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两人更是不敢相信。
他们两个基本都是种田为生,没事给弟弟邓杉帮忙,邓杉也会给他们些酬劳。
因为他们从未想过,靠这陶罐能赚大钱,也就是补贴家用而已。
毕竟以前东西运不出去,只有自己村跟隔壁村才会过来买。
可现在呢?
五百个?!
纪彬道:“对,一个月至少五百个,过来就是想问问,能不能做得及,我大概二十天后要,以后每个月十五都要送五百个到纪滦村。”
黄米酒一个月后酿成,坛子肯定要提前送过去的。
而且那个时候酿酒坊应该也建好了,甚至可以把坛子直接送到作坊里。
不等邓杉回答,他两个兄弟有些犹豫。
他们三个虽然都是熟练工,日赶夜赶,也很难做够这么多吧?
原本以为上次订了五十个酒坛已经很多了,可现在直接翻倍!翻十倍!
邓杉却直接点头。
他虽然说不出来,可却比两个哥哥坚定:“我,我,我,可,可,可以的。”
邓杉努力了一段话。
大意就是,他可以提高产量,做五百个就是三炉的事。十五天可以做好,晾个五天之后,就可以送过去了。
纪彬提前了解过酒坛的做法,知道这种时间很极限了,要是做坏一炉,时间也就赶不上了。
可邓杉却坚持得很,他能做到。
纪彬有些佩服邓杉的为人,开口道:“那好,价钱没变吧?”
之前买小酒坛的时候,就是五文钱一个,这五百个,也就是两千五百文。
差不多一两多。
“没,没有,有,变。”邓杉点头。
他说话艰难,语气却十分坚定。
有时候纪彬都觉得,跟比较淳朴的农家人做生意,实在有些欺负人。
因为他们不懂得提价格,也不懂谈条件,更不说签契约。
不过也没办法,毕竟他们东西不好卖出去,自然是不会谈的。
在他们看来,有人要已经很不错了。
但纪彬不是黑心商人,按照惯例签了契约,给了五分之一的定金,也就是五百文。
这钱拿手里都沉甸甸的,邓杉看着有些沉默,但眼里的开心是藏不住的。
他的两个哥哥也为邓杉感到开心,弟弟能赚钱是好事啊。
酒坛的事就这么定下,第一批赶在下个月十五号送到纪滦村。
因为之前有合作的经验,黄米酒的酒坛生意很快就敲定。
这件事谈妥,纪彬又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这上面画着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瓶子,看着圆滚滚的,十分圆润可爱。
纪彬道:“邓兄弟,这样的形状的瓶子,你可能做出?”
邓杉仔细研究了会,点点头,艰难说了可以。
“那颜色呢?能做出什么颜色。”
颜色才是重要的。
邓杉去挑了自己烧制的陶器,都是各种彩陶。
可见他的手艺十分不错,只是这些彩陶没有市场,所以他才做些最基本的器皿。
看着这些陶器,纪彬就知道,自己捡到宝了!
之前见邓杉烧制的碗碟,纪彬就觉得这些东西非常不错,否则也不会让人去跟邓杉联系。
当初他主动联系的人并不多,东封村的刘铁匠是一个,克曹乡的徐木作又是一个。
还有就是荆高庄,然后新棣庄的邓杉。
不得不说,邓杉手法细腻,做工扎实,又有肯钻研的心。
他若不是生在这么偏远的村子,而是在江浙地带,说不定早就小有名气。
可现在也不晚。
邓杉从小接触烧陶,基本功肯定没得说,以后定然能烧出好看的陶器。
纪彬从这些“样品”中选择了乳白色跟浅胭脂两种颜色。
“这种可以烧出来吗?颜色要稍微均匀些。”
剩下的话由邓杉大哥帮忙回答,直接说道:“可以是可以,但做工时间会比较长,而且他烧制这种的也不多,估计要熟悉半个月。”
纪彬算算时间,也差不多:“如果可以的话,半个月后,我要这两种陶器,每样各十个,里面可装一斤就好。有瓶有盖,密封的要好。”
“一个这样的酒瓶,我花一百文买。”
一百文???
等邓杉两个哥哥睁大眼睛,但邓杉却比较淡定,他摇摇头:“土,土,土特别,特别难找。价格,价格,是,是这样过的。”
是的了,不同的瓷器颜色,不仅跟温度有关,也跟坯土有关。
所以价格贵是应该的。
纪彬是知道一点的,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占便宜。
纪彬又道:“以后要多了,土就好挖了吧。”
纪彬也看出来了,邓杉是个心有成算的人,他接下来说了几句。
大意就是,如果需要的多,可以雇人挖,成本会低。
这就是了,如果只要一两个,那自己去挖土,自己烧制,成本肯定高。
但做的多了,成本就能降下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大作坊一定会薄利多销,因为他们的大作坊的成本都会比小作坊成本低。
就拿原材料来说,大作坊的进货价跟小作坊可能不一样。
成本可不就下去了。
纪彬就喜欢跟邓杉这种聪明人交流。
他虽然淳朴的人,说话也艰难,可是心里都是有琢磨的。
纪彬又留下四百文,这是彩色酒坛的定金。
旁边邓杉两个哥哥有点懵。
瞬间明白这些酒坛的差距。
五百个黄米酒坛,定金是五百文。
二十个黄桂稠酒坛,定金是四百文。
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难道说邓杉平时琢磨的东西,都能卖个好价格?
