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如今可是位居三公,谁敢拦他?很快就来到天子面前。
看着御榻之上眉头紧皱的少年人,他优雅施礼道:“听闻陛下过问台阁,可是有何要事?”
宫掖早就被司马越钻成了筛子,小皇帝就没想着能瞒过王衍,只叹了口气:“听闻梁刺史上书,直陈上党粮寡。不知王司徒可曾拨粮过去?”
王衍眉峰动了动,他倒是没想到小皇帝会关心这个,不过这事好办。王衍做出一副耐心姿态,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三月之前,朝廷刚刚拨给并州一批军械粮草。如今洛阳存粮也颇有不足,还要支应荆州大军,哪里有多余的粮秣?”
当初那粮,可是拨给司马越的妻兄裴盾的!结果仗没打胜,反而差点险些害得晋阳失守。他还有脸说这事?
然而这话只能憋在心里,小皇帝是半点不敢吐露,顿了顿才道:“那是三月之前的事情了。并州如今又打了两仗,剿灭了刘虎和白部鲜卑,夺回新兴、雁门两郡,必然耗费极大。现在匈奴来袭,还是当再拨一些。”
这小东西还真看上梁子熙了?王衍心底暗啧。也是,只有梁子熙这个刺史,是由天子亲自任命的,还见过其人。难免会生出些想法。可是并州本就乱,梁子熙又无根基,就算你想勾连外臣,也不该找他啊。说起来,梁子熙上任还有他进言呢,若是让司马越知道这事,说不好都要对他生出异心。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面上堆出和煦笑容,王衍道:“陛下实在不知洛阳如今局面,各处都在用兵,不独上党一地。梁刺史才干卓绝,又有治州只能,上党未必山穷水尽。若是处处都向朝廷请粮,又怎敷用?”
小皇帝沉默了片刻,放下了手中奏疏:“司徒当知上党乃洛阳门户,若胡马自太行南下,洛阳又当如何?”
王衍心里咯噔了一下,突然发现自己疏忽了一个问题。他是跟司马越站在一条线上的,也为了“共天下”花尽心思。但是若洛阳沦陷,他空守高位,又有何用处?
司马越带走的兵太多了!
六军差不多走了大半,现在洛阳城剩下的怕是不足五千兵。若是匈奴攻破了上党,的确会对京城造成严重威胁。而他当初推荐梁子熙,正是因为此人乃是戎边干臣,足能抵挡胡马南下。现在人家打了半年的仗,解了晋阳之围,甚至连新兴雁门都一一收复,粮草匮乏也不算奇怪。而且奏疏里也说了,还要请拓跋部援手,说不得也得给人粮草。梁子熙不是轻狂之人,唯有被逼无奈,才会向朝廷请命。
哪怕是为了自身安危,这粮,也是给了更好。
转瞬,王衍就想明白了轻重,拱手对天子道:“陛下所言甚是,是臣顾虑不周。臣这便备两万石粮秣,送往上党。”
见说动了王衍,小皇帝心中一喜,又道:“两万石可够?”
对于这种不太通庶务的话,王衍容忍的笑了笑:“足够一万大军两月之需了。”
上党究竟有多少兵?两个月是否能结束战斗?这些,王衍不会考虑。从本就紧张的粮库里挤出两万石,已经相当不差了。梁子熙也当知足才好。当然,面前的小皇帝,也必须知足了。
辨出了对方话里隐藏的意思,司马覃抿了抿嘴,颔首道:“太傅远征,洛阳便拜托司徒了。”
这话王衍听过无数次了,这次也不会太当真,只是谦恭行礼道:“此乃臣之本分,自当竭尽全力。”
两人都没有提到拓跋氏加封单于之事。这种事情根本不用思索,不过是个头衔罢了。反正司马腾也给拓跋猗迤封过,多一个拓跋猗卢又算得了什么?
