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还说要带他出去看看,也不看看他能不能出去,要是他能出了这个门,从今天起,四哥就是他最好的哥哥,没有之一!
    太子殿下不知道他在宝贝疙瘩心中的地位受到挑衅,正兴致勃勃的和面前看上去文文弱弱的男人说话,朝廷这些年不停的招揽有绝活的手艺人,能称得上巧夺天工的并没有几个,面前这人肯定能算上一个。
    扬州可以对外通商,很多国外的商人和传教士都去过那地方,住在那里的人很容易接触到传教士,这时候来大清的传教士身上都有两把刷子,天文地理几何代数物理机械几乎无所不通,黄履庄在扬州长大,对传教士脑子里的那些机械原理知道的不少,年纪轻轻就发明了很多五花八门的东西,说句天才丝毫不为过。
    他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不可能什么地方都面面俱到,很多时候都是只有事情到了跟前才能想起来,比如这个黄履庄,后世有人称之为东方爱迪生,要他来说,分明爱迪生要叫西方黄履庄才对,名号也得有个先来后到,黄履庄的发明比爱迪生早了好多年,凭什么那么称呼?
    太子爷对这个从天而降的发明家非常看重,知道他已经双轮车、望远镜、不需要人力的风扇、甚至还有检测温度和湿度的天气预报器后更激动了。
    别和他说什么重农轻工,民以食为天,那些东西很多都能帮农人种地,在如今的大清,不只科举一条上进之路,手艺好到一定程度一样能被重用。
    山西矿多,那个瑞光镜正好可以当探照灯,现成的人才在这儿放着,终于不用他苦哈哈的研究原理研究的头晕眼花还什么都看不懂了。
    他宣布,今后爱迪生出名,诨号就是西方黄履庄了。
    黄履庄对太子殿下的看重受宠若惊,感觉这些天跟做梦一样,先是到京城,再是到五台山,他活了四十年,做梦都不敢这么做。
    仿佛一夜之间,他就从家里的小院儿到了太子殿下跟前,简直就是一步登天。
    太子将难掩激动的男人喊起来,雍郡王说你做出过临画镜和缩亮镜,现在还能再做出来吗?
    千里镜于方匣布镜器,就日中照之,能摄数里之外之景,平列其上,历历如画。
    前面听上去像望远镜,再听后面又感觉像照相机,前者琉璃厂那边能做,后者目前为止还没停说哪个匠人能做得出来,如果真的是照相机,那就赚大发了。
    殿下,草民最近在研究龙尾车,好几年没碰镜子,不过如果有足够的材料,临画镜和缩亮镜并不难做。黄履庄小心翼翼的回道,生怕太子殿下对自己的回答不满意。
    虽然朝廷在招揽各种手艺人,民间手艺人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但是老观念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掉的,至少现在这个时候,民间还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能读书就绝对不会种地,能种地就绝对不会学手艺。
    太子听到龙尾车三个字顿了一下,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这个龙尾车是干什么用的,不过他觉得要紧的是给他们家小祖宗弄个代步车。
    再闷在屋里出不去,那小子就真的要造反了。
    身边只有胤禟胤俄的时候,他好歹会顾忌形象,现在老四来了,一个不如意他真的能闹翻天。
    他们家老四刀子嘴豆腐心,面上再冷心里也舍不得对小祖宗说重话,对他吵吵起来倒是厉害,有本事对该吵吵的人吵吵啊。
    啧,还好他大人有大量,不给弟弟一般见识。
    把老大扔到一边,只有他在,所有人在他面前都是弟弟!
    黄履庄对车很熟悉,造车可以说是他的老本行,太子爷提再多要求都没问题,他敢说这天底下他造出来的车排不了第一也能进前三,保证又结实又舒服,肯定让诸位爷满意。
    胤禟午觉醒来发现院子里多了不少人,先去和冷面四哥打声招呼,听到太子要做代步车,当即安排人去山下买材料,采买东西这事情他手底下的人干的熟练,比太子爷亲自安排靠谱的多。
    鄂伦岱就是个大老粗,让他暂代巡抚还好,身边的属官够多,大事儿小事儿都能帮他处理妥帖,实在处理不了的就写个折子送到京城由皇帝处理,只要他不插手,什么事情都能完美解决,让那么个活祖宗采买东西也不怕银子都打水漂,亏三哥放心。
    黄履庄的能耐没的说,材料到位后很快就起了轮椅的形,太子时不时出来看两眼进度,看到地上放着几个性能比他以前见过的都要好的弹簧很是惊喜,这些都是你做出来的?
    黄履庄放下手中的活儿,这东西做起来有些麻烦,草民家中有台专门造弹簧的机子,可惜现在机子不在,只能用手来做。
    太子爷面上不显,心里已经开启尖叫鸡模式,机器!批量制造弹簧的机器!