两人都有点心动,要不然跟着弟弟一起做这个生意算了。
为什么是跟着弟弟呢,因为他们都知道,邓杉烧陶的手艺比他们好太多。
事情谈妥之后,天都已经黑了。
毕竟来的时候都走了大半天,又在夏大娘那停留一会。
现在两个酒坛的买卖都谈完,纪彬跟柴力只能在这住一晚。
邓家立刻给他们腾出房间,让贵客住的舒服。
晚上的饭菜也是尽量做的丰盛。
即使这些饭菜再丰盛,也不如纪彬家日常的饭菜好,还是手里没钱,谁有钱了还会吃杂粮糊糊。
但纪彬不计较这些,柴力更不在乎了,都是匆匆吃一顿,等着明天回去。
新棣庄确实比较偏远,也比较穷。
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大家早早就准备睡觉。
纪彬躺在床上,认真思考回去之后做什么。
他已经习惯这样,走一步看三步,总不能事到临头了再想办法。
其实他手里的东西都有销路,只是一时半会做不出来而已。
慢慢来,他不着急。
纪彬渐渐进入睡眠,等醒过来的时候,是被雨声吵醒的。
他起的时候,柴力在外间已经起来了,听到里屋的动静才过来:“东家,昨天下了一夜的雨,雨还没停呢。”
竟然下了暴雨。
纪彬洗漱之后过去看看,果然是夏日的暴雨,跟瓢泼一般。
不过等到快中午的时候,雨果然停了。
纪彬没接受挽留,跟柴力就即刻上路。
毕竟新棣庄离纪滦村有些远,要是现在不出发,那就要晚上到家了。
这年头可没什么路灯,说不定路上还有狼,早点走比较好。
可这回去的一路,纪彬才知道什么叫难走。
以前觉得自己村里的路已经很不好了,但看到新棣庄的路,才知道什么叫小巫见大巫。
他们两个基本都是种田为生,没事给弟弟邓杉帮忙,邓杉也会给他们些酬劳。
因为他们从未想过,靠这陶罐能赚大钱,也就是补贴家用而已。
毕竟以前东西运不出去,只有自己村跟隔壁村才会过来买。
可现在呢?
五百个?!
纪彬道:“对,一个月至少五百个,过来就是想问问,能不能做得及,我大概二十天后要,以后每个月十五都要送五百个到纪滦村。”
黄米酒一个月后酿成,坛子肯定要提前送过去的。
而且那个时候酿酒坊应该也建好了,甚至可以把坛子直接送到作坊里。
不等邓杉回答,他两个兄弟有些犹豫。
他们三个虽然都是熟练工,日赶夜赶,也很难做够这么多吧?
原本以为上次订了五十个酒坛已经很多了,可现在直接翻倍!翻十倍!
邓杉却直接点头。
他虽然说不出来,可却比两个哥哥坚定:“我,我,我,可,可,可以的。”
邓杉努力了一段话。
大意就是,他可以提高产量,做五百个就是三炉的事。十五天可以做好,晾个五天之后,就可以送过去了。
纪彬提前了解过酒坛的做法,知道这种时间很极限了,要是做坏一炉,时间也就赶不上了。
可邓杉却坚持得很,他能做到。
纪彬有些佩服邓杉的为人,开口道:“那好,价钱没变吧?”
之前买小酒坛的时候,就是五文钱一个,这五百个,也就是两千五百文。
差不多一两多。
“没,没有,有,变。”邓杉点头。
他说话艰难,语气却十分坚定。
有时候纪彬都觉得,跟比较淳朴的农家人做生意,实在有些欺负人。
因为他们不懂得提价格,也不懂谈条件,更不说签契约。
不过也没办法,毕竟他们东西不好卖出去,自然是不会谈的。
在他们看来,有人要已经很不错了。
但纪彬不是黑心商人,按照惯例签了契约,给了五分之一的定金,也就是五百文。
这钱拿手里都沉甸甸的,邓杉看着有些沉默,但眼里的开心是藏不住的。
他的两个哥哥也为邓杉感到开心,弟弟能赚钱是好事啊。
酒坛的事就这么定下,第一批赶在下个月十五号送到纪滦村。
因为之前有合作的经验,黄米酒的酒坛生意很快就敲定。
这件事谈妥,纪彬又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这上面画着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瓶子,看着圆滚滚的,十分圆润可爱。
纪彬道:“邓兄弟,这样的形状的瓶子,你可能做出?”