边应付天子,王衍边暗自揣度。这次给并州拨粮,司马越肯定会不快。但是他回洛阳,少说也是几个月后的事情了。只要上党能胜,这点小事自然能抹过。而且站在自己的立场,也不难说项。毕竟梁子熙建了那么多功勋,不赏也就罢了,连粮草都吝于给付,难免让天下守土之人心寒。
至于小皇帝那边嘛……这是司马族裔的内斗,他介入太多,总归不好。是更加提防这个年幼的天子,还是想法子取而代之,就凭司马越本人定夺了。
※
“奕将军,此次上党,又要托付于你了。”终于等到了奕延带兵返回并州,崔稷也松了口气。
匈奴已经开始攻打河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兵高都,可是上党人马都被调去了新兴,怎能不让他焦急?好在奕延脚程实在不慢,不到三日就带兵返回了上党。有了勇锐、虎狼、霹雳三营,崔稷的心就放回了肚里。
“诸县可曾派去了兵士?”奕延没有在寒暄上多费功夫,开门见山道。
“各县都派了八百兵士,高都到泫氏也已坚壁清野。还有两千屯兵待命。”崔稷经历过几次攻防战,十分清楚流程,也做的一丝不苟。只是守城,还是很有把握的。
奕延却摇了摇头:“八百不够。匈奴必会从高都入上党,这次可非之前试探之举。一旦发兵,必是大军压境。高都需增派两千人,备足城防器械。”
崔稷心头一紧:“那梁府呢?”
梁府就在高都附近,若是匈奴来犯,一定也不会放过。
奕延道:“这个无需担心。梁府自有部曲镇守。除了高都之外,屯留、壶关也要增加兵力,确保万无一失。”
他倒没说潞城的安排,不过崔稷心中有数。只要壶关不失,潞城就能保住。而且这次匈奴恐怕不会像上次那样长驱直入,还是要打几场硬战才行。
奕延又细细确认了府库存粮和军械数量,确保后方无忧后。犹豫了一下,才问道:“荣公子呢?可还安好?”
崔稷一愣:“自是安好。难道主公要接荣公子去晋阳?”
这可不太妥当啊。且不说路上万一遇到什么情况,只是梁荣在大战前离开潞城,兆头就不怎么好。崔稷相当清楚主公留下梁荣的意思,除了怕他被困晋阳外,也有一定安定人心的用意在。这可是主公独子,只要梁荣不离开上党,就意味着主公未曾放弃这里。光是它代表的意义,就大有不同。
奕延摇了摇头:“主公把荣公子托付给了我。我会留下三百亲兵,协防太守府。”
三百亲兵着实不少了!然而崔稷不会在这种时候推脱,毕竟是战时,能够加一重保障总是更好。他点了点头:“还是奕将军考虑周详,我这便知会荣公子。”
奕延却摆了摆手:“等我离开再说不迟。”
梁荣人虽小,但是怎么说也是主公独子。像奕延这样把事情揽在肩头,却不在小公子面前露脸的行为,可不知让人怎么说为好。
崔稷也算知道奕延为人,明白他说一不二的性格,并未再劝。只在潞城停了一日,奕延麾下兵马再次向南挺进,驻扎在了黎亭。这里位于潞城和高都之间,不论敌人从哪里来,都能迅速做出反应。
就这么守了几日,位于高都以东的濩泽县,终于出现了敌军身影。
第231章 来犯
“将军, 探马来报, 高都已经戒严!”
“不出所料。”骑在马上, 刘聪冷哼一声。前次攻上党时,他可吃够了一路烽火,处处戒严的苦头, 因而这次并不急着行兵。既然轻骑突进占不到好处,还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更妥当。
此次汉国大举攻晋,并没有走函谷关一线,而是选择攻河内, 沿孟津渡黄河, 直取洛阳。这样非但能避开弘农大营锋芒, 也能尽快逼近京师。因此七万兵马分作左右两路,一路取河内, 一路取上党。
刘聪所率的三万人马, 正是负责左路上党攻伐。其实这仗不怎么好打, 自从梁子熙在并州坐大之后, 下面就跟散了架一样,每日都有出逃的小部族。离石虽然还在汉国手中,但是已经没有了耕战之民,这样一个空架子,别说出兵,就连维持统治都十分艰难了。
当初裴盾没有做到的,梁子熙只花了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七八。怎能不让人心寒?
而这也正是刘聪执意请命,亲自攻打上党的原因。有这样的敌人位于腹背,简直让人坐立不安。他已经在上党败了两次,这次无论如何也要一雪前耻,挣回自己的功勋地位!
他那好哥哥刘和已经册立太子,毕竟是呼延皇后嫡子,位分上是争不过的。但是没人知道刘聪心中所想。他可是父皇最宠爱的孩子,据说母亲生他之时,还曾梦到过太阳入怀的异象。而且在诸皇子之中,数他的天资最佳,功勋最大,凭什么让那个只会念书的痴人继承王位?