    他物色已久的技术部人才终于到位,这回真的是捡到宝了
    第159章
    在太子爷眼里,黄履庄的出现无异于雪中送炭,他身边急缺技术性人才,尤其像黄履庄这种天赋异禀的技术性人才,都说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分,可是如果没有那一分的天分,百分之三百的汗水也没有用。
    京城有很多作坊,各种工匠都不缺,但是大多数工匠磨炼手艺只是做同样的事情,很少有人主动捣鼓新东西,他不是嫌弃作坊里的工匠不思进取,而是现在的局势更需要有新意的人蹦出来,只要有一个人把固有的风气打破,情况自己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黄履庄对太子殿下的过度关注有点受不住,慎之又慎的将他前些年写成的《奇器图略》献上去,看到太子殿下转而关心书里的内容,这才松了口气继续干活。
    胤祈在屋里闷了那么多天终于能出门,看到轮椅的时候开心的不要不要的,虽然他觉得坐轮椅有点紧张过头,但是只要能出门,别说轮椅,就是把床搬出去他都不介意。
    黄履庄的手艺不愧于他的名气,太子已经决定要用他,不过表面没有表现出来,他在山下新开了一座学校,里面有些东西没有置办齐全,正好让他试试,看看办差的本事怎么样,如果只会闷头干活,他还得另外安排个人帮忙解决他处理不了的事情。
    太子爷忙忙碌碌那么多天,并不是漫无目的的瞎胡闹。
    胤祈天天在屋里待着,并不意味着他什么都不知道,他没法出门,别人总有法进来和他说话,又不是什么需要保密的事情,他知道再正常不过。
    于是,等小祖宗坐上心爱的代步车,立刻就要求下山亲眼看看太子哥哥新建的高科技学校,二哥老在他跟前说他新建的学校代表着大清目前的最高生产力,他倒要看看所谓的最高生产力究竟是什么模样。
    太子心情好,正是好说话的时候,大手一挥直接决定将所有的弟弟都带去长长见识,不是他自夸,国子监的硬件配置都没这边好。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觉得他在说大话,国子监是什么地方,怎么可能比不过他两个月弄出来的新学堂,忽悠人也不带这么忽悠。
    胤禟胤俄两个直接把不相信摆在明面上,胤祈胤禛的反应稍微委婉些,但也觉得他们家二哥在忽悠人,如果能弄出来那什么高科技学校,他在京城就开始折腾了,哪里会等到现在。
    男人都是大猪蹄子,净会骗人。
    太子殿下被质疑了也没有不开心,他承认他前些年略显懈怠,但是懈怠也是有原因的,他们家汗阿玛在前面挡着,他和老四想翻天也得考虑后果,很多事情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搞定,一直在被废的边界蹦跶很容易真的被废,他是个胆小的太子,这辈子打死也不干蠢事。
    他自己不能干,老四也不能干,臭弟弟天天说他蹦跶的欢,也不看看是谁天天不顾形象彩衣娱亲在他们家汗阿玛身边刷好感度,要不是他牺牲自己,臭老四在朝堂上干的事情会那么顺利吗?
    今天汗阿玛来个心软,明天汗阿玛来个不忍旧人落魄,别说抄家,连治罪都艰难。
    他没有不务正业,真正不务正业的那位在轮椅上坐着呢。
    太子爷很快说服了自己,挺胸抬头更加理直气壮,他天天不说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至少比胤祈勤劳,他不是倒数第一,为什么不能骄傲?
    幸好别人不知道太子殿下在想什么,不然他们兄弟的山下游很有可能变成互殴。
    五台山五峰耸立,山峰陡峭峰顶平坦,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有个小镇叫台怀镇,太子爷选定的学校就在那里。
    胤祈被侍卫背下山,到平地后就能借助轮椅四处乱跑,他的轮椅里有各种各样的小机关,虽然达不到全自动,但是推起来一点也不费劲,不多转几圈简直浪费那么好的车。
    几辆马车停在青瓦白墙的书院门前,太子看着闹成一团的三个臭小子,一边感叹一边比划,我还记得胤祈刚开始启蒙的时候,那么小的小娃娃,早上怎么喊都不愿意起来,起床气上来就扒拉着嬷嬷的袖子哭,汗阿玛拿他没办法,只能免了他的早课,真是比格格都娇气。
    小孩子长的快,不对,现在不能再称之为小孩子,而是英姿飒爽的少年郎,只是胤禟胤俄出门历练,脸上的婴儿肥没了,个头儿也蹿的飞快,和两个弟弟相比,胤祈这个哥哥还没开始抽条,那张脸与其说是俊秀,不如说是可爱。
    肉嘟嘟的少年郎,谁见了都想捏两把,不怪他在宫里人缘好。
    四爷难得露出笑容,趁胤祈听不见,和太子一起调侃他,二哥,咱家的格格不娇气。
    言下之意,娇气的只有胤祈一个,他们家的姑奶奶一个个既能上马打猎又能下马骂人,都不好惹着呢。
    太子忍着没有笑出声,拍拍他们家老四的肩膀,然后招呼着三个小的进去看看。
    这座书院和京郊那座不一样,京郊那座是技校,这边这座是真正的书院,教导四书五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吃住都在学校,一年半载才能回趟家的正经书院。
    地是他买的,屋舍是他盯着建起来的,反正他有钱,五台山上又多是皇家寺庙,随随便便就能腾出来大片地盘给他建学堂,再加上鄂伦岱这个代理巡抚在,干什么都方便。
    我请了傅眉傅竹岭当书院的山长,等过些天书院建成,傅山长也就到了。太子爷笑眯眯说着,怕老四想不起来傅眉是谁,有提醒道,傅竹岭,傅山的长子,那个康熙十七年把咱们汗阿玛气的回乾清宫摔桌子的大能人。
    就是那个傅青主?四爷挑了挑眉,嗤笑一声回道,能请动他的儿子,二哥倒是有本事,那老爷子没有和儿子断绝父子关系?
