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天启皇帝的询问,张进倒是有些糊涂了。
实际上,他自己也说不清自己在军校中学到了什么。
军校里,似乎没有刻意的去教授什么大道理。
甚至连文化课,大抵只是最简单的计算和读书写字。
当然,学校里有一个小刊。
都是抄写一些寻常的知识,拿来做文化课的讲义,同时也作为练字的字帖。
哪怕是行书,也并没有教授。
因为军校中用的都是炭笔,才没人给你毛笔用呢。
他想了想,回答道:“每日操练,偶尔读书,有时会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就这些?”天启皇帝显得很诧异,而后道:“难道没有人来传授什么学问吗?”
天启皇帝确实很吃惊。
就这么点玩意,就让你转了性子了?
其实天启皇帝问起的时候,许多人都竖着耳朵听。
也都想知道,这军校中到底有什么秘诀。
可张进的回答,实在让人失望。
张进很认真地回答道:“是,就这些。”
天启皇帝若有所思:“这倒是让朕迷糊了。”
张进则道:“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力所能及的学习,才弥足珍贵吧。”
“嗯?”天启皇帝狐疑地看着张进。
张进则道:“对于臣而言,臣自小养尊处优,所以难免自视甚高,一直都觉得自己了不起,就如我的父亲……家父平日里不爱读书,臣万死,一直觉得家父有种种让人诟病的地方,觉得家父远不如那些清贵的读书人那般高深。可现在方才知道,原来天下的学问实在太多太多,学生最欠缺的,并不是学问不够精进,也不是书读的少,学生所欠缺的,恰恰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
一直默默关注着自家儿子跟皇帝对奏的张国纪,万万没想到张进此时会提及到他,不禁微微一愣。
却又听张进道:“其实那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才隐含了真正的大学问,学生在军校中,种植过树木,刷过靴子,折叠过被褥。臣每日都要晨跑,与人同食,与人同睡。不说其他,单说种植树木,便是极大的学问。臣从前读过一首诗,其中两句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那时觉得,这悯农诗写的很好,可到底好在何处,其实也说不清。自己亲自种植了东西后,方才知道,当东西种下,悉心照料,随时期待着收获的心理,是何等的玄妙,此树可能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可在种植的人眼里,却如自己的孩子一般。倘若这树遭了灾,那之前所付出的无数辛苦,都猛然一切成空的感受,也格外的令人刺痛。天下的事,想来有得有失,可臣从前从不失去过什么,因为即便失去的,也不是臣自己的东西。现如今,臣在军校中,尝遍了酸甜苦辣,有了得失,方才知道,世间的艰难,这世上的事,绝不是靠一两句似是而非的道理,就可以说得通的。因而,反而更加清楚的明白,圣人所言的‘躬修力践’这四字,绝非是挂在口里,而是让后世的生员们,能够真正的敏于行,在行动之中去体悟大道。”
说到这里,张进的表情显得格外的真挚,他继续道:“因此,臣迄今为止,颇为惭愧,臣确实读过许多书,却一直只晓得空谈,虚度了不知多少光阴,如今真正认真去做几件小事,却也远不如同窗,因此……正需奋起直追,好好在军校中学习,不敢再去开口妄言什么治国平天下,但愿能将眼下的几件小事做好,此生,便不虚此行了。”
张静一坐在另一桌,认真地听着,却不禁目瞪口呆。
特么的……学霸就是学霸啊!
我开军校的,尚且还不知道自己的课程里,居然有这么多道理呢,他倒是从军校里感悟到这么多‘至理’了。
张国纪听着,欣慰地连连点头,心里不禁感慨万千起来,若是从前,他是万万想不到,自己的儿子竟能说出这番话的。
天启皇帝听着,倒是来了兴致,便道:“这些话,正合朕心,朕登基这么多年,一直在想,朝廷积弊这么多年,何以再好的国策,都无法推行呢?难道是朕的国策有误吗?若是有误,却也不对,因为国策根本没有真正推行下去。可是……何以无法推行呢?终究是满朝文武,说空话和说大话的多,真正实干的少。”
说到这里,天启皇帝显出几分恼怒,口里又道:“不说其他,就说辽东吧,辽东巡抚袁崇焕,屡屡上书,动辄什么几年平辽,只要这样这样,便能如何如何,朕看他的奏疏,竟觉得可笑!朕在深宫之中,尚且知道他有些提议,是不切实际的,可他依旧堂而皇之。更可怕的是,袁崇焕此等封疆大吏,已算是干吏了,他至少治理一方,知晓辽东的情况,还算是个能做事的人。可即便是这样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却也尚且如此,尚空谈,而不切实际。只想着治国平天下之道,要继往圣绝学,可一旦涉及到具体的事务,碰到了那些小事,便觉得不齿起来,朝野内外,都充斥着这样的人,国家怎么可以治理呢?”