汉国虽行儒法,他也曾在洛阳太学中念过数年的书。但是他们身上流的终究是冒顿单于之血,怎么能只看嫡庶,不看强弱?
只要自己能夺下上党,甚至只是夺下太行陉,父皇必会为他加官进爵。而那个虚伪无比的兄长,也不能再小视自己……
心头无数想法划过,刘聪紧了紧手中马缰,高声道:“进兵上党,踏平高都!”
号角呜呜吹响,几万大军开拔,越过沁水,直逼高都城下!
※
“匈奴准备攻城了!”站在高都墙头,朱果面色凝沉,看着下面搭起的砲车。
这次匈奴来的不是轻骑,而是步骑混编,甚至带了不少攻城器械,显然是想一举攻下高都。若是按照前次,只放几百兵士守城,怕是不到一日就要城破。幸亏奕将军早有防备,让他们这些勇锐营的精兵驻守在了高都城中。
不过即便如此,城下那三万人马也不是好应对的。高都这些年来屡经修缮,可是就算加高加厚城墙,终归也是个县府。如何撑过最初这几日,才是关键所在!
“传令下去,封死城门!”朱果厉声道。
在城门后叠起沙石,向来是坚守死战之意。高都无论如何也不能落于敌手。只是不知府中会不会再有敌兵?
心思重重,朱果没把这些表露在脸上,而是道:“让郭县令安抚百姓,再增派两队民夫上城。”
传令兵飞快向城下跑去,朱果则大声呼喊,让城头的将士防备兵锋到来。
“擂鼓!”骑在马上,刘聪冷冷下领道,“只要高都城破,全军可入城劫掠。城中战获,尽归尔等!”
这便是屠城的暗示。刘渊重视声名,其实不怎么喜欢臣下肆意屠城。但是刘聪管不了这么多了。高都是块难啃的骨头,想要啃下来,就必须加重筹码。这里毗邻太行陉,乃是并州重要商道,又是梁子熙立足之地,不知城中积攒了多少钱粮。只是这道命令,就足以让部下燃起斗志。
果真,听到刘聪这话,那些将领目中都迸出凶光。隆隆鼓声响起,砲车、云梯、冲车齐齐向着城下冲去。
看着御榻之上眉头紧皱的少年人,他优雅施礼道:“听闻陛下过问台阁,可是有何要事?”
宫掖早就被司马越钻成了筛子,小皇帝就没想着能瞒过王衍,只叹了口气:“听闻梁刺史上书,直陈上党粮寡。不知王司徒可曾拨粮过去?”
王衍眉峰动了动,他倒是没想到小皇帝会关心这个,不过这事好办。王衍做出一副耐心姿态,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三月之前,朝廷刚刚拨给并州一批军械粮草。如今洛阳存粮也颇有不足,还要支应荆州大军,哪里有多余的粮秣?”
当初那粮,可是拨给司马越的妻兄裴盾的!结果仗没打胜,反而差点险些害得晋阳失守。他还有脸说这事?
然而这话只能憋在心里,小皇帝是半点不敢吐露,顿了顿才道:“那是三月之前的事情了。并州如今又打了两仗,剿灭了刘虎和白部鲜卑,夺回新兴、雁门两郡,必然耗费极大。现在匈奴来袭,还是当再拨一些。”
这小东西还真看上梁子熙了?王衍心底暗啧。也是,只有梁子熙这个刺史,是由天子亲自任命的,还见过其人。难免会生出些想法。可是并州本就乱,梁子熙又无根基,就算你想勾连外臣,也不该找他啊。说起来,梁子熙上任还有他进言呢,若是让司马越知道这事,说不好都要对他生出异心。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面上堆出和煦笑容,王衍道:“陛下实在不知洛阳如今局面,各处都在用兵,不独上党一地。梁刺史才干卓绝,又有治州只能,上党未必山穷水尽。若是处处都向朝廷请粮,又怎敷用?”
小皇帝沉默了片刻,放下了手中奏疏:“司徒当知上党乃洛阳门户,若胡马自太行南下,洛阳又当如何?”
王衍心里咯噔了一下,突然发现自己疏忽了一个问题。他是跟司马越站在一条线上的,也为了“共天下”花尽心思。但是若洛阳沦陷,他空守高位,又有何用处?
司马越带走的兵太多了!
