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非是在窑内铺上一层石料一层木炭,烧上七日即成。
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遗址中便发现了石灰岩燔烧的石灰,《周礼·秋官·司寇》中便有“掌除墙屋,以蜃炭攻之”的记载,《周礼·冬官·考工记》中也有“谏帛……淫之以蜃”,其中的蜃与蜃炭都是指贝壳烧成的石灰。石灰不只可以涂墙,便是指在练帛过程中要用蜃壳燔烧的石灰水刷在丝帛上,用以漂白和脱去生丝外的一层胶。
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技术,虽然没有现代工艺对原料、温度、时间的精确把握,但烧出的石灰品质也是足够优良的。
他细问了备料、铺料、燃料等事,轻轻颔首,指着高大的窑室说道:“这白云石的烧法也和石灰差不多,不过这是给周王殿下燔烧的,必须比寻常烧石灰更精细。石料要洗得干净,捡出大小差不多的石块,差得太多的不可放在一炉烧,窑里温度不可太高更不可太低,火力要稳……”
若石料大小差得太大,一炉中过大过小的石块在同样的火候下煅烧不到位,就容易产生生烧、过烧的问题,成为废料。
有废料不可怕,可怕地是它不和水发生反应,会影响到他以后配制水泥、农药时放料的比例精确度。
本来就是土法上马,不够精细了,这些问题一定不能出!
宋时在技术方面是既严于律己了要严以待人的,拿着修建周王府的用料必须精细的借口,将轻烧白云的几样技术要点灌输给了本地管事和替他烧窑的几位匠人。
老工匠还没说什么,旁听的管事和俞书办都抢着答应,窑场管事更是信誓旦旦地担保要让场里所有的匠人、力夫都停下手里的活计,加紧给周王拣石烧灰。
宋时扬手一摆:“周王殿下爱民如子,岂肯为修王府而劳动这么些人,耽搁百姓们做生活?俞书办替我盯着烧白云石的事,雇些觅汉来分拣、清洗石块便是,需用多少银子,你回头写个文书,开会时报上来,本府给你批银子。”
还要写什么文书?还要开会时报上?
那早晚的例会不是说只是几位老爷们开,不干他们这些书办的事吗?这一两银子就能买几百斤的石料,大人抬抬手就拨出款子了,也值得当堂上报?
俞书办以为大老爷是预先敲打自己,连忙指天誓日地赌咒发愿,保证绝不从中捞油水,求大人一定要信任他。
宋府尊正气凛然地说:“本府岂是那等多疑之人?只是初放外任,又没带个师爷相助,什么事都要与同僚多商量商量,请诸位大人帮助。修缮王府这样的大事,更须全府上下一心,俞生如今管的正是其中极要紧的一项,怎能不亲自到府中众官面前陈说?”
俞书办这才知道老爷不是防备他,而是有意提拔重用,顿时喜上眉梢,连声道:“谢大人栽培!”
宋时止住他的礼数,又问:“我要的煤什么时候送到?我原打算借这窑烧完石灰再烧煤炭炼焦,眼看着这白云石要烧七日,煤运来也没甚用,还得另寻一个窑场……”
炼焦时会产生焦炉气,窑顶上得开烟道放烟,这种三面封闭,只留一道出送料口的窑看来也不大合适。
他将炭窑的要求说了一下,围着他的几位本地文书、管事、匠人心中隐隐都有了想法,窑场管事最急着表现,几乎是抢着说:“大老爷要用窑烧煤炭,可是有意烧制那等炼铁时用的铁碳?若是要铁炭,咱们汉中也有,山西更多,既是为建王府而用的,只需叫人采买便是。小的有些熟人在煤矿,愿为大老爷采买!”
俞书办不料他自己引荐的地方管事竟敢当面分他的宠,霎时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高声劝道:“府尊大人是为周王殿下备炭,岂能用那外路的东西?必定是咱们府里天生地产,府尊大人亲自安排人做的才是最好的!这天台山是产木料的地方,山下建了几处烧炭的炭场,炭窑正合大人所说的意思,大人何不去看看?”
是啊……他要的是煤焦油和沥青,焦炭只能算个搭头,花银子买焦炭做什么。
不过既然离着汉中不远便有焦炭场,他又何妨先叫人到各大煤窑收购现成的焦油、沥青,顺便请几个有真材实料的炼焦师父,在汉中开起自己的炼焦厂呢?