天启皇帝越说越激动,此时的张进,好像一下子和天启皇帝产生了共鸣一般。
或者说,张进的话,某种程度上,也让天启皇帝有了启发。
此时,天启皇帝感触地接着道:“说一千道一万道,朕的大臣们,莫说是身居高位者,便是位卑的翰林和御史,亦或者是给事中,人人都在自比管仲和乐毅,人人都视自己为诸葛孔明,要做名相!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安分守己的做一件事,哪怕做一件极小的事,他们舍不下这身段,却又能自鸣得意,这或许,就是当下最大的弊病。”
天启皇帝是何其聪明的人,举一反三,立即豁然开朗!
他眼里在此刻,不自觉地放出了光来,激动地继续道:“东林军校好就好在这里啊,它不教授人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也不去教人做什么名将名相,却正合了躬修力践四字,这样的学堂,才能真正的培育人才。”
魏忠贤听到这番话,连忙看向张静一,不禁的颇有几分羡慕。
如此高的评价,可是少有的。
张静一则连忙起身,上前来,正儿八经地道:“陛下此言……真乃至理也。臣听了陛下这番话,也是感慨良多。其实……没有错,臣心心念念的,便是想办一所学堂,这学堂里,少一些管仲乐毅,并非是说管仲乐毅不好,而在于,一个人若是连小事都做不好,又如何能像这些名将名相们作出这么多大事呢?陛下这番话,道出了臣的心声,臣……”
其实天启皇帝不说,张静一还不知道,军校还有这么大的意义。
当初他其实也就是很单纯的想……建立一个军事学堂而已。
张静一此时是顺坡下驴:“臣也是感触良多……只是这世上,极少有人能体谅臣的良苦用心,自军校建成,世人诽谤臣的多不胜数,臣……大抵也一笑置之,只是唯恐陛下不知臣的苦心,今日听了陛下此言,实是感动莫名,不禁在想,还是陛下知臣哪。”
天启皇帝听了张静一这番话,禁不住动容。
从前他确实不太理解,可现在……大抵能理解了,这才知道张静一的不易。
于是,他不免心里唏嘘着,却又听张静一道:“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普天之下,知臣者,陛下也。臣自当为陛下赴汤蹈火,也定要将这军校办好,培育干才,不敢说为陛下分忧,却哪怕能多做些许的事,也定当要用尽全力不可。”
天启皇帝很是感动。
难得和人说这么多感人肺腑的话,这天底下,若是多出几个张静一这样的人,朕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于是天启皇帝动容地道:“好好好,此言正合朕心。”
张静一便又道:“陛下既知臣之良苦用心,又对军校报以期望,方才这一席话,更是点中了军校的精髓,臣……倒是有一个不情之请。”
天启皇帝诧异道:“但说无妨。”
张静一道:“陛下方才那一席话,实在让人钦佩,学生口齿笨拙,就说不出这么多道理出来,而军校中的教师……大多良莠不齐,若是陛下能有闲,屈尊至军校,给众生员们上上课,就教授这些道理,这对那些生员而言,便有莫大的好处,只怕终身也受用无穷了。”
说罢,张静一又显得犹豫地道:“只是……陛下乃是九五之尊,贵不可言,臣哪能有这样的奢望啊,这个请求,陛下就当是玩笑,一笑置之吧。”
这个吧,就是所谓的欲擒故纵了。
张静一已经在心里打好了算盘,来上两堂课呗,人只要骗过去,他上完课,前脚刚走,张静一就敢挂出欢迎陛下讲课的牌子出来。
这东林军校,还怕将来没有前途吗?
