙已经因为治水的事情吵的脸红脖子粗,如果他要将他们俩之前修的堤坝疏通的水道全恢复原样,那俩人妥妥的集中火力来喷他。
为人处世的一个真理,不要欺负老实人。
小于成龙算不上老实人,但是靳辅算啊,真把靳辅惹恼了,那家伙拼了命也得闹一场,人家花了半辈子的心血来治理水患,说恢复原样就恢复原样,不气炸了才怪。
胤祈不再转悠,坐回椅子上又抛出一个难题,二哥,我们还没有钱。
这年头干什么都需要钱,国库空荡荡,干什么都没有底气,为什么不能从天而降几座金山来供他们花销,银矿铜矿也行,只要有就行。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这个暂时不用操心。太子捏捏眉心,郑重其事的看向宝贝弟弟,这样,二哥想办法让你四哥带你去看看河道总督衙门是怎么运作的,靳辅的为人二哥还算了解,如果能说服他,问题就能解决一大半。
似乎是个好主意。胤祈点点头,让技术人员和技术人员直接对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咳咳、不用其他人传话,单纯的技术交锋最方便。
他直接让靳辅心服口服,如果靳辅主动要求重新开始,他们最多被骂几句浪费钱,挨骂而已,不是什么大问题。
至于小于成龙,小于大人治水是外行,朝堂上的派系之争有二哥盯着,他只需要搞定靳辅就成。
他们家汗阿玛对朝廷大臣的了解超出人的想象,只是有些事情没有触及他的底线,他懒得管而已,显然,在治理水患方面汗阿玛更相信靳辅。
二哥不愧是二哥,就这么干了。
靳辅身边有个叫陈璜的幕僚给他出了不少注意,回头注意一下这个人,他的本事应该不比靳辅小。太子叮嘱了几句,站起身来活动活动筋骨,让胤祈先回阿哥所,他去乾清宫探探他们家汗阿玛的口风。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对他们来说的确是小问题,只要方案定下来,筹钱并不是难事。
治水赈灾走户部的账,户部提的是国库的银子,但是朝廷的银子不只有国库,皇帝的私库听上去没有国库厉害,但是里面的钱绝对不少。
国库的银子花光了,他们花私库的银子就是,治理水患那么重要的事情,汗阿玛总不能舍不得他私库里的钱。
舍不得也得花。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胤祈回头,看着笑吟吟眯着眼睛的太子哥哥,很不放心的劝道,二哥,你不要在汗阿玛面前胡说八道,这样真的很容易挨骂。
放心,二哥有分寸。太子爷摆摆手,并没有将宝贝弟弟的劝诫放在心上。
他们汗阿玛的私库里没有钱才正常,钱多了他自己反而不踏实,他们这是在为父解忧,是做好事儿,怎么能是胡说八道呢?
胤祈目送他们家二哥进入乾清宫,一边摇头一边往乾东所走。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二哥主动过去找骂,他试着拦了,但是拦不住,这总不能怪他。
都说年纪越大越稳重,他自己长大了知道干活,二哥怎么越长大越喜欢惹汗阿玛生气,这是他们俩的特殊相处模式吗?