六军差不多走了大半,现在洛阳城剩下的怕是不足五千兵。若是匈奴攻破了上党,的确会对京城造成严重威胁。而他当初推荐梁子熙,正是因为此人乃是戎边干臣,足能抵挡胡马南下。现在人家打了半年的仗,解了晋阳之围,甚至连新兴雁门都一一收复,粮草匮乏也不算奇怪。而且奏疏里也说了,还要请拓跋部援手,说不得也得给人粮草。梁子熙不是轻狂之人,唯有被逼无奈,才会向朝廷请命。
哪怕是为了自身安危,这粮,也是给了更好。
转瞬,王衍就想明白了轻重,拱手对天子道:“陛下所言甚是,是臣顾虑不周。臣这便备两万石粮秣,送往上党。”
见说动了王衍,小皇帝心中一喜,又道:“两万石可够?”
对于这种不太通庶务的话,王衍容忍的笑了笑:“足够一万大军两月之需了。”
上党究竟有多少兵?两个月是否能结束战斗?这些,王衍不会考虑。从本就紧张的粮库里挤出两万石,已经相当不差了。梁子熙也当知足才好。当然,面前的小皇帝,也必须知足了。
辨出了对方话里隐藏的意思,司马覃抿了抿嘴,颔首道:“太傅远征,洛阳便拜托司徒了。”
这话王衍听过无数次了,这次也不会太当真,只是谦恭行礼道:“此乃臣之本分,自当竭尽全力。”
两人都没有提到拓跋氏加封单于之事。这种事情根本不用思索,不过是个头衔罢了。反正司马腾也给拓跋猗迤封过,多一个拓跋猗卢又算得了什么?
边应付天子,王衍边暗自揣度。这次给并州拨粮,司马越肯定会不快。但是他回洛阳,少说也是几个月后的事情了。只要上党能胜,这点小事自然能抹过。而且站在自己的立场,也不难说项。毕竟梁子熙建了那么多功勋,不赏也就罢了,连粮草都吝于给付,难免让天下守土之人心寒。
至于小皇帝那边嘛……这是司马族裔的内斗,他介入太多,总归不好。是更加提防这个年幼的天子,还是想法子取而代之,就凭司马越本人定夺了。
※
“奕将军,此次上党,又要托付于你了。”终于等到了奕延带兵返回并州,崔稷也松了口气。
匈奴已经开始攻打河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兵高都,可是上党人马都被调去了新兴,怎能不让他焦急?好在奕延脚程实在不慢,不到三日就带兵返回了上党。有了勇锐、虎狼、霹雳三营,崔稷的心就放回了肚里。
“诸县可曾派去了兵士?”奕延没有在寒暄上多费功夫,开门见山道。
“各县都派了八百兵士,高都到泫氏也已坚壁清野。还有两千屯兵待命。”崔稷经历过几次攻防战,十分清楚流程,也做的一丝不苟。只是守城,还是很有把握的。
奕延却摇了摇头:“八百不够。匈奴必会从高都入上党,这次可非之前试探之举。一旦发兵,必是大军压境。高都需增派两千人,备足城防器械。”
崔稷心头一紧:“那梁府呢?”
梁府就在高都附近,若是匈奴来犯,一定也不会放过。
奕延道:“这个无需担心。梁府自有部曲镇守。除了高都之外,屯留、壶关也要增加兵力,确保万无一失。”
他倒没说潞城的安排,不过崔稷心中有数。只要壶关不失,潞城就能保住。而且这次匈奴恐怕不会像上次那样长驱直入,还是要打几场硬战才行。
奕延又细细确认了府库存粮和军械数量,确保后方无忧后。犹豫了一下,才问道:“荣公子呢?可还安好?”
崔稷一愣:“自是安好。难道主公要接荣公子去晋阳?”