………………
第五章送到,累死了,睡了,咱们明天继续。
实际上,他自己也说不清自己在军校中学到了什么。
军校里,似乎没有刻意的去教授什么大道理。
甚至连文化课,大抵只是最简单的计算和读书写字。
当然,学校里有一个小刊。
都是抄写一些寻常的知识,拿来做文化课的讲义,同时也作为练字的字帖。
哪怕是行书,也并没有教授。
因为军校中用的都是炭笔,才没人给你毛笔用呢。
他想了想,回答道:“每日操练,偶尔读书,有时会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就这些?”天启皇帝显得很诧异,而后道:“难道没有人来传授什么学问吗?”
天启皇帝确实很吃惊。
就这么点玩意,就让你转了性子了?
其实天启皇帝问起的时候,许多人都竖着耳朵听。
也都想知道,这军校中到底有什么秘诀。
可张进的回答,实在让人失望。
张进很认真地回答道:“是,就这些。”
天启皇帝若有所思:“这倒是让朕迷糊了。”
张进则道:“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力所能及的学习,才弥足珍贵吧。”
“嗯?”天启皇帝狐疑地看着张进。
张进则道:“对于臣而言,臣自小养尊处优,所以难免自视甚高,一直都觉得自己了不起,就如我的父亲……家父平日里不爱读书,臣万死,一直觉得家父有种种让人诟病的地方,觉得家父远不如那些清贵的读书人那般高深。可现在方才知道,原来天下的学问实在太多太多,学生最欠缺的,并不是学问不够精进,也不是书读的少,学生所欠缺的,恰恰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
一直默默关注着自家儿子跟皇帝对奏的张国纪,万万没想到张进此时会提及到他,不禁微微一愣。
却又听张进道:“其实那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才隐含了真正的大学问,学生在军校中,种植过树木,刷过靴子,折叠过被褥。臣每日都要晨跑,与人同食,与人同睡。不说其他,单说种植树木,便是极大的学问。臣从前读过一首诗,其中两句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那时觉得,这悯农诗写的很好,可到底好在何处,其实也说不清。自己亲自种植了东西后,方才知道,当东西种下,悉心照料,随时期待着收获的心理,是何等的玄妙,此树可能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可在种植的人眼里,却如自己的孩子一般。倘若这树遭了灾,那之前所付出的无数辛苦,都猛然一切成空的感受,也格外的令人刺痛。天下的事,想来有得有失,可臣从前从不失去过什么,因为即便失去的,也不是臣自己的东西。现如今,臣在军校中,尝遍了酸甜苦辣,有了得失,方才知道,世间的艰难,这世上的事,绝不是靠一两句似是而非的道理,就可以说得通的。因而,反而更加清楚的明白,圣人所言的‘躬修力践’这四字,绝非是挂在口里,而是让后世的生员们,能够真正的敏于行,在行动之中去体悟大道。”
说到这里,张进的表情显得格外的真挚,他继续道:“因此,臣迄今为止,颇为惭愧,臣确实读过许多书,却一直只晓得空谈,虚度了不知多少光阴,如今真正认真去做几件小事,却也远不如同窗,因此……正需奋起直追,好好在军校中学习,不敢再去开口妄言什么治国平天下,但愿能将眼下的几件小事做好,此生,便不虚此行了。”
张静一坐在另一桌,认真地听着,却不禁目瞪口呆。
特么的……学霸就是学霸啊!
我开军校的,尚且还不知道自己的课程里,居然有这么多道理呢,他倒是从军校里感悟到这么多‘至理’了。
张国纪听着,欣慰地连连点头,心里不禁感慨万千起来,若是从前,他是万万想不到,自己的儿子竟能说出这番话的。
天启皇帝听着,倒是来了兴致,便道:“这些话,正合朕心,朕登基这么多年,一直在想,朝廷积弊这么多年,何以再好的国策,都无法推行呢?难道是朕的国策有误吗?若是有误,却也不对,因为国策根本没有真正推行下去。可是……何以无法推行呢?终究是满朝文武,说空话和说大话的多,真正实干的少。”
说到这里,天启皇帝显出几分恼怒,口里又道:“不说其他,就说辽东吧,辽东巡抚袁崇焕,屡屡上书,动辄什么几年平辽,只要这样这样,便能如何如何,朕看他的奏疏,竟觉得可笑!朕在深宫之中,尚且知道他有些提议,是不切实际的,可他依旧堂而皇之。更可怕的是,袁崇焕此等封疆大吏,已算是干吏了,他至少治理一方,知晓辽东的情况,还算是个能做事的人。可即便是这样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却也尚且如此,尚空谈,而不切实际。只想着治国平天下之道,要继往圣绝学,可一旦涉及到具体的事务,碰到了那些小事,便觉得不齿起来,朝野内外,都充斥着这样的人,国家怎么可以治理呢?”