邓杉仔细研究了会,点点头,艰难说了可以。
“那颜色呢?能做出什么颜色。”
颜色才是重要的。
邓杉去挑了自己烧制的陶器,都是各种彩陶。
可见他的手艺十分不错,只是这些彩陶没有市场,所以他才做些最基本的器皿。
看着这些陶器,纪彬就知道,自己捡到宝了!
之前见邓杉烧制的碗碟,纪彬就觉得这些东西非常不错,否则也不会让人去跟邓杉联系。
当初他主动联系的人并不多,东封村的刘铁匠是一个,克曹乡的徐木作又是一个。
还有就是荆高庄,然后新棣庄的邓杉。
不得不说,邓杉手法细腻,做工扎实,又有肯钻研的心。
他若不是生在这么偏远的村子,而是在江浙地带,说不定早就小有名气。
可现在也不晚。
邓杉从小接触烧陶,基本功肯定没得说,以后定然能烧出好看的陶器。
纪彬从这些“样品”中选择了乳白色跟浅胭脂两种颜色。
“这种可以烧出来吗?颜色要稍微均匀些。”
剩下的话由邓杉大哥帮忙回答,直接说道:“可以是可以,但做工时间会比较长,而且他烧制这种的也不多,估计要熟悉半个月。”
纪彬算算时间,也差不多:“如果可以的话,半个月后,我要这两种陶器,每样各十个,里面可装一斤就好。有瓶有盖,密封的要好。”
“一个这样的酒瓶,我花一百文买。”
一百文???
等邓杉两个哥哥睁大眼睛,但邓杉却比较淡定,他摇摇头:“土,土,土特别,特别难找。价格,价格,是,是这样过的。”
是的了,不同的瓷器颜色,不仅跟温度有关,也跟坯土有关。
所以价格贵是应该的。
纪彬是知道一点的,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占便宜。
纪彬又道:“以后要多了,土就好挖了吧。”
纪彬也看出来了,邓杉是个心有成算的人,他接下来说了几句。
大意就是,如果需要的多,可以雇人挖,成本会低。
这就是了,如果只要一两个,那自己去挖土,自己烧制,成本肯定高。
但做的多了,成本就能降下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大作坊一定会薄利多销,因为他们的大作坊的成本都会比小作坊成本低。
就拿原材料来说,大作坊的进货价跟小作坊可能不一样。
成本可不就下去了。
纪彬就喜欢跟邓杉这种聪明人交流。
他虽然淳朴的人,说话也艰难,可是心里都是有琢磨的。
纪彬又留下四百文,这是彩色酒坛的定金。
旁边邓杉两个哥哥有点懵。
瞬间明白这些酒坛的差距。
五百个黄米酒坛,定金是五百文。
二十个黄桂稠酒坛,定金是四百文。
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难道说邓杉平时琢磨的东西,都能卖个好价格?
两人都有点心动,要不然跟着弟弟一起做这个生意算了。
为什么是跟着弟弟呢,因为他们都知道,邓杉烧陶的手艺比他们好太多。
事情谈妥之后,天都已经黑了。
毕竟来的时候都走了大半天,又在夏大娘那停留一会。
现在两个酒坛的买卖都谈完,纪彬跟柴力只能在这住一晚。
邓家立刻给他们腾出房间,让贵客住的舒服。
晚上的饭菜也是尽量做的丰盛。
即使这些饭菜再丰盛,也不如纪彬家日常的饭菜好,还是手里没钱,谁有钱了还会吃杂粮糊糊。
但纪彬不计较这些,柴力更不在乎了,都是匆匆吃一顿,等着明天回去。
新棣庄确实比较偏远,也比较穷。
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大家早早就准备睡觉。
纪彬躺在床上,认真思考回去之后做什么。
他已经习惯这样,走一步看三步,总不能事到临头了再想办法。
其实他手里的东西都有销路,只是一时半会做不出来而已。
慢慢来,他不着急。
纪彬渐渐进入睡眠,等醒过来的时候,是被雨声吵醒的。
他起的时候,柴力在外间已经起来了,听到里屋的动静才过来:“东家,昨天下了一夜的雨,雨还没停呢。”
竟然下了暴雨。
纪彬洗漱之后过去看看,果然是夏日的暴雨,跟瓢泼一般。
不过等到快中午的时候,雨果然停了。
纪彬没接受挽留,跟柴力就即刻上路。
毕竟新棣庄离纪滦村有些远,要是现在不出发,那就要晚上到家了。
这年头可没什么路灯,说不定路上还有狼,早点走比较好。
可这回去的一路,纪彬才知道什么叫难走。
以前觉得自己村里的路已经很不好了,但看到新棣庄的路,才知道什么叫小巫见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