光球统晃晃悠悠的飘着,【你爹他是个在位时间超级超级长的皇帝哦~】
皇帝和太子,除了太子年幼不懂事的时候,其他几乎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一把手想永远当一把手,二把手想上位,能和平共处才怪。
太子吃过一次教训,所以这辈子早早就开始着手消弭他们父子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只要皇帝觉得太子对他没有威胁,他们的塑料父子情就能一直维持下去。
没人能想到他们家汗阿玛能活那么久,在他刚出生的时候,汗阿玛还觉得他有很大概率活到三四十岁就挂掉,如果运气坏掉,二十多岁就挂掉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他这个太子的待遇高的超乎寻常,有时候甚至比皇帝都好。
从小就接受那么高的待遇,又没人教他正常小孩儿是什么样子,他就等着长到二十岁,或者十几岁就登基当皇帝,谁知道汗阿玛这个皇帝一当就是六十年,他们俩上辈子会闹成那样很正常。
之前已经踩过坑,再来一次自然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
天色不早,南书房的大臣已经离开,康熙正在窗边看书,太子进来行过礼,然后开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直接说让胤祈跟老四出门太吓人,先说点别的事情让他们家汗阿玛有点心理准备,然后再说正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计划开始实施之前,先把资金搞定。
自古以来,中原推崇的都是重农抑商,士农工商商为末,但是不可否认,商人赚钱的本事无人能及,有本事挣大钱的商贾不会甘居末流,就算商人地位低,天底下也还有皇商这种地位一点也不低的商人。
胤祈开始上进,胤禟胤俄他们也不能闲着,尤其是胤禟,那么多兄弟中就出了这么一个会赚钱的好苗子,不把人放出去吸金简直是暴殄天物。
当今天下有八大皇商,是顺治爷当年赐下的名号,全是山西商人,各个都是狠角色。
太子爷忽然有些理解为什么有人喜欢抄家了,所有挣钱的法子都没有抄家来的快,现在胤祈想进工部,等老四将人带进门,还是回户部干老本行去吧。
说起来抄家抄的最开心的还不是他们家老四,而是抄了和珅家的嘉庆皇帝,康熙朝晚期贪官的确多,但是那些人加在一起,也没有一个和珅能敛财。
先放出去贪官敛财,再把贪官杀了抄家充公,这主意简直绝了。
太子殿下疯狂心动,但是也仅仅只是心动,丝毫不敢付诸行动,抄家的时候的确很爽,但是把贪官放出去,苦的可是被贪官搜刮欺辱的百姓。
那法子有伤天和,还是把精力放在振兴经济上为好。
山西商人能被封为皇商,其实和山西的地理位置关系很大,北边是草原,南边是中原,这种交界的地方最容易出现物品交换,自然而然,在别的地方的百姓只能地里刨食的时候,他们就懂得在草原和中原之间做生意。
早在春秋战国,三晋的百姓就很重视经商,三晋和秦国接壤,秦国苦寒,在当时的中原各国眼中和蛮夷无甚区别,但是和他们交易又比真正的蛮夷安全,怎么说也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和戎狄等部落比起来,秦人好歹算得上是自己人。
两宋时朝廷积贫积弱,又丢了养马的马场,打仗离不得马,只能想办法从别的地方买,山西地理位置好,又是边陲重地,早几百年就有和外族交易的榷场,草原和中原的贸易往来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有位伟人说过,资本家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这些商人也一样,宋辽西夏的关系不稳定,战战和和没个准头,关系好的时候就开榷场互市,关系不好的时候就关了,商人不会眼睁睁看着到嘴的鸭子飞了,朝廷开设的合法榷场不能用,大不了就偷偷的买卖。
嗯,俗称走私。
商人要赚钱,朝廷也要赚钱,只要他们做的不过分,很多时候朝廷对这种情况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会官商合作各取所需。
明朝为了保证九边重镇的安危,先后推行开中法和折色法,让山西商人的地位再次飞跃。
寻常人不乐意往边陲跑,做生意也只喜欢在繁华的地方做生意,山西商人不一样,山西本身就是边陲重镇,那儿就是他们自己家门口,这简直是位他们量身定制的大馅饼。
盐铁是国之命脉,贩卖私盐是死罪,但是开中法一出来,商人就能插手食盐生意,和天上掉馅饼也差不离了。
想贩盐需要盐引,两淮地区是食盐产地,但是盐引却在边陲地区的军队手中,为了保证九边重镇的物资运输,减轻朝廷的压力,商人想获得盐引,就得往边陲地区运送粮草。
盐引谁都想要,但是从南方往北方运粮食实在太麻烦,路途遥远不说,万一路上遇到劫匪山贼,人财两失才是最要命的,许多商人就因为不敢保证自己能成功将东西送到边地,不得不放弃到嘴的肥肉。