天启皇帝越说越激动,此时的张进,好像一下子和天启皇帝产生了共鸣一般。
或者说,张进的话,某种程度上,也让天启皇帝有了启发。
此时,天启皇帝感触地接着道:“说一千道一万道,朕的大臣们,莫说是身居高位者,便是位卑的翰林和御史,亦或者是给事中,人人都在自比管仲和乐毅,人人都视自己为诸葛孔明,要做名相!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安分守己的做一件事,哪怕做一件极小的事,他们舍不下这身段,却又能自鸣得意,这或许,就是当下最大的弊病。”
天启皇帝是何其聪明的人,举一反三,立即豁然开朗!
他眼里在此刻,不自觉地放出了光来,激动地继续道:“东林军校好就好在这里啊,它不教授人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也不去教人做什么名将名相,却正合了躬修力践四字,这样的学堂,才能真正的培育人才。”
魏忠贤听到这番话,连忙看向张静一,不禁的颇有几分羡慕。
如此高的评价,可是少有的。
张静一则连忙起身,上前来,正儿八经地道:“陛下此言……真乃至理也。臣听了陛下这番话,也是感慨良多。其实……没有错,臣心心念念的,便是想办一所学堂,这学堂里,少一些管仲乐毅,并非是说管仲乐毅不好,而在于,一个人若是连小事都做不好,又如何能像这些名将名相们作出这么多大事呢?陛下这番话,道出了臣的心声,臣……”
其实天启皇帝不说,张静一还不知道,军校还有这么大的意义。
当初他其实也就是很单纯的想……建立一个军事学堂而已。
张静一此时是顺坡下驴:“臣也是感触良多……只是这世上,极少有人能体谅臣的良苦用心,自军校建成,世人诽谤臣的多不胜数,臣……大抵也一笑置之,只是唯恐陛下不知臣的苦心,今日听了陛下此言,实是感动莫名,不禁在想,还是陛下知臣哪。”
天启皇帝听了张静一这番话,禁不住动容。
从前他确实不太理解,可现在……大抵能理解了,这才知道张静一的不易。
于是,他不免心里唏嘘着,却又听张静一道:“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普天之下,知臣者,陛下也。臣自当为陛下赴汤蹈火,也定要将这军校办好,培育干才,不敢说为陛下分忧,却哪怕能多做些许的事,也定当要用尽全力不可。”
天启皇帝很是感动。
难得和人说这么多感人肺腑的话,这天底下,若是多出几个张静一这样的人,朕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于是天启皇帝动容地道:“好好好,此言正合朕心。”
张静一便又道:“陛下既知臣之良苦用心,又对军校报以期望,方才这一席话,更是点中了军校的精髓,臣……倒是有一个不情之请。”
天启皇帝诧异道:“但说无妨。”
张静一道:“陛下方才那一席话,实在让人钦佩,学生口齿笨拙,就说不出这么多道理出来,而军校中的教师……大多良莠不齐,若是陛下能有闲,屈尊至军校,给众生员们上上课,就教授这些道理,这对那些生员而言,便有莫大的好处,只怕终身也受用无穷了。”
说罢,张静一又显得犹豫地道:“只是……陛下乃是九五之尊,贵不可言,臣哪能有这样的奢望啊,这个请求,陛下就当是玩笑,一笑置之吧。”
这个吧,就是所谓的欲擒故纵了。
张静一已经在心里打好了算盘,来上两堂课呗,人只要骗过去,他上完课,前脚刚走,张静一就敢挂出欢迎陛下讲课的牌子出来。
这东林军校,还怕将来没有前途吗?
………………
第五章送到,累死了,睡了,咱们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