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小桑村家家户户比从前都稍微富裕一些,只要人不懒惰就有地方赚钱贴补家用,更通晓读书识字的威力。
全村人一起修两三间房花不了多少时间,以后自家孩子至少能去村学免费读一年书,各家各户都愿意出力。
不出力以后就享受不到优待,还要被杨里正记在心里,村里人也将会排挤他们。
因此,即便家中现在没有小孩的人家也积极参与,毕竟大人也能免费去识字,只要他们自己愿意。
大人懂得不识字的苦,比较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村里办村学,小桑村是头一份,别的村子可没有这样的好事。
即便肖地主所在的村子也只是地主家有请私塾先生,就在肖家南房劈了一间屋子当私塾,供肖家小孩子读书,别人家挨不着边儿。
杨里正管辖的村子有人愿意做好事,他脸上也非常有光彩,他去衙门批村学的地基时还受到表扬,言说他管理有方,小桑村以后绝对跟别的村子不一样。
杨里正乐呵呵的感谢,又直说是徐秀才家的功劳,他只是跑跑腿,招呼村里人干活,没出多大力。
杨里正是个聪明人,他深知这种事瞒不住上面的人,不可以独揽好名声,徐家做了好事,该让他们扬名。
徐家在宁海县衙门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先是开荒百多亩,又贡献出沤肥的新方法,促使今年大部分地区粮食丰收。
往上献策的熊县令高升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估摸着年底就有调令下来。
原本像熊县令这样往上献策、推广沤肥新方法这种事得经由他的上官之手,所以朝廷有什么恩赏分摊到他头上少之又少,或是根本没有。
但他使得上官得好处,上面的人自然会提拔他,不过熊县令运气好,有下面的献出方法,又云泽坐镇,州府贪功的人十分收敛,所以熊县令的好处才得以落到实处。
如今的徐家是有头有脸的人家,有秀才有钱,出资修桥铺路,办学堂等都能提升徐家的名望。
县丞是不容易升任的官员,有可能一辈子都待在宁海县,他需要同当地乡绅打好关系,官府有需要用到乡绅们的时候才方便拔鸡毛。
尤其是徐家这种主动积极做好事的人家,县丞自是特别喜欢,因而专门在杨里正跟前狠狠夸赞了一番徐家造福百姓的精神。
杨里正又回村传达上面的意思,使劲夸徐家的善举,罗氏憋在心里的那点不满才烟消云散。
他们在村里做好事,家里有个好名声,直接得益的是她儿子,徐文宣在县学、衙门都的人高看。
以前穷怕了老两口对于花颜大手大脚花钱这事儿是有点不满的,可每每受人点醒,他们又觉得还是儿媳妇想得长远。
现在哪个不知道是徐家带领小桑村村民富足起来的?
谁人不知徐家领头、出钱、出力修了那么宽一条路?
大家得了看得见的好处,自然不会忘记做好事的人。
还别说,其他村的人多么希望他们村也出一个像花颜一样有能力还舍得为大家办实事的人。
说到这一点,小桑村村民很有优越感,平坦的大路修进村,村学一办起来,小桑村的睁眼瞎和不会算数的人将大大减少。
空闲了外出打短工,他们也是识字、会算数的人,一般人可就再骗不了他们了。
修学堂一事花颜没管,因为麻烦过中秋节,那边便只开始挖地基。
花颜请了她师傅们来家里做客,负责煮饭的人有豆蔻和王大丫,花颜只负责在家给傅云画像,两天画了两幅,一幅是孟先生和傅云两人一起的画。
罗氏与徐和顺眼热得很,她有点与孟先生争宠的意思,得知花颜早就给孟先生画像了有点点不高兴,自家儿媳妇有好事怎么没第一时间想到自己?