毕竟煤干馏也分高中低温,不同温度干馏出来的焦油组成成份不大一样。中低温煤焦油中沥青含量低,相对更清澈,而高温煤焦油中的沥青含量高,沥青又可以拌混凝土、铺路、刷房顶……各有各的用途。
他还是得在附近有个高品质的窑,方便自己搞技术研发,慢慢摸索出合适的烧炼流程,再将技术和产品推广到全国——
他一个开个挂的现代人不搞技术进步,就躺着吃六百年前祖宗们的福利么?
这样的作风能办好什么事?
宋大人默默地自我批评了几句,转头安排那两位给他搞宫心计的下属:“此事宜早不宜迟。俞管事且替我盯盯这里,有送煤来的便叫他们暂放此处,我以后还有安排……”
他问了一句,才知管事姓侯,便道:“侯管事知道府中何处有炼焦炭的?有几处?出了咱们府又有哪几处?待会儿随本府回去,我有些事要问你,或许还要你帮着采买些东西。”
侯管事顿时一片喜气透上面颊,仿佛得了宠的妃子,身板儿微微挺直,声音都拔高了几分,朗声应道:“小的的友人就是炼焦的工匠,就在这些都知道的,大人要问,小的连夜将他带来给大人回话!”
他一双腿都有点痒,恨不得立刻飞奔下山去给大老爷弄人、弄烧好的铁炭来。
一旁的俞书办只恨自己棋差一招,竟叫他真对上了大人的心思,暗暗后悔。但他也颇有城府,绝不肯在脸上露出什么,而是暗暗盯住了那堆白云石和宋大人家乡带来的真正心腹于匠人。
只要这石头烧得好,王府建得好,大人还能看不见他的好处?
第153章
宋大人一大早神采飞扬地领着人出了府衙,没过下午又风风火火地带着新人转了回来。那石灰场的管事只是个南郑县小吏的子弟,凭关系做的小管事,是以府衙里没人认得,只凭着他不怎么光鲜的衣裳认人,都以为他是个拦了知府大人喊冤的苦主。
拦轿喊冤的事在府城里可不新鲜。
干老了地方官的大人不爱接这种越级上诉的案子,他们大老爷却是个才及冠的少年,又是翰林院外放的清流官,哪儿见过这个?少年人又容易意气用事,恐怕是听他说的可怜,就把人领回衙了吧。
大老爷要问案的消息传出去,专司捕盗、刑狱的程经历就闻声进了二堂,要为大人分忧解难。
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遗址中便发现了石灰岩燔烧的石灰,《周礼·秋官·司寇》中便有“掌除墙屋,以蜃炭攻之”的记载,《周礼·冬官·考工记》中也有“谏帛……淫之以蜃”,其中的蜃与蜃炭都是指贝壳烧成的石灰。石灰不只可以涂墙,便是指在练帛过程中要用蜃壳燔烧的石灰水刷在丝帛上,用以漂白和脱去生丝外的一层胶。
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技术,虽然没有现代工艺对原料、温度、时间的精确把握,但烧出的石灰品质也是足够优良的。
他细问了备料、铺料、燃料等事,轻轻颔首,指着高大的窑室说道:“这白云石的烧法也和石灰差不多,不过这是给周王殿下燔烧的,必须比寻常烧石灰更精细。石料要洗得干净,捡出大小差不多的石块,差得太多的不可放在一炉烧,窑里温度不可太高更不可太低,火力要稳……”
若石料大小差得太大,一炉中过大过小的石块在同样的火候下煅烧不到位,就容易产生生烧、过烧的问题,成为废料。
有废料不可怕,可怕地是它不和水发生反应,会影响到他以后配制水泥、农药时放料的比例精确度。
本来就是土法上马,不够精细了,这些问题一定不能出!
宋时在技术方面是既严于律己了要严以待人的,拿着修建周王府的用料必须精细的借口,将轻烧白云的几样技术要点灌输给了本地管事和替他烧窑的几位匠人。
老工匠还没说什么,旁听的管事和俞书办都抢着答应,窑场管事更是信誓旦旦地担保要让场里所有的匠人、力夫都停下手里的活计,加紧给周王拣石烧灰。
宋时扬手一摆:“周王殿下爱民如子,岂肯为修王府而劳动这么些人,耽搁百姓们做生活?俞书办替我盯着烧白云石的事,雇些觅汉来分拣、清洗石块便是,需用多少银子,你回头写个文书,开会时报上来,本府给你批银子。”
还要写什么文书?还要开会时报上?
那早晚的例会不是说只是几位老爷们开,不干他们这些书办的事吗?这一两银子就能买几百斤的石料,大人抬抬手就拨出款子了,也值得当堂上报?