但是这和山西商人没关系,山西本身就是边陲,他们只需要雇人开荒,在家门口种地然后把粮食送到旁边的军营就行,方便的不能再方便。
贩盐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贩卖私盐的刑罚那么重尚且拦不住前赴后继的私盐贩子,如今能得到朝廷的允许从这里分一杯羹,不掺一脚是傻子。
有明一代,两淮的盐商十有八九都是山西人。、
还是那句话,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商人做事其实不讲究善恶,他们只在乎到手的银子有多少。
山西商人掌握了控制了食盐以及边军的粮食供应,在此基础上发展到别的地方,上至绸缎,下至葱蒜,有什么卖什么,甚至号称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
在大清还是后金的时候,他们已经和山西商人达成合作,蒙古人不善经商,他们女真人也不擅长经商,蒙古人有回回人帮他们打理产业,他们满人没入关的时候要赚钱靠的就是山西等地的商人。
金银珠宝不能当饭吃,还是粮食更重要,让没有经过汉家教化的女真人去拿钱买粮食,大概率就是把人杀了抢粮食,然后再也买不到粮食,双方两败俱伤,最后游戏结束。
要不怎么说当皇帝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有多大本事,而是有识人之能、用人之能,顺治爷招抚晋商,赐将介休范家、祁县渠家、临汾亢家等八家晋商为内务府皇商,前几年打准噶尔的时候,军中物资也不光是户部在准备,那几家皇商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胤禟上辈子和山西商人没少打交道,关外蒙古、北边俄罗斯、海外东瀛不管想到想不到,这些地方几乎都有山西商人的影子。
他记得有个家族专门做小日子过的不错的东瀛友人的生意,直到那边铜矿被挖干了限制出口才停下,现在离矿被挖干还有些时间,或许能想办法把那边的好东西多弄过来点。
没人会嫌自家东西多,现在正是用钱的地方,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东瀛友人对大清向来友善,前两年还有迷路的渔民飘到大清境内,不好好回礼实在说不过去。
太子爷滔滔不绝的说着,丝毫没有提及治水,只是拿晋商做切入点,让他们家汗阿玛多重视和海外的交易。
赚自己人的钱的时候要悠着点,赚外国人的钱不用,外国商队来大清从来不知道收敛两个字,他们派商队去外面当然也不用收敛。
这件事情先放放,待会儿再说,朕现在有其他事。康熙对太子时不时冒出来的古怪点子已经习惯了,起身走到书桌旁扒拉一堆卷轴,示意太子过来看看,你的年纪也不小了,老三老四等着成亲,你这个当哥哥的再不定下也说不过去,朕给你选的太子妃是瓜尔佳氏石文炳之女,你看看怎么样。
太子:???
他还没来得及说正事,怎么忽然跳到太子妃的话题来了?
单身了那么多年,猛不丁的说起这个,他还真有点紧张。
第130章
*
太子殿下看着画像中陌生又熟悉的女子,紧张中又有些期待,上辈子太子妃跟了他那么多年,尊荣没享多少,罪却是没少受。
母凭子贵,妻以夫荣,在这个时代,夫荣而妻亦荣,夫败而妻亦败,他的太子妃温良贤淑,是个再好不过的妻子,可惜受他的两废两立牵连,最后落得个郁郁而终的下场。
辛辛苦苦跟了他一辈子,听上去地位尊崇,却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如果没意见,人就先定下,来年春天完婚,宫里也能热闹热闹。康熙笑着将画像收起来,保成这孩子向来没脸没皮,难得看到他脸红,看来是对娶妻之事上了心。
光球统:【】
好的,方案一,PASS。
胤祈再次叹气,他想当个对小世界有用的人,为什么那么难?
九哥,你身体不舒服吗?胤禟看着桌上剩了大半的饭菜,不放心的问道,十五又招惹你了?
可不是吗,我就走了一会儿,九哥就被十五气的开始说胡话了,汗阿玛还喊了太医过来,给九哥开了整整一个月的药。不等胤祈开口,胤俄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说,十五那个熊孩子真的非常欠收拾。
胤祈有气无力的瞥了他一眼,太医明明只开了三天的药。
原本连这三天的药都不用,结果不知道他们家汗阿玛怎么想的又忽然改了注意,连他都知道是药三分毒的道理,汗阿玛不知道吗?
所以父子情会消失对不对。
会消失的不光父子情,还有兄弟情。
胤俄敲敲桌子,催着他们家九哥再吃几口,汗阿玛说,这三天的药吃完,再让太医看着改改药方,务必让九哥的身体好好的不要旧疾复发。
我没有旧疾。胤祈捏捏拳头,让人将桌子上的饭菜全收了,无视了还想再说什么的胤禟胤俄,招呼着三个小的带他们去南三所看看。
然而,三个小的也不让他省心。
胤禌:九哥,不要讳疾忌医。
胤裪:九哥,不舒服了要说出来。
胤祥:九哥,要请太医吗?