这可不太妥当啊。且不说路上万一遇到什么情况,只是梁荣在大战前离开潞城,兆头就不怎么好。崔稷相当清楚主公留下梁荣的意思,除了怕他被困晋阳外,也有一定安定人心的用意在。这可是主公独子,只要梁荣不离开上党,就意味着主公未曾放弃这里。光是它代表的意义,就大有不同。
奕延摇了摇头:“主公把荣公子托付给了我。我会留下三百亲兵,协防太守府。”
三百亲兵着实不少了!然而崔稷不会在这种时候推脱,毕竟是战时,能够加一重保障总是更好。他点了点头:“还是奕将军考虑周详,我这便知会荣公子。”
奕延却摆了摆手:“等我离开再说不迟。”
梁荣人虽小,但是怎么说也是主公独子。像奕延这样把事情揽在肩头,却不在小公子面前露脸的行为,可不知让人怎么说为好。
崔稷也算知道奕延为人,明白他说一不二的性格,并未再劝。只在潞城停了一日,奕延麾下兵马再次向南挺进,驻扎在了黎亭。这里位于潞城和高都之间,不论敌人从哪里来,都能迅速做出反应。
就这么守了几日,位于高都以东的濩泽县,终于出现了敌军身影。
第231章 来犯
“将军, 探马来报, 高都已经戒严!”
“不出所料。”骑在马上, 刘聪冷哼一声。前次攻上党时,他可吃够了一路烽火,处处戒严的苦头, 因而这次并不急着行兵。既然轻骑突进占不到好处,还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更妥当。
此次汉国大举攻晋,并没有走函谷关一线,而是选择攻河内, 沿孟津渡黄河, 直取洛阳。这样非但能避开弘农大营锋芒, 也能尽快逼近京师。因此七万兵马分作左右两路,一路取河内, 一路取上党。
刘聪所率的三万人马, 正是负责左路上党攻伐。其实这仗不怎么好打, 自从梁子熙在并州坐大之后, 下面就跟散了架一样,每日都有出逃的小部族。离石虽然还在汉国手中,但是已经没有了耕战之民,这样一个空架子,别说出兵,就连维持统治都十分艰难了。
当初裴盾没有做到的,梁子熙只花了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七八。怎能不让人心寒?
而这也正是刘聪执意请命,亲自攻打上党的原因。有这样的敌人位于腹背,简直让人坐立不安。他已经在上党败了两次,这次无论如何也要一雪前耻,挣回自己的功勋地位!
他那好哥哥刘和已经册立太子,毕竟是呼延皇后嫡子,位分上是争不过的。但是没人知道刘聪心中所想。他可是父皇最宠爱的孩子,据说母亲生他之时,还曾梦到过太阳入怀的异象。而且在诸皇子之中,数他的天资最佳,功勋最大,凭什么让那个只会念书的痴人继承王位?
汉国虽行儒法,他也曾在洛阳太学中念过数年的书。但是他们身上流的终究是冒顿单于之血,怎么能只看嫡庶,不看强弱?
只要自己能夺下上党,甚至只是夺下太行陉,父皇必会为他加官进爵。而那个虚伪无比的兄长,也不能再小视自己……
心头无数想法划过,刘聪紧了紧手中马缰,高声道:“进兵上党,踏平高都!”
号角呜呜吹响,几万大军开拔,越过沁水,直逼高都城下!
※
“匈奴准备攻城了!”站在高都墙头,朱果面色凝沉,看着下面搭起的砲车。
这次匈奴来的不是轻骑,而是步骑混编,甚至带了不少攻城器械,显然是想一举攻下高都。若是按照前次,只放几百兵士守城,怕是不到一日就要城破。幸亏奕将军早有防备,让他们这些勇锐营的精兵驻守在了高都城中。
不过即便如此,城下那三万人马也不是好应对的。高都这些年来屡经修缮,可是就算加高加厚城墙,终归也是个县府。如何撑过最初这几日,才是关键所在!
“传令下去,封死城门!”朱果厉声道。
在城门后叠起沙石,向来是坚守死战之意。高都无论如何也不能落于敌手。只是不知府中会不会再有敌兵?
心思重重,朱果没把这些表露在脸上,而是道:“让郭县令安抚百姓,再增派两队民夫上城。”
传令兵飞快向城下跑去,朱果则大声呼喊,让城头的将士防备兵锋到来。
“擂鼓!”骑在马上,刘聪冷冷下领道,“只要高都城破,全军可入城劫掠。城中战获,尽归尔等!”
这便是屠城的暗示。刘渊重视声名,其实不怎么喜欢臣下肆意屠城。但是刘聪管不了这么多了。高都是块难啃的骨头,想要啃下来,就必须加重筹码。这里毗邻太行陉,乃是并州重要商道,又是梁子熙立足之地,不知城中积攒了多少钱粮。只是这道命令,就足以让部下燃起斗志。
果真,听到刘聪这话,那些将领目中都迸出凶光。隆隆鼓声响起,砲车、云梯、冲车齐齐向着城下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