花颜主动跟二老说过些时候给他们画,罗氏乐呵呵的应承,徐和顺还说花颜画的时候他扛着锄头去地里挖土,摆个挥锄头的姿势。
庄稼人,土地是命根子,锄头是老伙计,他要跟它们一起,画要保存下来,让后世子孙知道他们这一代是怎么过来的。
花颜十分配合,还说画像之后把他的生平写成小传,夹在画框后面,供徐家后人瞻仰,提醒后世子孙不要忘本,要吃苦耐劳、勤奋。
此时,谁也不知道后代们会不会一直好想去,能不能保住他们打下的基业。
别说老人迷茫,花洛也不能遇到后代们能不能一直好下去,这种事谁都说不清。
中秋节,徐家准备得非常充足,罗氏手里有钱,她比现在的花颜有钱得多,知道要请孟先生来家里过节,平时舍不得买,舍不得吃的东西都买了些回来。
罗氏是很要面子的人。
徐文宣认为应该把隔壁两个兄嫂喊来一起过中秋,花颜支持,老两口当然欢喜,隔壁两家也高兴。
中秋节过得和和乐乐的,连梅氏都没说眼红的话,晚饭后,在院子里摆了茶几,上面堆满了吃食,一家人围着坐,喝桂花酒、闲谈、赏月,好不惬意。
旁边铺了竹席,孩子们脱了鞋在上面玩耍,小孩子喜欢指着月亮说上面有棵大树,还自己编了些东西出来。
旁边的大人们对孩子说,“别指月亮,晚上会被割耳朵哟。”
几个孩子哇呜的叫,有的担忧的双手捏着耳朵,徐大宝哼唧道:“别怕,别怕,我经常指月亮,耳朵还在呢。”
花颜一笑而过,没参与孩子们的话题,梅氏瞪着大宝:“我看你耳朵就是没了,不然怎么读书不行?”
徐大宝去书院大半年,好像啥都没学到,写的那几笔字,她个不认得字的人看起都眼睛花。
徐大宝往他爷爷奶奶身后躲,梅氏咬了咬牙又道:“我照着字画来都比你写得好,月儿都比你写得好。”
“你画来我看看耶!”徐大宝对着他娘做鬼脸,然后看了看窝在花颜膝下抠脚的徐曦月,“妹妹写的字简单。”
全村人一起修两三间房花不了多少时间,以后自家孩子至少能去村学免费读一年书,各家各户都愿意出力。
不出力以后就享受不到优待,还要被杨里正记在心里,村里人也将会排挤他们。
因此,即便家中现在没有小孩的人家也积极参与,毕竟大人也能免费去识字,只要他们自己愿意。
大人懂得不识字的苦,比较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村里办村学,小桑村是头一份,别的村子可没有这样的好事。
即便肖地主所在的村子也只是地主家有请私塾先生,就在肖家南房劈了一间屋子当私塾,供肖家小孩子读书,别人家挨不着边儿。
杨里正管辖的村子有人愿意做好事,他脸上也非常有光彩,他去衙门批村学的地基时还受到表扬,言说他管理有方,小桑村以后绝对跟别的村子不一样。
杨里正乐呵呵的感谢,又直说是徐秀才家的功劳,他只是跑跑腿,招呼村里人干活,没出多大力。
杨里正是个聪明人,他深知这种事瞒不住上面的人,不可以独揽好名声,徐家做了好事,该让他们扬名。
徐家在宁海县衙门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先是开荒百多亩,又贡献出沤肥的新方法,促使今年大部分地区粮食丰收。
往上献策的熊县令高升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估摸着年底就有调令下来。
原本像熊县令这样往上献策、推广沤肥新方法这种事得经由他的上官之手,所以朝廷有什么恩赏分摊到他头上少之又少,或是根本没有。
但他使得上官得好处,上面的人自然会提拔他,不过熊县令运气好,有下面的献出方法,又云泽坐镇,州府贪功的人十分收敛,所以熊县令的好处才得以落到实处。
如今的徐家是有头有脸的人家,有秀才有钱,出资修桥铺路,办学堂等都能提升徐家的名望。
县丞是不容易升任的官员,有可能一辈子都待在宁海县,他需要同当地乡绅打好关系,官府有需要用到乡绅们的时候才方便拔鸡毛。
尤其是徐家这种主动积极做好事的人家,县丞自是特别喜欢,因而专门在杨里正跟前狠狠夸赞了一番徐家造福百姓的精神。
杨里正又回村传达上面的意思,使劲夸徐家的善举,罗氏憋在心里的那点不满才烟消云散。
他们在村里做好事,家里有个好名声,直接得益的是她儿子,徐文宣在县学、衙门都的人高看。
以前穷怕了老两口对于花颜大手大脚花钱这事儿是有点不满的,可每每受人点醒,他们又觉得还是儿媳妇想得长远。
现在哪个不知道是徐家带领小桑村村民富足起来的?