胤祈双目无神,满脑子九哥九哥九哥,终于意识到弟弟太多也不尽然是好处,他身边这几个哪儿是弟弟啊,这分明是一群滋儿哇乱叫的蝉。
九
再叫就全把你们送去乾清宫。胤祈竖起眉头,扫过身边的弟弟恶狠狠的威胁道,让汗阿玛叨叨你们,叨叨一整天!
此话一出,身边瞬间安静下来。
*
好哥哥胤祈带着弟弟们看了新住处,下午的骑射课程结束后没有回阿哥所,而是拐去毓庆宫找他们家二哥诉苦。
好不容易模拟出来的最佳方案,真的派不上用场吗?
二哥厉害,以二哥的聪明机灵,一定能想到好办法,实在不行的话,那就只能用效果不那么好的备用方案。
他不想每年雨季都有天灾,水灾旱灾都不要,现在的粮食产量本来就不高,再来点天灾人祸减产,百姓的日子根本没法过。
二哥啊,你不能看着大清境内的百姓受苦啊。
你先消停一会儿,二哥正在想办法。太子爷头疼的让小祖宗坐好,别再晃悠来晃悠去,再晃悠下去人都晃悠晕了。
小祖宗的行动力太强,他以为那些书至少要研究个七八十来年才能研究透彻,却忘了这小子身上的那个不科学的系统,对人类来说要耗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对系统来说就是一会儿的事情。
如果可以的话,他也想大步向前冲,这不是没办法吗。
靳辅和小于成龙已经因为治水的事情吵的脸红脖子粗,如果他要将他们俩之前修的堤坝疏通的水道全恢复原样,那俩人妥妥的集中火力来喷他。
为人处世的一个真理,不要欺负老实人。
小于成龙算不上老实人,但是靳辅算啊,真把靳辅惹恼了,那家伙拼了命也得闹一场,人家花了半辈子的心血来治理水患,说恢复原样就恢复原样,不气炸了才怪。
胤祈不再转悠,坐回椅子上又抛出一个难题,二哥,我们还没有钱。
这年头干什么都需要钱,国库空荡荡,干什么都没有底气,为什么不能从天而降几座金山来供他们花销,银矿铜矿也行,只要有就行。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这个暂时不用操心。太子捏捏眉心,郑重其事的看向宝贝弟弟,这样,二哥想办法让你四哥带你去看看河道总督衙门是怎么运作的,靳辅的为人二哥还算了解,如果能说服他,问题就能解决一大半。
似乎是个好主意。胤祈点点头,让技术人员和技术人员直接对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咳咳、不用其他人传话,单纯的技术交锋最方便。
他直接让靳辅心服口服,如果靳辅主动要求重新开始,他们最多被骂几句浪费钱,挨骂而已,不是什么大问题。
至于小于成龙,小于大人治水是外行,朝堂上的派系之争有二哥盯着,他只需要搞定靳辅就成。
他们家汗阿玛对朝廷大臣的了解超出人的想象,只是有些事情没有触及他的底线,他懒得管而已,显然,在治理水患方面汗阿玛更相信靳辅。
二哥不愧是二哥,就这么干了。
靳辅身边有个叫陈璜的幕僚给他出了不少注意,回头注意一下这个人,他的本事应该不比靳辅小。太子叮嘱了几句,站起身来活动活动筋骨,让胤祈先回阿哥所,他去乾清宫探探他们家汗阿玛的口风。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对他们来说的确是小问题,只要方案定下来,筹钱并不是难事。
治水赈灾走户部的账,户部提的是国库的银子,但是朝廷的银子不只有国库,皇帝的私库听上去没有国库厉害,但是里面的钱绝对不少。
国库的银子花光了,他们花私库的银子就是,治理水患那么重要的事情,汗阿玛总不能舍不得他私库里的钱。
舍不得也得花。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胤祈回头,看着笑吟吟眯着眼睛的太子哥哥,很不放心的劝道,二哥,你不要在汗阿玛面前胡说八道,这样真的很容易挨骂。
放心,二哥有分寸。太子爷摆摆手,并没有将宝贝弟弟的劝诫放在心上。
他们汗阿玛的私库里没有钱才正常,钱多了他自己反而不踏实,他们这是在为父解忧,是做好事儿,怎么能是胡说八道呢?