    山人自有妙计。太子笑的更开心了,他既然挑了傅眉当山长,自然有法子把人弄过来,傅山是个软硬不吃的硬骨头,傅眉的脾气可没那么硬。
    再说了,他能在书院教书,他的儿子为什么不能当山长,同样从事教育业,谁比谁高贵?
    傅山,据称于学无所不通,警示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在三晋之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称医圣。
    不过这人医术虽好,却不以行医为生,他出身官宦世家,家学渊源,据说傅家先祖连续七八代都有治书成家,在读书人中地位颇高。
    尤其这人是个有本事的,崇祯年间,山西有个官儿捏造罪名诬陷他的老师,直接将人下狱,傅山一怒之下直接联合数百名生员联名上书,还带着一群生员在京城四处发传单给他的老师鸣冤,当时就轰动了整个京师。
    那个时候会用舆论手段的可没几个人,可见他的厉害。
    傅山在老师被平反之后就返回山西精心治学,不光读儒家的经史子集,连佛教的佛经也没有落下,后来山西动乱不断,明朝灭亡,这个硬骨头先是写下哭国书难著,依亲命苟逃,又拜五峰山的道士为师,穿红色道袍号朱衣道人,明目张胆的和入关的清朝廷作对。
    朱衣,朱姓,只要不傻都能听出来是什么意思。
    这人反清的心思从来没打消过,终顺治一朝闹腾出来不少事情,偏偏他又真的有才又会经营人脉,他们家汗阿继位后要笼络人心,尤其是这些明朝遗老,无比让他们没了反清复明的念头,不光开了鸿儒博学科,还招领各地三品以上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这人傅山被推了,却死活不肯进京,那叫一个能折腾。
    以病拒绝参加考试,在皇帝恩准免试、授封内阁中书之职时不叩头谢恩,差点把他们家汗阿玛气个半死。
    但是生气也没办法,要笼络人心,就得憋着任他们撒野,不光不能降罪,还要表现人君的大度,要优礼处士,于是诏令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老爷子回到山西之后,不少地方官都去拜访,不过人家不光对皇帝摆脸色,对地方官一样爱答不理,别人称呼他内阁尚书,他自称为民,把那些地方官尴尬的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直到现在,傅老爷子还是和官府势同水火,简直就是那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太子没打算从傅山身上下手,老爷子年纪大了,万一不小心戳到他痛处再把人气出好歹,最后挨骂的还是他,机智如他,直接请了老爷子的长子傅眉当书院的山长。
    山西人不乐意家里的孩子进学堂,一方面是商贾之风盛行,另一方面就是这地方穷,有钱人不乐意送孩子学习,穷人又交不起束脩,于是恶性循环,越来越穷。
    那些隐居的大佬们也不会送孩子去乡里县里的学堂,不管什么时候,读书人都有自视甚高的毛病,如果在京城,国子监有学识渊博的老师教导,他们可以把孩子送过去,现在把孩子送到国子监就是政治不正确,送到乡里县里的学堂,那些夫子还没他们自己有本事,不如自己来教。
    总之就是,越教不出好学生,书院越没落,书院越没落,就越教不出好学生。
    官员的考核和所治之地考中秀才举人的人数有关,山西这边的官一直拿不到政绩,自然也越来越不上心,所以在太子提出要在五台山建立书院的时候,鄂伦岱还没有发话,官场上下就迫不及待的答应下来。
    甚至怕太子爷寻不到合适的地方,另外找了一大片比之前定下的地方还要好的地皮来供太子折腾。
    太子爷也不全是自掏腰包,书院不只买地皮盖房子花钱,后续投入更多,于是,机智的太子殿下在房子没盖好的时候就让人弄了块巨大的石碑,把他和鄂伦岱的名字还有他们捐赠了多少钱写上去立在五台山脚下,让所有到五台山礼佛的人都知道,太子殿下和巡抚大人自掏腰包,要在五台山建书院,要为山西的学子做贡献,收徒不要束脩,只看资质和意志力。
    这年头,干哪一行都要名声,为山西学子做贡献那么好的名声没有人不心动,山西这地方说穷很穷,说富也是真的富,商人不是傻子,看到碑文后为了和朝廷攀上关系,自己就会捧着银子过来捐钱。

章节目录


在太子和四爷都重生了的清宫当团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醉酒花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醉酒花间并收藏在太子和四爷都重生了的清宫当团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