俞书办以为大老爷是预先敲打自己,连忙指天誓日地赌咒发愿,保证绝不从中捞油水,求大人一定要信任他。
宋府尊正气凛然地说:“本府岂是那等多疑之人?只是初放外任,又没带个师爷相助,什么事都要与同僚多商量商量,请诸位大人帮助。修缮王府这样的大事,更须全府上下一心,俞生如今管的正是其中极要紧的一项,怎能不亲自到府中众官面前陈说?”
俞书办这才知道老爷不是防备他,而是有意提拔重用,顿时喜上眉梢,连声道:“谢大人栽培!”
宋时止住他的礼数,又问:“我要的煤什么时候送到?我原打算借这窑烧完石灰再烧煤炭炼焦,眼看着这白云石要烧七日,煤运来也没甚用,还得另寻一个窑场……”
炼焦时会产生焦炉气,窑顶上得开烟道放烟,这种三面封闭,只留一道出送料口的窑看来也不大合适。
他将炭窑的要求说了一下,围着他的几位本地文书、管事、匠人心中隐隐都有了想法,窑场管事最急着表现,几乎是抢着说:“大老爷要用窑烧煤炭,可是有意烧制那等炼铁时用的铁碳?若是要铁炭,咱们汉中也有,山西更多,既是为建王府而用的,只需叫人采买便是。小的有些熟人在煤矿,愿为大老爷采买!”
俞书办不料他自己引荐的地方管事竟敢当面分他的宠,霎时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高声劝道:“府尊大人是为周王殿下备炭,岂能用那外路的东西?必定是咱们府里天生地产,府尊大人亲自安排人做的才是最好的!这天台山是产木料的地方,山下建了几处烧炭的炭场,炭窑正合大人所说的意思,大人何不去看看?”
是啊……他要的是煤焦油和沥青,焦炭只能算个搭头,花银子买焦炭做什么。
不过既然离着汉中不远便有焦炭场,他又何妨先叫人到各大煤窑收购现成的焦油、沥青,顺便请几个有真材实料的炼焦师父,在汉中开起自己的炼焦厂呢?
毕竟煤干馏也分高中低温,不同温度干馏出来的焦油组成成份不大一样。中低温煤焦油中沥青含量低,相对更清澈,而高温煤焦油中的沥青含量高,沥青又可以拌混凝土、铺路、刷房顶……各有各的用途。
他还是得在附近有个高品质的窑,方便自己搞技术研发,慢慢摸索出合适的烧炼流程,再将技术和产品推广到全国——
他一个开个挂的现代人不搞技术进步,就躺着吃六百年前祖宗们的福利么?
这样的作风能办好什么事?
宋大人默默地自我批评了几句,转头安排那两位给他搞宫心计的下属:“此事宜早不宜迟。俞管事且替我盯盯这里,有送煤来的便叫他们暂放此处,我以后还有安排……”
他问了一句,才知管事姓侯,便道:“侯管事知道府中何处有炼焦炭的?有几处?出了咱们府又有哪几处?待会儿随本府回去,我有些事要问你,或许还要你帮着采买些东西。”
侯管事顿时一片喜气透上面颊,仿佛得了宠的妃子,身板儿微微挺直,声音都拔高了几分,朗声应道:“小的的友人就是炼焦的工匠,就在这些都知道的,大人要问,小的连夜将他带来给大人回话!”
他一双腿都有点痒,恨不得立刻飞奔下山去给大老爷弄人、弄烧好的铁炭来。
一旁的俞书办只恨自己棋差一招,竟叫他真对上了大人的心思,暗暗后悔。但他也颇有城府,绝不肯在脸上露出什么,而是暗暗盯住了那堆白云石和宋大人家乡带来的真正心腹于匠人。
只要这石头烧得好,王府建得好,大人还能看不见他的好处?
第153章
宋大人一大早神采飞扬地领着人出了府衙,没过下午又风风火火地带着新人转了回来。那石灰场的管事只是个南郑县小吏的子弟,凭关系做的小管事,是以府衙里没人认得,只凭着他不怎么光鲜的衣裳认人,都以为他是个拦了知府大人喊冤的苦主。
拦轿喊冤的事在府城里可不新鲜。
干老了地方官的大人不爱接这种越级上诉的案子,他们大老爷却是个才及冠的少年,又是翰林院外放的清流官,哪儿见过这个?少年人又容易意气用事,恐怕是听他说的可怜,就把人领回衙了吧。
大老爷要问案的消息传出去,专司捕盗、刑狱的程经历就闻声进了二堂,要为大人分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