胤祈目送他们家二哥进入乾清宫,一边摇头一边往乾东所走。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二哥主动过去找骂,他试着拦了,但是拦不住,这总不能怪他。
都说年纪越大越稳重,他自己长大了知道干活,二哥怎么越长大越喜欢惹汗阿玛生气,这是他们俩的特殊相处模式吗?
光球统晃晃悠悠的飘着,【你爹他是个在位时间超级超级长的皇帝哦~】
皇帝和太子,除了太子年幼不懂事的时候,其他几乎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一把手想永远当一把手,二把手想上位,能和平共处才怪。
太子吃过一次教训,所以这辈子早早就开始着手消弭他们父子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只要皇帝觉得太子对他没有威胁,他们的塑料父子情就能一直维持下去。
没人能想到他们家汗阿玛能活那么久,在他刚出生的时候,汗阿玛还觉得他有很大概率活到三四十岁就挂掉,如果运气坏掉,二十多岁就挂掉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他这个太子的待遇高的超乎寻常,有时候甚至比皇帝都好。
从小就接受那么高的待遇,又没人教他正常小孩儿是什么样子,他就等着长到二十岁,或者十几岁就登基当皇帝,谁知道汗阿玛这个皇帝一当就是六十年,他们俩上辈子会闹成那样很正常。
之前已经踩过坑,再来一次自然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
天色不早,南书房的大臣已经离开,康熙正在窗边看书,太子进来行过礼,然后开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直接说让胤祈跟老四出门太吓人,先说点别的事情让他们家汗阿玛有点心理准备,然后再说正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计划开始实施之前,先把资金搞定。
自古以来,中原推崇的都是重农抑商,士农工商商为末,但是不可否认,商人赚钱的本事无人能及,有本事挣大钱的商贾不会甘居末流,就算商人地位低,天底下也还有皇商这种地位一点也不低的商人。
胤祈开始上进,胤禟胤俄他们也不能闲着,尤其是胤禟,那么多兄弟中就出了这么一个会赚钱的好苗子,不把人放出去吸金简直是暴殄天物。
当今天下有八大皇商,是顺治爷当年赐下的名号,全是山西商人,各个都是狠角色。
太子爷忽然有些理解为什么有人喜欢抄家了,所有挣钱的法子都没有抄家来的快,现在胤祈想进工部,等老四将人带进门,还是回户部干老本行去吧。
说起来抄家抄的最开心的还不是他们家老四,而是抄了和珅家的嘉庆皇帝,康熙朝晚期贪官的确多,但是那些人加在一起,也没有一个和珅能敛财。
先放出去贪官敛财,再把贪官杀了抄家充公,这主意简直绝了。
太子殿下疯狂心动,但是也仅仅只是心动,丝毫不敢付诸行动,抄家的时候的确很爽,但是把贪官放出去,苦的可是被贪官搜刮欺辱的百姓。
那法子有伤天和,还是把精力放在振兴经济上为好。
山西商人能被封为皇商,其实和山西的地理位置关系很大,北边是草原,南边是中原,这种交界的地方最容易出现物品交换,自然而然,在别的地方的百姓只能地里刨食的时候,他们就懂得在草原和中原之间做生意。
早在春秋战国,三晋的百姓就很重视经商,三晋和秦国接壤,秦国苦寒,在当时的中原各国眼中和蛮夷无甚区别,但是和他们交易又比真正的蛮夷安全,怎么说也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和戎狄等部落比起来,秦人好歹算得上是自己人。
两宋时朝廷积贫积弱,又丢了养马的马场,打仗离不得马,只能想办法从别的地方买,山西地理位置好,又是边陲重地,早几百年就有和外族交易的榷场,草原和中原的贸易往来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有位伟人说过,资本家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这些商人也一样,宋辽西夏的关系不稳定,战战和和没个准头,关系好的时候就开榷场互市,关系不好的时候就关了,商人不会眼睁睁看着到嘴的鸭子飞了,朝廷开设的合法榷场不能用,大不了就偷偷的买卖。
嗯,俗称走私。
商人要赚钱,朝廷也要赚钱,只要他们做的不过分,很多时候朝廷对这种情况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会官商合作各取所需。