谁人不知徐家领头、出钱、出力修了那么宽一条路?
大家得了看得见的好处,自然不会忘记做好事的人。
还别说,其他村的人多么希望他们村也出一个像花颜一样有能力还舍得为大家办实事的人。
说到这一点,小桑村村民很有优越感,平坦的大路修进村,村学一办起来,小桑村的睁眼瞎和不会算数的人将大大减少。
空闲了外出打短工,他们也是识字、会算数的人,一般人可就再骗不了他们了。
修学堂一事花颜没管,因为麻烦过中秋节,那边便只开始挖地基。
花颜请了她师傅们来家里做客,负责煮饭的人有豆蔻和王大丫,花颜只负责在家给傅云画像,两天画了两幅,一幅是孟先生和傅云两人一起的画。
罗氏与徐和顺眼热得很,她有点与孟先生争宠的意思,得知花颜早就给孟先生画像了有点点不高兴,自家儿媳妇有好事怎么没第一时间想到自己?
花颜主动跟二老说过些时候给他们画,罗氏乐呵呵的应承,徐和顺还说花颜画的时候他扛着锄头去地里挖土,摆个挥锄头的姿势。
庄稼人,土地是命根子,锄头是老伙计,他要跟它们一起,画要保存下来,让后世子孙知道他们这一代是怎么过来的。
花颜十分配合,还说画像之后把他的生平写成小传,夹在画框后面,供徐家后人瞻仰,提醒后世子孙不要忘本,要吃苦耐劳、勤奋。
此时,谁也不知道后代们会不会一直好想去,能不能保住他们打下的基业。
别说老人迷茫,花洛也不能遇到后代们能不能一直好下去,这种事谁都说不清。
中秋节,徐家准备得非常充足,罗氏手里有钱,她比现在的花颜有钱得多,知道要请孟先生来家里过节,平时舍不得买,舍不得吃的东西都买了些回来。
罗氏是很要面子的人。
徐文宣认为应该把隔壁两个兄嫂喊来一起过中秋,花颜支持,老两口当然欢喜,隔壁两家也高兴。
中秋节过得和和乐乐的,连梅氏都没说眼红的话,晚饭后,在院子里摆了茶几,上面堆满了吃食,一家人围着坐,喝桂花酒、闲谈、赏月,好不惬意。
旁边铺了竹席,孩子们脱了鞋在上面玩耍,小孩子喜欢指着月亮说上面有棵大树,还自己编了些东西出来。
旁边的大人们对孩子说,“别指月亮,晚上会被割耳朵哟。”
几个孩子哇呜的叫,有的担忧的双手捏着耳朵,徐大宝哼唧道:“别怕,别怕,我经常指月亮,耳朵还在呢。”
花颜一笑而过,没参与孩子们的话题,梅氏瞪着大宝:“我看你耳朵就是没了,不然怎么读书不行?”
徐大宝去书院大半年,好像啥都没学到,写的那几笔字,她个不认得字的人看起都眼睛花。
徐大宝往他爷爷奶奶身后躲,梅氏咬了咬牙又道:“我照着字画来都比你写得好,月儿都比你写得好。”
“你画来我看看耶!”徐大宝对着他娘做鬼脸,然后看了看窝在花颜膝下抠脚的徐曦月,“妹妹写的字简单。”