明朝为了保证九边重镇的安危,先后推行开中法和折色法,让山西商人的地位再次飞跃。
寻常人不乐意往边陲跑,做生意也只喜欢在繁华的地方做生意,山西商人不一样,山西本身就是边陲重镇,那儿就是他们自己家门口,这简直是位他们量身定制的大馅饼。
盐铁是国之命脉,贩卖私盐是死罪,但是开中法一出来,商人就能插手食盐生意,和天上掉馅饼也差不离了。
想贩盐需要盐引,两淮地区是食盐产地,但是盐引却在边陲地区的军队手中,为了保证九边重镇的物资运输,减轻朝廷的压力,商人想获得盐引,就得往边陲地区运送粮草。
盐引谁都想要,但是从南方往北方运粮食实在太麻烦,路途遥远不说,万一路上遇到劫匪山贼,人财两失才是最要命的,许多商人就因为不敢保证自己能成功将东西送到边地,不得不放弃到嘴的肥肉。
但是这和山西商人没关系,山西本身就是边陲,他们只需要雇人开荒,在家门口种地然后把粮食送到旁边的军营就行,方便的不能再方便。
贩盐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贩卖私盐的刑罚那么重尚且拦不住前赴后继的私盐贩子,如今能得到朝廷的允许从这里分一杯羹,不掺一脚是傻子。
有明一代,两淮的盐商十有八九都是山西人。、
还是那句话,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商人做事其实不讲究善恶,他们只在乎到手的银子有多少。
山西商人掌握了控制了食盐以及边军的粮食供应,在此基础上发展到别的地方,上至绸缎,下至葱蒜,有什么卖什么,甚至号称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
在大清还是后金的时候,他们已经和山西商人达成合作,蒙古人不善经商,他们女真人也不擅长经商,蒙古人有回回人帮他们打理产业,他们满人没入关的时候要赚钱靠的就是山西等地的商人。
金银珠宝不能当饭吃,还是粮食更重要,让没有经过汉家教化的女真人去拿钱买粮食,大概率就是把人杀了抢粮食,然后再也买不到粮食,双方两败俱伤,最后游戏结束。
要不怎么说当皇帝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有多大本事,而是有识人之能、用人之能,顺治爷招抚晋商,赐将介休范家、祁县渠家、临汾亢家等八家晋商为内务府皇商,前几年打准噶尔的时候,军中物资也不光是户部在准备,那几家皇商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胤禟上辈子和山西商人没少打交道,关外蒙古、北边俄罗斯、海外东瀛不管想到想不到,这些地方几乎都有山西商人的影子。
他记得有个家族专门做小日子过的不错的东瀛友人的生意,直到那边铜矿被挖干了限制出口才停下,现在离矿被挖干还有些时间,或许能想办法把那边的好东西多弄过来点。
没人会嫌自家东西多,现在正是用钱的地方,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东瀛友人对大清向来友善,前两年还有迷路的渔民飘到大清境内,不好好回礼实在说不过去。
太子爷滔滔不绝的说着,丝毫没有提及治水,只是拿晋商做切入点,让他们家汗阿玛多重视和海外的交易。
赚自己人的钱的时候要悠着点,赚外国人的钱不用,外国商队来大清从来不知道收敛两个字,他们派商队去外面当然也不用收敛。
这件事情先放放,待会儿再说,朕现在有其他事。康熙对太子时不时冒出来的古怪点子已经习惯了,起身走到书桌旁扒拉一堆卷轴,示意太子过来看看,你的年纪也不小了,老三老四等着成亲,你这个当哥哥的再不定下也说不过去,朕给你选的太子妃是瓜尔佳氏石文炳之女,你看看怎么样。
太子:???
他还没来得及说正事,怎么忽然跳到太子妃的话题来了?
单身了那么多年,猛不丁的说起这个,他还真有点紧张。
第130章
*
太子殿下看着画像中陌生又熟悉的女子,紧张中又有些期待,上辈子太子妃跟了他那么多年,尊荣没享多少,罪却是没少受。
母凭子贵,妻以夫荣,在这个时代,夫荣而妻亦荣,夫败而妻亦败,他的太子妃温良贤淑,是个再好不过的妻子,可惜受他的两废两立牵连,最后落得个郁郁而终的下场。
辛辛苦苦跟了他一辈子,听上去地位尊崇,却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如果没意见,人就先定下,来年春天完婚,宫里也能热闹热闹。康熙笑着将画像收起来,保成这孩子向来没脸没皮,难得看到他脸红,看来是对娶妻之事上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